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 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材料一:一碗苏式汤面,浇头数以百计,精工细作汇聚万千风味;一曲吴语声声慢轻柔婉转, 引得青年男女排起长龙,只为一饱耳福;一方园林浓缩天下山水,白天熙熙攘攘、碧叶红花, 夜晚清净优雅依旧光影斑斓这,是 2500 多岁的不老古城苏州的城市腔调。以全国 0.09%的土地创造全国约 2%的 GDP,作为制造业重镇和现代产业集群高地,名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前十强这,是改革开放前沿城市苏州的发展基调。苏州等城市恰如苏作“双面绣”
2、:一城双面,面面精彩。千百年来人文与经济的精巧调和、相得益彰,造就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绵延发展传奇。如果说人文是城市的腔调,那 么经济就是城市发展的基调。人文与经济协调共生,犹如腔调与基调的匹配融合,是成就优美乐章的核心所在。城市的发展基调至为重要,但城市的文化腔调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基调。苏杭为代表 的江南地区,长期活跃的经济促成了持续的文化繁荣,长久的文化积淀潜移默化奠定了城市 发展的风格特质。精致、创新、内涵等文化特质,也是苏州等地经济发展的一贯坚持和内在 追求。文化影响人的创造,将腔调注入,融成独特的物质和精神发展成果。城市的文化腔调越是醇厚鲜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调就能更加深厚持久
3、。小桥流水、 丝绸刺绣、戏曲弹唱,丰富的文化元素在苏杭等江南城市汇聚,既塑造了千年文脉遗存、城 市精神,更使得丝绸纺织等经济业态长盛不衰。历史证明,独特的文化中心更容易成为特色 的产业聚落,坚韧的城市精神助推创业者深耕产业促成经济繁荣。城市也随之不断提升功能 和品质,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强化城市的腔调,稳住发展的基调,我们的城市就能激活人文基因,实现经济社会的高 质量发展。以深沉的腔调赋能发展,让发展的基调独特而可持续,能让城市生发出强大的生 产力和竞争力,形成持续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动人的城市之美,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充 分展现。(摘编自新华网新华时评城市的腔调里有发展的基调)材料二
4、:王澍是中国目前唯一的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其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杭州国家版本馆。作为一个迁居至杭州的“新杭州人”,他与这个城市的过去有着灵魂上的 共鸣;作为一个建筑师,他对“建筑”这一概念有着存在主义式的危机感,这与他“冷眼” 经历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体两面。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前夕,新周刊专访了建筑师王澍。新周刊:或许因为文化上的厚重,杭州的城市建设一直很受公众的关注和热议。王澍:杭州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都和一千年前区别不大,变化是 80 年代才开始的。20 世 纪初,西湖边的新新饭店只 6 层楼高,但造起来之后,被全国人民议论。杭州高度的破界是 80 年代末,西湖
5、边上出现了第一栋 50 米高的高层建筑。突破这个高度之后,几十栋高楼就陆陆续续建起来了。杭州可以说是中国城市登峰造极的样板,城是一半,湖山是一半,就这样维持了一千年。这个结构对中国城市的影响特别深远。颐和园就是西湖的翻版,而全国还不知道有多少个“西湖”。现在的杭州则是“1 比 20”,1 份湖山,20 份城市。但我只在“一半湖山一半城”的 结构里活动,出了这个范围,对我来说就相当于出差,去了一个不知道什么样的地方。新周刊:对城市的过去您怎么看?挖掘历史身份的做法贯穿了许多城市,大家把城 市最辉煌的历史再次装裱,不断强化类似的形象输出。包括杭州,也一直在寻找宋韵。王澍:一个城市是需要有追求的,不
6、能忘记过去。跟原有的生活历史脱钩之后,你除了 抄别人没有出路。杭州追求宋韵是很自然的结果,因为宋朝对中国的艺术来说可以说是巅峰。但真正生命力的所在,并不是简单地拿宋朝来说事儿。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追求的高度。对文化在历史中的变化,要有更高更远的认识;只是单纯地模仿或重现,恐怕很难让一个城市获得真正的生命力。我们这个时代不是历史的高峰,物质上特别发达,但难以保证就是文化上的高峰。你需要找自己到达过的最高点去比较。反过来,这个时代也有野心, 想找最厉害的高手过招。这个时代的城市风貌是不是有可能重现一千年前的美感?但重要的还是当下。从历史的 角度看,一千年根本就是一刹那;在更长远的尺度上,还
