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生化新项目临床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生化新项目临床意义.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胆碱酯酶正常范围:比色法:130310U/L;酶法: 儿童和成人男性、女性(40岁以上)541032000U/L;女性(1639岁)430011500U/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神经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型高脂蛋白血症、肾功能衰竭等。减低:见于有机磷中毒、肝炎、肝硬化、营养不良、恶性贫血、急性感染、心肌梗死、肺梗死、肌肉损伤、慢性肾炎、皮炎及妊娠晚期等,以及摄入雌激素、皮质醇、奎宁、吗啡、可待因、可可碱、氨茶碱、巴比妥等药物检查意义人体内存在两种胆碱酯酶,一种是乙酰胆碱酯酶,又称真性胆碱酯酶或特异性胆碱酯酶主要作用于乙酰胆碱,存在于红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中;另
2、一种为血清胆碱酯酶,特异性较差,除可用于乙酰胆碱外,还能作用于其他胆碱酯类,故又称假性胆碱酯酶或非特异性胆碱酯酶此酶主要由肝脏产生。正常人血清胆碱酯酶用比色法测得含量为130310单位/升 。由于血清胆碱酯酶由肝脏合成,故此酶活性降低常常反映肝脏受损。1、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黄疸程度不一定平行,若活力持续降低,常提示预后不良。2、慢性肝炎: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此酶活力变化不大,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此酶活力与急性肝炎患者相似。3、肝硬化:若处于代偿期,血清胆碱酯酶多为正常,若处于失代偿期,则此酶活力明显下降。4、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特别是肝昏迷病人,血清胆碱酯酶明
3、显降低 ,且多呈持久性降低。5、肝外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正常,若伴有胆汁性肝硬化则此酶活力下降前白蛋白正常值对于不同的人群,前白蛋白的正常值是不同的,具体如下:(1)1岁左右的儿童前白蛋白正常值是 100mg/L;(2)1-3岁的孩子前白蛋白的正常范围是168-281mg/L;(2)成年人则在280-360mg/L。一般来说病越重,前白蛋白值越低。生理功能PA除了作为组织修补的材料外,还可视为一种运载蛋白,它结合T4与T3,而对T3亲和力更大,PA与视黄醇结合蛋白形成复合物,具有运载维生素A的作用。临床意义除了作为一种灵敏的营养蛋白质指标,PA在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肝硬化或肾炎时其
4、血浓度下降。1.肝脏疾病时前白蛋白更敏感,有人认为有30%白蛋白正常的肝病患者的前白蛋白减少,坏死后肝硬化几乎是零。肝硬化肝细胞坏死较轻,前白蛋白变化不大,预后较好,当病情改善时,前白蛋白亦迅速升高。2.亚急性肝坏死前白蛋白一直在低值,故前白蛋白可用作判断肝病预后指标。肝癌以及阻塞性黄疸患者均可降低,其降低程度与病情有密切关系。3.结合转氨酶、胆红素检测对不同类型肝脏疾病和非肝脏疾病有鉴别意义,如前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均增高,多属急性肝脏疾病,如前白蛋白不增高,仅转氨酶、胆红素增高则应考虑非肝脏本身疾病。4.肾病综合征前白蛋白不仅不减少,而且在饮食充分时还可以升高。营养不良负氮平衡时前白蛋白
5、减少。前白蛋白与其他蛋白的区别检验科开展白蛋白和总蛋白,开展前白蛋白的意义在于:(1).前白蛋白分子量小,半衰期短,升高和降低更为明显,可作为早期肝功能损伤的指标,比白蛋白具有更高敏感性。(2). 前白蛋白的检测同时可用于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例如肿瘤术前和术后的,或者当您在住院,亦或者当下营养供应的情况。而白蛋白经常用于检测肝病或者肾病,了解您身体是否能够吸收足够的氨基酸。(3).前白蛋白可作为实体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预见性指标。在接受化疗的实体瘤患者中,在化疗前PA下降群体中发生肝功能损害概率为72.2%,而在化疗前PA正常群体中为4.4%,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
6、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组7,且是早发冠心病的遗传标记之一。Lp(a)水平愈高,发生冠心病愈早。2、脑血管病有研究发现,高血清Lp(a)水平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且Lp(a)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剂量效应关系。提示Lp(a)水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Lp(a)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现在还有争议。一些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认为血浆Lp(a)与动脉硬化和脑梗死的发病有关。3、糖尿病型糖尿病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升高,当合并冠心病时Lp(a)进一步升高,可见高Lp(a)血症与DM合并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许多研究发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尿白蛋白率(UAER)与血浆Lp(a)呈正相关关系。提示高L
