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单元高效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21857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单元高效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单元高效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单元高效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单元高效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单元高效复习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一个制度、两大阶段及三大线索。(1)一个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2)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形成阶段与秦汉至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3)三大线索: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 纵向贯通一:古代中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与演变趋势 1.主要措施: (1)加强君主权力。如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皇帝制度;汉武帝利用新儒学神化王权;明清强化君主专制等。 (2)加强思想控制。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如秦

2、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汉代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 (4)注重官吏的选拔和任免。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掌握;隋唐及之后实行的科举制,是培养和选拔官吏的重要途径。 (5)加强监察机制。如秦朝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在地方设通判;明清设都察院、按察司等。 2.演变趋势: (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贯穿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君权不断加强,直到明朝废除丞相。 分割相权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如汉朝、唐朝、北宋都采取了一些分割相权的措施。 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国家法定机构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

3、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结果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分割地方长官的权力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等都采取分割地方长官的权力的措施来加强中央权力。思维训练1.汉百官朝会,一般接席而坐,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在朝会时均专席而坐,以示皇帝优宠,史称“三独坐”。“三独坐”的出现()A.表明皇权进一步发展B.加强了中央集权C.完善了封建官僚体制D.实现了思想统一【解析】选A。根据材料“以示皇帝优宠”可知,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专席而坐的原因是受到皇帝宠信,因此强调的是皇帝在其中的影响,故选A;材料中

4、所列官员为中央官制中的官员,属于君主专制,排除B;隋朝三省六部制的形成标志着封建官僚体制的完善,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官员坐席的区别,与思想统一无关,排除D。2.(2021石家庄模拟)清代除继续沿袭明代脱漏户口人户以籍为定等传统法律规定外,还制定了一些补充条款,如“察其祖寄,辨其宗系,区其良贱。冒籍者、跨籍者、越边侨籍者,皆禁止”等。这可以用来佐证清代()A.租佃制度的瓦解B.阶层流动的弱化C.宗法观念的扩展D.专制集权的强化【解析】选D。根据材料“除继续沿袭明代等传统法律规定外,还制定了一些补充条款”可知清代强化了户籍管理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体现了专制集权的强化,故选D;清代租佃关系沿袭

5、前代并进一步发展,且材料未涉及租佃关系,排除A;清代加强户籍控制强化了集权,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制度的变化以及科举制的发展,阶层流动并未弱化反而加强,排除B;材料中“察其祖寄,辨其宗系”是为了通过加强对户籍的控制强化集权,与宗法观念扩展无关,排除C。纵向贯通二: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演变 1.发展演变: (1)夏商周三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礼”并立。 夏商周的法律制度包括“礼”和“刑”两个方面。三代强调礼治,特别是西周,形成了完善的礼乐制度,用礼制来区分贵贱,明确等级,维护统治秩序。同时,以惩处为中心的刑罚制度也已经形成。但是,这一时期的礼和刑尚未融合为一个体系,而是各自为用

6、。礼主要用于调整贵族内部的社会关系,刑主要用于控制社会下层劳动人民。西周建立起以“亲亲”“尊尊”为主要原则的宗法法律制度。 (2)春秋战国至秦朝成文法及法治阶段。 春秋后期,以郑国子产“铸刑书”(公元前536年)和晋国赵鞅“铸刑鼎”(公元前513年)为标志,法律制度也开始出现重大变化,刑罚体系开始向成文法律体系转变。 经过春秋时期的演变,到战国变法以后,与君主集权制度的建立相适应,法家思想在三晋兴起,并在赵、魏、韩和秦国得到广泛贯彻,通过变法,这些国家建立起以刑罚为主体的成文法律体系。 秦朝崇尚法治。秦律“密于凝脂”,在各个领域“皆有法式”;在法律实施上,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 (3)两汉至

7、隋唐法律儒家化阶段。 秦朝的速亡为儒家思想与君主专制制度相互结合提供了一条途径。从汉朝开始,一直延伸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儒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的时期,即法律儒家化。 隋唐时期,伴随着唐律疏议的制定与颁布,彻底完成了儒家的礼教与法家的“法治”的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制的完备与成熟,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就此形成。 (4)宋元明清法典与案例相结合阶段。 自宋代以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国法律开始向法律技术的完备方向发展,即在审判具体案件时如何实现司法操作与法律指导思想上的结合。案件成例作为一种法律形式得到很大发展,例与律开始相互结合。明、清两代的法律制度是这一发展趋势的典型代表。 2.特

