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专题训练--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1).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25107 上传时间:2023-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专题训练--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专题训练--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专题训练--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专题训练--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1).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中国古代史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1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2宋仁宗年间新唐书修成不久,随即就有吴缜的新唐书纠谬问世,指出欧阳修、宋祈之作新书疏于考证。稍晚,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也以相当多的条目对比新旧两唐书,指出新书“为观者甚少”。这说明宋代()A重史的传统影响文人行为B官方与民间在修史上对立C官修史书普遍缺乏公信力D政治氛围有利于学术发展3明代以兵部掌兵政,

2、而统军旅,专征伐,则归之五军都督府。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下列军事体制中与之相似的是()A秦朝太尉郡尉B唐代兵部节度使C清代八旗绿营D宋代枢密院三衙4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给辽送岁币;宋夏关系,宋向夏称臣,每年送给西夏岁赐,宋金关系,每年给金送岁贡,对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宋政府的妥协是政治屈辱B解决了宋政府的统治危机C造成宋政府财政濒于崩溃D有助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5下表可用来说明,王安石变法()A重在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B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操之过急C强调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D重视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6辽金时代所谓的“汉人”,是特指辽朝境

3、内以燕云十六州人口为主的汉族人民。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统治之下,“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宋人不承认他们是汉人,而契丹、女真等民族却仍将他们看作是汉人。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少数民族封建化加速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C推行民族歧视的政策D民族矛盾趋于缓和7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承认金、宋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不同政权,各有国号,互为外国,但作为“中国”,他们又认为金、宋都是“中国”,可见,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由此可见,这一时期()A华夷共祖观念形成B民族隔阂逐渐消失C文化认同意识增强D国家统一趋势渐强8如图是南宋画家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4、,画中四人分别是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和岳飞。画家在题跋里写道:“自王公大人下至牛童马走、妾妇稗官之口,无不称道其武勇忠义君子”。这幅艺术作品寄托画家的爱国情怀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蕴含文化的时代价值有利于南北文化融合ABCD9自宋徽宗开始,“衍圣公”成为孔子后裔的专属封爵。金熙宗继位后,孔璠成为金朝正式册封的第一位“衍圣公”。至此,在南宋和金朝境内各出现了一位“衍圣公”,孔氏后裔也在此后分为南北二宗。据此可知()A崇尚正统观念得以加强B南北治理模式逐渐趋同C政权并立推动儒学分化D宋金大力改造程朱理学10辽中京大定府始建于1007年,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研究表明,辽中京城规整有序,改变了上

5、京“以东为尊”、随形就势的布局,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据此可知,辽中京城的营建()A彻底改变了游牧行国体制B因地制宜而形成方正布局C反映出对中原正统的认同D体现了辽代文化的二元性11下图所示是一块辽代契丹贵族的墓志铭。该墓志铭表明当时辽朝()A崇尚佛教文化B民族矛盾尖锐C借鉴汉族制度D推行蕃汉分治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永卿,江苏扬州人。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历官永城主簿、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历任右正言、左谏议大夫、枢密都承旨,以直谏闻名的刘安世(10481125,号元城)谪亳州时,马永卿为永城

6、主簿,因往求教,追录安世语为元城语录。(宋)太祖皇帝(927976)尝令后院造一熏笼,数日不至。帝责怒。左右对以:事下尚书省,尚书省下本部,本部下本寺,本寺下本局,复奏,又得旨,依方下制造,乃进御。以经历诸处故也。帝怒,问宰相赵普曰:我在民间时,用数十钱可买以熏笼。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也?普曰:此是自来条贯,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又台觐理会。此条贯深意也。太祖大喜曰:此条贯极妙。以上史料摘自马永卿的元城语录(1)运用相关知识,简析史料中宋太祖态度的转变。(2)你认为上述史料记载内容的真实度如何,请说明理由。13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

7、上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改难致治。今所任用,改以德行、学识为本。贞观政要材料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三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科举制的演变时间事件1888年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9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戊戌政变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1901年清延实行新政,各地官吏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科举考试虽未废除,但已改八股为策

8、论。(1)概括材料一所体现的唐太宗的人才观,结合所学指出他对于科举制的贡献。(2)依据材料二,说明北宋中期在人才选拔上存在的弊端;结合所学,列举王安石对科举考试进行的改革。(3)依据材料三,概括科举考试在近代出现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答案】A【详解】结合北宋时期募兵制的士兵目的及人数可知,过于庞大的军队数量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A选项符合题意。由于北宋实行重文轻武和文人治国的方针,北宋军队战斗力较低,B选项排除。材料与对地方控制无关,强调的是军事力量,C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贫富分化差距无关,D选项排除。2【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氛围,便于文人对官方所修

9、的史书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利于史学研究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吴缜和叶适对官修史书的评价无法体现重史传统,排除A项;对新唐书评价不高只有吴缜、叶适等个别人,不能说明官方与民间存在对立,排除B项;对新唐书评价不高只是一个个例,“官修史书普遍缺乏公信力”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军事机构兵部与五军都督府相互制衡。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的枢密院掌握调兵权,而三衙掌统兵权,两个机构相互制衡,D项正确;秦朝地方郡尉服从于中央太尉,排除A项;唐代节度使隶属于皇帝,不归兵部管理,排除B项;清代满洲八旗与汉人绿营都是政府的军队,不存在相互制约,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

