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法治意识的高中思政“议题式”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统编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向法治意识的高中思政“议题式”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统编版.ppt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指向法治意识的高中思政“议题式”学习实践探索LAW COURT LAW FIRM 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到: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前 言理论依据 Insert Header Topic Here学习方式Insert Header Topic Here校本课程Insert Header Topic Here活动剪影Insert Header Topic Here1234目录5参考资料Insert Header Topic Here6评价机制 Insert Header To
2、pic Here1理 论 依 据(1)课 标 依 据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法治素养作为人的内在品质和能力,不可直观测量,它通过学科任务的执行会外显为关键行为,依据不同关键行为的表现可以推断法治意识素养发展水平。(1)课 标 依 据 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全社会树
3、立法治意识。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严守道德底线,维护公平正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1)课 标 依 据 具有法治意识素养的学生,应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拥有法治使人共享尊严,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2)学业质量要求素养素养3: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水平水平1能够面对简单情境问题,讲述法治
4、使社会更和谐的故事,表达法治是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列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事例,描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图景;采用生活中的实例,警示法律是不可逾越的红线;秉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解释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行为;引用自身的经验,表达法律的温情与威严。(3)学业质量要求素养素养3: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水平水平2能够面对一般情境问题,着眼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历程,说明法治是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阐明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剖析多个实例,阐释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道理;联系依法治理的实际,表达法治使生活更美好的感悟;比较不同的行为方式,证实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5、、依法解决纠纷的好处。(3)学业质量要求素养素养3: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水平水平3能够面对复杂情境问题,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实例,阐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式;阐述宪法法律至上的道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义;剖析公共参与活动中的不当行为,阐释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正确方式;针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错误行为,澄清法律规范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保障与生活品质的关系。(3)学业质量要求素养素养3: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水平水平4能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复杂情境问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阐释全面依法治国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选用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实例阐述法治思维
6、的表现;结合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经验,阐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目标;以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尊严的自觉行动,投身于法治中国建设。2学 习 方 式2.学 习 方 式 课 标 化(1)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2)强化辨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3)优化案例,采用情境创设的综合性教学形式(4)走出教室,迈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1)选择利于“法治意识”的适切议题(2)开展促进“体验认知”的各类活动(3)实施“评判互动”的实践成果展示(4)“选题议动展评”中凝练素养2.学 习 方 式 校 本 化2.学 习 方 式 校 本 化(1)选择利于“法治意识”的适切议
