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语言文字运用 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民族以 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 ,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三千年王权巩固”“两千两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多元融合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纵观中华文明早期的演进,可以看出中华大地各区域的文明异彩纷呈。最终,黄河中游地区融合了其他区域
2、的文明。由于多种文明汇聚融合,使中华文明充满活力、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成为扩大中华文明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保障。“尚一统、求大同”的理念和国家政治实践,以强大的感召力凝聚着中华民族。对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究是一个既复杂又漫长的系统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 ,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17. 请在文中横线处任选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7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 跋山涉水(栉风沐雨、艰苦奋斗、以启山林) 任重道远 18. 增强
3、语势,更全面地强调了中华文明的巨大作用。 19. 由于多种文明汇聚融合,中华文明充满活力、持续发展(或“多种文明汇聚融合,使中华文明充满活力、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成为增强中华文明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保障。【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推断决心和意志不会轻易改变,故可填写“自强不息”或“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形容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坚强不屈。第二空:依据“筚路蓝缕”推断后文应为“筚路蓝缕”的类似意思的成语,故可填写“跋山涉水”或“栉风沐雨、艰苦奋斗、以启山林”
4、。“跋山涉水”:是指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栉风沐雨”:是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艰苦奋斗”:不怕艰难困苦,坚持英勇斗争。“以启山林”:开辟山林。常用来形容创业的艰苦。第三空:依据“工程成绩显著,但仍然”“必须继续推进、不断深化”推断工程依然有很多工作要做,离成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故可填写“任重道远”。“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肩负的责任重大,并且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排比修辞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加强语言气势和节奏,起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原文用四个
5、“是的根基,是的宝藏,是的精神标识,也是的精神纽带”的句式,构成排比,强调了中华文明的巨大作用。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主语缺失,“使”字句的运用让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使”字或去掉“由于”。二是词语搭配不当,“扩大”和“创造力和影响力”搭配不当,改为“增强中华文明创造力和影响力”。修改后:由于多种文明汇聚融合,中华文明充满活力、持续发展(或“多种文明汇聚融合,使中华文明充满活力、持续发展”),文化软实力成为增强中华文明创造力和影响力的保障。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6、,完成下面小题。与吃饭、呼吸一样,睡眠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尽管几千年来人们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但很少有人问: ?此前,许多科学家曾针对睡眠原因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与解释,包括消除疲劳、巩固记忆、调节机体代谢等,但人们一直无法就此达成一致看法。后来,科学家对睡眠有了新的解释:为了把白天人体积聚的毒素一扫而光。一项美国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进而恢复活力。科学家发现,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并将其命名为“类淋巴系统”。大脑在清醒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 ,而睡觉时则进行“大扫除”。由于能量有限,它似乎必须在两种不同功能之间选择一个。脑
7、脊液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除至脑外。在研究中,科学家发现,这个“垃圾处理系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睡眠是现代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到底我们可不可以不睡觉然后腾出更多时间去工作去享受生活? 。人脑需要每天花一定时间让脑脊液好好地为它洗个澡,不然那些脑细胞产生的代谢垃圾堆积起来,就会伤害到脑细胞,时间久了人就会生病,比如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等。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8、得改变原意。20. 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大扫除”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B.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C. 我们的语汇有的是外来的,如今天开的干部大会,这“干部”两个字就是从外国学来的。D. 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的观念挑战。【答案】18. 人为什么要睡觉;清醒时会有意识;答案可能是不行的 19. 美国一项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力证据: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 20. A【解析】【18题详