7、是看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对城市的打 造,有没有留下点有意味的东西。这点意味,可以给当下的人以温暖,让一座城市成为融化 在现实生活里的“精神高地”。(摘编自新周刊2023 年第 19 期“人物专访”慢下来,西湖才会出现)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城市腔调”是指融合了市民生活方式、城市文化生活等内容的城市人文风貌。B. “优美乐章”实际上是指城市人文风貌与经济发展协调共生而带来的良好状态。C. “冷眼”是指建筑师王澍以一个学者的客观与审慎,冷静地看待杭州的变化。D. “再次装裱”是说杭州城市现代进程的实质是复刻历史,缺乏新时代的创意。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8、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苏杭丰富的文化元素促成了丝绸纺织等经济业态的繁荣,证明人文因素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B. 如果一个城市不能生发出强大的力量,那么它在秉承自身独特的人文基因、促成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两方面必然有所缺失。C. 建筑家王澍欣赏、推崇杭州原有的“一半湖山一半城”的城市结构,对于现在的城市结构特点并不认可。D. 王澍对于杭州寻找宋韵的做法做出了客观评价,既认可了这一做法的必然性,也思考了这一做法应具备的文化高度。3. 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材料一和材料都涉及城市与人文的关系,但前者重在阐述经济发展与人文因素的关系, 后者重在探讨城
9、市发展的具体做法。B. 材料一以苏州真实的生活画面和具体的发展数字,引出“人文需要与经济协调共生”这一观点,入题方式巧妙生动。C. 材料二中,新周刊由杭州的城市建设入手,重点讨论城市发展与当下时代的关系, 这展现出由浅入深的访谈技巧。D. 材料二中,王澍作为访谈的另一方,以更高远的视角审视当下时代的城市建设,这显示了一个优秀建筑师的素养。4. 好的新闻评论既要能对接生活,又要能引领生活。请分析材料一是如何实现这一要求的。(4 分)5. 城市愿景栏目将采访你,希望你谈一谈对“武汉”这座城市的期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表达你的想法。(6 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黄永玉从十二岁出来,在外头生活了将近四十五年,才觉得我们那个县城实在是太小了。不过, 在天涯海角,我都为它而骄傲,它就应该是那么小,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它也实在是太美了,以致以后的几十年我到哪里也觉得还是我自己的故乡好;原来,有时候,还以为可能是自己的偏见。最近两次听到新西兰的老人艾黎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凤凰,第二是福建的长汀”他是以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将近六十年的老朋友说这番话的,我真是感激而高兴。我那个城,在湘西靠贵州省的山洼里。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
11、下地绣起一个圈来圈住。圈外头仍然那么好看,有一座大桥,桥上层叠着二十四间住家的房子,晴天里晾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桥中间是一条有瓦顶棚的小街,卖着奇奇怪怪的东西。桥下游的河流拐了一个弯,有学问的设计师在拐弯的地方使尽了本事,盖了一座万寿宫,宫外左侧还点缀一座小白塔。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倒影。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街上红石板青石板铺的路,路底有下水道, 蔷薇、木香、狗脚梅、橘柚,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关起门, 下雨的时候,能听到穿生牛皮钉鞋的过路人叮叮叮地从门口走过。还能听到庙中建筑四角的 “铁马”风铃叮叮当当的声音。下雪的时候,尤其动人,因为经常一
12、落即有二尺来厚。最近我在家乡听到一位苗族老人这么说,打从县城对面的“累烧坡”半山下来,就能听到城里“哄哄哄”的市声,闻到油炸粑粑的香味。实际上那距离还在六七里之遥。城里多清泉,泉水从山岩石缝里渗透出来,古老的祖先就着石壁挖了一眼一眼壁炉似的竖穹,人们用新竹子做成的长勺从里头将水舀起来。年代久远,泉水四周长满了羊齿植物, 映得周围一片绿,想起宋人赞美柳永的话“有井水处必有柳词”,我想,好诗好词总是应该在这种地方长出来才好。有一天傍晚,我正在孔庙前文星街和一群孩子进行一场简直像真的厮杀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告诉我,你们家来了个北京客人!我从来没亲眼见过北京客人。我们家有许许多多北京、上海的照片,那都
