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振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年产8700km电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振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年产8700km电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温州市振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年产8700km电线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温州市振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年产8700km电线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温州市振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通讯地址温州市三垟街道黄屿村温州大道1609号联系电话1传真邮政编码325000建设地点温州市三垟街道黄屿村温州大道1609号(三至四层)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补办)行业类别及代码C-393 电线、电缆制造建筑面积(平方米)976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1000其中:环保投资(万元)20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2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已投产工程内容及规模:1、项目主要内容温州市振华电子元件公司成立于1
2、999年,企业位于温州市三垟街道黄屿村温州大道1609号,该厂房的性质为工业用房,厂房一层为停车库,二层为浙江中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五层为仓库。本企业位于该厂房的三至四层,三层为生产车间,四层为办公室,从事电线等电子元件制造,年产约8700km电线,属新建(补办)项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88号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项目建设需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受温州市振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委托,我所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2、编制依据2
3、.1 有关法律法规(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1989.1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77号,1997.03);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32号,2000.09);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家主席令第74号,2002.10);6、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2003.01);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主席令第72号,2003.01);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家主席令第77号,2003.09);
4、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31号,2005.04);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87号,2008.06);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03);1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13、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环发28号,2006.03);1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1号令,2008.08);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10);16、关于贯彻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
5、938号,2009.09);1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 ,2010.02);18、部分工业行业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目录(2010年本)(工产业第122号,2010.10);19、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2011.03); 20、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2011.12); (2)浙江省相关法律法规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意见(浙环开1999第165号);2、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号,2003.09);3、关于加强全省工业项目新
6、增污染控制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587号,2005.10);4、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浙政办发2005109号,2005.12);5、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4号,2006.06);6、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若干意见(2006.08);7、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11号,2007.02);8、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试行工作的通知(浙环发200794号,2007.12);9、浙江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的实施意见(浙环发2008