9、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后文“许多科学家曾针对睡眠原因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与解释”可知,此处是问“人为什么要睡觉”。第二处,前面总说清醒与睡眠两种状态不同,后面说“而睡觉时则进行大扫除”,据此可知,可填“清醒时会有意识”。第三处,此处是对“我们可不可以不睡觉然后腾出更多时间去工作去享受生活”的回答,根据后文“人脑需要每天花一定时间让脑脊液好好地为它洗个澡,不然”可知,“答案可能是不行的”。【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原句语病有:“一项美国研究”语序不当,改为“美国一项研究”;“进而”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改为“从而”。【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
10、标点符号的能力。A.“流落街头”与“大扫除”引号都是特殊含义;B.“大师”“发扬国光”表反语讽刺;C.“干部”是表强调;D.“无优势论”是特定称谓。故选A。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奋进的中国与奥林匹克再度携手。京张两地,长城内外,一场举世瞩目的冰雪盛会在2022年的立春日开幕。冬奥会、冬残奥会申办成功以来,“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始终引领筹办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一项项任务从蓝图变为现实,为奥运圣火点燃的那一刻做出充分准备。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而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
11、会的准备工作必须 。越是濒临冬奥盛会开幕,越是不能掉以轻心,越是要以慎终如始、善作善成的态度全面梳理并切实抓好、落实。世界翘首以盼,中国定会 。( )这是现代奥林匹克史上的一次中国式开拓,也是家国民族朝向世界的又一次金声玉振。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坦言:“我们对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 。”事实证明,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办好这场盛会。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从1991年开始申办奥运会算起,到2008
12、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再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B. 北京,从1991年开始申办奥运会算起,到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再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C. 北京,从1991年开始申办奥运会算起,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再到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D. 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从1991年开始申办奥运会算起,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幕,再到2008年成功举办夏季奥运会。【答案】18. 万无一失 全力以赴 信心十足 19. 越是临近冬奥盛会开幕,越是不能掉以轻心,越是要以慎终如始、善作善成的态度全面梳理并切实
13、抓好、落实各项工作。 20. 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处指在所有工作人员心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准备工作必须不能出错,可填“万无一失”。万无一失: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前面说慎重准备奥运会的态度和做法,此处为总结强调,可填“全力以赴”。全力以赴: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此处说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冬奥会成功的信任,可填“信心十足”。信心十足:心中充满自信心。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动词“濒临开幕”搭配不当,“濒临”一般用于表示空间位置的场景,应是“临近”;二是“梳理并切实抓好、落实”成分残缺,应是“梳理并切实抓好、落
14、实各项工作”。【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1991年”“到2008年”“再到2022年”,这三个时间段在句中作状语,其顺序不能颠倒。排除CD。“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是句子的动宾成分,放在状语的后面。排除A。故选B。山西省朔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943年元宵节过后没几天,贺敬之、马可一行人前往南泥湾收集创作素材。南泥湾区域,千百年来荆棘遍野,没有固定的住家户,没有畅通的出入口,只有阴森森的老梢林,将方圆几十里遮盖得 。八路军359旅进驻南泥湾,屯兵垦荒。旅部就驻扎在最难啃的金盆湾。金盆湾
15、到了。孔孔新窑,盏盏窗灯,条条路径,齐齐梯田,汪汪水塘,棵棵绿树,在早春子夜的天地间生机勃勃。这哪里是陕北?分明是青山绿水的江南!马可他们住了下来。战士们将自己种的稻米蔬菜,打的野鸡野鸭做成美食,一日三餐都端出来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夜晚,躺在热炕上的马可和贺敬之,眼望着墙上的一排艺术字:要把南泥湾变成陕北的江南。不由得 ,久久未能入睡。夜深人静,贺敬之翻身下床走出窑洞,思索片刻后默默地转身回窑洞里去,速速默写下了刚才的腹稿,递给马可。一首诗歌,一首好歌词!马可 地看着稿子,心脏“咚、咚”地跳个不停。他的情思如山泉涌动,潺潺而出回到学院后,马可花了两天时间谱成曲。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南泥湾。18.