13、是我的亲戚们寄回来让大人们觉得有意思的东西,对孩子来说,它又不是糖,不是玩意,看看也就忘了。这一次来的是真人,那可不是个随随便便的事。这个人和祖母围着火炉膛在矮凳上坐着,轻言细语地说着话,回头看见了我。“这是老大吗?”那个人问。“是呀!”祖母说,“底下还有四个咧!真是旺丁不旺财啊!”“喂!”我问,“你是北京来的吗?”“怎么那样口气?叫二表叔!”祖母说,“是你的从文表叔!” 我笑了,在他周围看了一圈,平平常常,穿了件灰布长衫。“嗯你坐过火车和轮船?” 他点点头。“那好!”我说完马上冲出门去,继续我的战斗。一切一切就那么淡漠了。几年以后,我将小学毕业,妈妈叫我到四十五里外的外婆家去告穷,给骂了一顿
14、,倒也在外婆家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一个中学生和我谈了一些很深奥的问题,我一点也不懂, 但我马上即将小学毕业,不能在这个中学生面前丢人,硬着头皮装着对答如流的口气问他, 是不是知道从凤凰到北京要坐几次轮船和几次火车?他好像也不太懂,这教我非常快乐。于是我又问他:知不知道北京的沈从文?他是我爸爸的表弟,我的表叔。“知道!他是个文学家,写过许多书,我有他的书,好极了,都是凤凰口气,都是凤凰事情,你要不要看?我有,我就给你拿去!”他借的一本书叫作八骏图,我看了半天也不懂,“怎么搞的?见过这个人,又不认 得他的书?写些什么狗皮唠糟的事?老子一点也不明白”我把书还给那个中学生。“怎么样?”“唔、唔、唔。
15、” 许多年过去了。我流浪在福建德化山区里,在一家小瓷器作坊里做小工。我还不明白世界上有一种叫作工资的东西,所以老板给我水平极差的三顿伙食已经十分满足。有一天,老板说我的头发长得已经很不成话,简直像个犯人的时候,居然给了我一块钱。我高高兴兴地去理了一个“分头”,剩下的七角钱在书店买了一本昆明冬景。我是冲着“沈从文”三个字去买的。钻进阁楼上又看了半天,仍然是一点意思也不懂。这我可真火了。我怎么可以一点也不懂呢?就这么七角钱?你还是我表叔,我怎么一点也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呢?七角钱,你知不知道我这七角钱要派多少用场?知不知道我日子多不 好过?我可怜的七角钱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只身来到上海,生活困难得相当可
16、以了,我已经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他有过一篇长文章谈我的父母和我的行状,与其说是我的有趣的家世,不如说是我们乡土知识分子在大的历史变革中的写照。表面上,这文章有如山峦上抑扬的牧笛与江流上浮游的船歌相呼应的小协奏,实质上,这文章道尽了旧时代小知识分子与小山城相互依存的哀哀欲绝的悲惨命运。我在傍晚的大上海的马路上买到了这张报纸,就着街灯,一遍又一遍地读着,眼泪湿了报纸,热闹的街肆中没有任何过路的人打扰我,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正读着他自己的故事我们那个小小山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常常令孩子们产生奔赴他乡献身的幻想。从历史角度看来,这既不协调且充满悲凉,以至表叔和我都是在十二三岁时背着小小包袱,顺着小
17、河,穿过洞庭去“翻阅另一本大书”的。(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老朋友的话从侧面表现出故乡凤凰城的美,彰显古城小而美的独特 魅力。B. 城里的清泉是小城特色之一,记忆中故乡边城的美景都极动人,绮丽山水体现小城的灵气。C. “就着街灯,谁也不知道这哭着的孩子”,体现出遭遇磨难时路人的冷漠带给“我”的身心创伤。D. 文章末尾说“翻阅另一本大书”意思就是离开这风景如画、民风朴实的古城,投入到大 千世界去。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城内外环境动静结合,先简笔勾勒城外的桥与河,再重点写热闹的市声,更增添
18、了小城 的活力。B. “我”看半天读不懂到发火,反复写“七角钱”表现出因心疼钱又极度自尊对表叔产生 的不满。C. “平平常常”可见对“北京客人”的童幼无知,也体现出表叔沈从文的宽容、温和与从容。D.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一个顽童的视角写湘西、说凤凰,把他们叔侄之间的琐事娓 娓道来。8. 人们评价沈从文的文学语言“流淌着诗意”,黄永玉先生也承继了这一特点,请结合文中 画线句子简要分析。(4 分)9. 请简要分析文章副标题“沈从文与我”与正标题“太阳下的风景”之间的联系。(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
