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陆域)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6577414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陆域)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温州市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陆域)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市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陆域)环境影响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陆域)环境影响报告书.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温州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陆域)环境影响报告书简写本1.1 工程概况温州市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起点K0+000接南汊桥终点K5+137.00,起点侧设七都互通(南汊桥和本项目各实施两匝道)。终点位于永嘉县新建村南侧空地,新建村和上垟村中间位置,设置新建枢纽并接局部改线后的104国道,桩号K1+875。工程涉及温州市鹿城区七都镇和永嘉县三江街道。工程由主线、互通及104国道改线、辅助工程组成,其中主线全部为桥梁,长1.875km(主桥长度520m,引桥长1355m);互通2处(七都互通及新建枢纽),长约3464m;104国道改线1处,长1.1km。主体工程考虑施工临时场地2处,面积6.43hm,临时

2、堆土场2处,面积1.72hm,钻渣临时中转场2处(4座),面积0.24hm。工程为六车道城市主干道,主线桥设计车速为60km/h,匝道设计车速为30km/h。项目计划工期42个月,2012年12月底开工,2016年6月建成通车。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9.8219亿元,平均每公里指标10.5717亿元。1.2 环境现状(1) 声环境根据噪声监测结果,工程沿线的一般监测点位现状声环境监测结果除樟里和琯塘昼间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超标原因是这两个村庄位于正在施工的南汊桥附近,昼间噪声现状超标,其余点位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或1类标准,

3、工程区域现状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 地表水工程涉及到的瓯江支流目前水质现状较好,大部分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质要求,超标的主要是石油类,造成水体石油类超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周围沿河居民生活污水及104国道路面径流直接排入河内,导致水体水质略有超标。(3) 环境空气根据大气监测结果,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CO、NO2和TSP现状监测的日均值和CO、NO2小时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1.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1.3.1 社会环境工程征占地面积共32.35hm2。其中永久占地25.68hm2,临时占地6.67hm2。其中耕地22.31hm2

4、,林地0.78hm2,园地0.07hm2,草地0.53hm2,交通设施用地5.43hm2,住宅用地0.64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12hm2,工矿仓储用地2.09hm2,其它用地0.38hm2。工程永久占用的耕地将改变其原有的利用类型,会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造成一定影响。工程沿线需拆迁建筑物面积7479m(折合成单层面积计,主要涉及为上沙村、开垟村和新建村。根据通航技术论证报告,七都北汊大桥桥区航道设计最高通航水位取桥址处20年一遇的高潮位为4.90m(85国家高程,杨府山理论最低潮面位于85国家高程基准面下2.90m)。通航孔设在目前主航道处,满足5000t级散货船船舶通航要求。根据桥位所

5、在河段航道条件,并结合温州大桥的通航孔布置,七都北汊大桥通航孔宜考虑单孔双向通航的设置,一跨跨越主航道。本工程七都大桥北汊桥的建设不会对瓯江口的顺利通航造成较大影响,桥梁指标均符合航道的要求。1.3.2 生态环境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对沿线农田生态和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区域植物组成种类分析可知,受公路建设影响的多为本地区常见栽培种,因此,工程对区域的植物多样性不会造成影响。工程区域人为活动较频繁,受影响的动物种类主要为常见种类,未发现国家和省级珍稀保护动物,工程建设不会对珍稀保护动物造成影响。根据现状调查,工程区域附近目前未发现“三场”分布,工程北汊特大桥建成后,桥址附近水文情势基本维持现状,不

6、改变水生生境等。工程建设对其无影响。工程评价河段中,无重要洄游性鱼类(珍稀保护),北汊桥将在瓯江中设置桥墩,将会产生一定的水面阻隔,但不会对鱼类洄游造成较大影响。1.3.3 水环境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桥梁基础的开挖、钻桩、混凝土浇注、衬砌等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及污废水,施工机械冲洗产生的含油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跨河桥梁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采用钻机钻进成孔,成孔过程中为防止孔壁坍塌,在孔内注入人工泥浆或利用钻削下来的粘性土与水混合的自造泥浆保护孔壁。护壁泥浆与钻孔的土屑混合,边钻边排出,同时这些泥浆被重新灌入钻孔进行孔内补浆。当钻孔达到规定深度后,安放钢筋

