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0分)1. 下列对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体积小到体积大B. 由简单到复杂C. 由低等到高等D. 由水生到陆生2. 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若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图中曲线能正确表示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的是()A. B. C. D. 3. 如图是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的示意图,生产者和分解者分别是图中的()A. 甲和丙B. 乙和丙C. 甲和乙D. 丙和甲4.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图是()A. 皮肤的屏障作用B. 溶菌酶溶解病毒C. 吞噬细胞吞噬病菌D. 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5. 1997年,有人把原产丹
2、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的产量很低,但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了如下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 所有的三叶草都逐渐适应了寒冷的气候B. 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了C. 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D.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 如图演化树显示了目前科学家对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之间亲缘关系的认识,你认为和大熊猫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是()A. 小熊猫B. 熊C. 浣熊D. 大熊猫7. 研究发现,在古老的地层中只有低等生物出现,而高等生物则出现在较晚近的地层中。如图为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叙述中
3、,正确的是()A. 物种A的结构比物种B简单B. 物种B是由物种A进化而来C. 在层内不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D. 物种B的化石出现早于物种A的化石8. 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导致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某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并且得以保存和繁殖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根本原因是()A. 害虫定向变异的结果B. 害虫对农药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C. 害虫定向遗传的结果D. 农药对害虫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9. 初中最后一个学期,妈妈某天给小明制定了以下食谱:主食米饭、馒头副食红烧鱼块、煎鸡蛋、红烧肉、豆腐汤饮料牛奶(1)以上食物中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是_。(2)考虑各种营养素的
4、均衡搭配,小明认为该食谱中还缺乏一种人体必须的营养素。这种营养素是_。为此请你补充一种获得该营养素的食物:_。10. 今年春天,H7N9禽流感袭来,与受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接触的人可能被感染,根据传染病和免疫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是问题:(1)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_,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属于_发生疫情后,应对禽类养殖场、屠宰场等进行彻底消毒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这属于_(2)从疫情的角度来分析,某机构新研发的H7N9禽流感疫苗属于_,它能使人体产生相应的_,可以抵抗H7N9禽流感病毒这种免疫属于_免疫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7.0分)11.
5、生活在沙漠中的骆驼对缺水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图呈现的是骆驼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体温昼夜变化,通过两种情况比较可知,骆驼是通过_的方式来适应缺水环境的;这种对体温的调节是通过_(填“大脑”或“脑干”)中的神经中枢实现的;按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骆驼的这一适应特征的形成是长期_的结果。12. 吸烟有害健康,戒烟难是因为吸烟者对烟焦油中的尼古丁等产生依赖。研究发现,烟焦油对涡虫神经系统的影响与人相似。某科研小组将涡虫作为实验对象,研究烟焦油浓度变化对其移动速度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挑选体长相近的涡虫40只,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放入浓度为0.03mgmL-1、0.05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处理
6、12小时,使涡虫对所处浓度的烟焦油产生依赖。将甲组涡虫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3mgmL-1、0.01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将乙组涡虫随机分成C、D两组,每组10只,分别置于浓度0.05mgmL-1、0.03mgmL-1的烟焦油溶液中。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取平均值,结果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又做了多组实验,实验现象一致。回答下列问题:(1)A组和B组是一组_实验,变量是_。(2)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3)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即_。(4)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D组和_组涡虫在
7、同一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13. 今年禽流感有卷土重来的势头,最近某些地区的活禽交易市场被暂时叫停。“达菲”胶囊是可用于治疗人类感染H1N1流感的药物,“达菲”的化学式为C16H31N2PO8请回答:暂停活禽交易这一措施,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来说,主要属于_。14. 如图1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图1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1)若图1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2)图2表示
8、图1中的一条食物链,其中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此生物与鹰的关系是_。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从体积小到体积大不是进化的总体趋势。 故选:A。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熟练掌握和应用。2.【答案】D【解析】解:在食物链“植物兔
9、狼”中,若是把兔的天敌狼杀绝,兔先增多,植物(兔的食物)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以兔为食的动物也会随着兔的增多而增多,后来兔的数量随着植物(兔的食物)的减少或以兔为食动物的增多而减少。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我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兔子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升到某处然后急剧下降,比如说兔子数量过多,导致草快要吃光了,数量就会有所下降,而这时候可能还会有其它吃草者慢慢也减少,兔子数量便又上升一些,如此类推,兔子的数量图象应该为图4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生态系统中的生
10、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 故选:D。此题考查动物在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和识图作答的能力。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3.【答案】A【解析】解: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同时自身的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图中甲是生产者;乙以甲为食,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乙是消费者;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二氧化碳等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丙是分解者。 故选: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