19、一:楚俗信巫不信医,自三代以来为然, 今为甚。凡疾不计久近浅深,药一入口不效, 即屏去。至于巫,反覆十数不效,不悔,且引咎痛自责,殚其财,竭其力,卒不效,且 死,乃交责之曰,是医之误,而用巫之晚也。终不一语加咎巫。故功恒归于巫而败恒归于医效不效巫恒受上赏而医辄后焉。故医之稍欲急于利、信于人,又必假邪魅之候以为容,虽上智鲜不惑。甚而沅湘之间用人以祭非鬼,求利益,被重刑厚罚而不怨恚,而巫之祸盘错深固不解矣。医之道既久不胜于巫,虽有良医且不得施其用,以成其名,而学者日以怠,故或旷数郡求一良医不可致。呜呼,其先王之道不明欤?何巫之祸至此也!人之得终其天年,不其幸欤!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
20、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历数十年,其学大成,著易简归一 数十卷。辨疑补漏,博约明察,通微融敏,咸谓古人复生。其治以脉,不以证,无富贵贫贱,不责其报,信而治,无不效,其不治,必先知之,惟一用巫,乃去不顾,自是吾里之巫, 稍不得专其功矣。余行数千里莫能及,间一遇焉,又止攻一门,擅一长而已,无兼善之者。来旴江, 得汤伯高,该明静深,不伐不矜,深有类于徐。余方忧巫之祸, 医之道不明,坐视民命之天阏而莫救,而爱高之学有类于徐,且试之辄效,故并书巫医之行利害及徐之本末以赠之。嗟夫,使世之医皆若虚、伯高,信之者皆吾里之人,巫其 能久胜矣乎!(节选自揭傒
21、斯赠医者汤伯高序)材料二: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故功恒归A于巫B而败C恒归于医D效不效E巫F恒受G上赏H而医辄后焉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22、 反覆,指多次,与答司马谏议书“于反覆不宜卤莽”的“反覆”含义不同。B. 学者,文中指学医的人,和师说中“古之学者”的“学者”均为古今异义。C. 伐与矜同义,与屈原列传中“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中的“伐”含义不同。D. 恣,指无拘无束,与成语“暴戾恣睢”“恣意妄为”中的“恣”含义均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楚地的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久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求一良医而不可得。B. 徐若虚先生举进士后,不愿做官,回乡行医。他医术高明,治病效果显著,写成了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其影响逐渐改变了当地信巫的风俗。
23、C. 旴江的汤伯高先生和徐若虚先生非常相像,他的医术全面而精湛,但他为人谦逊,从不自我夸耀,其医风受到揭傒斯的赞赏。D. 扁鹊认为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并提出了六种无法医治的情况,如轻视身体看重钱财、阴阳错乱等。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 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2)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14. 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信巫不信医”带来的危害。(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
24、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抓,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诗人用“雪泥鸿爪”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B. 颈联内容紧扣诗歌标题,是对弟弟子由诗中怀旧之情的应和。C. 由尾联中的“崎岖”“困”等字眼,可见兄弟二人历经艰辛。D. “往事不堪回首”,往事的回忆让诗人沉溺于感伤的情绪之中。16. 本诗充满了理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 礼记礼运中,揭示大同社会本质特点的句子是:,
25、。(2) 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3) “落花”是古典诗词常用意象。这一意象常被古代诗人用在作品中以抒发对美好事物逝 去的伤感,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开放包容、联合自强,是亚洲国家发现发展繁荣和民族振兴的成功经验,也是今后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使亚洲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古老的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见证了交往互鉴的亚洲各文明的历史。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