10、】D【详解】宋朝政府向周边少数民族贡纳岁币,换的了相对长的和平时期,这有助于缓解宋代的边防压力,D项正确;宋政府的妥协意在换取和平,并不一定是政治屈辱,排除A项;贡纳岁币只能缓解一时的边防危机,并不能彻底解决统治危机,排除B项;岁币并未造成宋政府财政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加强对农业、军事、商业等方面的控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并不是其失败原因,排除B项;宋代社会经济结构仍然是农业为主,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

11、汉人具有明显的胡化倾向”可知,辽金时代统治下的汉人具有胡化倾向,说明汉族与少数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汉族胡化,而少数民族封建化强调汉化,排除A项;元朝推行的四等人制属于民族歧视政策,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出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C【详解】由题干可知,辽、金皆认同中华一体,属于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文化的一种认同,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共祖”,排除A项; 题干不涉及民族隔阂,排除B项;题干不涉及国家统一事宜,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C【详解】根据“自王公大人下至牛童马走、妾妇稗官之口,无不称道其武勇忠义君子”可得出这一画作中的四人都是抗金名将,体现出作者的爱国

12、情怀。同时反映出当时南宋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C项正确;材料与商品经济无关,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南北文化,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9【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自宋徽宗开始,衍圣公成为孔子后裔的专属封爵。金熙宗继位后,孔璠成为金朝正式册封的第一位衍圣公。至此,在南宋和金朝境内各出现了一位衍圣公,孔氏后裔也在此后分为南北二宗。”可知,自宋徽宗开始,“衍圣公”成为孔子后裔的专属封爵,在南宋和金朝境内各出现了一位“衍圣公”,南宋和金朝均认同儒学地位,说明崇尚正统观念得以加强,A项正确;宋金政权的治国思想及模式不可能趋同,排除B项;政权并立时代,孔氏后裔分为南北二宗不等于儒学分化,排除C

13、项;材料只是谈到金朝统治者重视儒学发展,说明不了儒家思想已经成为金朝的主流意识,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设有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三重城均只在南墙开门,有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可知,辽朝中京城的城市布局明显跟中原政权城市布局比较相似,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辽朝虽然受汉化影响,但依然保留本民族特点,不符史实,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辽中京城城市布局的因地制宜特点,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侍中”和“中书令”可知是汉族官制,根据材料“谥贞愍律公”可知来自于汉族的谥号制度,这体现了辽朝对汉族制度的借鉴,C项正确;

14、该墓志铭只涉及到汉族的官制和谥号制度,体现不出佛教文化的痕迹和民族矛盾尖锐,排除A、B两项;该墓志铭体现的是辽朝汉化的特征,休现不出蕃汉分治,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1)材料中宋太祖最初怒,因为皇权受到限制,行政效率低。经赵普解释后,认识到权力分散、逐级审批,可以避免特权滥用,助于政治清明,因此转怒为喜。透过其态度转变,可以看出宋太祖注重中央官职对维护其统治的功能,从长远看不利于行政效率。(2)答案一相对真实。理由:撰写人及叙述人皆为宋代官员,且叙述者以直谏闻名;上述史料反映出,宋朝中央权力机关分工明显,行政审批程序繁琐,皇权及官吏职权受到一定限制。史料叙述内容与宋初政治特点,以及宋

15、太祖作为皇帝的身份相吻合。答案二真实度需要进一步考证。理由:两位皆为宋代官员难免带有一定立场;上述史料来源为刘安世口头叙述,刘安世并未亲历谈话现场;史料实证过程中,孤证不立,需进一步寻求史料加以佐证。【详解】(1)题目要求简析史料中宋太祖态度的转变,首先根据材料答出宋太祖态度的转变,然后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数日不至。帝责怒”可知宋太祖最初怒,因为皇权受到限制,行政效率低。根据材料“普曰:此是自来条贯,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使后代子孙若非理制造奢侈之物,破坏钱物,以经诸处行遣,须又台觐理会”“太祖大喜曰:此条贯极妙”可知经赵普解释后,认识到权力分散、逐级审批,可以避免特权滥用,助于政治清明

16、,因此转怒为喜。透过其态度转变,可以看出宋太祖注重中央官职对维护其统治的功能,从长远看不利于行政效率。(2)史料记载内容的真实度可以答真实也可以答需要进一步考证,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答案一:相对真实。理由:撰写人马永卿及叙述人刘安世皆为宋代官员,且叙述者刘安世以直谏闻名;题中史料反映出,宋朝中央权力机关分工明显,行政审批程序繁琐,皇权及官吏职权受到一定限制。史料叙述内容与宋初政治特点,以及宋太祖作为皇帝的身份相吻合。答案二:真实度需要进一步考证。理由:两位皆为宋代官员难免带有一定立场;题中史料来源为刘安世口头叙述,刘安世并未亲历谈话现场;史料实证过程中,孤证不立,需进一步寻求史料加

17、以佐证。13【答案】(1)人才观:唐太宗认为用人与治国好坏密切相关;用人以德、学识为准;贡献:提高进士科地位,完善科举制度(2)弊端:人才选拔注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注重科名资历;改革: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3)特点:趋于实用原因:西学的传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的推行【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一“用非其才,改难致治今所任用,改以德行、学识为本”从用人与治国送给及用人标准进行阐述即可;二问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并且完善了科举取士的制度。(2)一问弊端根据材料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从注重诗赋的记忆及注重科名资历进行概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对科举考试改革内容中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等实用知识;(3)一问趋势根据材料三“设算学科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以时务策命题”可知增设的学科门类更加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更加突出实用性;二问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从西学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及新政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