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415192 上传时间:2023-11-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凤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B、会种植庄稼C、已经饲养家畜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2、“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义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的kwel字根中,则有翻动土地、运转与耕作之意。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 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

2、出的商朝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夏朝 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3、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经考古发现,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遗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A、表明中国古代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C、说明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 D、标志着最早的奴隶制国家诞生4、商王把一些国家大事或者王家大事刻在龟壳或者动物骨骼上,然后让“贞人”进行占卜、预测事情吉凶。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具有民主政治色彩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D、神权与王权相结合5、右图是后人创作的牧野之战的想象图。我们要

3、想复原牧野之战的真正情形,专家可资借鉴的价值最高的材料是A、周初青铜器利簋铭文 B、史记.周本纪C、小说封神演义 D、电视剧封神榜6、尚书保存了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经形成 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 D、“天人合一”学说7、西周以分封作为立国的根本,天子执掌封君的大权,诸侯必须听从天子的“王命”,诸侯国内的大卿也由天子任命。此外,周天子还用宗法来区分亲疏远近,用礼制来维系君臣之间的关系,又用联姻来巩固宗主与异性诸侯之间的关系。这表明西周时期 A、执政集团权力集中 B、家国一体特征突出

4、 C、地缘政治渐趋成熟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摘要一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摘要二 各国变法摘要三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摘要四 百家争鸣8、如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大变革时代 B、统一国家建立C、社会繁荣与开放 D、民族关系发展9、三字经中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 秦朝 B、晋文公 齐国 C、齐桓公 秦国 D、楚庄王 秦国10、“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国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

5、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华夏文明的认同加强 B、农耕文明的扩展 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宗法制度的巩固1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无不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得益于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12、“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A、建立县制 B、什伍连坐 C、奖励耕织 D、焚烧诗书13、春秋时期,针对当时“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A、克己复礼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6、 D、焚烧诗书14、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这表明他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性 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 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15、春秋战国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孔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家之道在当时A、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B、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C、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 D、为君主提供了治国之道16、秦统一后,秦始皇“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他还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7、A、对抗匈奴 B、打击强宗富豪 C、防止割据再现 D、巩固郡县制17、秦兼并六国后的疆域到达长江以南的地带。秦国能灭掉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主要原因是A、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B、秦国是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C、各国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加强 D、广大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18、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19、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

8、为秦以后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20、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是A、建立了秦朝的君主专制统治 B、导致秦朝的统治暴虐而亡C、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便利了分封制度的推行21、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地方推行县制 B、修筑万里长城 C、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D、确立世袭制度22、中国历史上封建政权更替方式多样。秦汉之间的政权更替的方式属于

9、A、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入侵 B、地方势力坐大替代C、掌权大将夺权逼宫禅让 . D、社会底层农民起义23、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宗法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皇帝制度 D、郡国并行制度24、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地方推行郡国并行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实施汉承秦制 D、颁布了“推恩令”25、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

10、侯。汉武帝此举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B、强化了丞相对中央政府的控制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的势力 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26、汉官典职仪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御史大夫 B、郡守 C、州牧 D、刺史27、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采取“用制险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A、联络西域,夹击匈奴; 通婚和亲 B、讨伐匈奴; 南征百越,开凿灵渠C、修建驰道,设置驿站; 开发象郡 D、构筑长城; 通使西域,开辟丝路28、东汉豪强地主在田庄内广纳宾客附徒

11、,兴办教育,经营各种经济事业,豢养军队,甚至通过舆论控制地方政权。由此可知,田庄A、是王国问题的延续 B、有助于为国家培养人才C、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D、不利于对地方有效管理29、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外戚专权幼帝即位皇帝早逝 皇帝长大除掉外戚宦官专权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稳定C、太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0、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孕育了中华传统文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 春秋时期商鞅变法,其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后人 秦始皇将隶书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太史司马迁秉笔直书,其作品史记成为史

12、书的典范A、 B、 C、 D、二、主观题(2小题,共25分)31、(10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吕氏春秋中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度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度之间的鲜明对比。材料二:“听群众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伊贵清,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必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

13、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夫能齐万不同,愚智工拙皆尽力竭能,如出乎一穴者,其唯圣人矣乎!”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土地的耕作方式有何变化?这一变化有何历积极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推动这一历史趋势的因素有哪些?(

14、6分)32、(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的“共主”与各诸侯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的,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间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秦朝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大一统”秩序观探析材料二: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子弟,由

15、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诸侯王汉武帝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 武帝时期,中央政府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自林永光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治理国家方面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8分)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答案15 A A B D A

16、610 C B A C A 1115 B C A A C 1620 C B A B C 2125 C D D B A 2630 D D D D B31、(1)变化: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2分)意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或生产力得到发展)(2分)(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2分)因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2分);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32、(1)变化:由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2分)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交融推动国家认同感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5分,答出3点即可得5分)(2)措施:实行推恩令;设刺史监察地方;在中央设立中朝;实行盐铁官营。(4分)意义: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与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