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47922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期中考试生物学一、选择题: 1. 分析如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B. 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7.357.45C. 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 乙中的氧气通过甲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共需穿过3层磷脂双分子层【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肝细胞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甲是组织液,乙与甲进行物质交换是双向的,乙是血浆,丙是淋巴。【详解】A、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是乙(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偏低,血浆中的水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

2、水肿,A错误;B、NaHCO3是缓冲物质,可与乙(血浆)中的乳酸反应,使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B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错误;D、血浆(乙)中的氧气进入肝细胞再被彻底氧化分解,需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肝细胞膜(1层膜),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2层膜),共5层膜,有5层磷脂双分子层,D错误。故选B。2. 生活中,常给病人输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输生理盐水的理由是( )A. 无机离子能自由进入细胞B. 补充水分,维持体液平衡C. 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D. 补充血细胞所需要的营养【答案】C【解析】【分

3、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详解】A、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一般为主动运输,A错误;B、给病人输入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为了输入等渗液,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并不是为了补充水分,B错误;C、由于生理盐水是细胞外液的等渗液,因此输入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能起到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的作用,C正确;D、生理盐水不能为细胞提供能量,

4、即不是营养物质,D错误。故选C。3. 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图示过程会发生化学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B 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C. 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D. 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答案】B【解析】【详解】A、气味分子(化学信号)导致膜电位发生变化(电信号),A正确;B、Na+通道开放前后膜内Na+浓度始终低于膜外,B错误;C、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如膜上面的糖蛋白受体)、催化(如题目中的腺苷酸环化酶)和运输(如膜上面的的载体)功能,C正确;D、嗅觉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

5、D正确。故选B。4.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 脑神经和脊神经中均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C. 外周神经系统不含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D. 支配血管、内脏和腺体的运动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详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A正确;B、脑神经和脊神经中均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B正确;C、外周神经系统含有感觉神经(传入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出神经)

6、,C错误;D、支配血管、内脏和腺体的运动神经(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D正确。故选C。5.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 )A. 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 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 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 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即使神经

7、递质作用的时间更长,故使下一个细胞持续兴奋或抑制;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使受刺激点不能兴奋,保持静息电位。【详解】A、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但有机磷对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没有影响,在a处给予刺激,突触前膜b处能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A正确;B、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导致神经递质不能被分解而持续刺激突触后膜c处,如果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则c处会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C、蝎毒能破坏膜上钠离子通道,导致动作电位无法形成,因此在a点给予刺激,无法形成动作电位,不会产生神经冲动,突触前膜b处没有电信号的作用,则不释放神经递质,C错误;D、突

8、触后膜c处不会产生神经冲动,D错误。故选A。6. 下列关于内分泌腺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的内分泌腺细胞可以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体,如垂体B. 有的内分泌腺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内,如小肠黏膜上的某些细胞C. 下丘脑既是中枢神经系统又是内分泌腺,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都可以分泌激素D. 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功能(包括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等)的重要调节系统【答案】C【解析】【分析】内分泌系统由相对独立的内分泌腺以及兼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共同构成。有的内分泌细胞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体,如垂体、甲状腺;有的分散在一些器官、组织内,如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下丘脑中的某些神经细胞,也具有

9、内分泌功能。【详解】A、有的内分泌腺细胞可以聚集在一起成为内分泌腺体,如垂体,A正确;B、有的内分泌腺细胞分散在一些器官内,如小肠黏膜上的某些细胞,B正确;C、下丘脑既是中枢神经系统又是内分泌腺,但下丘脑中的神经细胞只有部分可以分泌激素,C错误;D、内分泌系统是机体整体功能的重要调节系统。各种内分泌腺共同调节机体活动,包括维持稳定、调节物质和能量代谢、调控和生殖等,D正确。故选C。7. 分泌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RH)分泌频率不协调,导致促卵泡激素(FSH)分泌量减少、促黄体生成素(LH)分泌量增加引起的。低FSH使卵泡不能发育成熟;高LH刺激卵巢泡膜细胞增生,分泌大量雄

