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论语》选读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选读》.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论语》选读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选读》.ppt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论语选读论语选读 复习指导复习指导 一、论语简况一、论语简况 1.论语简介论语简介 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是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其体式归纳起来: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
2、)的问题所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孔子的话为主。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大学中庸中庸孟子孟子合合为为“四书四书”。2.2.论语的地位论语的地位 论语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后来被尊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四书(包括(包括论语论语孟孟子子大学大学中庸中庸)中的一种,甚至被尊为儒)中的一种,甚至被尊为儒家
3、之家之圣经圣经。论语论语从西从西 汉开始就已经成为了读书人必读汉开始就已经成为了读书人必读的著作,元朝以后,科举考试都从的著作,元朝以后,科举考试都从“四书四书”中命题,中命题,使它在中国古代显得极其重要。在现代,使它在中国古代显得极其重要。在现代,论语论语对于研究孔子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更是一部重对于研究孔子以及当时的政治、文化等更是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要的文献资料。二、二、论语选读论语选读简括简括 1.1.高考与高考与论语选读论语选读1.1.掌握掌握1010篇教读课文中重要的篇教读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2.了解对
4、话语体,感受了解对话语体,感受文学文学文学文学色彩。色彩。3.3.理解教读课文中所体现的理解教读课文中所体现的“仁仁仁仁”“”“”“”“礼礼礼礼”“”“”“”“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中庸之中庸之中庸之中庸之道道道道”等思想,感受孔子等思想,感受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精神。4.4.了解儒家经典著作,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修养。了解儒家经典著作,拓宽文化视野,提高文化修养。5.5.背诵背诵背诵背诵速查速记速查速记中规定背诵的论语章句。中规定背诵的论语章句。2.课文基本知文基本知识梳理梳理 文字文字层面:面:文章文章层面:
5、面:文学文学层面:面:文化文化层面:面:3.基本观点梳理的思路 1.孔子提倡什么?2.孔子反对什么?3.有什么正面事例?4.有什么反面事例?5.内涵,理由,做法。政政 治治一一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二二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三三 待贾而沽待贾而沽四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学习学习与与教育教育十十 学以致其道学以致其道十一十一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十二十二 高山仰止高山仰止十三十三 沂水春风沂水春风 修修 身身五五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六六 君子之风君子之风七七 求诸己求诸己八八 周而不比周而不比九九 出辞气远鄙倍出辞气远鄙倍 哲哲 学学十四十四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十五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敬鬼神而远之 三论
6、语选读高考答题套路归类 类型一:从文本自身命题类型一:从文本自身命题【题型解说】此类题主要考查文中的重要字词、成语及提炼概括该章句的主旨等。【答题思路】第一步:第一步:读懂语段,准确而全面地理解所给语段的大意。浙江高考论语选读一直都考到了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包括相关词句、教学原则及为政观点等多个层面。答题时都需要立足对文本的理解。第二步:第二步:联系教材,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特别提醒】复习备考时要梳理论语选读中的重要观点,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等,尤其要认真解读每课后面“相关链接”中那篇短文,把精要之处加以圈画或摘
7、录,弄通弄懂弄透弄熟。第三步:第三步:充分利用题干中所给信息,准确规范地表述出来。类型二:对文本知识的迁移运用类型二:对文本知识的迁移运用【题型解说】此类题重在考查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答题思路】第一步:第一步:找出所提供材料的核心内容,弄清其观点态度。第二步:第二步:分析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弄清题目讨论的共同话题。第三步:第三步:通过对材料中观点态度的分析比较,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如解答【真题感知】第二题时,就应从欧阳修的朋党论中提炼观点,明确自己的看法。第四步:第四步:观点的分析和陈述。【特别提醒】对自己观点或对论语选读中的思想观点的判定和分析,都要态度鲜明,言之成理。切不可架
