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西汉与东汉_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西汉与东汉_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讲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 1汉初的人口较秦代大为减少,大城市人口往往只剩下十分之二三。如在秦代有三万户的曲逆县到汉初只有五千余户,但这在当时却已算得上是人口大县。这种状况可以用来说明汉初( B )A小农经济的脆弱B休养生息实施的必要性C人口政策出现失误D秦亡汉兴的变迁解析依据材料“在秦代有三万户的曲逆县到汉初只有五千余户”可知,反映了汉初人口减少,经济凋敝。结合所学可知,经过长期的战争使得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为了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朝廷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B项正确;曲逆县人口锐减的原因是战争对小农经济
2、的破坏,不是小农经济的脆弱,排除A项;曲逆县人口锐减的原因是战争对小农经济的破坏,与人口政策无关,排除C项;曲逆县人口锐减的原因是战争对小农经济的破坏,而非秦亡汉兴的变迁,排除D项。故选B项。2汉代政府很重视农神祭拜,祭拜对象包括神农炎帝、后稷、土地神、蚕神、谷神、雨师和风伯等。朝廷也在各地广立社稷和灵星祠,以官方规制的祭祀形式,对民间神灵信仰内容和祭祀形式予以规范和指导。汉代政府旨在( B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 B强化民间以农为本意识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借助农神恢复农业生产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代官方和民间祭祀的这些神灵都与农业生产有关,所以汉代政府的这一做法旨在强化民间以农为本的意识,
3、B项正确;汉代政府是在强化以农为本,而非宣扬封建迷信思想,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能够体现重农,不能体现抑商,排除C项;汉代政府是在借助农神宣扬重农思想,而非借助农神恢复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B项。3有学者指出,“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中楚人表现得最激烈,齐人、赵人次之;而在刘邦建立帝业的过程中,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一次显现出来”。该学者意在说明( B )A秦的暴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必然性C国家统一促进官僚政治建立D国情差异影响文明的发展程度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之际,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的背景下,
4、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尊重东方社会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这就使得刘邦在汉初实行了郡国并行制,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必然性,A、C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秦汉时期的国情差异,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广西玉林)汉武帝时期,每年八月都要举行宗庙大祭,皇帝召集诸侯祭祀时,大祀日饮酌酒,诸侯献金助祭。凡诸侯所献贡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该规定( B )A利于调节各郡国之间关系B加强了朝廷的权威C表达了对祖先神灵的敬畏D收回了地方铸币权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酎金夺爵”,汉武帝以祭祀之名,要求地方诸侯交纳
5、贡金,削弱王国经济实力,同时剥夺一些诸侯的爵位,这一举措削弱了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了朝廷的权威,B项正确;要求诸侯交纳统一标准的贡金,与地方郡国之间关系无关,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与收回地方铸币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四川乐山)汉高祖翦灭异姓王,大封同姓诸侯王国,订立非同姓不王,非功不侯誓约。汉武帝颁“推恩令”,在诸侯王国不断分出小侯国。汉武帝的做法( A )A展示出治理策略灵活务实B进一步强化宗室血缘关系C获得了汉朝宗室普遍支持D根本否定了汉初治国体制解析根据题干“汉武帝颁推恩令,在诸侯王国不断分出小侯国”可知,汉武帝的治国政策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
6、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A项正确;打击了宗室血缘势力,排除B项;宗室大多反对,阻力较大,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没有根本否定,排除D项。故选A项。6下面是西汉酷吏的迁转、官职表酷吏名升迁事由官职宁成长安左右宗室多犯法,宁治之武帝即位,迁为内史尹齐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上以为能迁为关内都尉、中尉义纵以案捕太后外孙修成君,上以为能迁为河内都尉从上表可知,汉代酷吏的设置( B )A源于汉初的混乱 B削弱了宗亲贵族的影响C打击了诸侯势力 D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解析通过表格可以看出,汉代酷吏因其敢于惩治违法的皇室宗亲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且受到重用。据此可知,汉代酷吏削弱了宗亲贵族的影响,B项正确;汉初七国
7、之乱被平定之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因此排除A、C两项;汉武帝设立刺史,负责对辖区内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排除D项。故选B项。7据汉书卷十九下百官公卿表统计,汉武帝时期,前后任用了十三任丞相,但没有一任丞相的才干和威望足以与武帝抗衡,或与武帝在政治上发生过尖锐的冲突。然而,汉武帝却重用尚书令、侍中等,将他们组成内朝,辅助决策。由此可见,汉武帝设立内朝意在( B )A缓和君相之间的矛盾 B提高治国理政效率C扩大官僚政治的基础 D完善中枢权力机构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汉武帝却重用尚书令、侍中等,将他们组成内朝,辅助决策”可知,汉武帝因为所任用的丞相的才干和威望均为
8、不足,因此设置内朝提高决策效率,B项正确;根据材料“但没有一任丞相的才干和威望足以与武帝抗衡,或与武帝在政治上发生过尖锐的冲突”可知,皇权相权间并无尖锐对立,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能扩大官僚政治的基础,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内朝设置之前的汉代中央权力机构不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8(2023湖北模拟)西汉前期,流民多为豪族商人所用,是谓“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汉武帝后期,“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流民与日俱增,以致“田地日荒,城郭空虚”之事频繁发生。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B )A社会救济与优抚机制的失灵B国家专营政策存在一定弊端C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D人地矛盾加
9、剧导致流民增多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增加赋税收入,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的政策,但是由于国家专营经济本身的局限性,百姓反而需要承受更多的负担,除了要向国家缴纳人头税和田税、承担徭役和兵役外,还需要承担炼铜铁、铸铁器等强制性劳动,出现了“诸铁官皆置吏卒徒,攻山取铜铁,一岁功十万人已上”的现象,从而致使流民人数增加,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社会救济的失灵,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行政管理效能日渐削弱”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官营政策导致流民大量增加,无法反映出人地矛盾的加剧,排除D项。故选B项。9(2023河南期末)有学者