10、激素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FSH和LH通过体液定向运输作用于卵巢B. 卵巢分泌的雄激素与靶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起作用C. 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一腺垂体一性腺调控轴的调节D.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表现出多毛、皮肤增厚等症状【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存在分级调节;激素调节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详解】A、FSH和LH是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A错误;B、卵巢分泌的雄激素是类固醇激素,受体在靶细胞内,B正确;C、性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一腺垂体一性腺调控轴的调节,C正确;D、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雄激素含量增加,可能表

11、现出多毛、皮肤增厚出油等症状,D正确。故选A。8. 特异性免疫依赖不同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B细胞可参与辅助性T细胞活化B. 细胞毒性T细胞为B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个信号C.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的分子D. 抗原呈递细胞将处理并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后天形成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进行的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到防御作用,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D、抗原呈递细胞,包括的细胞类型有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将处理并呈递在细胞表面的抗原传递给辅助性T

12、细胞,故B细胞可参与辅助性T细胞的活化,AD正确;B、B细胞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的刺激:第一个信号是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此外,还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B错误;C、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到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后,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靶细胞接触,将靶细胞裂解,C正确。故选B。9. 巴斯德将感染了狂犬病的兔的神经组织制成匀浆,每天取样给家兔注射。开始几天被注射的家兔都会发病,但随着匀浆放置时间的延长,家兔发病的反应越来越弱,放置1014天的匀浆失去使家兔患病的作用。这时,如果再给这些没有发病的、被注射了“过期病

13、兔神经组织匀浆”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家兔也不会发病。后来,巴斯德制成了狂犬病疫苗,即过期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对此分析不合理的是( )A. 给被注射了“过期病兔神经组织匀浆”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家兔不会发病是由于其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 注射病兔神经组织匀浆后,家兔体内的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和狂犬病毒结合C. 给被注射了“过期病兔神经组织匀浆”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家兔体内只有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D. 放置1014天的病兔匀浆失去使家兔患病的作用是因为里面的狂犬病毒已经失去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

14、的过程: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呈递给T细胞,T细胞表面发生变化,与B细胞密切接触,并产生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的作用是进行二次免疫反应,当机体再次侵入相同抗原时,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进行免疫应答。2、人被狗咬伤后,需立即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疫苗属于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消灭人体内的抗原,由于注射疫苗后产生特异性免疫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注射狂犬疫苗的同时,伤口处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血清中含有抗体,直接消灭一部分狂犬病毒。【详解】A、由题意知,过期病兔神经组织匀浆虽然不能使家兔患病,但能够使家兔产生特异性免

15、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故给被注射了“过期病兔神经组织匀浆”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家兔不会发病,A正确;B、注射病兔神经组织匀浆后,家兔产生特异性免疫,体内的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和狂犬病毒结合,B正确;C、给被注射了“过期病兔神经组织匀浆”的家兔注射新鲜病兔的神经组织匀浆,发生二次免疫,家兔体内主要是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也有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错误。D、放置1014天的病兔匀浆由于里面的狂犬病毒已经失去活性,故失去使家兔患病的作用,D正确。故选C。10. 为探究某种疫苗对病毒的预防能力,科研人员选取健康小鼠注射疫苗。在适宜条

16、件下饲养一个月后,进行了病毒侵染实验。下图为实验期间对小鼠抽血检测病毒含量和对应抗体含量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不同处理方式的小鼠体内病毒与对应抗体含量变化图A. 曲线1、2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体内病毒含量B. 曲线3说明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更多抗体C. 注射疫苗可能是某些疾病目前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D. 免疫缺陷病的患者不能注射减毒活疫苗来预防疾病【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曲线3表示注射疫苗组体内抗体的含量,曲线4表示未注射疫苗组在一个月后感染该病毒后体内抗体的数量。由于注射过疫苗的个体再次感染相同病毒可发生二次免疫,产生抗体数量多且快,能及时清除病毒,因此曲线2