8、空议论,拖泥带水,模棱两可。类型三、高考中探究分析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类型三、高考中探究分析题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1.短文评析型:短文评析型:即给出一段论语原文,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评价文中的思想。解答这类题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更不能以翻译代替评析,对文中流露的儒家思想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最好还要指出其意义所在。2.2.材料结合型材料结合型:即把几则材料组合在一起出题。解题时在看懂的同时要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注意题目的要求,不遗漏任何一则材料信息。3.3.提炼观点型提炼观点型:即给出一则或几则材料,要求提炼文中的中心意思或内容要点。一则材料读懂大意答出:什么人、事、理,怎么样什么人、
9、事、理,怎么样。多则材料合并同类项,也按照这个格式回答。4.联系实际简析型联系实际简析型。答题时要将孔子的思想或教育教学方法放到一定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然后联系现实,一分为二地分析在当代的意义,既不顶礼膜拜,也不全盘否定。总之,论语思想分析题的解答,就其本质而言是写作一篇简短的论说文,答题时要掌握运用三段论形式,准确表达观点答题时要掌握运用三段论形式,准确表达观点:(1)提出观点。提出的观点应该明确而不含糊。(2)进行论证。包括正面阐述材料所蕴涵的孔子的基本思想、人生态度及其意义,反面批驳对立观点的不足之处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等等。注意,
10、在阐述相关思想时,应运用历史的眼光看待相关问题,不能以现代人的思想之履强行去套古人之足。(3)适当联系实际,做出总结。5.此外,探究文本时,考生常会出现以下问题,需认真对待:此外,探究文本时,考生常会出现以下问题,需认真对待:看不清题目要求,没有联系题中提供的原材料作答,或者泛泛而论,不着边际。要求发表看法的题没有明确观点,不知所云,或者观点模棱两可。要求评析的题直接以翻译代替评论。要求联系实际的题没有切身体会,套话连篇,架空作答。要求提炼观点的题语言繁复、啰嗦,不切重点。6.几点建几点建议:1.抽出时间回看课本、了解大意。文化经典语言凝练而又含意深远,理解和分析起来会有些难度。扎实做好相关知
11、识的储备,平时应尽可能多的翻看考试所规定的篇目,理解经典大意,敏锐而深入地感悟和归纳孔子思想,而后辅以适量的练习,及时检验诵读的效果,不断总结答题方法及易错点,这样在考试时,才会做到胸有成竹。2.粗译文本,尽量读懂文本的“字面义”。积极调动以往积累的文言知识,大胆又灵活地迁移到文意的疏通上。另外,选文后若有注释应该认真研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本。3.简答题靠表达,这就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注意训练。第一板块 政治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无贫。2.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礼与仁 ,孝悌。3.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的精神和心态。四、分板块解析四
12、、分板块解析 1.为政以德 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孔子主张运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反对暴政与刑杀;长官长官以身以身作则,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作则,以仁义道德来教导百姓,用制度礼义来说服百姓,百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才有廉耻之心而走正道。重点问题重点问题1.“1.“1.“1.“去食去食去食去食”和和和和“富之富之富之富之”有没有矛盾?有没有矛盾?有没有矛盾?有没有矛盾?答:没有矛盾。答:没有矛盾。答:没有矛盾。答:没有矛盾。“去食去食去食去食”是特定语境下对是特定语境下对是特定语境下对是特定语境下对“教民教民教民教民”的的的的强调强调强调强调。2.2
13、.2.2.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均无贫均无贫均无贫均无贫”的的的的“均均均均”?答: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强调答: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强调答: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强调答:孔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强调“各得其分各得其分各得其分各得其分”。3.“3.“3.“3.“政政政政”“”“”“”“德德德德”“”“”“”“刑刑刑刑”“”“”“”“礼礼礼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的主要区别在哪里?答:答:答:答:“政政政政”和和和和“刑刑刑刑”重在制裁惩罚;重在制裁惩罚;重在制裁惩罚;重在制裁惩罚;“德德德德”和和和和“礼礼礼礼”重在鼓励和熏陶。前者重在鼓励和熏陶。
14、前者重在鼓励和熏陶。前者重在鼓励和熏陶。前者是法治思想,后者是是法治思想,后者是是法治思想,后者是是法治思想,后者是德治德治德治德治思想。思想。思想。思想。2.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是对孔子的概括,表现出孔子坚持理想、坚持原则、认定目标的执著精神。这种精神,是儒家积极进取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今天,这种精神还是值得提倡的。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1.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沐浴而朝沐浴而朝沐浴而朝沐浴而朝”和和和和“不敢不告不敢不告不敢不告不敢不告”?答:答:答:答:“沐浴而朝沐浴而朝沐浴而朝沐浴而朝”说说明孔子明孔子明孔子明孔子对这对这件事的件事的件事的件事的重视重视重视重视。“不敢不告不敢不