7、p(a)水平是DN早期诊断指标之一。现在,还不能完全否定Lp(a)是中晚期DN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见,Lp(a)水平在判定病人的病情轻重和血糖控制与否是一项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4、肾病在最近一些对尿毒症的研究中证实,C反应蛋白(CRP)与Lp(a)、TG关系密切,提示炎症与脂质代谢之间存在某种关系。Lp(a)不仅是致AS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尿毒症并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5、炎症在某些炎症时,如外科手术、急性尿路感染、胆囊感染等都可测出Lp(a)值升高。有些学者认为,Lp(a)是比C反应蛋白(CRP)更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对判断是否有炎症有重要意义。6、激素甲状腺激素对Lp(a)代谢有影响,
8、甲减患者伴有Lp(a)水平升高。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血浆Lp(a)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前后FT3的变化呈负相关。另外,绝经后妇女Lp(a)水平的上升,增加了CHD的危险性。7、肝病有报道在严重肝病、肝硬化、肝癌患者Lp(a)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肝脏受损,合成功能下降有关。8、其他曾有报道,海洛因依赖者Lp(a)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血脂各项指标中有多项异常,其发生AS危险性高于正常人。对此类病人要注意Lp(a)和血脂水平的监测。综上所述,Lp(a)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特殊的脂蛋白,血浆Lp(a)高浓度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达成共识。除了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良好危险因
9、素指标外,还与糖尿病、肾病、炎症、肝病遗传学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有一定的诊治价值。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心脑血管病防治美国一项对近万名25-74岁无心血管疾病美国人历时20年之久的研究发现,每天从食用中摄取至少300g叶酸,可使中风的发生率降低20%,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13%。叶酸能保护心血管系统是由于它能降低Hcy水平,而Hcy是引起动脉硬化最终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罪魁祸首。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成人摄取400g叶酸/天,孕妇每600g叶酸/天。 Stamfer等对14916例40-49岁美国男性医生进行Hcy检测,随访5年。Perry等对5661例40-59岁英国男性进行了为期11年的前瞻
10、性研究。结果:冠心病、MI、中风者的总Hcy显著高于对照组,血Hcy每增加1mol/L,患MI危险增加18.2%,Hcy高于15.8者比低于14.1者患MI的相对危险性增加3.13倍。Hcy是中风的一个强烈独立的危险因素。研究还证实:中度Hcy升高是TIA与脑卒中的独立的危险因子,叶酸可通过降低Hcy防止出血性卒中的发生。张氏等研究1698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302例冠脉造影阳性及500名健康国人血浆总Hcy、血脂、血糖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证实高Hcy血症是国人CHD,尤其是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Hcy水平与CHD严重程度一致。印度研究人员对936名高危病人研究(平均随访4.5年)
11、报告,高Hcy血症是高血压病人死亡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的独立预测因子瑞士Schnyder等报告,血浆Hcy可独立预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死亡、非致死性MI及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等不良事件。美国专家在Framingham心脏病研究项目中发现,Hcy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对尚未出现心脏病症状者来说,Hcy升高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可加倍,妇女的危险可增加3倍。糖尿病及并发症防治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显示,血浆Hcy水平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有利于对其预后的评估。Hcy升高在糖尿病伴肾脏、视网膜及血管并发症的患者更为严重,与无糖尿
12、病但具相同浓度的Hcy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浆总Hcy每升高5mol/L,在未来5年的死亡率将增加3倍。高Hcy血症也能促进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CRF并发症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普遍有高Hcy血症,其发生率是正常人33倍。高Hcy血症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CRF患者中发生率高。Hcy通过内皮毒素作用、刺激血管、心肌平滑肌细胞增殖、心肌细胞钙超载、血栓形成、干扰谷胱甘肽合成、影响体内转甲基化反应等引发心血管事件。补充大剂量叶酸、B族维生素、采用充分高效透析及肾移植是治疗CRF患者伴Hcy血症的有效措施。Hcy水平甚至比血肌酐更能反映肾功能。肺血栓栓塞症防治研
