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同步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美术】凝神造像—中国传统雕塑同步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ppt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凝神造像 中 国 传 统 雕 塑什么是雕塑?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雕塑最早主要是使用雕(通过减除材料来造型)及塑(通过叠加材料来造型)的方式,在石、金属、木、陶瓷等材料来创作,不过现代主义的雕塑,在材料及创造手法上都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利用雕、焊接、模塑或铸造的方式,在各种不同的材质上进行创作。圆雕(又称立体雕)、浮雕(附在另一平面上)、透雕(镂空其背景)雕塑有哪几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透雕中国雕塑发展简述 中国雕塑艺术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历先秦三代,经秦汉、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达到鼎盛。中国传统雕塑分为哪两大类?陵墓雕塑宗教雕塑目录宗教雕塑宗教信仰皇帝“
2、即是当今如来”的思想陵墓雕塑“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21基本问题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陵墓雕塑PART 01情境导入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六处遗产之一。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从中能看出中国传统雕塑有哪些特点?中国传统雕塑还有哪些优秀的代表作品?相关链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世界遗产还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
3、建筑群和遗址。九寨沟泰山五台山一、陵墓雕塑一、陵墓雕塑陵墓雕塑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厚葬流行的产物,并集中体现了特定历史时代的社会理想、审美形式和高超的艺术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艺术以寓意象征的手法表达特定的主题,雕刻技巧独特,整体造型稳定而强劲,形成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独特的民族风格。古代中国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形成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所以中国古代陵墓的地下,地上设施和随葬品都要模仿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场景。(一)秦始皇陵兵马俑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陵是按照秦朝都城的格局设计建造的,陵墓内部“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俨然构成了一个死后的世界,数量庞大,气势恢宏的兵马俑,
4、就是守护这座都城的地下军队。秦始皇陵一号兵马俑坑秦始皇陵兵马俑佣阵随葬陶制佣人数多达8000余件,个个身形高大,平均身高185cm,排练整齐,井然有序,显示出秦国的军威。铜制车马按真实的车马1:2的比例塑造,造型精美,装饰华丽,结构和系驾逼真、完整。这几件陶俑以不同的衣饰、动态,显示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兵种。除了这些,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种类还有哪些?这些陶俑制作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些陶俑出土时绘上鲜明的色彩每个陶俑五官和头饰的刻画细致入微,面貌不同,年龄、神态各异,写实性极强。秦人为什么要把兵马俑陪葬坑设在距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的地方,而其他的陪葬坑却设在陵园城墙内?这种布局设计反映了
5、什么样的观念?探究与发现(二)霍去病墓前石雕群霍去病墓的石雕群是汉代雕塑的精品。霍去病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墓周围放着卧牛、伏虎、跃马等17件石雕以纪念其赫赫战功。汉代霍去病墓前石雕群这两件石雕特征鲜明,尤其是神态,惟妙惟肖。反映出汉代雕刻家对动物习性的高度概括和利用石材天然形状的艺术功底。伏虎跃马马踏匈奴雕刻手法循石造型:石雕保留了原石的自然形态,加以圆雕、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对石头的外形稍作加工处理,简练传神,厚重浑朴。特点:手法简练,造型雄健遒劲,古拙粗犷。马踏匈奴原是放置于霍去病墓前一座纪念碑式的雕刻,高190cm,长168cm。作品马腹下不做凿空,匈奴士兵持弓欲起,却挣脱不
6、得,十分生动。造型饱满坚实,昂首屹立,稳重庄严,显示出胜利者的镇定与威严。与兵马俑不同的是,这些石雕不成队列,零散地放置在陵墓的封土和四坡上。据记载,这是为了模仿祁连山的场景,象征霍去病在征伐匈奴过程中的漫漫征途。由此可见,中国传统雕塑的布局与周围环境密不可分。(三)昭陵六骏唐代崇尚厚葬。唐太宗李世民在隋末唐初的战争中先后骑过六匹战马,分别是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和白蹄乌。为了让这六匹战马能在他死后继续相伴,李世民命人将它们的形象刻成浮雕,镶嵌立于九嵕山的昭陵北阙,后人称之为“昭陵六骏”。“昭陵六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了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青骓什伐赤特勒骠采用了