15、告不敢不告不敢不告”一方面一方面一方面一方面说说明他明他明他明他对对周礼的周礼的周礼的周礼的虔诚虔诚虔诚虔诚,仍尽,仍尽,仍尽,仍尽为为臣之臣之臣之臣之责责,一方面,一方面,一方面,一方面说说明他的明他的明他的明他的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无可奈何。2.2.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知其不可而知其不可而知其不可而知其不可而为为之之之之”的精神?的精神?的精神?的精神?答:答:答:答:反映了追求理想的反映了追求理想的反映了追求理想的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执著精神执著精神执著精神和和和和牺牲精神牺牲精神牺牲精神牺牲精神。但是从斗争策略上。但是从斗争策略上。但是从斗争策略上。但是从斗争策略
16、上说还说还有欠缺。有欠缺。有欠缺。有欠缺。“政治”板块总结1.对统治者的要求:为政以德。2.对一般人的要求:克己复礼。3.孔子的政治品格: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二板块第二板块 修身修身 3.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仁仁”论语的基本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论语的基本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仁”是对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搞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是对每一个人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搞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保证本保证。基本要点是基本要点是“爱人爱人”,而其具体,而其具体包含各个方面:孝悌、守包含各个方面:孝悌、守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不强加于人信、爱众、亲仁、忠恕、博施、济众、体谅人而
17、不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等、重视人、关心弱者、珍爱生命等等。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体现的)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体现的“仁爱仁爱”观?观?答:答:答:答:“仁仁仁仁”的高标准是看的高标准是看的高标准是看的高标准是看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不能只讲小谅小信。,不能只讲小谅小信。,不能只讲小谅小信。,不能只讲小谅小信。(2)孔子的)孔子的“仁爱仁爱”观和墨子的观和墨子的“仁爱观仁爱观”有何区别?有何区别?答:孔子强调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答:孔子强调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答:孔子强调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答:孔子强
18、调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等级差别有等级差别有等级差别有等级差别的爱,不是墨的爱,不是墨的爱,不是墨的爱,不是墨子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子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子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子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4.4.君子之风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即君子之风即儒家心目中的儒家心目中的“君子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必须具备的品质,包括包括“道道”“”“德德”“”“仁仁”“”“义义”“”“礼礼”“”“信信”等素质。等素质。能正确处理能正确处理“利利”与与“义义”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的关系,能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
19、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什么是什么是“浮云浮云”?答:短暂、无关、清淡。答:短暂、无关、清淡。2.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答:答:儒家主张儒家主张“见利思义见利思义”,反对,反对“见利忘义见利忘义”。这里。这里所讲的所讲的“利利”,是指私利。这和完全功利主义的法家的思,是指私利。这和完全功利主义的法家的思想有了很大的区别。想有了很大的区别。5.5.周而不比周而不比 团结人而不搞宗派,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与众人和谐相处,不拉小团体与众人和谐相处,不拉小团体,不结,不结党营私。党营私。
20、要做到周而不比,要做到周而不比,一是要胸襟宽广,不要结党营私、排一是要胸襟宽广,不要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除异己;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而不二要以道义为重,做人讲忠信,办事讲原则,而不要惟私利是图,互相勾结利用,背信弃义,以原则做交易要惟私利是图,互相勾结利用,背信弃义,以原则做交易。重要问题1.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久而敬之久而敬之”的的“之之”指谁?指谁?译文:晏婴善于与人交朋友,交往越久,人们越尊敬他。译文:晏婴善于与人交朋友,交往越久,人们越尊敬他。答:答:孔子强调人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可过于密切,孔子强调人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距离