26、,不同文明、不同民族汇聚交融,共同组成了多姿多彩的亚洲大家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杭州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再次展现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彰显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前进路上,中国将携手各方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持交流、互鉴和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A 、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上,“攀花赠友”展现依依惜别之礼,“荷桂共融”传达
27、B 。回忆与不舍化作新的希望、新的出发。世界各国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促进不同文明共同发展,必将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19. 文中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过去有的读者说:平儿使人爱,鸳鸯使人敬,袭人使人怜。对于晴雯呢,这些观念都用不上。然而她
28、的性格偏能在很久以来就唤起多少读者衷心的共鸣。你认为这丫鬟太娇纵了吗?但你心里根本不把她看成一个奴才,而且你正憎厌着那些奴仆群中的卑鄙、下流。当她在讽刺人或骂人的时候,你也正想发泄几句吧?你也许惋惜这丫鬟太不计较成败得失了, 然而仔细想想,袭人那样“温柔和顺”是有她自己十分明确的目的的;你觉得若叫晴雯也得到一个宝玉侍妾的地位就算是胜利吗?你一边读着她的传记,一边被她的坦白无私的爽朗情怀所吸引,被她的热情勇敢所震惊,总愿意多看到她又真诚、又美丽、嬉笑怒骂的姿容,多听到她正直响亮的声音。只有在和晴雯姑娘相处的时候,才能扫开贾府那种阴湿腐朽的气氛吧!20. 文段中划横线的三个句子涉及到红楼梦里的三个
29、人物,请任选其中一句,结合人物身份以及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对所选句子内容作简要说明。(3 分)21. 文段中连续使用了多个“你”,请分析这样处理有何用意。(4 分)22. 语言文字运用 I 和 II 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只有才能”,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 分)四、写作(60 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永玉和沈从文也曾与小小山城相互依存。家乡是生命的摇篮,是心灵的依靠,更是文化的烙印。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华中
30、师大一附中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文参考答案题号答案解析1.D(“实质是复刻历史,缺乏新时代的创意”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建筑家王澍和新周刊都没有对杭州寻找宋韵做出否定性评价。)2.B(逻辑推导出错。秉承人文基因、促成经济良性发展是一个城市生发力量的两个必要条件,但不能由此反推如果城市缺乏力量,这两个条件必然缺失。)3.C(材料二重点讨论的是城市发展与历史延续的关系。)6.C(“路人的冷漠”不对,从侧面体现出表叔沈从文对“我”的影响。)7.B(“对表叔产生的不满”不对,实际上是对小城、家族中出现文化名人的骄傲。)10. BDE11.C(“伐”和“矜”都是夸耀的含义,与“每一
31、令出,平伐其功”中的“伐”含义相同。)12.A(“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不符合原文,原文为“终不一语加咎巫”,意思是“人们根本就没有谴责巫师”。)15.D(“感伤”有误,诗人重在劝勉爱弟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4.(每点 2 分,共 4 分)(1) 对接生活:所使用的论据都源自于现实生活,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有效对接生活,如苏杭等地的产 业发展、城市发展概况。(2) 引领生活:点明人文因素、经济要素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当下城市如何发展有指导作用。5.(每点 3 分,共 6 分)(1) 城市的经济发展应与独特的人文因素融合,形成强大的城市竞争力、凝聚力、吸引力。(2) 城市发展不能忘