7、高浮雕技巧,增强了战马的体积感,以简洁的线条和准确的造型,表现出战马的体态和性格。相关链接尊重、保护文化遗产由于战争、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因素,世界上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严重的破坏。例如,“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于1914年被打碎盗运国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我们在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同时,应该加强文物保护意识,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艺术财富。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馆藏唐代的“三彩俑”也是随葬品。“三彩俑”是一种低温彩釉陶器,“三彩”是多彩的意思,不专指三种颜色。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釉色润泽、斑斓多彩,中亚双峰驼身姿挺拔,一位胡人在驼背上跳舞,四人围坐奏乐,表
8、情传神。作品不仅艺术水平卓越,还是古代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证。(四)唐三彩陵墓雕塑的特点地下:秦始皇陵兵马俑阵 细致入微、写实性强 地上:汉代霍去病墓石雕群因石象形、意态生动 宗教雕塑PART 02在汉代,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是影响我国最重要的宗教。佛教通过兴建石窟传播宗教教义,留下了技艺极其高超的艺术精品,代表着中国佛教造像艺术高峰的有甘肃敦煌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佛教石窟。中国传统的宗教雕塑以宗教教义 故事、人物为题材,反映了古人虔诚的宗教信仰,其中以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二、宗教雕塑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第20窟探究与发现思考:为什么中国的石窟艺术
9、集中在甘肃、山西、河南等地区?试从时间、地域等角度去分析其原因。始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隋唐、宋元各代陆续开凿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平城。第7任皇帝拓跋宏(孝文帝元宏)继位,迁都洛阳,改汉姓为元,颁行禁胡服、着汉衣、说汉语、与汉通婚、用汉族官制律令和尊汉礼、敬孔子、行孝道等措施,推动北魏迅速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佛教雕塑大量保存于石窟寺中,石窟开凿于山崖上,在中国始于十六国时期,南北朝、隋唐、宋元各代陆续开凿,遍及南北各地。其中以中国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为代表。(一)石窟艺术 两尊雕像各有什么特点?北魏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20窟 佛像高1400厘米盛唐
1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庐舍那佛 高1714厘米北魏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第147窟 唐代 甘肃敦煌莫高窟第45窟 相关链接“秀骨清像”与“褒衣博带”“秀骨清像”一词源于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转引张怀瓘对南朝陆探微绘画风格的评价,反映了南朝文人士大夫阶层注重神韵、追求清秀脱俗的审美偏好。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以后,“秀骨清像”的审美得以在北方广泛传播,佛教造型逐渐由健壮浑厚转向修长清秀,服饰上出现了具有中原衮服式样的“褒衣博带”,加重了飘逸清秀的造型趣味,形成了一种新的造像风格,也是中国佛教雕塑本土化的标志之一。俗话说“三分塑,七分彩”,中国传统雕塑十分重视着色。古代的工匠们借鉴了中国民间绘画的
11、用色习惯,通过丰富多变的色彩,逼真地再现塑造对象的特征,赋予作品以鲜活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敦煌莫高窟彩塑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泥塑、色彩与壁画的结合,从而达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敦煌莫高窟第45窟内,彩塑与其背后的壁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色彩明朗华丽,空间也获得了延伸,让观者沉浸其中。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侍女像(二)山西太原晋祠彩塑与中国传统人物画一样,雕塑同样强调以形写神。艺术家抒发“神思”,通过提炼、概括,让主观想象与客观事物自由交融,使作品神形兼备。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修建于北宋年间,殿内的彩绘塑像群是民俗性宗教雕塑的代表。“圣母”邑姜居于大殿正中,气度端庄,四十余尊侍女、女官与宦官像列在
12、两侧。其中的侍女像通过俯仰顾盼的微小动态,生动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情气质,有的老成持重,有的天真无邪,达到了心理刻画的深度。佛教传入我国发生的变化第一阶段:早期受外来因素如印度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影响后来又加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审美倾向,带有强烈的异域风情;第二阶段:进入汉地,逐渐受汉民族绘画和审美影响,表现出个性化、理想化和汉化的特点;第三阶段:宋代后的佛教造像更加写实,神圣化和理想化的成分减少,世俗化特征更加明显总结中国传统雕塑是中国古代风俗与宗教观念的反映,雕塑的布局、造型与色彩折射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因此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功能、观念、环境、造型、色彩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多角度的观看与分析。谢 谢 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