21、,不可过于密切,即即“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淡如水”。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能使别人长时间保持对自己的敬意,是一个人善于交往的表现,期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表现,期中包含着交往方法、技巧的问题。“之之”是晏子。是晏子。修身板块总结修身板块总结1.仁者爱人:“仁”是个人的行动准则。2.君子之风:仁人的精神风貌。3.周而不比:在人际交往中实践“仁”。第三板块第三板块 教育教育1.诲人不倦:各种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诲人不倦:各种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2.高山仰止:孔子和弟子之间的师生关系。高山仰止:孔子和弟子之间的师生关系。3.沂水春风:课堂实录,礼乐治国的思想。沂
22、水春风:课堂实录,礼乐治国的思想。6.诲人不倦诲人不倦(1)教育对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一视同仁(2)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诗教礼教,全面发展诗教礼教,全面发展(3)教育方法:)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一视同仁(4)教师风范:)教师风范:诲人不倦,述而不作诲人不倦,述而不作 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和和“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唯上知与下愚不移”有矛盾吗有矛盾吗?译:人天性相近,由于后天习性不同使品行智力相差很远。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答:答:“性相近也性相近也”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重视实践
23、。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重视实践。“唯上知唯上知”强调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孔子重视先天因素的作用。孔子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如何理解其)如何理解其“述而不作述而不作”的思想?的思想?(传述而不创作)答:只阐述前人理论、学说,自己并无创见,这是孔子自谦的说法。而且,答:只阐述前人理论、学说,自己并无创见,这是孔子自谦的说法。而且,孔子也并非真的只是述而不作,比方说以孔子也并非真的只是述而不作,比方说以“仁仁”解解“礼礼”就是孔子的创作。他就是孔子的创作。他这么说,只是表现出了对传统文化及历史经验的重视,这也是他做学问的态度。这么说,只是表现出了对
24、传统文化及历史经验的重视,这也是他做学问的态度。7.高山仰止高山仰止 本课展现孔子的人格之美。本课展现孔子的人格之美。本课展现孔子的人格之美。本课展现孔子的人格之美。(1 1 1 1)高山仰止:)高山仰止:)高山仰止:)高山仰止:高山仰止:品德高尚,令人向往。高山仰止:品德高尚,令人向往。高山仰止:品德高尚,令人向往。高山仰止:品德高尚,令人向往。“高山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比喻崇高的道德,“仰仰”是仰慕;是仰慕;“止止”是语助词是语助词 。(2 2 2 2)用行舍藏:)用行舍藏:)用行舍藏:)用行舍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最为精练地表达
25、了儒者对于出仕最为精练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最为精练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最为精练地表达了儒者对于出仕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蕴涵进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蕴涵进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蕴涵进与退隐、入世与出世、进与退的政治选择与人生态度。蕴涵进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也显示了儒学变通的思想方法和精神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也显示了儒学变通的思想方法和精神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也显示了儒学变通的思想方法和精神退之间深刻的内在矛盾,也显示了儒学变通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气度。气度。气度。气度。(3 3 3 3)割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26、割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 孔子开始认为孔子开始认为孔子开始认为孔子开始认为“治理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用得着礼乐之治理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用得着礼乐之治理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用得着礼乐之治理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用得着礼乐之道这种治国的方略呢道这种治国的方略呢道这种治国的方略呢道这种治国的方略呢”。但子游。但子游。但子游。但子游“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说虽然是说虽然是说虽然是说虽然是治理一个小县城,也应该与治理一个国家同步,因为其性质是治理一个小县城,也应该与治理一个国家同步,因为其性质是治理一个小县城,也应该与治理一个国家同步,因为其性质是治理一个小县城,也
27、应该与治理一个国家同步,因为其性质是一样的,同样是以礼乐而达到目的。孔子完全同意子游的看法,一样的,同样是以礼乐而达到目的。孔子完全同意子游的看法,一样的,同样是以礼乐而达到目的。孔子完全同意子游的看法,一样的,同样是以礼乐而达到目的。孔子完全同意子游的看法,立即向学生们宣布自己的错误,足见孔子知错就改,从善如流。立即向学生们宣布自己的错误,足见孔子知错就改,从善如流。立即向学生们宣布自己的错误,足见孔子知错就改,从善如流。立即向学生们宣布自己的错误,足见孔子知错就改,从善如流。7.沂水春风沂水春风 这是一次课堂实录。这是一次课堂实录。(1)讨论话题:)讨论话题:礼乐治国礼乐治国。(2)师生)