7、55号,2008.09);10、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2008.09);11、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号,2009.01);12、关于进一步下放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管理权限切实加强监督管理的通知(浙环发200944号,2009.06);13、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浙环发200976号,2009.10);14、关于进一步建立完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区域限批等制度的通知(浙环发200977号,2009.10);15、浙江省温瑞塘河保护管理条例(2010年1月1日实施);16、关于印发浙江省
8、淘汰和禁止发展的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010年本)的通知(浙淘汰办20102号,2010.07);17、省政府印发实施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011.08);18、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288号,2011.12);19、浙江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准入审核办法(浙环发201210号,2012.02)。(3)地方相关法律法规1、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02);2、关于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管理权限有关情况说明的通知(温环发200971号,2009.10);3、温州市限制类、禁止淘汰类落后生产能力指导目录的通知(温经贸资源2009340号,2009.1
9、2);4、关于印发温州市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总量替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温环发201088号,2010.08);5、温州市人民政府第123号令 温州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行办法,2011年3月1日。6、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见(温政发201127号,2011.3)。2.2 有关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 2.3-93); 3、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08);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10、HJ 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7、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修改版)(2005);8、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9、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2006.04)。2.3项目技术文件“项目平面图、项目设备清单” 温州市振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2.4其他依据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和环评技术委托合同书,2012年6月。3、项目规模温州市振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位于温州市三垟街道黄屿村温州大道1609号(三至四层),三层为生产车间,四层为办公室,房屋产权证及平面图详见附图五、六。项目主要设备及原辅材料用量详见下
11、表1:表1 温州市振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主要设备清单及原辅材料用量名称数量原辅材料用量束绞机1台PVC67t/a挤塑机1台铜丝197 t/a斜包机1台循环水补充量2 t/a生产流水1条油墨16kg/年4、公用工程 (1)给水采用城市自来水管网作为本项目给水水源。(2)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清污分流排水体系。雨水经雨水口、检查井汇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网。生活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排污管网,最终输送至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瓯江。(3)供电供电系统采用供电局电网。5、职工人数项目共有职工人数20人,年经营日为300天。6、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约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0万元,
12、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2%。7、项目周边情况该建设项目位于温州市三垟街道黄屿村温州大道1609号,项目东面为黄屿路,项目南面为工业区厂房,项目西面为中国一汽君浩汽车4S店,项目北面为温州大道。项目四周情况见下图。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该建设项目位于温州市三垟街道黄屿村温州大道1609号,温州市振华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为新建(补办)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1、地理位置温州地处中国大陆环太平洋岸线的中段,浙江省东南部。全境介于北纬27.0328.36、东经140.657121.18之间。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毗邻