32、记过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延续城市厚重的历史。(如果考生结合“武汉”的城市特征答题,只要思路与上述两条吻合,可给分。)8.(每点 2 分,共 4 分)叠词、拟声词的运用,有音韵的美感,如“密密地”“叮叮当当”;色彩丰富,画面感强,带给读者诗意的联想。9. (每点 2 分,共 6 分)“太阳下的风景”,是湘西山民的朴素情操,是故乡凤凰城的文化风情;“沈从文与我”,作者以表亲两代的人生历程为线索,回忆表叔与“我”的漂泊人生。古城人杰地灵,“小小山城”是他们叔侄的文学的摇篮。“太阳下的风景”是“沈从文与我”的精神世界的依赖。13.(1)(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
33、金不远几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采分点:“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定语后置句 1 分;“重币”,携带重金,1 分;“师”,“拜为师”1分,句意 1 分。)(2)假使圣人(桓侯)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使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 就能保住。(采分点:“使”,假使;“蚤”,通“早”,及早;“已”,停止、治愈;句意 1 分。)14.医治无效,损害健康;耗财费力,劳民伤神;推诿责任,败坏医道。16.(每点 2 分,共 4 分)人生无常,充满了偶然性,我们应坦然面对。(往事终将成为过去,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应坦然面对。)困难终会过去,只须放眼将来,奋发向前。17.大道之行也
34、 天下为公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洛阳女儿惜颜色 坐见落花长叹息18.(每句 2 分,共 4 分)A: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B:和合共生之情(浓浓合作之情)19.(每句 2 分,共 6 分,只写序号不给分)“发现”改成“实现”;去掉“使”;“交往互鉴的亚洲各文明的历史”改为“亚洲各文明的交往互鉴的历史”。20.(人物身份 1 分,结合“爱”“敬”“怜”的阐释 1 分,共 2 分)平儿:平儿作为王熙凤的陪嫁丫鬟,却不仗势欺人,反而举止得体,心地善良,让人爱怜。鸳鸯:鸳鸯是贾母身边的大丫鬟,性情刚烈,拒绝被贾赦纳妾,贾母死后,自杀
35、殉主,受人敬重;袭人:袭人是贾宝玉身边的大丫鬟,为人小心谨慎,温顺谦恭,未能嫁给宝玉,结局令人怜惜。21.(每点 2 分,共 4 分)“你”是第二人称,具有代入感,有助于拉近与读者距离。连续使用多个“你”,增强语势,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22.(每点 2 分,共 4 分)(1) 中的“只有才能”表示肯定和强调,突出“交流互鉴”对于文明发展的重要性。(2) 中的“只有才能”表示推测与可能,表达作者对晴雯的喜爱。23.写作(60 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永玉和沈从文也曾与小小山城相互依存。家乡是生命的摇篮,是心灵的依靠,更是文化的烙印。上述材
36、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审题指导:这个题目对文体没有限制,考生可以写记叙文或议论文,但一定文体清晰。需要围绕关键词“家乡”作文,题目里的三句话“生命的摇篮”“心灵的依靠”“文化的烙印”可以都写,也可以任选一个角度作文。对“家乡”的理解,可以是泛指,也可以写具体的家乡,允许出现地名。依山之城,养人不凡论沈从文与黄永玉的故乡情怀沈从文与黄永玉,两位湘西的儿女,以他们各自独特的笔触和深情,描绘了故乡的魅力。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敬仰。沈从文,湘西凤凰人,
37、他的一生如同凤凰古城一样,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梦幻的凤凰古城。在他的笔下,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山林都充满了生命的呼吸。他对故乡的热爱,不仅体现在文字中,更表现在他对凤凰古城的保护与传承上。他曾说:“我对这片土地的爱,如同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这种深情厚意,使他在文学创作中始终保持着对故乡的敬仰与尊重。黄永玉,一位出生于湘西的画家,他的画作如同湘西的山水一样,充满了灵动与韵味。他的画作中,故乡的山水、草木、人物都成为他创作的灵感之源。他以画笔勾勒出故乡的轮廓,用色彩描绘出故乡的风情。他的画作中,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显得格外生动。他