13、究表明,高Hcy血症(20mol/L)使得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明显增大,可能是进一步发展为肺动脉栓塞的病因,高Hcy血症可使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增加4倍。高Hcy是我国汉族人群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子,降低Hcy可降低国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预测骨折风险,防治骨折美国和荷兰分别进行的两项流行病学研究近日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含 Hcy高的人容易骨折。这两项结果已同时刊登在日前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计4405人(55-91岁)观察近20年,结果,高Hcy组与低Hcy组相比,男性的骨折风险为后者的4倍,女性为1.9倍。研究证实作为骨折风险指标的“骨密度”与血中Hcy含量
14、无关。研究还显示,老年人骨折中19%是由高Hcy引起的,高于“骨密度低”(13%),也就是说,与使用提高骨密度的药物相比,利用维生素B类保健品降低血Hcy可能会有更好的骨折预防效果。Hcy阻碍骨胶原这种纤维状蛋白质形成网状结构的作用可能就是高Hcy者容易骨折的原因。因为,在人体骨格中的大腿骨和手腕等部位,这种“骨胶原网状结构”是人体保持骨格强度所不可缺少的。诊断与监测肝损伤常规检测方法诊断、监测肝损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且费用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浆t-Hcy浓度在急性肝病和慢性肝病患者间差异有显著性;血浆t-Hcy浓度对诊断慢性肝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常规检测为好。血浆t-Hcy浓度对于慢
15、性肝损伤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9%。以病理组织切片对照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89%。血浆t-Hcy浓度检测还可应用于对普通人群慢性肝病的筛选,这对引起慢性肝损伤的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防治慢性肝损伤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可起到重要作用。优生优育与母婴健康流行病学研究报导5883位妇女和14,492位有怀孕并发症妇女,追踪時间1980-1996, 统计结果,血中Hcy值高的妇女容易产生:妊娠并发症 (32%);早产 (38%);新生儿体重减低 ( 99%)。叶酸与母婴健康母亲补充叶酸:对胎儿及胎盘生长十分重要;可防止胎儿神经管畸型;可防止同型半胱氨酸(Hcy)值上升。孕妇若Hcy增高,会产生:冠
16、心病;妊娠合并症。叶酸与畸型儿1871位孕妇来自各国,分四组:服用叶酸;服用叶酸和其他维生素;服用维生素;皆不服用.结果:服叶酸组比沒有服用组出生脑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低72%。美国卫生部发表声言“只要生育年龄的妇女, 不论何時怀孕,每天都一定要摄足400微克的叶酸, 才能确保日后出生的宝宝健康,聪明”。叶酸是胎儿脑部细胞和脊椎发育時,不可缺乏的营养素.孕妇追踪检查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可以确保孕育健康新生命及保障生产过程顺利。孕妇检测Hcy临床意义: 对防治妊娠并发症与优生优育(预防早产、流产、新生儿体重减低、胎儿神经管畸型等)具有重要意义。肿瘤防治Hcy大部分来源于细胞蛋氨酸。蛋氨酸是需由饮食摄入
17、的必须氨基酸。细胞内Hcy通常以较快速率向胞外分泌,Hcy在血浆和尿中的浓度反映了细胞内Hcy产生和利用之间的平衡,而Hcy的血液浓度反映了细胞的Hcy浓度。Hcy的检测目前已作为临床冠心病的一独立风险因子。现研究发现:未服抗叶酸药物的乳腺癌、卵巢癌和胰腺癌中有许多患者的血清tHcy升高。Ueland和Refsum在白血病患者的研究中对此的一个解释为tHcy升高是因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所致。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许多恶性肿瘤细胞是蛋氨酸依赖性的,因为恶性细胞不能转化Hcy为蛋氨酸。蛋氨酸的依赖或高Hcy血症可能是恶性肿瘤的一表型表达。Lily L等在一组未用药的肿瘤患者中将tHcy浓度同主要的肿瘤标
18、志物进行了比较,发现tHcy血清浓度的变化同血清肿瘤标志物卵巢癌的CA125,乳腺癌的CA-15-3,胰腺癌的CA19-9及结肠癌的CEA的变化是平行的。这个结果强烈提示血清tHcy与肿瘤标记物一样反应肿瘤细胞的活性或肿瘤细胞的快速增生率。换言之,血循环中的tHcy似是在治疗中监测癌症患者的更好的肿瘤标志物,因为它不仅可准确反映肿瘤细胞的增生率,还具有作为肿瘤发生的早期标记物和监测复发的敏感标记物的潜力。老人痴呆早期诊断与监控弗明汉医学研究中心对1092例(76岁)追踪调查8年Hcy值,结果:tHcy超出14mol/L,患老年性痴呆的危险性增加1.8倍,患多异古怪痴呆发生率增加1.6倍;英国O
19、PTIMA项目研究发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大于11.2mol/L的病人,三年后随访,发现他们大脑颞叶(包括海马)快速萎缩。阿尔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又称初期老年性痴呆,因缺乏叶酸引起高Hcy血症引起。高Hcy能够通过血管疾病、淀粉毒性或者对神经细胞的直接毒性,升高早老性痴呆的发病率。脑卒中、老年性痴呆或轻度认知功能受损的病人,应检查是否同时患有高Hcy血症,如患有高Hcy血症或与之有关的肾功能衰竭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应及时用叶酸治疗。检测对象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有心脏病家族史者。体检:育龄妇女和40岁以上者。Hcy相关疾病患者。适用科室体检科、心脏科、神经科、内分泌科、肾