8、点:基本特点以皇权为法律的基本渊源,刑法、民法、行政诸法合一,司法行政不分鲜明特色以礼法并用的方式,把“天理”“人情”“国法”有机融合在一个法律体系之中司法与行政关系司法从属于行政,不同等级的行政官员同时也是不同管辖范围的司法官员影响深远广泛古代法律影响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中华法律体系思维训练(2021年广东适应性测试)北宋法律规定,所有与农户有关的田宅、婚姻、债务之类的民事诉讼,必须在每年十月一日后才能起诉,次年正月二十日停止受理,三月三日以前审理完毕。这一规定体现了()A.薄赋观念B.程朱理学思想C.重本思想D.经世致用观念【解析】选C。材料主旨是有关北宋的民事诉讼审判时限的

9、法律制度,与薄赋观念、程朱理学思想没有直接关系,故A、B错误;宋朝的民事诉讼审判严格限定审理时间,目的是不影响农业生产,这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国家重视农业即重本思想的法律体现,故C正确;经世致用观念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所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 【拔高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原来的皇帝中书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发生变化,出现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的局面。皇帝既是决策首脑,又是行政首脑,事无巨细均须经皇帝批准,于是,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帮助处理奏章,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都直接向朝廷负责,以确

10、保中央对地方权力的有效控制。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材料二 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作为法典的“律”与“例”,在司法面前必须遵守“酌情用法”的原则,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等方面的诉讼案件过程中,其“自由裁量权”受到严格限制,使“引经决狱”网开一面的司法善意受到制约,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但与过去“任人”执法、无视法律、任意裁决的情况开始有了区别。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

11、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和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解析】第(1)题第一问措施,从材料一“明初,皇帝下令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皇帝设辅佐机构内阁”“但内阁票拟之后的批红权,一直掌握在皇帝的手中”“明朝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可知,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措施是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第二问目的,从材料一“这是明朝在行政制度改革方面的成功之处,也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的制度保障”可知,

12、明朝行政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加强皇权专制统治。第(2)题结合明朝颁布法律的目的及材料二“明朝在立国之初,着手制定大明律,又颁布大明令,还不断颁行榜文禁例”可知,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是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从材料二“行政官员在处理形形色色关于赋税、治安同时使凭着个人好恶情绪任意作出司法结论的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求依法办事,而且不断提供日益严密的法典作为司法的依据是明朝法制文化的基本特征”可知,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是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是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依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从材料二“然而,在司法过程中仍然出现官吏利用

13、法律条款的复杂性、权柄倒持、玩法舞弊的情况”可知,明朝强化法律制度的影响是官员利用法律条文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制约下的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结合明朝法律颁布的实质,可知影响是法律体系化体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答案:(1)措施:废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批红”权掌握在皇帝手中;省级行政实行三司分治制度。目的:加强皇权专制统治。(2)影响:明朝不断完备法律体系,巩固了以法律制度为依据的专制集权统治;法律体系化体现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意志,又制约着专制权力;颁布律令,严厉司法惩处,本质上是要求民众守法,但政府依法行政,使行政法制化空

14、前加强,是历史的进步;官员利用法律条文的复杂性舞弊,缺乏公开、透明、全方位的司法监督机制,反映了专制政体制约下的政治权力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横向比较一:比较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西方雅典民主政治1.不同点:项目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方雅典民主政治成因平原、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大河文明发达的工商业基础上的海洋文明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君权神授和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的集体民主政治实质地主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思想专制、自足、保守竞争、开放、积极2.相同点:进入文明时代,中国、雅典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均与制度密切相关。【拓

15、展延伸】古希腊城邦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政体差异的表现及原因(1)差异:古希腊城邦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其中贵族制和民主制最为流行;而中国的春秋争霸则趋向建立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并用这种体制建立一统天下的中央集权的帝国。(2)原因。 自然因素: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而中国的文明发祥地在中原地区,定居农耕生活形成了集体、统一的生活方式,出现了群体和集权的倾向。历史因素:希腊的城邦制度之中还保留着氏族部落原始民主制的延续;而中国从夏朝以后就出现了“家天下”的政治模式,部落的民主制度已经基本消失。从邻邦的关系看:希腊各邦国都是相对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各邦之