13、,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和东北方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温州市生态园东临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接瑞安,西面为瓯海,北侧为鹿城区。本项目位于温州市三垟街道黄屿村温州大道1609号。2、气候特征温州市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1)气温温州气象台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9.14度,最高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9.15度;最低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8.44度;近五年间极端最高气温40.9度(出现在2003年7月15日14时),极端最低气温-2.0度(出现在2005年1月1日)。(2)风况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北偏北风,全年最多风
14、向为东北偏北风,其次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0.95m/s。(3)降水年无霜期272天,年均日照时数1850h,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94mm,年平均降水量1717.7毫米。(4)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6月梅雨季节相对湿度月平均为89%,12月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为最小,月平均为74%。(5)台风影响本地区的台风平均每年为2.5次,影响时间5-11月。台风影响一般持续2天时间。3、地形地貌温州市以低山区丘陵为主,占全市面积的62.14%,平原面积占21%,海域面积占16.86%,大致呈“六山二地二水”结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分布低山、丘陵、平原、浅海滩涂、岛屿,具有五个层次的地貌特
15、征。山脉属雁荡山脉,系括苍山脉之南支,呈东北-西南走向,最高峰百岗尖,海拔1056.6m,山体主要由流纹岩和凝灰岩构成,东部和南部大部分为海积平原,间有丘陵,海拔3.5m。地形丰富多样,有利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发展,沿海沿江适宜开发利用作为多种用途的港口,沿海有西门、白门、桃花等岛屿10多个,占总面积的0.6%。东南沿边一带为吹台山,有铅锌、高岭土等矿藏。莲花山设有温州电视台电视发射塔。主峰白云山,海拔694.93米。娄桥河纵贯南北,支流密布,原为瓯海区重要产粮区。4、地质与地震本市地基岩性,由基岩和第四纪土层组成,基岩岩性大部分为凝灰岩、流灰岩,主要分布在周围山区和平原中的零星残丘,
16、一般均较坚实,但局部地区风力剧烈。第四纪土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岩性基础较强,土壤结构一般分为:(1)耕地、厚度约30cm,布于地表;(2)人工土,主要分布在市区,厚度约1m,不能作建筑持力层;(3)淤积质粘土,一般埋深1.5m;(4)砂类土,厚度一般不大于10m,仅分布在沿瓯江部分地段,地下水位高,有流砂现象。根据地震历史资料和国家建委颁布文件,温州地震烈度属六度地区。5、水文水系(1)瓯江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庆元县锅帽尖,流经庆元、龙泉、云和、遂昌、松阳、缙云、丽水、景宁、青田、永嘉、瓯海、温州、乐清等13个县(市)至崎头注入东海,全长388km,流域面积达17958 km2。温州
17、市处于瓯江下游,瓯江(温州段)流域面积4021 km2。瓯江源头海拔1900多m,进入海滨平原后仅6m,上游河床比降大,具有山溪性河流特点。河流下游进入平原,河床宽阔,边滩和沙洲发育,水流分叉。径流:瓯江流域水量丰富,多年平均流量为456.6m3/s,平均年径流量为144亿m3,由于降水量年内、年际间分配不均匀,致使瓯江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如1975年径流量为228.6亿m3,而1979年径流量只有65.7亿m3,丰枯比达3.4倍,多年平均最小日平均流量为26.1m3/s,最枯的1967年只有10.6m3/s,而洪峰流量则高达23000m3/s(1952年7月20日)。1987年3月30紧
18、水滩电站建成并发电,该电站为调节水库,电站下泄洪流量不少于34m3/s,使瓯江干流的枯水径流大为增加。潮流:瓯江下游受潮汐影响,河口呈现喇叭型并有拦门沙,属强潮河口。潮区界位于圩仁,感潮河段长76 km,特大潮可达圩仁,一般大潮可达温溪。潮区界以下,温溪至梅岙是以山水为主,称河流段,长30 km,平均潮差3.293.38m,河床偏陡较稳定,潮流影响较小,径流塑造为主;梅岙至龙湾段,河水与潮水相互消长,称为过渡段,长31 km,平均潮差3.384.59m,河床演变的特性同时受陆域和海域来水、来沙条件的控制,河段内边滩交错、心滩、心洲林立,为瓯江河床最不稳定河段;龙湾至黄华河段以潮流为主,称潮流段
19、,长约15 km,年平均潮差4.59m。过渡段和潮流段流速较大,江心屿断面涨、落潮期平均流速1.2m/s,涨潮量平均0.7亿m3,平均涨潮(流量)3700m3/s,灵昆岛南、北江道,涨潮量达3.7亿m3,平均流量19600m3/s,落潮平均流量16000m3/s,涨落潮平均流速1.0m/s,可见温州以下河段对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稀释自净能力。(2)温瑞塘河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
20、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埏、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塍、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
21、、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社会环境简况:1、温州市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辖市,为沿海港口城市,简称瓯,别称鹿城。拥有面积11784平方千米,辖海域11000平方千米。全市总面积2325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2255.77平方千米、海域1100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总人口807万人(2009年)。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30个街道、119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143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中国54