20、脏科、老年科、消化科、呼吸科、妇产科、眼科、肿瘤科、骨科、外科等。-羟丁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HBDH)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一起构成了心肌酶谱,对于诊断心肌梗死有重要意义。血清-羟丁酸脱氢酶增高主要见于:心肌梗死、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尽管肝脏和心脏疾病均可引起-HBDH活性增高,但-HBDH活性在肝脏疾病时变化不是很大,而在心脏疾病时有明显增高,故-HBDH可用于肝病和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因可引起血清中LDH1和LDH2活性增高,故-HBDH活性亦增高。果糖
21、胺(糖化血清蛋白)FMN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血浆中的蛋白质与葡萄糖非酶糖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分子酮胺结构类似果糖胺的物质,它的浓度与血糖水平成正相关,并相对保持稳定,日间变异小。它的测定不受进食、运动、机体状况、即时血糖的影响。由于血浆蛋白的半衰期为1720天,故GSP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1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GSP检测有利于发现无症状低血糖,它测定快速、简单、结果可靠、价廉,对于糖尿病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抗链球菌溶血素O(定量)ASO测定对于诊断A族链球菌感染很有价值,其存在及含量可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A族链球菌感染后1周,ASO即开始升高,46周可达高峰,并能持续数月,当感染减退
22、时,ASO值下降并在6个月内回到正常值,如果ASO滴度不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复发性感染或慢性感染。多次测定,抗体效价逐渐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抗体效价逐渐下降,说明病情缓解。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结节性红斑、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等ASO明显升高。少数肝炎、结缔组织病、结核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病人亦可使ASO增高。由于人们常与A族链球菌接触,正常人也存在低效价的抗体,通常ml,当效价200IU/ml时,才被认为有诊断价值。少于15-20%的健康人血清中的ASO含量高于200IU/ml。大多数新生儿的ASO含量高于其母亲,但在其出生后数周内ASO含量会急剧下降。学龄前儿童的ASO值通常低于100IU/
23、ml,然后随年龄的增加ASO值增加,并在学龄期达到顶峰,成年后ASO值下降。除了急性阶段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血清中通常检测不到ASO值的升高。在肾病综合征和抗体缺乏综合征患者的血清中仅有极低含量的ASO。类风湿因子(定量)类风湿因子含量超过一定效价(1:160)时称为类风湿因子阳性。或者,类风湿因子超出正常值上限(正常值为020单位/毫升),称为类风湿因子高(阳性)3。反复测得类风湿因子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可能性较大,且患者病之霉囊擎篓裟。%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呈现阳 。因此,类风湿因子阳性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重要血清标志之一,但注意不是唯一标志。1%5%的正常人类风湿子可为阳性。
24、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类风湿因子阳性率可增高。类风湿因子也可见于其他多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进行性系统硬化症、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等;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麻风、传染性肝炎、血吸虫病等;非感染性疾病包括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多发性动脉炎、结节病等。持续高效价的类风湿因子,常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并且骨侵袭发生率高而严重。类风湿因子效价越高,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特异性越高。一般认为,IgM类类风湿因子的含量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IgG类类风湿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IgA类类风湿因子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类风湿因子是强直性脊柱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重要鉴别指标。强直性脊柱炎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血清阴性即指类风湿因子阴性,其阳性率等同于一般正常人群。少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阴性,需要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及其他指标仔细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