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回顾.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55101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回顾.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前基础篇】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回顾区域地理记特征、制措施一、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地理要素特征描述自然地形地形类型(较大的区域一般描述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这五大地形类型,而较小的区域则应细至山谷、冲积扇、三角洲等地形)、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分布、具有典型特征的地形(如欧洲多冰川地貌)地势地表的起伏状况(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高低(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进行,气温包括气温的高低、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等,降水包括降水量的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导致降水偏多或偏少的原因;此外还要考虑光照情况、气温和降水的组合情况(如季风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雨热同

2、期)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次数)、是否会出现凌汛、结冰期(有无、长短)、含沙量、流速、水能蕴藏量等。水系特征:源地、流向与所注入的海洋、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对称与否)及水系形状等资源种类多少、储量大小、品质优劣、开采条件的好坏、交通、地形等人文人口人口的密度、地区分布、增长、结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人口问题等城市沿交通线、河流、海岸等分布,多分布在平原、河谷等地区和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河流入海口处农业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等)、生产经营方式工业工业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

3、及结构、技术水平、主要的工业中心等区域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二、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地势海拔较低,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海拔较高,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很高,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气候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寒气候(高原气候)植被以森林为主 草原、荒漠 高山草甸、荒漠土壤多为钙质土,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含量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土壤发育程度很低,土层薄水文多外流河(湖)以内流河(湖)为主多冰川

4、、湖泊,多大江、大河源头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以高原、盆地为主以高原、高山为主农业农业发达牧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三、河流特征分析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水位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流速、水能资源等。(1)内流河:径流量小,汛期取决于气温高低,主要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较大。(2)外流河:流量的大小取决于该流域气候的降水量多少,汛期取决于大气降水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取决于植被覆盖率,有无结冰期取决于冬季温度是否低于0 。(3) 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条件: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例: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地处湿润地

5、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4)凌汛形成条件:有冰期、低纬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套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2河流水系特征分析:河流发源地、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分布、河流的形状(树枝状、扇形、平行、弧形)、河流宽窄曲直、河床比降。3河流航运价值分析: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途经地区经济发达,则航运价值大,反之则小。例1:莱茵河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经济发达,航运价值大。例2: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水位、流量季节变化大,有凌汛

6、现象。四、我国几个典型地区的生态问题1东北地区的黑土侵蚀、湿地萎缩、森林破坏(1)原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沼泽开垦导致湿地萎缩。林木超采,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导致森林资源减少。(2)整治措施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2黄淮海平原的土地盐碱化(1)原因:春季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距地表近、过度灌溉。(2)措施: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引淡淋盐、井灌井排等。3南方丘陵山区的水土流失(1)原因:降水量大、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低(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

7、)。 (2)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营建防护林。推广生活用煤、天然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4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1)原因:干旱多大风的气候。丰富的沙源。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大水漫灌。(2)措施: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营建防护林。合理放牧。推广生活用煤、天然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五、我国主要河流的灾害及治理措施1长江洪水灾害形成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自然原因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特别是雨季大范围内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灾害

8、。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和蓄洪场所。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2)人为原因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弱,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河道、抬高河床,河道泄洪能力降低。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减弱。(3)治理措施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中游:各支流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保护水土;退耕还湖,加固堤防;疏通河道,裁弯取直等。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堤防等。2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治理(1)成因自然原因: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升高。人为原因:为了防止河水外溢,人们不断地加高堤坝,久而久之河床高出两岸的地面,便形成“地上河”。注意:人为原因是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自然情况下不可能形成“地上河”。(2)危害:下游的“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3)治理:上游修建水库。根本在于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生物措施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以减少泥沙入河。组织管理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治理黄土高原的任务分配到“一家一户”,谁治理,谁受益。下游加固堤防,疏通河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高中题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