28、师生表现表现:子路子路勇而直,争强好胜勇而直,争强好胜 冉有冉有谦而容,留有余地谦而容,留有余地 公西华公西华谦而退,年少知礼谦恭谦而退,年少知礼谦恭 曾皙曾皙从容洒脱从容洒脱 孔子孔子循循善诱,平等待人,雍容儒雅。循循善诱,平等待人,雍容儒雅。重要问题重要问题(1)孔子为什么对曽皙的想法深表赞同?)孔子为什么对曽皙的想法深表赞同?答:因为曾皙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答:因为曾皙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答:因为曾皙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答:因为曾皙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人人各人人各人人各人人各得其所,社会和谐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无忧无虑,得其所,社会和谐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
29、无忧无虑,得其所,社会和谐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无忧无虑,得其所,社会和谐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无忧无虑,正是儒家倡导的礼乐治国的主张。正是儒家倡导的礼乐治国的主张。正是儒家倡导的礼乐治国的主张。正是儒家倡导的礼乐治国的主张。第四板块第四板块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1.中庸之德:中庸之德: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不偏不倚,不走极端。2.中庸之行:中庸之行:过犹不及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和而不同狂狷并用狂狷并用 好恶唯仁好恶唯仁 (狂狷:(狂狷:豪放不羁而行为有礼豪放不羁而行为有礼)3.中庸原则:中庸原则:义之与比,以礼节之。义之与比,以礼节之。(和义在一起,用礼来节制。)(和义在一起,用礼来节制。)4.中
30、庸之道的体现中庸之道的体现(一)自我修养上的中庸之道 1.文犹质也,质犹文也。文犹质也,质犹文也。(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文采如同本质,本质也如同文采,二者是同等重要的。)2.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温和而严厉(温和而严厉;威仪但不凶暴威仪但不凶暴;恭谦礼让却又自然安详。)恭谦礼让却又自然安详。)3.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孔子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二)交友待人上的中庸之道 1.周而不比周而不比(周:亲密。比:勾结。指彼此真诚相处但不互相勾结。)周:亲密。比:勾结。指彼此真诚
31、相处但不互相勾结。)2.矜而不争矜而不争(与人相处要庄重谦和(与人相处要庄重谦和,处处忍让处处忍让,不要争强好胜。)不要争强好胜。)3.群而不党群而不党 (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合群而不结党营私。)4.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君子不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说得好说得好)而推举他而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也不因为一个人有缺点而废弃他好的言论。)5.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受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受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
32、反而会被疏远。)6.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对待朋友要忠言相告,引导他向善。如果不听从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对待朋友要忠言相告,引导他向善。如果不听从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7.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三)教育教学上的中庸之道 1.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有遇事畏缩(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所以加以抑制。)2.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一隅不以三
33、隅反,则不复也。(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四)政治思想上的中庸之道 1.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财富平均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国家便不会倾危。2.举善而教不能。举善而教不能。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任用贤能之士,教育能力低下的人。3.三年之丧(报父母三年之爱)三年之丧(报父母三年之爱)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意思是指受到聘用就出任
34、,不受聘用就隐居意思是指受到聘用就出任,不受聘用就隐居 四、四、论语选读论语选读中的孔子思想中的孔子思想1.1.1.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2.2.2.2.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3.3.3.3.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4.4.