10、评论道:“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内容大大超越了公羊传统一历法的意义,而被赋予了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统一及维护皇权等多方面的含义。”这说明董仲舒大一统思想( B )A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有效维护了专制统治D使儒学在西汉时期得到了复兴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董仲舒的思想被赋予了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统一及维护皇权等多方面的含义,这说明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董仲舒思想的地位,排除A项;C项过分夸大了董仲舒的主张,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项。10(2023广东江门)据汉书西域传可知,西域各国不论人口多寡、土地大小,均设译长,负责汉
11、语与当地语言互译。最小的单桓国,仅有户27,口194,胜兵45,亦设有译长一人。译长的行政级别虽低,但“皆佩汉印绶”。据此可知,译长的设置( C )A推动了边疆和内地管理一体化B化解了郡国二制并行的弊端C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巩固D实现了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解析依据材料“西域各国不论人口多寡、土地大小,均设译长,负责汉语与当地语言互译”可以看出,译长的设置促进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项正确;“一体化”表述错误,排除A项;推恩令解决了地方诸侯的问题,排除B项;“实现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3山东潍坊)汉武帝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下列
12、属于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有( D )A推恩令五经博士刺史制度九品中正B大一统中外朝制黄老无为均输平准C盐铁官营独尊儒术党锢之祸凿空西域D河西四郡贤良方正春秋决狱算缗告缗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北击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汉武帝推行察举制,分常科和特科,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等;春秋决狱由董仲舒倡导,指儒家学者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抛开国家法律,引用春秋等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的司法活动;算缗是西汉武帝时国家向商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告缗是当时反商人瞒产漏税的一种强制办法,D项正确;曹魏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汉初吸取秦朝速亡的
13、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排除B项;党锢之祸指东汉桓帝、灵帝时,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发生党争的事件,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3江苏徐州)公元39年,光武帝下诏“度田”,官员回答:“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光武帝派官员考察属实后,以“坐度田不实罪”,处死了有关郡守十余人。光武帝此举旨在( A )A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 B淡化宗法文化的影响C铲除豪强势力的根基 D限制土地私有制发展解析根据“光武帝派官员考察属实后,以坐度田不实罪,处死了有关郡守十余人”可得出,通过“度田”,可以把隐藏的土地统计出来,增加税收,A项正确;材料与宗法文化无关,
14、排除B项;豪强势力的根基是封建土地私有,并不能铲除,排除C项;D项不是主旨,排除。故选A项。13有学者撰文指出,东汉末年屡发战乱和自然灾害,流民或携土地的小农加入拥有一定私人武装的地主田庄中寻求庇护。现今发现的汉代比较先进的工具,很多都是通过考古在庄园主墓葬中找到的。该学者意在说明,田庄( B )A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稳定C规模大具有综合经营的特点D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东汉战乱等导致小农依附于田庄,田庄吸纳了大量流民,发展了田庄经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民对社会的冲击,B项正确;庄园经济作为大规模的土地经营模式,比传统的小农经济优势
15、明显,由于集中化规模化组织生产,能够采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推广生产技术,田庄并未阻碍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排除A项;材料能够体现出田庄规模大,但并未体现出综合经营的特点,排除C项;田庄经济破坏了小农经济,但并未破坏自然经济,因为田庄本身就是自然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3广东模拟)下表是不同史书对商朝“伊尹(辅政大臣)放太甲(商王)之于桐宫”这段典故的记载。史记的记载说明( C )竹书纪年商汤死后,伊尹囚禁太甲于桐宫,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杀死伊尹,夺回王位。史记因太甲不能施行仁义,伊尹放之于桐宫。后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迎回太甲。重新当政的太甲注重德行,使国泰民安。A.商朝嫡长子
16、继承制遭到破坏B商朝当时君臣矛盾斗争激烈C司马迁以儒家历史观为宗旨D竹书纪年的记载毫无依据解析根据“施行仁义”“重新当政的太甲注重德行”可知,司马迁以儒家历史观为宗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核心思想是仁,主张实行德治,以德治国,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朝嫡长子继承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商朝当时君臣矛盾斗争激烈,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竹书纪年的记载毫无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15(2023广西桂林)九章算术约在公元1世纪正式成书,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汉书五行志记载了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黑子记录,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西汉墓出土了纸地图。据材料可知,当时( A )A
17、科学技术成就杰出 B数学成就领先世界C科学体系组织完备 D科学成就影响世界解析从材料中列举的数学成就、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及纸地图来看,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突出,A项正确;数学成就领先世界的说法片面,排除B项;当时中国并未形成科学体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科学成就对世界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6(2023河南开封)有学者指出史记汉书的一个区别:司马迁提到人物籍贯的时候,往往只称县名,这是战国以来的老传统;班固则多遵循某郡某县的原则,每个人都被精准定位在帝国的地方行政框架之内。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A空前强烈的国家认同B人物记述惯例的变化C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D专制主义的发展强化解析战国对人物籍贯只称县名,甚至延续到西汉,至东汉“每个人都被精准定位在帝国的地方行政框架之内”,反映出强烈的国家认同,A项正确;B项是表面现象,不是变化的原因,排除;C项不是材料中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