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跟踪练1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跟踪练18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跟踪练18(2022广东模拟预测)下图示意某山地南北坡年降水量。据此,完成12题。1该山顶的年降水量约为()A120毫米B150毫米C165毫米D1 800毫米2影响该山体不同部位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直接因素是()A天气系统、海拔 B大气环流、坡度C空气湿度、气温 D盛行风向、坡向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虚线为海拔高度,山顶海拔大约为1 800米左右,实线为年降水量线,山顶对应的年降水量大约为120 mm(作图如下)。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2题,读图可知,该山体的迎风一侧年降水量多,而且在迎风一侧的海拔800 m附近降水最多为150 mm左右,背风一侧年降水量少,因此影响该山体不
2、同部位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直接因素是盛行风向和坡向,D正确。天气系统、海拔高度、大气环流、空气湿度和坡度、气温等都不是该山体不同部位年降水量差异形成的直接因素。A、B、C错误。故选D。答案:1.A2.D(2022肇庆二模)热带稀树草原草本植物占据优势,乔木稀疏散生,具有“高草稀树”的特点。缅甸中部分布热带稀树草原。下图示意缅甸热带稀树草原分布。据此,完成35题。3缅甸中部分布热带稀树草原的主要原因是()A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B远离海洋,受海洋气流影响小C土壤酸性强,乔木生长受限制D山脉阻挡且地势平坦,降水少4缅甸热带稀树草原的分布属于()A纬度地带性现象 B非地带性现象C经度地带性现象 D
3、垂直地带性现象5缅甸热带稀树草原为发展农业提供的有利条件是()A开垦难度小,耕地集中连片B土壤有机质积累多,肥力高C涵养水源功能强,旱灾较少D旱季植物落叶,光照条件好解析:第3题,缅甸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形成热带季雨林,A错误;读图可知南部热带稀树草原区临近安达曼海,B错误;有大量乔木适应酸性土壤生长,因此土壤酸性强对乔木生长限制性不强,C错误;缅甸的地形格局是东、西、北为山地高原,中部和南部为平原,西部山脉阻挡西南季风,使中部地区降水较少,不利于乔木的生长,形成稀树草原群落,D对。故选D。第4题,由上题结论可知,缅甸的热带稀树草原是受地形的影响而形成的,应属于非地带性
4、现象。B正确。第5题,开垦难度小,耕地集中连片,与地形有关,与植被无关,A错误;雨季,缅甸热带稀树草原生机勃勃,为土壤提供丰富的有机质;旱季,气候干燥,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土壤肥力,利于农业生产,B对;与热带季雨林相比,热带稀树草原涵养水源能力较弱,C错误;缅甸纬度低,光照强,且热带稀树草原对光照影响小,D错误。故选B。答案:3.D4.B5.B(2022广东模拟预测)山东半岛是我国苹果最适宜的生长区,但开花时间的早晚常常会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南茶北引”经过50多年的不断摸索,目前在日照、临沂等地已经形成规模。下图为山东省部分地区图及A地地形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6
5、与济南相比,烟台()A春季气温低,苹果开花较晚B夏季光照强,苹果品质更优C秋季降水少,苹果成熟较早D冬季降雪少,苹果受冻害轻7从防霜冻考虑,A地最适合建苹果园的是()ABCD8山东的茶树主要分布在临沂、日照等地,因为该区域()A日照时间长 B市场需求大C气温比较高 D土壤呈酸性解析:第6题,烟台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较济南大,春季升温较慢,加之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苹果开花较晚,A项正确;烟台位于沿海,水汽多,夏季大雾比济南多,光照弱,B项错误;烟台距海近,秋季降水比济南多,C项错误;冬季烟台位于来自海洋的冬季风的迎风坡,降雪多,D项错误。故选A。第7题,霜冻主要来自偏北风,正好位于冬季风迎风坡,
6、气温低,易受冻害,排除A、C项;处位于南坡,光热条件较好,夜间冷空气沿坡面下沉,容易在谷地积聚,从防冻考虑,地最好,B项正确,D项错误。故选B。第8题,茶树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作物,临沂和日照位于山东省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高,C项正确;茶树不需要强光,且在夏半年,其日照时间并非最长,A项错误;济南、青岛等大城市,市场需求量更大,B项错误;山东省位于我国北方,土壤呈中性或碱性,南方土壤为酸性,D项错误。故选C。答案:6.A7.B8.C(2022山东日照二模)滇西北的大理苍山位于洱海西侧,是研究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的典型山体。研究发现,西坡低海拔地区存在植被逆向更替分布,呈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现