7、笼,在泥浆下灌注混凝土,浮在混凝土之上的泥浆被抽吸出来,钻孔排出的钻渣泥浆通过管道流入沉淀池,使钻渣和泥浆得以分离,分离出来的泥浆循环利用。因此,桥梁基础施工对水体水质影响不大,但施工过程中会对河流水质造成短期扰动影响。工程施工期间,应利用现有场地对工程施工机械集中清洗,对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集中收集和处理,不得在施工场地任意冲洗车辆和机械。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计划总工期42个月,则施工期生活污水总产生量约1.33万t,施工人员租用当地居民住房,生活污水排入当地原有系统进行处理或利用租住房内的现有设施或通过设立简易厕所、化粪池处理后,集中收集处理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收集统

8、一处理。工程路基、路面、桥面排水考虑沿线排涝安全、保证农业灌溉,同时在填方边坡路基布设框格植草及引流砼挡水条,最终将路面、路基、桥面排水通过排水沟排入瓯江及其支流,由于本工程径流占整个区域地面径流量的比例很小,同时路面排水经过透水性沙砾料渗透,由双向横坡排至土路肩经边坡漫流,降低排水中的污染物浓度,因此,一般情况下本工程路面、桥面径流不会对周边水体水环境产生影响。1.3.4 环境空气工程施工期间,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车辆行驶扬尘、堆场扬尘、搅拌扬尘和沥青烟气,通过采取措施,可降低对环境空气的影响;工程营运期间,各敏感点的NO2浓度日均值和高峰小时值均符合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没有超标,汽车尾气排放

9、对沿线居民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1.3.5 声环境公路的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各种筑路设备的机械噪声,以及建桥打桩、材料运输等产生的噪声。由于本项目的敏感点距离公路中心线均较近,受施工期噪声影响较大,需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影响。高噪声机械和作业点应尽量远离这些居民布置,且夜间禁止施工,若要夜间施工须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同意并告知附近村民。根据表4.5-8,本工程噪声预测值超标分析评价如下:4a类功能区共有敏感点4个,2类功能区共有敏感点7个。在营运初期(2016年),4a类功能区的昼间仅琯塘1个敏感点预测值超出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标准要求,其余点位昼间均符合4a类标准,夜间敏感点均有超标,超标范围在3.

10、78.1dB之间;2类功能区昼间有各敏感点均超标,超标范围在2.18.2dB,夜间各敏感点均超标,超标范围在4.98.6dB。在营运中期(2022年),4a类功能区的预测值1个敏感点超出4a类标准要求,超标值为2.3dB,夜间敏感点均超出4a类标准要求,超标范围在4.59.1dB;2类功能区昼间各敏感点均超标,超标范围在38.6dB,夜间敏感点均超标,超标范围在5.89.6dB。在营运远期(2030年),4a类功能区的有1个敏感点中昼间略有超标,超标范围为3.1dB,夜间各敏感点中均超出4a类标准要求,超标范围在5.510.1dB;2类功能区昼间各敏感点均超标,超标范围在3.79.1dB,夜间

11、各个敏感点均超标,超标范围在6.710.6dB。1.3.6 水土流失工程扰动地表面积共计32.35hm2,工程建设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共计1.38hm2,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14.99万t。工程弃方13.22万m,其中0.09万m拆迁建筑材料社会化利用,钻渣泥浆13.13万m运至温州市半岛工程。目前已经取得弃渣协议。施工期是水土流失重点时段,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为钻渣临时中转场、路堤边坡、临时堆土场等。因此,在设计中,将重点针对施工期的以上区域进行水土流失防治设计,并且要做好重点区域的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作,以便及时掌握其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措施的效果,并及时采取补充措施,从而更

12、加有效地防治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1.3.7 固体废弃物影响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施工期生活垃圾和工程弃渣,这些固体废弃物如不进行处理,随意堆放,可能导致土壤板结,破坏当地环境。1.4 环境保护措施1.4.1 社会环境保护措施(1) 对现有交通影响减缓措施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期间在交叉路口上应设置安全标志,在施工便道距离村庄较近处,设置交通安全岗,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施工路段,特别是与现有104国道、南汊桥的交叉工程施工时,应与当地交警部门协调,做好交通疏导工作,保证行人、行车通行安全和顺畅。 运输筑路材料应尽量避开现有的道路交通高峰时段,避免施工期间影响交通通行和设施安全,同时

