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6 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交流传播.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22339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6 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交流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6 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交流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6 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交流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6 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交流传播.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作业6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交流传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1滨州市高三3月模拟下表中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历史人物论述郑国执政子产“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随国大夫季梁“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虢国太史史嚣“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A.尊神敬天 B主权在民C轻天重民 D天人合一22021惠州市高三二模春秋一书多次记载了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战国时期,齐宣王曾向孟子请教齐桓公、晋文公富国强兵争霸之术,但孟子回复:孔子的弟子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争霸事情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据此推断,孟子意在()A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B倡导仁政治国理念C重构春秋争霸历

2、史 D维护分封宗法制度32021菏泽市高三期末考试荀子提出:“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国语认为:“民乏财用,不亡何特?”上述材料体现了()A国家应以民生为重 B统治者关心民众疾苦C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D治国理政要取信于民4韩非指出:“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淮南子指出:“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他们认为()A墨子认为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B墨子的学说对儒家思想造成冲击C墨子的思想完全背离了儒家思想D墨子思想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52021安徽高三月考从春秋开始古代逐渐形成了以“仁战”为核心的武德

3、文化,主要包括:“义战”“人和”的习武原则,“师出以律”的行武方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的侠客精神,“仁、义、忠、智、勇、严、信、礼”的武德标准等。据此可知,中国传统武德文化()A与春秋争霸密切相关 B深受儒家文化的沁润C主要流行于军营之中 D得到封建统治者重视6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依据表格中儒、道、佛文化要义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所得出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人生观世界观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是地狱、极乐

4、A.儒家文化引导人们实现自我价值B三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不相上下C道家文化主要强调人定胜天理念D佛家文化的主张不利于社会和谐72021泰安市高三期末考试唐初,李渊重定“三教”次序,以道教为尊;李世民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这表明()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统治需要决定文化政策C儒学正统地位已经丧失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82021济宁市高三3月模拟宋代,理学家程颐、张载、朱熹都主张恢复古代的宗法家庭制度,编纂族谱,建立宗祠。朱熹认为儒者应该努力从事个人修身,并进而扩展到家族。他们的这些主张反映出()A商品经济发展侵蚀传统思想B宗族成为重要社会基层力量C文人士大夫的社会

5、责任意识D传统家庭生活发生重大改变92021泰安市高三一轮检测王阳明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其言论的主要意义在于()A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B掀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C宣扬了王阳明的平等和叛逆思想D否定了孔子、朱子等儒学的权威102021威海市高三期末考试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指出:“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据此可知,顾炎武()A反对君主专制 B否定孔子地

6、位C倡导经世致用 D主张工商皆本11张骞通西域后,政府招募了大量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防范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反映重农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助于丝路的繁荣稳定D标志西域被纳入郡国体系12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可分为由中国沿海港口至朝鲜、日本的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口至东南亚诸国的南洋航线和由中国沿海港口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的西洋航线等三大航线。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材料表明()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

7、于出超地位B制瓷业在唐朝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C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较广D陆上丝绸之路带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13高丽王朝于光宗九年(公元958年)决定正式实行科举,分常科和制科,常科设有进士、明经、明法、明算、明书、三礼、三传;制科由王亲试诗,赋、颂、策等。这反映出高丽王朝()A社会重学风气浓厚B对中华文明具有较高的认同感C读书人极重视声名D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42021湖南高三月考下图主要反映了唐代()唐墓出土的胡装女俑,大食、非洲陶俑A兼收并蓄的时代风范 B空前辽阔的疆域版图C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 D光照四邻的灿烂文化15“15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郑和下西

8、洋虽以朝贡贸易为主,政治挂帅而忽视经济实利,有厚往薄来之说,从而也使得远航难以为继,但却名垂青史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这段话赞誉()A郑和下西洋增加了明政府的财政收入B中国明朝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精湛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之间友好交往D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16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土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B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C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D中

9、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结合史实写一篇关于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的历史短文。(12分)写作要求:(1)任选一家为代表。(2)以文章的形式呈现,逻辑严谨,过渡自然。(3)史论结合,表达准确,

10、语句通顺。(4)内容包括:代表人物、思想主张、产生的影响。182021潍坊市高三期末考试中国古代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有“入世”和“出世”两种倾向,儒家被认为是一种“入世”的思想和实用主义的哲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孔子身处离乱之世,满怀治世雄心,为行道救世,奔走列国。他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范仲淹胸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主动担起社会重任。顾炎武针对当时治学风气,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入世”思想的理解

11、。(要求:表述成文,逻辑清晰,史实准确。)(14分)19“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纵观敦煌壁画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时期的飞天,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西魏的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有羽人、雷公、电母、雨神等诸神,另有伏羲、女娲等均人面蛇身,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天地宇宙观念。图1北魏尸毗王本生图2西魏弹箜篌飞天材料二隋代莫高窟献花伎乐飞天,洞窟四壁环窟带状飞天一周,飞天呈辐射形式,或奏乐,或撒花,千姿百态、飘逸秀美,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慧。唐代飞天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