7、象。下图示意大理苍山东西坡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9推测东坡耕作区原生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 D干热河谷灌丛10西坡低海拔地区出现倒置垂直地带性现象,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焚风效应 B海拔较低,气温高C谷底河畔,风力强 D深居内陆,水汽少解析:第9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植被分布。大理苍山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基带不可能为落叶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B、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大理苍山西坡低海拔地区存在植被逆向更替分布,呈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现象,西坡河谷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干热河谷灌丛,以上为耕作区,在往上为云南松林,而东坡从河谷地区为耕作区,以上为云南松林,据此推断东坡
8、耕作区水热条件较西坡好,由于处于亚热带,因此耕作区的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正确,故选A。第10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结合材料可知,西坡低海拔地区存在植被逆向更替分布,呈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现象。最主要成因是受地形影响,位于季风的背风坡,出现焚风效应,气流下沉,降水少,A对;从图中信息看,河谷相对高度低于2 000米左右,说明海拔不是自然带倒置的主因,B错误;谷底受地形影响,风力不大,C错误;该河段会受到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水汽的影响,D错误。故选A。答案:9.A10.A(2022湛江二模)有效低温是指植被尚未完全休眠时期的低温,冬季的有效低温能够降低植被春季返青时对热量的需求,加
9、速植被展叶、开花。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阿尔卑斯山不同海拔植被的春季物候更加一致。据此,完成1112题。11气候变暖导致阿尔卑斯山不同海拔植被的春季物候更加一致,主要是因为()低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推迟高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推迟低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提前高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提前ABCD. 12不同海拔植被春季物候趋于一致,导致动物()A有效食物减少 B活动空间缩小C暴露风险增大 D所需水热资源不足解析:第11题,由于气候变暖,低海拔地区冬季的有效低温的积温减少,植被春季返青对热量的需求增加,所以返青推迟,正确、错误;高海拔地区原本冬季温度过低,完全休眠期更长,随着气候变暖,完全休眠期缩短,未完全休眠的植被
10、暴露在有效低温环境中的时间延长,有效低温积温增加,春季返青对热量的需求减少,提前返青,错误、正确。故选C。第12题,在山区生态系统中,许多动物依靠融雪和春季植被开始生长,并随着春季的进展逐渐向上迁移。由于不同海拔植被同时返青,动物在一处停留觅食后,再向高处迁徙时,高处的植被也已进入生长周期的下一阶段,适合食用的嫩芽减少,动物的有效食物减少,A正确;活动空间没有变化,B错误;不同海拔植被春季物候趋于一致,同时返青生长,动物暴露的风险减小,C错误;气候变暖,所需水热资源充足,D错误。故选A。答案:11.C12.A13(2022安徽安庆示范性高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奥里萨巴山(19N,
11、98W)海拔为5 636米,是一座休眠火山,墨西哥最高的山峰。4 500米以上常年积雪,以下为乔木林、灌木丛及草本植物。海拔2 800米以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奥里萨巴山是业余登山爱好者的首选雪山之一。业余登山爱好者们一般从奥里萨巴山的北坡和西北坡攀登,以体验翻越积雪冰川的经历。下图示意奥里萨巴山海拔2 8004 000米物种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分布状况。(1)简述海拔2 8004 000米,奥里萨巴山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特点。(2)在每一海拔地带,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均高于乔木、灌木。就此做出合理解释。(3)海拔3 000米附近,奥里萨巴山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分析其原因。(4)阐释业余登
12、山爱好者多选择北坡和西北坡攀登奥里萨巴山的原因。解析:第(1)题,海拔2 8004 000米,奥里萨巴山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特点应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段归纳描述。由图可知,海拔2 8003 000米之间,乔木林、灌木丛及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都呈现出随海拔上升而增多的特点,所以整体上奥里萨巴山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多;在海拔3 000米附近,乔木林、灌木丛及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都达到峰值,故奥里萨巴山物种丰富度在海拔3 000米左右最高;在海拔3 0004 000米,物种丰富度整体上表现为随海拔上升而减少;但是在海拔3 600米4 000米,由于草本植物丰富度呈现出随海拔上升而增多,奥里萨巴山物