7、题李老师:总议题法治如何守护公众安宁?何老师:总议题如何实现高质量立法?子议题1:良法何以科学子议题2:良法如何制定(2)开展促进“体验认知”的各类活动李老师:1.以案释法 理解法治社会的内涵(具体任务:你如何评价三位居民的行为,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你对法治社会的期待?要求:1、结合议学单资料,陈述观点和原因;2、每组推选一名记录员兼交流员;3、讨论时长3分钟)2.学 习 方 式 校 本 化(2)开展促进“体验认知”的各类活动李老师:2.集思广益 共寻法治社会的措施近日,宁静社区针对社区噪音扰民问题开展文明共建活动。活动一:新噪声法进社区,志愿宣讲暖民心社区邀请普法志愿者们面向居民开展噪音污染防
8、治法普法宣传工作,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座谈交流、上门普法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讲噪音污染防治法的新规定、新要求。活动二:共同书写社区公约,聚力共建宁静社区社区联合物业发布噪音污染防治公约征集活动,今天居民们都聚在一起,就公约细则展开具体的交流和讨论,并亲手写下公约。2.学 习 方 式 校 本 化(2)开展促进“体验认知”的各类活动李老师:2.集思广益 共寻法治社会的措施(具体任务:1、假如你们小组是普法志愿者第一小分队,你们会如何对居民进行宣讲?(可以选择集体讲座宣讲或者上门个别宣讲形式)2、作为宁静社区的一员,今天你也参与了共立社区公约的活动,请你和小组内的其他居民一起,制订一份宁静社
9、区噪音管理公约要求:1、可参考议学单上补充资料;2、宣讲要明确传达内容;公约语言尽量简洁明了、通俗易懂;3、每组有记录员,并推选一名主宣讲员或交流员;4、讨论时长4分钟)2.学 习 方 式 校 本 化(2)开展促进“体验认知”的各类活动李老师3.畅所欲言 共绘法治社会的未来(具体任务:让我们一起填写“建设法治社会”心愿卡,共同描绘未来法治社会建设充分发展的生活状态。我希望,未来我国 领域的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到那时,。)2.学 习 方 式 校 本 化(2)开展促进“体验认知”的各类活动何老师:辩论中学生该不该带手机进校园(具体任务:1、结合辩论成果、法律条款和课本知识,从立法方向和立法实效的角度
10、谈一谈我国为什么要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来限制学生带手机进校园?2、运用所学人大的相关知识,请补全学案中限制带手机进校园条款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流程图。)要求:组内合理分工,挑选一名发言人;讨论时间2分钟。2.学 习 方 式 校 本 化(2)开展促进“体验认知”的各类活动何老师:模拟浙江省限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携带手机进入课堂的规定(草案)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你会提出哪些细则并推进该规定的颁布实施呢?活动环节:1.提出议案(1人作为主要介绍人,对议案进行说明。)2.审议议案(提出意见、建议)3.表决议案(半数以上即可)4.公布2.学 习 方 式 校 本 化(2)开展促进“体验认知”的各类活动何老师:
11、良法在我心 承诺定做到我承诺: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行动上自觉地不违规使用手机,如有违反,自愿接受学校的相应处理。承诺人:xxx2.学 习 方 式 校 本 化(3)实施“评判互动”的实践成果展示李老师:学生普法宣讲、宣读公约等 教师及时点评何老师:观点碰撞、模拟立法、现场宣誓等 学生评价为主2.学 习 方 式 校 本 化(4)“选题议动展评”中凝练素养李老师:信法、守法、用法。以“法治如何守护公众安宁”为议题,借助普法宣讲、宣读公约等活动,在展示、评价成果中信仰、遵守、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守护公众安宁。何老师:何为良法、如何制定。以“如何实现高质量立法”
12、为议题,借助辩论、模拟立法会等活动,体会良法的内涵与措施。2.学 习 方 式 校 本 化3校 本 课 程第一课时社团介绍2.校本课程之教学内容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第四课时第五课时法律文书修改完善法条学习(刑法修正案部分条款+民法典部分条款)庭审视频观看体会模拟剧本投票遴选第六课时第七课时第八课时第九课时第十课时社团开放日法庭实战第二小组阶段汇报第一小组阶段汇报实地调研撰写报告法律人士答疑解惑2.校本课程之教学内容队长1人+队员21人/22人刑事案件角色扮演:审判人员4人,包括审判长1人、审判员2人、书记员1人;公诉人,2人;法警,2人;被告人,根据案情需要设置1人或数人;辩护人,2人;案情需要,可
13、设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若干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则还应有被害人及其代理人各1人。2.校本课程之组建团队队长1人+队员21人/22人民事、行政案件角色扮演:审判人员4人:审判长1人、审判员2人、书记员1人;原告及代理人:原告1人或数人、原告代理人12人;被告及代理人:被告1人或数人、被告代理人12人;第三人及其代理人:第三人及代理人各1人;若案情需要,可设证人、鉴定人、勘验人若干人;法警:12人。2.校本课程之组建团队4活 动 剪 影4.活 动 剪 影4.活 动 剪 影4.活 动 剪 影4.活 动 剪 影4.活 动 剪 影4.活 动 剪 影4.活 动 剪 影5参 考 资 料5.参 考 资 料(1)“政治特色教室”法律书籍以及金老师自购10本“模拟法庭”相关书籍(可向老师登记借阅);(2)“最高人民法院”网站或公众号,内部链接:中国庭审公开网、裁判文书网等;(3)学校外聘法律顾问“浙江义韬律师事务所”律师及家长等社会资源等6评 价 机 制6.评 价 机 制(1)态度:积极参与课堂内外活动,如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等。(2)成果有形:有形:根据小组阶段性成果汇报、社团开放日法庭实战、法治小论文量化考核。无形:法治素养的逐步提升。无形:法治素养的逐步提升。感 谢 您 的 参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