12、神完全吻合,画法较前代有很大的改变: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图3隋代,献花伎乐飞天图4唐代观无量寿,经变之反弹琵琶乐舞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刘蓉丝路多元音乐文化在敦煌壁画中的呈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敦煌壁画飞天的多元特征予以解释,并说明敦煌壁画的史料价值。(1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

13、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比如佛教源自印度,在中国发扬光大,在东南亚得到传承。儒家文化起源中国,受到欧洲莱布尼茨、伏尔泰等思想家的推崇。这是交流的魅力、互鉴的成果。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2分)课时作业6中

14、国古代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和交流传播1解析:据材料“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可知,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重视人、轻视天、神,以人为本,故选C项;材料“将亡,听于神”“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强调轻神重民,排除A项;主权在民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启蒙思想家提出主权在民,排除B项;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合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也指天人相合相应,排除D项。答案:C2解析:据材料可知,孟子否认孔子的弟子中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争霸之事,是因为争霸战争与儒家的治国理念不符,目的在于倡导孟子的仁政,故选B项

15、;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而非诸子百家,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孟子不是重构春秋争霸历史,而是从未讲解,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分封宗法制度,D项错误。答案:B3解析:据材料“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民乏财用,不亡何特”均强调为政者对民众掠夺过度会致使国危,反映主张国家应重视民生,故选A项;据材料“穷其下”“民乏财用”指夺民财而非关心民众疾苦,排除B项;为政以德侧重于强调执政者的个人德行与修养,排除C项;勿夺民财不是取信于民,排除D项。答案:A4解析:孔子和墨子都遵循尧舜的道,而且墨子曾经学习孔子的理论,这些都说明墨子的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墨子对儒家思想的评价,排除A项

16、;材料主要反映了墨子与儒家学说的共通和分歧之处,没有体现对儒家思想造成的冲击,排除B项;墨子思想和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完全背离”说法错误,排除C项。答案:D5解析:据材料可知,武德文化以“仁战”为核心,“仁、义、忠、智、勇、严、信、礼”作为武德的标准,与儒家的“仁”相一致,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时期逐渐形成了以“仁战”为核心的武德文化,而不是争霸战争,A项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武德文化在习武之人中流传,而非军营,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封建统治者与武德文化的关系,D项与材料无关。答案:B6解析: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儒家主张积极进取、建功立业,认为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这有利于引导人们

17、实现自我价值,故A项正确;自汉代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以来,儒家文化便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的影响最大,B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人定胜天,C项错误;佛家主张慈爱众生、无私奉献,这有利于社会和谐,D项错误。答案:A7解析:材料中“李渊重定三教次序”“李世民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表明统治者通过政治手段影响思想,故选B项;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是在魏晋时期,与材料中“唐初”不符,排除A项;汉武帝以来,儒学正统地位持续到近代,“唐初”并未丧失,排除C项;儒学复兴是在宋代,排除D项。答案:B8解析:宋代理学家们主张恢复古代的宗法制度,提高个人修养,从而提高整个宗族和社

18、会的素质以及发展水平,体现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意识,故选C项;材料的内容体现的是理学家的责任意识,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思想有影响,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发展侵蚀传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的内容是宋代理学家的思想,体现的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涉及宗族成为重要社会基层力量,排除B项;宋代的家庭生活依然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活,没有发生改变,材料的内容体现的是理学家的责任意识,排除D项。答案:C9解析:材料信息大致意思是,王阳明主张不能把孔子或者朱熹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应该有自己内心的思考和判断,故选A项;明清时期由于文化专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B项;王阳明本身属于儒家学者,其主张是

19、维护封建统治及其等级秩序的,排除C项;王阳明的主张本身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与发展,单凭其言论不能达到否定孔子和朱子权威的结果,排除D项。答案:A10解析:顾炎武认为百余年来的学者不关注社会现实,空谈学术,背离了圣人的初衷,由此可知,顾炎武主张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这是经世致用思想,故选C项;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材料不涉及反对君主专制,排除A项;顾炎武并未否定孔子的地位,排除B项;工商皆本指工商业与农业同等重要的观点,排除D项。答案:C11解析:由材料可知,汉代在西域设立机构进行管理,并推动经商,防范匈奴的侵扰,有利于丝路的繁荣稳定,故选C项。答案:C12解析:材料

20、中的三大航线说明唐朝对外航线多,贸易地区广泛,“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说明贸易范围广泛,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中外贸易额问题,因此无法得出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单独说明制瓷业在唐朝成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唐朝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范围广,未涉及陆上丝绸之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故D项错误。答案:C13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高丽王朝认同中国的科举制并推行科举制度,说明其对中华文明具有较高的认同感,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答案:B14解析:根据汉语词典解释,胡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中国古代称北边的