22、个特大城市之一,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温州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925.27亿元,实际增长11.1%,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411.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8.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5%和15.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416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0%,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7.4%和20.4%。2、温州生态园区概况温州生态园由大罗山和三垟湿地组成,总面积
23、约为130平方公里。温州生态园区内有仙岩和瑶溪两个省级名胜风景区,茶山和天柱两个市级名胜风景区,大罗山被古代道家称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大罗山三垟湿地是杨梅乡、柑桔洲、棱角园、桂花山。生态园内山水相嵌、奇岩异洞、瀑布深潭、名寺古刹,集山、水、洲、濒海于一体。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高品位的风景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质的生态农业,具有旅游资源的综合性优势和发展生态产业的物质基础。温州生态园区拟建设成为一个集生态教育、绿色人居、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园区,成为城市生态调节中心,生态教育中心,休闲度假中心,成为大都市的内花园。生态恢复产业:生态园是温州市生态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以恢复初级生产力为主
24、的生态恢复产业将是生态园的主导产业之一,包括湿地保护与修复、山体保护与修复,是全市的生态产业发展的试验田。旅游产业:旅游服务业发展是生态园另外一个主导产业,作为生态园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主要考虑依据。2020年,预计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收入占到生态园总收入的50%以上。绿色人居产业:结合旅游地产概念,基于生态优先的原则,采用生态材料、建设技术,在生态园发展一定规模的绿色人居产业,包括湿地型生态住宅、山地型生态住宅等。文化产业:在生态园产业发展中,大量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的合理利用应是与生态建设同步发展的重要产业基础,在生态园文化产业发展中,应重视树立生态园文化品牌,如大罗山佛教文化区,通过一系列
25、的品牌推广,形成文化产业链;建立民间文化保护发展机构,有意识地对生态园内民俗文化进行整理、发掘。生态农业:生态园内的农业应结合生态建设、生活景观、生态保育等功能,向观光农业转化,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应辅导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大罗山杨梅、柑桔、桂花、黄叶早茶、花卉,建立优良农产品认证制度,建立生态园品牌的健康良好形象发展有特色的观光纪念品;结合农产品加工,形成生态园具有乡土特色的纪念品;以杨梅、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为主题,开辟农业观光园区,设置农产品加工厂和展售中心;开辟茶花园和桂花园;同时可开辟农产品博物馆,配合节庆活动安排展示活动;辅导农民通过合作组织,结合餐饮、住宿、休闲,发展休闲农庄、
26、观光茶园、有机农场等,同时可规划将生产加工过程作为观摩学习区。新兴产业的引入:咨询软件产业:生态园可以利用本地区优美的居住环境,吸引高科技人才进入生态园,包括多媒体动画、网络传输等先进信息研发产业,提高生态园的产业竞争力,同时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加强生态园内部信息网络建设。生物技术研发产业:生态园内可引入生物技术产业,与本区的生态建设、农业、林业、观光旅游业相结合,包括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发展精细农业花卉,食品生物技术,发展有机食品、营养产品等。教育科研产业:结合生态教育主题,依托温州高教园区的资源优势,可以引入湿地研究、生态能源研究、青少年地质气象教育基地等。3、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1)服务范
27、围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包含状元、经济技术开发区、农用工业区、杨府山、东郊、旧城、梧埏、三垟、茶山、南白象等八个污水系系统,区域面积达131.18平方公里,近期服务人口60万,远期服务人口103万。(2)工程简介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位于温州市区东郊杨府山涂村,占地20公顷;该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污水为20万吨,工程投资3.0165亿元,2003年7月投入运行, 2004年通过项目验收。根据2012年1-2月份城镇污水处理厂检查情况,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平均浓度:COD为304mg/L,SS为245mg/L,氨氮为22.93mg/L,TP为5.18mg/L;出水污染物平均浓度:CO
28、D为39mg/L,SS为13.5mg/L,氨氮为2.20mg/L,TP为0.28mg/L。污水处理工艺采用奥伯尔氧化沟工艺对污水进行生化处理。该项目位于温州市三垟街道黄屿村温州大道1609号(三至四层),属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此外,厂区内项目生活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纳管标准后,经过北侧温州大道市政污水管网送至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处理。4、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根据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8年2月),本项目所在地为温州生态园湿地和景观保护生态环境功能小区(1-40301B04)内,属限制准入区(见附图5温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1)基本特征该区位于瓯海区东部和龙湾区西部,主要为
