《+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高三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ppt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背景敬天保民铸刑书(1)西周统治者建立了礼制,提出“_”思想。(2)东周时期,影响最大的治国新思想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2.导火线:春秋时期子产“_”,引发了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派别主张代表人物及观点儒家人性善,德治孔子统治者要“_”,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人性恶,法治商鞅颁行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提倡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
2、“_”“以吏为师”3.表现为政以德以法为教结果原因儒家思想受冷落儒家仁政与德治的思想不适用于兼并战争的需要法家思想受重用法家思想适应了当时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4.结果及原因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时期: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朝沿袭秦律,制成_。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九章律儒家化2.魏晋时期:律令_是最重要的变化。3.唐朝时期永徽律疏(唐律疏议)大唐开元礼(1)法律:律在唐初经过多次删繁就简。唐高宗先颁布永徽律,后又撰成_,这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2)教化:唐朝提倡礼治。_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
3、制度的集大成。在社会层面,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宋刑统天圣令基本以唐律令为蓝本。(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大明律律例合编大清律例(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_;特别重视“例”,数次重修问刑条例,最后开创了_的体例。(4)清朝: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_。2.教化小学乡约(1)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发展出理学。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_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宋朝以后:儒学士人以
4、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_,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吕氏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_”,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六谕清朝乡约改换了宣讲内容。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知识拓展】中国封建王朝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1)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君主代表上天,体现天意,神圣不可侵犯。(2)应经合义,礼法融合:以儒为主,礼法合流,将儒家经义应用于法律实践。“春秋决狱”集中体现了礼法融合的趋势。(3)“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三纲”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制定封建法律的根本原则。(4)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强调以道德教化为主;用阴
5、阳学说阐述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阳德阴刑”的德主刑辅论,“阳为德,阴为刑”“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核心概念】乡约制度(1)概念:乡约是宋代地主阶级士大夫阶层在应对社会变迁时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它是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来的开展思想教化的制度。(2)乡约的特点。是人民公约,而不是官府命令。是成文法则。中国农村的成训习俗向来是世代相续,口耳相传,从未见之于文字、契约。以乡为单位,从小处着手,易收功效。自愿加入,民主选举。以聚会的形式进行宣讲,使乡人相亲,淳厚风俗。(3)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知识拓展】
6、中国古代社会教化的途径(1)强调示范作用,树立榜样。(2)设官教民。(3)依靠族规、乡约以化民成俗。(4)依靠各类道德教育读本推行社会教化。(5)注重学风与世风的密切关系。1.(2022 年山东模拟)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临事制刑,不预设法”的传统。到春秋后期,一些诸侯国开始打破旧的法律传统,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郑国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鼎”等。这一转变()A.反映了等级秩序走向瓦解B.说明法家思想更适应现实需要C.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需要D.表明郑国和晋国率先走向法治答案:C2.明清时期统治者构建了严格规范的“圣谕宣讲”制度,以儒家正统观念为核心,以皇帝颁发的“圣谕”为内容,在
7、乡里定期对所有民众进行宣读与讲解。“圣谕”的内容也由明初的六条扩展到清代的十六条,并有详细的解读。这一现象反映了统治者()A.重视基层治理C.注重政令传达B.开始尊崇儒术D.压制宗族自治解析:选 A。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统治者构建了以儒家正统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圣谕宣讲”制度,并不断丰富宣讲内容,这说明了国家对基层治理的重视,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教化,故 A项正确。3.(2022 届浙江台州十校联盟期中)王阳明在率军镇压南赣等地的动乱后,制定并推行南赣乡约,结果,“近被政教,甄陶稍识,礼度趋正,休风惟日有渐矣。士知守法,民皆力农,骎骎)乎有振兴之意”。由此可知,南赣乡约的推行(A.表明乡约具有明显的民办色彩B.促进了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C.强化了政府对乡约组织的管控D.增强了民众的情感归属意识解析:选 B。根据材料可知,王阳明在率军镇压南赣等地的动乱后,制定并推行南赣乡约,结果,南赣地区的民风日渐淳朴,知礼守法,努力生产,由乱而治。由此可知,南赣乡约的推行促进了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故 B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