16、间一般是平等的邻邦关系;而中国宗主国与封建国之间是支配关系,这种关系很容易产生矛盾,往往用战争的方式吞并他国,最终建立君主专制帝国。思维训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从西周到秦统一,希腊从荷马时代到城邦独立自由的终结,我们视为两者的“古典时代”。在这一时代,中国封建王权向专制王权发展,到秦统一中国专制王权更进一步转化为大一统专制皇权。大体上同一年代的希腊,由带有军事民主主义色彩的王权向贵族共和过渡,更进一步向民主政体过渡。在历史上大体处于同一年代的文明古国,在政治制度的演变上却显示出如此鲜明的反差,其由安在?由于历史背景的不同,王权的强弱在起点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不同的对外扩张方式导致不

17、同的结果;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思想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胡钟达古典时代中国希腊政治制度演变的比较研究依据材料,概括“古典时代”中国和希腊政治制度发展的走向,结合所学分析造成希腊与中国政治制度走向差异的原因。【解析】第一问走向,根据材料“中国封建王权向专制王权发展,到秦统一中国专制王权更进一步转化为大一统专制皇权”“大体上同一年代的希腊,由带有军事民主主义色彩的王权向贵族共和过渡,更进一步向民主政体过渡”得出中国由宗法制、分封制到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希腊由君主制和贵族制转向民主制。第二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基础以及思想基础等角度回答。答案:(1)走向:中国:由宗法制、分

18、封制到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希腊:由君主制和贵族制转向民主制。(2)原因:地理环境不同:中国地域广阔,需要中央集权进行有效统治;希腊三多一少(即多山、多岛、多港口,少土地),容易形成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经济基础不同: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需要中央集权保护;希腊以工商业经济和海外贸易为主,容易产生民主制。政治基础不同:中国从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演变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官僚体制,能够进行有效统治;希腊主要是贵族城邦制,有自治传统。思想基础不同:中国“家天下”思想占主导,相对封闭;希腊海外活动频繁,思想多元、开放。横向比较二: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同时期的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 项目明清时期的中国与明清同时期的英国

19、政体形式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君主有无限的权力,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君主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政府机构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历史影响君主专制强化,成为历史发展的障碍,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防止专制独裁,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思维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内阁制度萌芽于洪武,继承于建文,发展到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任命解缙等儒臣入直文渊阁,参与机务,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七年明朝灭亡。内阁有辅政职责和备顾问的秘书功能,可以在有限的程度

20、上协助修补其他机构以维持国家行政体制的运行。但内阁和阁臣对政治的干预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虽然“内阁权日重”,但内阁作为一项制度却不具备一般体制所应有的特性,更多地表现出无序性、随意性以及制度的不完整与不健全性皇权需要内阁辅弼,内阁也需要皇权的支持,两者相互依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但两者之间又有矛盾,皇权要控制内阁,内阁反过来限制皇权。摘编自王广军试析明朝内阁制的政治效能等材料二 英国近代王权经历了较为曲折的变化,就总体趋势而言,是朝着衰落的方向发展的。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需要强调的是,国王与议会

21、之间的权力斗争对于内阁制的演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王权的衰落以及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责任制原则才确立起来,近代早期内阁制才完成了向责任制内阁的转变。摘编自钱乘旦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的主要特点及实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和近代英国的内阁与王权之间关系的不同。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解析】第(1)题第一问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一“内阁和阁臣对政治的干预在法律上是不被认可的”并结合所学得出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根据材料一“内阁作为一项制度却不具备一般体制所应有的特性不健全性”得出始终没有形成一

22、套完整的体制;第二问实质,根据材料一“皇权需要内阁辅弼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完全一致的皇权要控制内阁”并结合所学得出内阁是人治和专制的产物(或答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第(2)题第一问不同,根据材料一“皇权需要内阁辅弼,内阁也需要皇权的支持但两者之间又有矛盾,皇权要控制内阁,内阁反过来限制皇权”得出明朝内阁对皇权既依附又制约,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建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根据材料二“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斗争对于内阁制的演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内阁责任制原则才确立起来”并结合所学得出英国内阁建立后王权进一步衰落,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对议会负责。第二问认识,从内阁推动社会转型与发展的角度来说明。答案:(1)主要特点:始终不是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始终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制。实质:是人治和专制的产物(或答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不同:明朝内阁对皇权既依附又制约,但总体上内阁的建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英国内阁建立后,王权进一步衰落,内阁不对国王负责,只对议会负责。认识:面对王权在由古代向近代社会转型中面临的危机,与中国相比,英国的王权成功地适应了近代社会的转型,更好、更快地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言之成理即可)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