29、温州生态园除自然保育区之外的区域,包括瓯海区三垟街道的大部分地区和梧田街道、茶山街道、仙岩镇的小部分地区,以及龙湾区永中街道和天河镇的小部分地区、状元镇大岙溪、三郎桥村,除此之外还包括三垟街道的黄屿村和吕家岸村,总面积43.01平方公里。该区主要由三垟水网湿地和大罗山山地丘陵组成,旅游资源丰富。该区农业生产发达,茶山杨梅和瓯柑产于此处,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瓯海区的传统、区域特色产业。区域工业不发达,多为家庭加工作坊和低、小、散企业,三垟街道的黄屿村和吕家岸村拉丝和标准件企业数量众多。(2)主要生态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为水源涵养中度重要和比较
30、重要,生态环境敏感性为水环境污染高度敏感。主要承担湿地保护和生态景观保护的功能。环境保护目标:近远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全部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集镇建成区和中心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大罗山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恢复和提升。(3)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建设开发活动的环境保护要求:控制工业发展规模,原则上不再新增工业用地;温州生态园的旅游开发活动要符合温州生态园总体规划和浙江省温州生态园保护管理条例中提出的要求;三垟水网作为城市的重要生态湿地,应禁止从事与水网湿地保护无关的一切建设活动,保持现有的调蓄能力。巩固
31、稳定杨梅、瓯柑种植面积,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用现代科技和农耕文化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将茶山杨梅和瓯柑两大产业做成生态农业示范。污染控制:大力治理现有工业污染源,增加对工业企业的打击取缔力度,将三垟湿地保护区内的现有分散小企业逐步关停或外迁,关闭区内的家庭作坊;取缔畜禽养殖、网箱养殖等破坏水质的行为;在黄屿村建设处理能力1万吨/日的黄屿污水处理厂,同步建设完善污水管网,对区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建立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系统,防止生活垃圾污染水体;在旅游景点、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引入环保理念,同步配套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加强环境管理,在景区的旅客集散地、餐饮点等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32、,加快旅游卫生公厕达标,完善垃圾收集和管理系统等其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建设三垟湿地保护及配套一期工程,将张严冯、上垟村、园底村、马屿垟、樟岙村等村庄逐步搬迁至黄屿和三郎桥安置区,降低生产生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对湿地水系开展底泥清淤、岸滩改造、水系开挖、水生植物建设等综合整治,同时配套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生态公益林抚育的力度,有效保护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水源涵养能力;结合旧村改造和旅游区景观建设,建设生态人居。5、温州市核心片区黄屿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概况(1)规划范围该规划范围东至中兴大道,南至瓯海大道,西至汤家桥路,北至温州大道,总规划
33、面积约322.61公顷。(2)职能定位依托行政中心、高新园、生态湿地及规划轨道线网,打造集居住、文化娱乐、商业金融、高新产业为一体的、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环境友好的城市综合功能区。(3)规划布局未来将规划成“两心、一廊、一轴、四片”的总体规划结构。两心指片区商务中心和单元绿地中心。其中,片区商务中心结合温州大道北侧大型配套,打造沿温州大道公建圈和商业综合体,辐射蒲黄组团及周边单元。单元绿地中心结合黄屿山设置大型绿地广场,并配套居住区级服务设施,打造单元自身景观和休闲活动中心。一廊即金温铁路廊道,远期增加轻轨交通线,将有效拉动整个蒲黄片区的发展;一轴指三垟大道交通轴:南北将商务中心、绿地中心
34、、轨道站点、三垟湿地进行联系,是整个单元的交通主心轴。四片即以轴线、廊道及航道分隔而成的四个城市社区,其中上江河以东为工业社区。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见图二。温州市鹿城区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所 -14-本项目图二 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 温州市鹿城区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所 -16-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1)温瑞塘河水质现状调查本项目附近地表水属于温瑞塘河水系,根据项目区域所在地理位置,环评引用温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011年8月和10月在温瑞塘河沙河公园、划龙桥河站位的常规监测数据对地表水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监测结果及水域功能评价
35、结果见表2。表2 2011年地表水水质监测及评价结果单位:除pH值无量纲外,其余均为mg/L站位名称采样日期分析内容监测因子pH值溶解氧CODMn氨氮总磷沙河公园8月平均值7.523.754.45.760.43比标值-1111达标类别类类类劣类劣类总体达标劣类10月平均值7.256.473.98.70.68比标值-1111达标类别类类类劣类劣类总体达标劣类划龙桥河8月平均值7.133.355.15.30.77比标值-1111达标类别类类类劣类劣类总体达标劣类10月平均值7.266.533.75.640.46比标值-1111达标类别类类类劣类劣类总体达标劣类类标准69饱和率90%(或7.5)20
36、.150.02类标准69640.50.1类标准69561.00.2类标准693101.50.3类标准692152.00.4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得出水质评价结果见表2。从各单项水质现状可以看出,项目附近地表水体环境质量现状为劣类,已不能满足类地表水功能要求,无环境容量。水体主要是受有机物污染,导致目前污染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水收集与处理系统的不完善,生活污水直接入河或混接雨水管入河情况普遍,生活污水是塘河流域最主要的污染物,其次还有受到一定工业废水污染。(2)瓯江水质现状调查与评价为了解瓯江水质现状,引用温州市环境监测站对瓯江的杨府山站位