13、种丰富度整体上随海拔上升也略有回升。第(2)题,由相关的地理知识可知,木本植物受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影响较大,与木本植物相比,草本植物的生命力和对环境适应性更强,繁殖力强,从高温潮湿地区至寒冷干燥地区都有草本植物的分布,能适应同一环境或不同环境的草本植物均很多。由材料“奥里萨巴山(19N,98W)海拔为5 636米”可知,该山属于热带内陆地区,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在奥里萨巴山低海拔地带,比较耐旱的草本植物比乔木、灌木类植物更能适应干旱、半干旱的环境,成为优势物种;同样在高海拔地带,更耐寒的草本植物比乔木、灌木类植物更能适应高寒的环境,成为优势物种。第(3)题,海拔3 000米附近,奥里萨巴山物种丰
14、富度达到最高,说明在该地带乔木林、灌木丛及草本植物的生长条件最为适宜。植被自山麓到山顶的分布状况是以水热组合为基础的。由上题可知,奥里萨巴山位于低纬,热量条件较好,但山地降水较少,且降水的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在海拔3 000米附近相对较多,同时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少,使山地海拔3 000米附近水分条件改善,有利于乔木林、灌木丛及草本植物的生长,使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第(4)题,由材料可知,奥里萨巴山位于19N,相对而言,北坡与西北坡为阴坡,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少,与冰川积雪融化相关的各类灾害较少,攀登比较安全;奥里萨巴山的降水受低纬信风影
15、响较大,北坡与西北坡的降水少,能见度好,且冰川积雪较少,翻越积雪冰川的的难度相对较小,能够尽情体验翻越积雪冰川的乐趣;奥里萨巴山西北部为内陆高原,从北坡与西北坡攀登奥里萨巴山的相对高度较小,攀登难度低。答案:(1)海拔3 000米附近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2 8003 000米之间,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而增多;3 0004 000米,物种丰富度随海拔上升而减少;其中草本植物丰富度在3 600米以上,随海拔上升而增多。(2)奥里萨巴山体降水较少,耐旱的草本植物得以繁殖生长;草本植物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力强,能适应同一环境或不同环境的草本植物均很多。(3)海拔3 000米附近,因地形抬升,降水增多;加
16、上气温偏低,蒸发微弱,水分条件好,物种丰富度达到最高。(4)北坡与西北坡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冰雪不易融化,与冰川积雪融化相关的地质灾害较少,攀登比较安全;降水少,能见度好,能够尽情体验翻越积雪冰川的经历。14(2022湖南怀化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鄱阳湖是长江中下游最重要的洪水调蓄湖泊之一,其入湖泥沙主要来自赣江等周边河流,出湖泥沙由湖口输入长江。2000年后,由于长江主河道全面禁止采砂,大量采砂船转移到鄱阳湖采砂。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影响鄱阳湖泥沙和水量的吞吐平衡。(1)简述图2所示鄱阳湖19551970年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特征。(2)分别说明三峡水库的蓄水运行和湖
17、区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泥沙吞吐的影响。(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湖区泥沙淤积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24月,长江水位低,鄱阳湖水位高,鄱阳湖水补给长江,出湖流量大,输沙量大;随着雨带北移,57月长江进入汛期,水位较高,长江水补给鄱阳湖;长江水携泥沙入湖,出湖输沙量小,79月出湖净输沙量小于0,鄱阳湖泥沙淤积增多。第(2)题,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库区蓄积大量河水,位于大坝以下河段的湖口处长江干流水位降低,对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作用削弱,倒灌携带进湖的泥沙量降低,出湖泥沙增多;鄱阳湖采砂过程中通过挖沙、洗沙使沙场附近的水体含沙量增加,湖水更加浑浊,出湖泥沙显著增加。第(3
18、)题,泥沙淤积,湖床抬高,调蓄能力下降。洪水期水位升高,洪灾威胁增大,洪水受灾面积扩大;枯水期湖床裸露形成滨湖沙丘,出现风沙危害;湖水减少,湖区水生生物、水产资源的生长和繁育受到影响,湖区生物多样性下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答案:(1)鄱阳湖出湖沙量的季节变化大;出湖输沙量3月左右较大;79月出湖沙量小于0。(2)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湖口处长江干流水位降低,对鄱阳湖湖水的顶托作用削弱,倒灌携沙降低,出湖泥沙增多;受湖区采砂影响,湖水浑浊度提高,出湖泥沙增加。(3)湖区泥沙淤积降低汛期湖泊蓄洪能力,洪水威胁增大,受灾面积扩大;枯水期易形成滨湖沙丘,出现风沙危害;枯水期湖区面积缩小,调节局部气候的能力下降;湖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育受到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影响并破坏湿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