21、或西域的民族,二是泛指外国或外族人。图中既有胡装女俑,也有大食、非洲陶俑,故图片说明唐代内地与边疆的交往频繁,中外交流也多,各族各国的生活习俗渗入中原地区,反映了唐代兼收并蓄的时代风范,故选A项;图片不能反映出唐朝的版图,排除B项;图片虽然也有反映唐朝服饰多姿多彩的一面,但食、住、行方面没有体现,更主要体现唐代兼收并蓄的开放特征,排除C项;图片无法体现唐代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A15解析:根据“但却名垂青史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通过朝贡贸易加强了中外之间的交流,是友好交往历史的印证,故C项正确;朝贡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会增

22、加收入,只会增加支出,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中国社会并没有因此而转型,排除。答案:C16解析:根据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代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材料“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视理论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奇器图说的个例,无法体现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普及”,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外技术差距缩小,排除C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西科技的目标,排除D项。答案:A17解析:可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中任选一家,联系所学该学派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影响等方面分析总结。答案:以儒家为例。

23、(也可选道家、墨家、法家)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西汉时,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此后,经过历代儒家学者们的改造,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8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入世”和“出世”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首先根据材料观点可知,儒学关注社会和人生,引导人们积极地解决所面临的社会与人生的问题,是一种“入世”的思想。其次结合材料中“孔子”“范仲淹”“

24、顾炎武”三人身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的思想主张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进行如下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孔子身处乱世,奔走列国,宣传“仁”“礼”“为政以德”,体现社会责任感,在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为后世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整顿吏治,虽然失败,但他胸怀天下的政治情怀,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理学僵化,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最后结合三人的思想精神总结升华:儒家的入世精神,将个人、社会和国家利益高度统一,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至今天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

25、应该弘扬儒家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爱国忧民的情怀,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答案:儒家思想关注社会与人生,引导人们积极地解决所面临的社会与人生的问题,因而被认为是一种“入世”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孔子身处乱世,奔走列国,宣传“仁”“礼”“为政以德”,体现社会责任感,在教育方面创办私学,为后世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北宋中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整顿吏治,虽然失败,但他胸怀天下的政治情怀,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理学僵化。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儒家的入世精神,将个人、社会和国家利益高度

26、统一,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至今天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弘扬儒家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爱国忧民的情怀,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不懈努力。19解析:第一小问解释,据材料一“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结合所学得出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据材料一“飞天洞窟,窟顶绘有道教诸神”结合所学得出佛、道、儒家文化相融;据材料二“由天宫仙人转变为宫娥舞伎”结合所学得出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相融;据材料一“西域风格是主流,但具体形象上已流露出中原之风”、材料二“琵琶”“丝路”结合所学得出多元特征的出现,是丝绸之路畅通、佛教文化传入,民族交流的结果;据材料二“充分显示了古代民间画匠的功力和智

27、慧”“与大唐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完全吻合”结合所学得出是古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想象力的结晶,更是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具体呈现。第二小问史料价值,据材料一“弹箜篌”、材料二“反弹琵琶乐舞”“多元音乐文化在敦煌壁画中”并结合所学得出,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演变、多样乐器的使用等,强调了音乐性和舞蹈性,营造出姿态优雅、满壁风动的艺术特点,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据材料导语“历代飞天形象的演变,可以从一个层面了解古代多元文化的变迁”并结合所学得出敦煌不同时代的壁画,对于研究古代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代变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答案:解释:敦煌壁画飞

28、天的多元特征表现在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佛、道、儒家文化相融,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相融。多元特征的出现,是丝绸之路畅通、佛教文化传入,民族交流的结果;是古代艺术家们智慧和想象力的结晶,更是劳动人民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具体呈现。史料价值:敦煌壁画中飞天形象的演变、多样乐器的使用等,强调了音乐性和舞蹈性,营造出姿态优雅、满壁风动的艺术特点,为我们研究古代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敦煌不同时代的壁画,对于研究古代民族交融、中外文化交流、社会发展状况及时代变迁具有重要史料价值。20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提出论题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交融之路。阐述根据材料“沿着古丝绸之

29、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可知,汉朝丝绸之路开通后,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丰富了各自的社会生活。根据材料“沿着古丝绸之路,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可知,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和交融。最后总结升华,说明丝绸之路成为中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文明交融发展的载体。答案:示例论题:古代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交融之路。阐述:汉朝丝绸之路开通后,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中国的丝绸、瓷器等远销中亚、北非、欧洲,中亚和欧洲的商品和物种也传到中国,丰富了各自的社会生活。中国的四大发明、各种生产技术等外传,佛教、伊斯兰教等也传播到中国,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并日益本土化。丝绸之路成为中外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文明交融发展的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