37、2011年水质监测数据,其水质见表3,温州市鹿城区水功能区划及监测站位如下图所示。表3 2011年杨府山站位常规监测统计结果 单位:pH值无量纲,其它未注明均为mg/L站位名称时间指标pH值DO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性酚氰化物杨府山3月平均值7.607.501.382.40.4230.0025641.00.0050.2指标六价铬石油类铜锌总磷氟化物总氮平均值0.0040.050.005670.01130.020.3722.42类标准0.050.051.01.00.21.01.07月指标pH值DO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性酚氰化物平均值7.835.171.602.00.030.0025
38、641.00.0050.2指标六价铬石油类铜锌总磷氟化物总氮平均值0.0040.050.00250.0010.0350.2952.52类标准0.050.051.01.00.21.01.011月指标pH值DO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性酚氰化物平均值7.676.321.172.00.030.0025641.00.0050.2指标六价铬石油类铜锌总磷氟化物总氮平均值0.0040.050.0010.0010.0250.6933.76类标准0.050.051.01.00.21.01.0监测结果表明,杨府山站位除总氮监测指标不达标外,其他监测指标中DO、pH、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等指标均符合类
39、水要求。总体来说,纳污水体瓯江水质符合功能要求,瓯江水质良好。划龙桥河沙河公园图三 温州市区水功能环境区划图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本项目位于温州市三垟街道黄屿村温州大道1609号(三至四层),大气环境质量引用温州市市站05前空气站2011年的监测数据,监测结果见表4。表4 2011年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年均值监测结果统计单位:mg/m3年度测点名称项目年均值二级标准2011温州市环境监测站SO20.0670.06NO20.0520.08PM100.0770.10由上表可知,在2011年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年均值的监测中,常规指标SO2、 NO2和PM10的年均值均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40、3095-1996)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总体来讲,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较好。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项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域,规定确定项目北边界为4a类声环境功能区,其余各边界为3类声环境功能区。为了解该项目周围声环境质量,于2012年6月5日下午对项目周围进行现场环境噪声监测(1)监测布点在建设项目东、南、西、北边界各布设1个监测点,合计噪声监测点数4个,详见附图三。(2)监测频率监测时间为15:00-16:00,测一个昼间时段的等效A声级。(3)监测结果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见表5。表5 项目周围噪声现状监测结果位置监测结果(dB)评价标准(dB)评价结果昼间昼间昼间东边界61.265达标南边界
41、60.365达标西边界61.365达标北边界68.970达标该项目选址四周噪声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四周声环境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4a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中的相关规定,项目四周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保护瓯江、温瑞塘河水质,确保瓯江以及温瑞塘河水质符合地表水类水功能区要求,附近内河水质不恶化。2、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确保使其符合环境空气二类区要求。3、保护项目周边声环境,确保建设项目周围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3、4a类标准要求。4、保护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参考附图
42、二、三)表6 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目标位置关系保护项目方位保护名单保护级别水环境周围温瑞塘河GB3838-2002的类标准北侧瓯江大气环境四周项目周围区域GB3095-1996二级标准声环境四周边界排放噪声GB3096-2008中3、4a类标准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相关标准值见表7。表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摘录)单位:mg/L,pH值除外水质参数评价标准水质参数评价标准pH值69 氨氮1.0溶解氧5总磷(以P计)0.2高锰酸盐指数6硝酸盐(以N计)10COD20石油类0.05BOD542、空气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地空气质量属于二类功能区,大气环境中常规污染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以及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标准摘录见表8。表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值 单位:mg/Nm3序号污染因子标准限值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1SO20.500.150.062NO20.240.120.083TSP/0.300.204PM10/0.150.103、声环境质量标准本项目所在地临北面温州大道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其余执行3类省环境功能区标准相关标准值详见表9。表9 环境噪声限值(摘录) 等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