35、4.4.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仁者爱人:仁爱的基本含义;5.5.5.5.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君子之风君子之风: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义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 6.6.6.6.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7.7.7.7.诲人不倦诲人不倦诲人不倦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
36、实指导意义。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8.8.8.8.高山仰止高山仰止高山仰止高山仰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孔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9.9.9.9.沂水春风沂水春风沂水春风沂水春风:礼乐文化(礼乐治国);:礼乐文化(礼乐治国);:礼乐文化(礼乐治国);:礼乐文化(礼乐治国);10.10.10.10.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中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中庸思想,和
37、而不同的深刻哲理。仁:核心;礼:规范。仁:核心;礼:规范。仁忠恕忠恕孝悌孝悌信信和和礼礼礼礼 五、论语与高考五、论语与高考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一)试卷结构及难度设计(一)试卷结构及难度设计(一)试卷结构及难度设计(一)试卷结构及难度设计(二)(二)(二)(二)论语选读论语选读论语选读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主要思想内容中包含的孔子主要思想内容中包含的孔子主要思想内容中包含的孔子主要思想内容(三)(三)(三)(三)论语论语论语论语探究题例题分析及练习探究题例题分析及练习探究题例题分析及练习探究题例题分析及练习(四)高考简答题举例(四)高考简答题举例(四)高考简答题举例(四)高考简答题举例例例1、(2
38、018浙江卷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题。(6分)分)子曰: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论语述而)述而)子曰: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已!”(论语(论语泰伯)泰伯)【注】才之美:美好的才华。使:假使。(1)第一则材料中)第一则材料中“梦见周公梦见周公”的含义是什么?(的含义是什么?(2分)分)答:答:“梦见周公梦见周公”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表明孔子对周代文化的推崇和向往。(2)概括第二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概括第二
39、则材料的主旨,并加以分析。(4分)分)答答: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主旨在于说明德、才的关系,孔子强调德重于才。“周公之才之美周公之才之美”,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是极言其才干之优异:“骄骄”“吝吝”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则是恶劣的品质。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品德不好,即使才华出众也不足称道。出众也不足称道。例2.(2021年浙江高考)根据根据选读所学,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各题。结合下面材料,完成各题。(6分)分)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
40、论语阳货)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翻译:翻译: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别人。”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说:“只有讲仁爱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21.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第一则材料中,孔子教育弟子要爱人;在“颜渊、季路颜渊、季路侍侍”章中,其具体内容是什么?(章中,其具体内容是什么?(1分)分)答: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举一个孔子第二则材料中,孔子说憎恶四种人,另
41、举一个孔子“恶人恶人”的例子。(的例子。(1分)分)答:如,乡原,德之贼也,巧言令色,鲜矣仁。22.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有观点认为,第三则材料中的“能好人,能恶人能好人,能恶人”,能够使人,能够使人有恶名有恶名”。试举例分析。(。试举例分析。(4分)分)答:仁者评定某人品质的好与坏,都可以被普遍认同,这样的评判具有道德权威性,会成为历史的定论。如: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一方面批评他生活奢侈,行为越礼,否定他“知礼”;一方面又肯定管仲“一匡天下”的贡献,评定他是“仁者”。又如:孔子称赞伯夷、叔齐“求仁得仁”,为“古之贤人”;批评季氏僭越礼制,开启了祸端。例例3.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
42、后回答问题。(浙江高考)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浙江高考)子贡问: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师也过,商也不及。”曰:曰:“然然则师愈与?则师愈与?”子曰: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子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翻译:翻译:子贡问道:子贡问道:“颛孙师(即子张)与卜商(即子夏)谁更优秀?颛孙师(即子张)与卜商(即子夏)谁更优秀?”孔子说:孔子说:“颛孙师有些过分,卜商有些赶不上。颛孙师有些过分,卜商有些赶不上。”子贡说:子贡说:“这么说颛孙师更强一