13、减少扬尘和噪声污染。(2) 对基础设施减缓措施 对于电力和通讯设施等公用设施的拆除,建设单位应与所涉及公共设施的管理部门进行协商,先修通替代线路后再拆迁原线路。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损坏民用、电力以及通信等建筑和设施,避免影响当地正常的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 公路施工中破坏的水利排灌设施,必须按当地水利规划要求予以修建,暂时不能正常修复的水利排灌设施,应修建临时的水利排灌系统。(3) 主体工程考虑的通航影响减缓措施 根据七都北汊大桥通航净空尺度和技术要求论证报告(送审稿)要求,为保障船舶通航安全,在大桥设计和施工阶段,需同时进行大桥的防撞设施和导助航设施的设计与施工。 通航安全措施主要为桥墩的防

14、撞和导助航设施。通航孔两侧一定范围的防撞警示墩、桥涵标和水上助航标志。拟建桥梁通航孔两侧主墩防撞吨级为5000t级,主墩两侧距航道中心线4倍船长(460m)范围内的非通航孔防撞按5000t级船舶失控漂移撞击桥墩的情况考虑,其他非通航孔防撞吨级为500t级。 制定桥区通航安全的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设施,加强对桥区水上交通秩序的现场管理。 施工期间应制定可靠的施工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施工期船舶航行安全和桥梁结构的安全。(4) 工程征占地减缓措施 公路建设将拆迁一定数量的居民住房和占用部分耕地、林地和园地,建设单位应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征地、拆迁安置规划。对被拆迁的居民按规定给予合理的经济赔偿,就近安置,

15、采用镇内或村内土地调配等方法,予以生产安置,对其生活来源予以充分考虑,做到不降低居民原有的生活水平。 施工临时占地要根据工程进度统筹考虑,尽可能设置在工程征占地范围内,不得随意占用农田。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的,应将剥离表层土临时堆放,并加以防护,待施工完毕后恢复原有土地类型。项目完工后临时用地要按照合同条款要求及时恢复。(5) 文物保护措施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文物古迹须立即停工,并与当地文物部门联系,把有关情况报告给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以防文物丢失,并积极配合做好文物抢救工作。在主管部门没有结束文物鉴定工作及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之前,该路段工程不得重新进行。1.4.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 严格按照设

16、计文件确定征占土地范围,进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严格控制路基开挖施工作业面,避免超挖破坏周围植被。(2) 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设计规定对施工中填路基施工活动时,严格控制取土面积和取土深度,不得随意扩大取土范围及破坏周围农田、植被,尽可能减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3) 凡因工程施工破坏植被而裸露的土地(包括路界内、外)均应在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整治,按原有土地类型恢复。(4) 工程施工期间,应加强施工人员环保教育,禁止破坏植被。(5) 施工期间应注意防止船舶油污水的泄漏。(6) 施工期间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生态保护教育,严禁随意捕鱼,避免对瓯江鱼类造成不良影响。1.4.3 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

17、桥梁灌注桩泥浆经泥浆槽运至岸边的沉淀池,除部分泥浆回用外,无法回用的泥浆经沉淀后上清液自然蒸发,不外排,沉渣干化后就地平整。加强对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的管理,应利用现有场地对工程施工机械集中清洗,对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集中收集和处理,不得在施工场地任意冲洗车辆和机械。工人营地可尽量设置于沿线村庄内,充分利用村庄现有设施进行处理。若不能租住,可通过设立简易厕所、化粪池处理后,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附近农灌渠。营运期:完善路面径流、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排水系统。营运期突发性事故对环境污染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如下: 加强工程北汊桥桥梁防撞栏的设计、施工,选用高等级的防撞护栏