17、为实验组小鼠体内病毒含量,曲线1为对照组小鼠体内病毒含量。【详解】 A、对照组为未注射疫苗的小鼠,实验组为注射疫苗的小鼠,病毒侵染后实验组产生抗体较多,抑制病毒在小鼠体内增殖,因此曲线2为实验组小鼠体内病毒含量,曲线1为对照组小鼠体内病毒含量,A正确;B、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抗体,B错误;C、对于某些疾病来讲,注射疫苗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C正确;D、疫苗通常为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接种后会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免疫缺陷病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差,注射减毒活疫苗可能会有感染风险,D正确。故选B。11. “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

18、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是元代农书农桑辑要中记载的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技术。该项操作通过去除植株顶端优势,塑造株型,改善种植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分配营养,多结铃、结大铃。去除顶端优势、调节营养物质分配都与生长素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棉花植株顶芽细胞中,存在“色氨酸生长素”的代谢途径B. 打去“冲天心”,利于“旁条”合成生长素,促进“旁条”生长C.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D. 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答案】B【解析】【分析】1.生长素在幼嫩的芽、叶中产生,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为极性运输,其运输方式为主动

19、运输。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顶端优势:(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而使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详解】A、棉花植株顶芽等幼嫩细胞,能利用色氨酸作原料经过一系列过程合成生长素,A正确;B、顶端优势的形成原因是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并积累在侧芽,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被抑制,打去“冲天心”,能降低侧芽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生长发育成“旁条”,B错误;C、生长素能调节营养物质分配,因而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C正确;D、

20、生长素等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D正确。故选B。12.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期较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认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为特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的记忆、语言等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的主要是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为永久性记忆不会遗忘C.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可能与大脑左半球相关区域细胞损伤有关D.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讲话,说明大脑皮层V、S区受损【答案】C【解析】【分析】1、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

21、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2、各级中枢的联系: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详解】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错误;B、记忆过程的四个阶段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其中第二、三级记忆相当于长时记忆,第二级记忆仍会发生遗忘,B错误;C、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可能与大脑左半球相关区域细胞损伤有关,C正确;D、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

22、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看不懂文字、听不懂讲话,说明大脑皮层V、H区受损,D错误。故选C。13.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玉米胚芽鞘完成了af组实验,其中g是某同学对f组实验的推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a、b组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B. c、d组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C. e组实验结果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吲哚乙酸D. g的推测是错误的,胚芽鞘生长状况应该与e组结果相似【答案】C【解析】【分析】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条件下会发生横向运输,使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植物表现为向光生长。【详解】A、a、b组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尖端,有尖

23、端的a组表现为生长,而没有尖端的b组表现为不生长,因此实验结果说明胚芽鞘的生长与尖端有关,A正确;B、c、d组的自变量为是否有尖端,有尖端的c组能弯向光源生长,没有尖端的d组不能弯向光源,说明弯向光源生长与尖端感受光照有关,B正确;C、e组实验结果说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化学物质是由尖端产生的,不能说明其为吲哚乙酸,C错误;D、f中含有生长素琼脂块放在了右侧,会导致右侧生长较快,胚芽鞘会弯向左侧生长,因此g的推测是错误的,胚芽鞘生长状况应该与e组结果相似,D正确。故选C。14. 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的形成存在共用神经元时,神经中枢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

24、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参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a为传出神经,c为支配内脏的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B. 牵涉痛的产生共用了神经纤维b,痛觉的形成部位是脊髓C. 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a并没有产生兴奋D. 牵涉痛属于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完整的反射弧【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c均为传入神经,b位于神经中枢。【详解】A、a和c含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A错误;B、痛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B错误;C、皮肤或内脏产生的兴奋都可以传到b,牵涉痛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是内脏产生的兴奋传至b,皮肤被误作“感受器”,神经元a并没有产