1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 暗无天日(暗淡无光) 感慨万千 全神贯注 19. 连用六个偏正式短语构成排比,每个短语都使用叠词,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形象地展示了金盆湾的巨大变化,强化了贺敬之、马可一行人对眼前之景的惊喜之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语境“只有阴森森的老梢林”“将方圆几十里遮盖”,可填写“暗无天日”或“暗淡无光”。暗无天日:昏暗得看不到天上的日光。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暗淡无光:形容失去光彩。第二空,依据前面的语境,马可和贺敬之在南泥湾受
17、到款待,晚上他们看到“要把南泥湾变成陕北的江南”的标语,内心是有感触的,再结合后面的语境“久久未能入睡”,可以填写“感慨万千”。感慨万千:指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第三空,依据前面语境“一首诗歌,一首好歌词”,马可非常喜爱贺敬之所写的歌词,再结合后面语境“心脏咚、咚地跳个不停”,可以填写“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构成:“孔孔新窑,盏盏窗灯,条条路径,齐齐梯田,汪汪水塘,棵棵绿树”前面六个短语都为偏正式短语,都使用叠词修饰中心词,构成排比修辞。表达效果:形式上,用于语言的表达,节奏感强;在内容上,这里是展示了金盆湾的
18、巨大变化,结合后面“这哪里是陕北?分明是青山绿水的江南!”可以看出这里运用排比还强化了贺敬之、马可一行人对眼前之景的惊喜之情。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各题。山西饮食文化积淀深厚、 ,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多彩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是游客了解山西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到2021年,山西烹饪、酿造等传统技艺的晋味非遗项目112个,占全省国家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数量近50%以上。面食是山西人的主食。山西面食的制作过程有着很强的观赏性。比如刀削面,制作时用特制的弧形削
19、刀,师傅一手托面,一手拿刀,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老道的师傅削面,一分钟能削两百刀,刀刀恰好是六寸长,真的是“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山西一大怪,老陈醋是一道菜。醋,是山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将醋叫“醯”,把酿醋的醴叫“老醯”,又因“醯”字音同山西的“西”,山西人便有了“老醯儿”的外号,醋对山西人的影响 。山西老陈醋食而绵酸,口感醇厚,滋味柔和,酸甜适口,余香绵长,其酿制技艺与西周以来的制醋工艺 。如今,山西拥有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太原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14.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
20、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4. 源远流长可见一斑一脉相承 15. 示例:截至2021年,山西共有烹饪、酿造等传统技艺的晋味非遗项目112个,占全省国家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数量近50%。【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语境,填入成语是形容山西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具有很深的底蕴。可以填入“源远流长”,“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第二空,根据语境,从“又因醯字音同山西的西,山西人便有了老醯儿的外号”可知,山西人的外号就是从醋而来,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醋对山西人的重大影响。可以填入“可见一
21、斑”。“可见一斑”,由事情的某一点可推论其全貌。第三空,根据语境,从前文“其酿制技艺与西周以来的制醋工艺”可知,山西制醋工艺是从西周传承而来,可以填入“一脉相承”。【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共有三处语病:(1)成分赘余。“截至”意思是截止到某时。“截至”中的“至”是“到”的意思,强调的是到某个时间,后面还可根据统计的需要再延长时间。因此此处语义重复,应删除“到”。(2)成分残缺。“山西烹饪、酿造等传统技艺晋味非遗项目112个”缺少谓语动词。应在“山西”后添加谓语动词“共有”。(3)不合逻辑。“近以上”自相矛盾,不能同时出现在数字中。应删除“近”或“以上”。山西省
22、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郁达夫追求的是“雅趣”。雅趣,不像俗趣那样偏重于外在的色彩形状,_,这种内在意味的体悟是与古典文化修养联系在一起的。_,也没有高雅的心灵,对雅趣可能是看不出、感而不觉的。故都的秋是有雅趣的,_?体现在不去游览大家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租人家一椽破屋”;体现在不去欣赏茂盛蓬勃的自然景观而喜欢残败凋零的生命,教冷色调的牵牛花底“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雅趣的内涵是深沉的,欣赏雅趣,除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审美水平还需要增强。18. 请将文中加点的词依次替换成恰当的成语。_ _
23、_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不通顺,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 . 视而不见 . 众所周知 . 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19. 而是注重内在意味(的体悟) 没有一定的(古典)文化修养 (它的)雅趣体现在哪里 20. 修改:除了需要丰富生活阅历,还需要提升审美水平。(除了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还需要较高的审美水平)【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视而不见: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此处和“感而不
24、觉”连用,表示“看不见”,可填“视而不见”。众所周知:大家都知道的。和“大家熟知”意思一致,可填“众所周知”。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势繁盛。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两个成语都可对应“茂盛蓬勃”,可填“欣欣向荣”或“生机勃勃”。【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对应“不像俗趣那样偏重于外在的色彩形状”,结合后文“这种内在意味的体悟”可知,此处和前一句为转折关系,说的是重在“内在”。故填“而是注重内在意味”或“而是注重内在意味的体悟”。此处是欣赏雅趣的条件,前面说“内在意味的体悟是与古典文化修养联系在一起的”,故此处条件之一是“文化修养”,用否定式表达应填“没有一定的(古典)文化修养”。此处承接前文就“雅趣”提出疑问,后文进行回答,结合“体现在”可知,应填“(它的)雅趣体现在哪里”。【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丰富的生活阅历”成分残缺,缺少谓语动词,在前面加上“需要”,整个句子句式改为“除了需要还需要”;二是“水平”与“增强”搭配不当,“水平”应与“提升”搭配。所以可以修改为:“除了需要丰富生活阅历,还需要提升审美水平”或“除了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还需要较高的审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