38、对故乡的热爱,如同沈从文一样,深入骨髓。正如他所说:“我的画笔,永远离不开我的故乡。”两位大师对故乡的热爱与敬仰,不仅仅是情感的流露,更是对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他们的作品,无论是文字还是画作,都充满了对故乡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世人展示了湘西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他们的作品,如同凤凰古城一样,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往往忽视了对故乡的依恋与尊重。然而,沈从文与黄永玉的作品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故乡的重要性。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故乡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精神的依托,是我们文化的源头。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这份故乡的情感和文化。正如凤凰古城一样,它不仅仅是
39、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它代表了湘西的山水、风情和文化。凤凰古城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沈从文与黄永玉的作品,如同凤凰古城一样,具有永恒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总结来说,沈从文与黄永玉的作品充满了对故乡的热爱与敬仰。他们的作品让我们重新认识到故乡的重要性,并激发我们对故乡的依恋与尊重。我们应该像他们一样,坚守并传承我们的文化与故乡情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尊重自己的文化根源。参考译文:材料一:楚地的风俗相信巫师而不相信医生,从夏、商、周三代都这样,现在就更厉害了。凡是有病不管时间 长短病情轻重,药一入口不见效,就排斥掉。至于巫师,反复十数次不见效
40、,不后悔,而且把过失归在自 己身上痛加责备自己,用尽他们的钱财,耗尽他们的精力,最终不见效,将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责说,这 是医生的失误,而找巫师太晚了。始终不责怪巫师一句。所以功劳永远归于巫师,失败永远归于医生。见 效不见效,巫师总是受上等赏赐而医生总置于他们的后面。所以医生想急于求利,被人信任,又必定假借 邪魅的姿容以为容貌,即使上等智慧的人很少不迷惑。甚至沅湘之间用活人来祭祀邪魅,谋求利益,被施 以重刑厚罚不怨恨,巫师的祸害盘根错结深固不解。从医之道既然长久不能胜过巫师,即使有优秀的医生 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以成就自己的名声,学医的人一天天懈怠,所以或者间隔几个郡求一个好医生都 找不到。
41、呜呼,先王之道不明白吗?为何巫师的祸害到这种地步!人能终享天年,不是侥幸嘛。我乡里有个徐若虚先生,徐姓是郡的大姓。徐先生十五岁考中进士,不愿做官,回乡行医。只要别人 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过了数十年,他的学问大有成就,著易简归一几十卷。辨别疑难补正缺漏,广博简约,明细观察,彻 底了解,通晓细微,融入敏锐的感知,都说是古人再生。他通过把脉治病,不凭借症状,无论富贵还是贫 贱,不苛责报酬。相信就治疗,没有不见效。不能治疗,必定预先知道。只要用了巫师(的治疗)就毫不 回头离去了。自此我乡里的巫师,渐渐不能专享功劳。我行走数千里没
42、有谁能赶得上他的。偶尔遇到一个 (医生),又只是钻研一门,擅长一个方面罢了,没有兼通的人。来到盱江,见到了汤伯高,他通晓各门医术、性情沉静、思想深奥,不自我夸耀,非常像徐若虚先生。我正忧虑巫师的祸害,医生的道术不高明, 漠不关心地看着老百姓夭折而不能救治,珍惜汤伯高的学问就像徐若虚先生一样,而且只要一尝试就有效, 所以一并写下巫术盛行带来的好处和巫术盛行带来的祸患赠给汤伯高。啊,假使世上的医生都像徐若虚、 汤伯高,信的人都是我乡里的人,巫师还能长久胜利下去吗?材料二:假使桓侯能预先知道没有显露的病症,能够使好的医生及早诊治,那么疾病就能治好,性命就能保住。人们担忧的是疾病太多,医生忧虑的是治病的方法太少。所以有六种患病的情形不能医治:为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是一不治;轻视身体看重钱财,是二不治;衣着饮食不能调节适当,是三不治;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是四不治;形体非常羸弱,不能服药的,是五不治;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是六不治。有这样的一种情形,那就很难医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