25、生兴奋,C正确;D、痛觉的产生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C。15. 下图为抗利尿激素(ADH)调节肾小管管壁细胞对水分重吸收的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B. ADH可促进囊泡转运,增加质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C. 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可引起人体尿量减少D. 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合成的ADH量减少【答案】C【解析】【分析】当人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刺激,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详解】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为顺浓度

26、梯度,且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为协助扩散,A不符合题意;B、ADH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ATP水解为cAMP,cAMP通过M蛋白促进囊泡向细胞膜移动并发生融合,增加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B不符合题意;C、ADH受体不敏感或受损时,ADH不能发挥作用,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不能增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人体的尿量增加,C符合题意;D、血浆渗透压下降时,下丘脑中渗透压感受器会受到抑制,下丘脑合成的ADH减少,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 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

27、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下列说话正确的是( )A. 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和iPSC的表面有共同的抗原B. 免疫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C. 表中MEF实验数据表明该细胞表面没有抗原而无法与血清抗体结合D. 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形

28、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抗iPSC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可以杀死癌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由表可知,表中的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但都高于空白组,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而DB7与免疫组的血清混合的结合率达到82%,说明血清中含有的能与iPSC结合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与DB7结合,可推知利DB7表面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特异性抗体结合。【详解】A、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

29、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A正确;B、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的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了特异性抗体,B错误;C、由表中MEF实验数据可知,免疫组细胞/细胞与抗体的结合率为8%,说明该细胞表面有抗原能与血清抗体结合,C错误;D、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17. 如图为接种疫苗X(针对病原体Y)后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的过程图。提此回答

30、下列问题:(1)接种疫苗X后,疫苗将作为_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图中a为_。(2)图中细胞的是_。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该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_道防线。(3)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病原体Y时免疫的特点是_,这主要与_(填编号)有关。【答案】(1) . 抗原 . 细胞因子 (2) . B细胞 . 二 (3) . 反应快而强,产生的抗体数量多 . 【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接种疫苗X后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的过程图,其中是吞噬细胞,是T细胞,是B细胞,是记忆细胞,是浆细胞,a是细胞因子。【小问1详解】接种疫苗X后,疫苗将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由图示可知,a为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31、【小问2详解】图中细胞为B细胞,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该细胞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小问3详解】当同一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大量的抗体,因此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病原体Y时产生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是反应快而强,而且此时的抗体数量多。18. 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 (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 _。缩

32、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 _。兴奋在c点的传导方向与 _(填“膜外”或“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2)若刺激喷水管皮肤,c点处的兴奋传导是 _(填“双向”或“单向”)。(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 _内流减少,导致 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 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答案】(1) .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 . 负电位正电位 . 膜内 (2)单向 (3) . Ca2+ . 神经递质 . 增加【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有3

33、种神经元,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鳃。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小问1详解】图1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腮。受到刺激时,Na+内流,则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一致,与膜外相反。【小问2详解】在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小问3详解】由图2可知,当轴突末梢处Ca2+内流减少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逐渐形成习惯化。若要去除习惯化,则需要增加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量。19. 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

34、平放入正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1所示;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茎生长的作用情况;图3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作用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_,根的生长方向是_。(2)图2中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_。从图中可以看出,茎生长速度为n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有两种,即m或2m。现有生长速度为n的植物茎若干,请用实验探究促进茎的生长素浓度是哪种浓度,简述实验思路、结果和结论:_(3)图3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部生长影响的是曲线_。ab段生长素浓度对顶芽生长的影响是_。【答案】(1) . 向着光源方向

35、生长 . 水平生长 (2) . g . 将生长状况相似的茎等分为甲、乙两个实验组,分别向两组实验中加入少量且等量的外源生长素,观察对比两组植物茎的生长速度,若甲组生长速度大于乙组的生长速度,则甲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m,乙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2m (3) . . 促进【解析】【分析】1、太空飞行的航天飞机,失去重力作用,植物生长受到单侧光影响,植物尖端有感光性,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多,生长素极性向下运输,使背光一侧生长快,植物表现出弯向光源生长。2、图2中OH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对植物茎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HC段,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大,仍表现为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逐渐减弱,CD段,