11、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4.【答案】D【解析】解:ABC、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抵抗抗原的侵入属于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D。(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 组成功能免疫类型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2)图
12、中,A皮肤的保护作用;B溶菌酶的作用;C吞噬细胞的作用,D淋巴细胞的免疫作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5.【答案】A【解析】解: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几十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寒冷的天气若干年来定向选择的结果。它不能表明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只能说具有耐寒特性这种变异的三叶草适应新的环境,故选项A的说法错误
13、。 故选: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6.【答案】B【解析】解: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可见浣熊和小熊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熊类的进化关系的识图分析题,分析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会根据生物的进化树来分析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7.【答案】D【解析】解:图中的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
14、顺序划分的,物种B位于古老的地层,而物种A位于较晚的地层。物种A形成的时间比物种B要晚;与物种A相比,物种B生活的年代距今时间更长。而不能说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如原始哺乳动物与较晚近两栖类相比,两栖类有可能在II层。由于地壳运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可见D正确。 故选:D。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
15、地位越高等。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此题考查了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8.【答案】D【解析】解: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
16、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 故选:D。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害虫抗药性增强的原因9.【答案】米饭、馒头 维生素 素炒油菜【解析】解:(1)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走路、学习、呼吸等都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是由糖类提供的。主食米饭、馒头富含淀粉等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2)米饭、馒头富含糖类,红烧鱼块、煎鸡蛋、红烧肉、豆腐汤富含蛋白质、脂肪、无机盐,还缺乏维生素,可补
17、充一道素炒油菜,来补充维生素。 故答案为:(1)米饭、馒头; (2)维生素;素炒油菜。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熟记六大类营养物质对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缺一不可。10.【答案】病原体 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抗原 抗体 特异性【解析】解:(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是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因此,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 传染病的流行包括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
18、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此,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属于传染源发生疫情后,应对禽类养殖场、屠宰场等进行彻底消毒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抗体就是病原体入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因此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属于抗原,注射H7N9流感疫苗使人体产生抵抗该流感病毒的抗体,改抗体只能该种流感病毒有效,对其它病毒无效因此这种免疫方式以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病原体
19、;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2)抗原;抗体;特异性此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传染病的病因、抗体和抗原、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免疫等内容,逐一分析解答此题是一道综合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多,要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11.【答案】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 脑干 自然选择【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在炎热的沙漠中非常干燥,水源罕见。骆驼,尿液非常少,而且一般不出汗,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
20、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故答案为:增加体温的变化幅度脑干自然选择此题综合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动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自然选择等知识点。解答时可以从骆驼
21、适应化境的特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然选择及其意义进行分析解答。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骆驼适应环境的特点、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自然选择的意义。12.【答案】对照 烟焦油溶液浓度 减小误差 对一定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的涡虫,置于更低浓度的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减慢 A【解析】解:(1)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烟焦油溶液浓度。 (2)测定每组涡虫的移动速度后,取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3)比较A组和B组,C组和D组,涡虫对烟焦油产生依赖的表现相似,即对一定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的涡虫,置于更低浓度的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减慢。 (4)由于对不同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D组和A组涡虫在同一
22、浓度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不同。 故答案为:(1)对照;烟焦油溶液浓度; (2)减小误差; (3)对一定浓度烟焦油产生依赖的涡虫,置于更低浓度的烟焦油溶液中移动速度减慢; (4)A;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13.【答案】控制传染源【解析】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暂停活禽交易等行为主要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控制传染源传染
23、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4.【答案】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自我调节 鼠 捕食【解析】解:(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中
24、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在该生态系统中鹰所处的营养级别最高,其体内有毒物质含量会最高;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乙甲丙,对应甲图中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所以图二中的乙对应的生物是鼠,鹰吃鼠属于捕食关系。 故答案为: (1)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自动调节; (2)鼠;捕食。(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解答即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