18、(PL2级以上),以防污染事故发生。 在北汊桥桥梁两侧(南岸及北岸)设置事故应急池(含沉淀池和隔油池)各2个,1备1用。 制定风险应急预案。 设置集油设施。1.4.4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工程施工期间:合理选择施工便道等位置;水泥应罐装或袋装运输,车辆应采用加盖篷布,土、砂、石料运输应控制运输量,严禁超载,装高不超出车厢挡板,并加盖篷布,以减少扬尘对空气的污染,物料堆放时加盖篷布;在易产生扬尘的施工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清场工作。工程营运期间:加强交通管理,确保现有交通畅通;加强运载散体材料的车辆管理工作,明确要求其采取加盖篷布等封闭运输措施。根据温政令130号令温州市扬尘

19、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施工工地应当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做到净车出场。1.4.5 声环境保护措施工程施工期间: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拌和场、预制场等距离居民区150m。禁止强噪声机械夜间作业,因工艺要求必须夜间连续施工时,应报当地环保部门审批并告示周边民众。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使车辆及施工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降低噪声源强。工程营运期间:主要应加强工程管理措施。通过加强公路交通管理,因为营运中期超标值较多,因此,营运中期噪声防治需要采取隔声窗和声屏障等措施来减缓噪声对沿线居民的影响。1.4.6 水土流失防治措

20、施(1) 区:主体工程防治区工程措施:剥离表层土;排水工程;覆土;弃渣外运;植物措施:中央分隔带绿化;路基边坡绿化;抚育管理;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沉沙;急流槽。(2) 区: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工程措施:剥离表层土;土地整治;覆土;植物措施:撒播草籽;抚育管理;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沉沙;填土草包;撒播草籽。1.4.7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1) 施工期 生活垃圾施工人员为当地民工,所产生的生活垃圾纳入当地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处理。 工程弃渣工程弃方量13.22万m,其中拆迁建筑材料0.09万m社会化利用,钻渣泥浆13.13万m运至温州半岛工程回填。已经取得弃渣协议。(2) 营运期本工程不设置收费站、

21、管理站和养护站,营运期不会产生生活垃圾,因此,无需定期处理。1.5 公众参与意见采纳与落实情况本次公众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77份(个人55份,团体22份),回收率均为100%。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工程的建设情况了解程度很高,对工程建设所持的态度非常支持,群众主要担心的问题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等。在下一阶段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将充分考虑工程沿线群众的意见,做好环境空气、水污染、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按有关标准对工程进行设计、施工建设,及做好征地补偿,不辜负工程沿线群众的期望。2011年9月26日起,连续10个工作日在工程沿线涉及村庄进行了环保一次公示,并于2011年11月15日在沿线乡镇及相应行

22、政村和评价单位网站上进行了二次公示。在公众参与过程中,虽未收到被调查个人和团体对本工程建设反对意见,但为了减轻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降低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并尽量做到不降低公众生活质量。1.6 工程建设必要性和线路合理性分析温州市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符合温州市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永嘉县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永嘉县县域总体规划(20052020)、永嘉县三江片控制性详细规划、温州市七都岛控制性详细规划、沿线土地利用规划、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和永嘉县生态功能区划。工程的建设将大大方便

23、乐清、永嘉与市区的来往交通,有利于乐清市、永嘉三江片、永嘉乌牛片的经济开发建设、促进乐清和永嘉的社会经济发展,使沿线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温州市七都大桥北汊桥工程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沿线生态敏感脆弱区、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森林公园等敏感区,对沿线区域环境影响较小。根据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2)和永嘉县生态功能区划(2008.2),工程线路共经过重点准入区七都岛城市休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40302C01)和限制准入区楠溪江下游-瓯江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2-30324B05)。不涉及禁止准入区。工程是非污染生态类项目,

24、符合重点准入区和限制准入区的保护要求,工程建成后不会使区域环境功能类别下降,因此,工程建设符合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2)和永嘉县生态功能区划(2008.2)的要求。通过对工程线路方案从主体工程和环境影响评价角度进行多方面比较,最终得出推荐方案。下一阶段将尽量通过优化线位、优化路基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减少环境影响。1.7 综合评价结论综上所述,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明显,但工程建设和营运期间将会对工程沿线区域产生一定不利环境影响。因此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以及建成运行过程中,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切实执行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把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鉴此,从环境角度看,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环评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