36、表示对植物茎生长起抑制作用。小问1详解】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对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而单侧光仍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引起茎向着光源方向生长,而对植物的根来说,此时不受重力和光照影响,根会水平生长。【小问2详解】图2中,在H点时,对植物茎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g。当生长素浓度为m或2m时,茎的生长速度都为n,现有生长速度为n的植物茎若干,为探究促进茎的生长素浓度是哪种浓度,可设计以下实验:将生长状况相似的茎等分为甲、乙两个实验组,分别向两组实验中加入少量且等量的外源生长素,观察对比两组植物茎的生长速度,若甲组生长速度大于乙组的

37、生长速度,则甲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m,乙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为2m。【小问3详解】由于根比芽对生长素敏感,因此图3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部生长影响的是曲线,表示的是顶芽,由图可知,ab段生长素浓度对顶芽的生长起促进作用。20. 下图为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及其发挥生理作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此反射为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2)当兴奋传递至胰腺细胞时,会促进胰腺细胞外_的大量内流从而产生兴奋。这一过程体现了胰腺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答出两点)。(3)在上述血糖调节中充当信号分子的物质有_(答出三种,当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引起蛋白质磷酸化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具体有_(答出三点

38、)【答案】(1)非条件 (2) . Na .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 . 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 . 促进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脂肪组织和肝将糖类转化为非糖物质、促进肝和骨骼肌细胞中糖原的合成【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处神经纤维在静息时,K+外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处表示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胰岛素是人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小问1详解】由题图可知

39、,胰腺是由神经末梢支配的,参与构成效应器;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胰腺分泌激素的神经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小问2详解】细胞的兴奋是由Na内流引起的。钠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神经递质作用于胰腺细胞引起其兴奋,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引起胰腺分泌的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血糖,而胰岛素又可以降低血糖,因此在上述血糖调节中充当信号分子的物质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胰岛素可降低血糖,当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引起蛋白质磷酸化后,可促进促进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脂肪组织和肝将糖类转化为非糖物质、促

40、进肝和骨骼肌细胞中糖原的合成。21. 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下图所示为细胞1、2、3和其生活的液体环境Z、X、Y之间的相互关系,请据下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_(填图中字母),若细胞1为肝细胞,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途径为:_(用箭头、图中字母和相应细胞来表示)。(2)人体皮肤角质层主要由10至20层没有细胞核的死亡细胞组成,这些细胞_(填“能”或“不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

41、含有抗凝血剂、蚁酸以及多种成分未知的蛋白质的唾液注入图中的_(填图中字母),有些物质会引起免疫系统发生反应而释放一种叫组胺的物质,该物质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图中_(填图中字母)增加,因此在被叮咬的地方就出现了又红又痒的包。(3)图中细胞与其各自生活的液体环境之间的“双箭头”,说明_,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_。【答案】(1) . X、Z . YZ细胞1 (2) . 不能 . Y . Z (3) .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 .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解析】【分析】图中X是淋巴液,Y是血浆,Z是组织液,细胞1是组织细胞,2是淋巴细胞,3是血细胞。【小问1详解】图中X是

42、淋巴液,Y是血浆,Z是组织液,细胞1是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细胞2是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等,细胞3是血浆中的血细胞。人体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图中的X(淋巴液)和Z(组织液)。若细胞1为肝细胞,食物中的糖类被分解为葡萄糖后,从小肠内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而进入内环境,经过运输最终可进入肝细胞合成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的运输途径为Y(血浆)Z(组织液)细胞1(肝细胞);【小问2详解】死亡细胞不能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蚊子在叮咬我们的皮肤进行吸血时,会把唾液注入血浆,即图中Y;根据组织水肿的成因,组胺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最终使组织液增多,即图中的Z。【小问3详解】图中的“ 双箭头”连接的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说明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是相互联系的;正常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