43、些吗?这么说颛孙师更强一些吗?”孔子孔子说:说:“过分与赶不上同样不好。过分与赶不上同样不好。”孔子说:孔子说:“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们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洁身自找不到行为合乎中庸的人而和他们交往,一定只能和勇于向前及洁身自好的人交往!勇于向前的人努力进取,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去做坏事!激进的人勇于进好的人交往!勇于向前的人努力进取,洁身自好的人不会去做坏事!激进的人勇于进取,耿介的人不做坏事。取,耿介的人不做坏事。”24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分)答: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答:过犹不及
44、。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亦可。(4分,第一问分,第一问1分,第二、三问分,第二、三问3分)分)(五)论语探究题举例(五)论语探究题举例(五)论语探究题举例(五)论语探究题举例1.解词解词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1 1)道德:)道德:德者得也。德表示好的行为的成果和作用。德者得也。德表示好的行为的成果和作用。道,人走的路,引申为方法、引导、道
45、德道,人走的路,引申为方法、引导、道德。(2)国家:)国家:西周与春秋,周天子名义上拥有整个天下,所谓:西周与春秋,周天子名义上拥有整个天下,所谓:“普天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再把土地分封给宗室、子弟、功臣,天子所分封的就周天子再把土地分封给宗室、子弟、功臣,天子所分封的就是诸侯国,即是诸侯国,即“国国”;诸侯国君又把国内的土地分给宗室、子弟、;诸侯国君又把国内的土地分给宗室、子弟、功臣,这些封地就叫做功臣,这些封地就叫做“家家”。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西周贵族分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西周贵族
46、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上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上服从的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的关系。的关系。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特点。举例:举例:例例 1 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他劝鲁哀公减
47、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于民:。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于民:“百姓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是否表明孔子是主这是否表明孔子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简述之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简述之。(。(4 4分)分)答:答:(1)不是。)不是。“均无贫均无贫”与与“均贫富均贫富”含义不同。含义不同。“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是站在穷人即即“贫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均无贫”则是孔子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站在统治者即“富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上下各得其分,的
48、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上下各得其分,来构建和谐社会。来构建和谐社会。(2)孔子)孔子主张的是均无贫,所以不能表明孔子的主张是君民平等、贫富主张的是均无贫,所以不能表明孔子的主张是君民平等、贫富不分。不分。2.孔子为什么主张为政以德孔子为什么主张为政以德?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4分)分)答:答:(1 1)孔孔子子认认为为“道道之之以以政政,齐齐之之以以刑刑,民民免免而而无无耻耻;道道之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 2)可可见见,孔孔子子所所追追求求的的是是道道德德至至上上的的理理想想社社会会。所所以以孔孔子主张子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以
49、德”。(3 3)儒家主张以德治国,这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局限性。)儒家主张以德治国,这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局限性。一味提倡以法治国,这同样有局限性,要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一味提倡以法治国,这同样有局限性,要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相结合。例例3.为政以德,应从何做起?(为政以德,应从何做起?(4分)分)答:答:(1 1)从从自自身身做做起起。子子曰曰“其其身身正正、不不令令而而行行;其其身身不不正正,虽令不从。虽令不从。(2 2)统统治治者者德德高高望望重重有有感感召召力力,则则就就如如北北极极星星一一样样,“居居其其所所而而众众星星共共之之”。统统治治者者自自身身做做出出榜榜样样就就是是对对
50、百百姓姓最最好好的教育。的教育。(3 3)如如果果这这样样就就没没有有必必要要“杀杀无无道道、以以就就有有道道。”小小人人必必然然会会被被感感化化。“君君子子之之德德风风,小小人人之之德德草草,早早上上之之风风,必必偃偃。”这这样样孔孔子子自自然然就就反反对对武武力力征征服服,主主张张“远远人人不不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则修文德以来之。”例例4.4.为什么说为什么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孰与足”?”?(4 4分)分)答:答:(1 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祀。统治者要“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