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81707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汝阳县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1.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 元谋人B. 北京人C. 山顶洞人D. 半坡原始居民【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前,懂得人工取火,审美,是祖国境内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信息,结合四个选项的原始人类的特征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2.

2、坐落于郑州黄河南岸,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二人巨型雕像,此二人应是A. 盘古、后羿 B. 炎帝、黄帝 C. 尧、舜 D. 禹、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炎黄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部落,之后,炎黄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故B符合题意;盘古、后羿、尧、舜、 禹、启未被称为人文始祖,故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 文物承载着历史。如图图片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 聚族而居B. 原始农业C. 贫富分化D. 采集狩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石耜、石刀、骨耜”,这些生产工具与原始农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农业,其特征是使

3、用简陋的石制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实行以简单协作为主的集体劳动。如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图片主要反映的历史信息是原始农业。选项B符合题意;图片只是生产工具,没有反映居住情况,A排除;贫富分化、采集狩猎,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CD排除。故选B。4.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 春秋战国时期B. 夏商时期C. 西周时期D. 原始社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

4、知识可得出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之交,中国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进步,A项正确;商朝、西周时期,青铜器铸造业高度发达,青铜工艺十分精湛,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排除BC项;原始社会的人类会使用火,保存火种等,排除D项。故选A项。5.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也完成了 一项水利工程。关于都江堰的作用最准确的说法是( )A. 防洪排水 B. 水运 C. 防洪灌溉D. 蓄水防旱【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

5、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6. 百家讲坛讲述诸子百家时,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互爱互利、兼爱、非攻”。这一学派最有可能是( )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将某一学派的思想主张概括为“构建理想社会:互爱互利、兼爱、非攻”可得出是墨家的思想,D项正确;儒家的思想是“仁”,排除A项;法家的思想是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6、国家,排除B项;道家是人应该顺应自然,排除C项。故选D项。7. 史料记载 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A. “仁”B. “因材施教”C. “兼爱”“非攻”D. “无为而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马厩失火后,没有关心马厩和马,而是关心有没有人受伤,这明显体现出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即孔子的核心思想“仁”,A符合题意;“因材施教”是孔子在教育方面的主张,材料没有体现,B排除;墨子主张“兼爱”“非攻”,C排除;老子主张“无为而治”,D排除。故选择

7、A。8. 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清朝【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图2中的这种钱币是圆形方孔的形状,结合所学知识,这种钱币最早出现在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国,实现了四海一统,为了巩固统一局面,加强中央集权,他诏令统一币制,规定圆形方孔钱为标准制式,从此“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9.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人开始吃上核桃、石榴等食物,最早应该

8、在( )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北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等植物开始传入中原,汉朝的铸铁等技术也传到了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的贡献就是沟通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最重要的是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因而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西汉,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0. 2019年4月下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2000多年前对丝绸之路具有开拓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 玄奘B. 张骞C. 郑和D. 蒙恬【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

9、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00多年前对“古丝绸之路”贡献最大人物是张骞。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走访了乌孙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选项B符合题意;玄奘到天竺求取佛经,选项A不符合题意;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治未病”理论,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活动姿态创编出“五禽戏”。这反映出他们主张( )A. 预防疾病,强身健体B

10、. 诊断疾病,望闻问切C. 针灸疗法,辨证施治D. 药食同源,用药简易【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治未病”指的是还未发生的疾病,主要体现了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视,而根据动物姿态创编的“五禽戏”类似于今天的健身操等强身健体的活动,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B选项中的望闻问切主要是指中医诊断疾病的四种方式,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选项,材料中未曾涉及针灸疗法,C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药食同源,用药简易主要指病人用药不应该太过复杂,材料中并无此方面的说明,故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12. 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

11、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 )A. 赏罚分明,突出法制B. 为国捐躯,忠心耿耿C. 生活腐化,挥霍一空D. 为官清廉,严于律己【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他为官清廉,严于律己,从不铺张浪费,材料表现的是他这一方面的品质。所以答案选D。13. 在下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图中,方框中的两个朝代分别是( )A. 南朝、北朝B. 明、北魏C. 吴、北魏D. 吴、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的认识,观察图片,三国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因此1

12、处应该是吴国,2处后面是西魏和东魏,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因此2处应为北魏,本题选C。14. “(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 周平王迁都洛邑B. 商鞅变法C. 张骞通西域D. 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主是北魏孝文帝,反映的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除材料中所述的措施外,还有穿汉服、说汉话等“去夷即华”的措施。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5. 现在的食品安全令人担忧

13、,于是一些城里人,利用周末时间去农村亲自种地,这就是“城市农夫”一族,但是他们缺乏科学种地的知识,你给他们推荐了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 齐民要术B. 天工开物C. 神农本草经D. 九章算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故选A。16.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

14、的突出表现是( )A. 兰亭书法B. 阎立本画作C. 云冈石窟D. 赵州石拱桥【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故C符合题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与佛教无关,故

15、A不符合题意;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与佛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与佛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7. “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 五代十国时期 D. 辽宋夏金元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

16、诀为: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由此可知,汉帝国灭亡后到隋朝建立统一之前,历经的“长期动乱时代”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8.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点是( )A. 澄清吏治B. 发展经济C. 提倡汉化D. 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有:迁都洛阳,鲜卑人与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的礼法、穿汉服等,体现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突出特点是提倡汉化,C项正确;ABD项不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突出的特点,排除A

17、BD项。故选C项。19.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统一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下列王朝中与西晋最为相似的是( )A. 西汉B. 东汉C. 夏朝D. 秦朝【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表述可知,西晋是一个“骤起骤灭”的国家,这表明西晋短暂统一后迅速亡国,秦朝历二世而亡,西晋与秦朝相似,所以D符合题意,ABC均排除。故选D。20. 国际天文学界为纪念祖冲之的特殊贡献,在月球上以祖冲之名字命名了一座环形山。祖冲之与此相关的特殊贡献是( )A. 发现了圆周率B. 精准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7位C. 创制大明历D. 编写九章算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祖冲之对历法进行了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

18、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对后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C项正确;发现圆周率的不是祖冲之,排除A项;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但与材料内容如无关,排除B项;编写九章算术不是“天文学”方面的,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共计50分)2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材料二 我国古代科技一直

19、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有一项发明既能体现“变废为宝”的理念,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材料三 文字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材料四 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能够反映当时历史的特征。(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哪一学派的思想?(2)材料二中“变废为宝”的发明是什么?为这项发明成果的使用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是谁?(3)材料三中,图一中的文字最早发现于什么时候?图二中秦朝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的字体被称为什么?(4)材料四中的两幅壁画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哪一历史特征?【答案】(1)百家争鸣。儒家学派 (2)造纸

20、术。蔡伦 (3)清朝。小篆 (4)民族交融。【解析】【小问1详解】局面:根据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可得出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派: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儒家学派的思想。【小问2详解】发明:根据材料二“其中有一项发明既能体现“变废为宝”的理念,又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可得出东汉时期,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是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小问3详解】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1899年,清朝人王

21、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文字: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秦朝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的字体。【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北魏鲜卑族的“扬场图”和“耕牛图”说明鲜卑族生产方式已经具有农耕化特点,体现了民族交融。22. 我们的家乡洛阳是著名的古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问题:(1)考古学者在洛阳发掘的夏王朝后期一座都城遗址是什么?(2)公元前770年之后的周朝被称为东周,是因为周平王把都城迁到了哪里?(3)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后所建的第一座寺庙是什么?当时是哪个朝代?(4)五世纪末迁都到洛阳的皇帝是谁?此后在洛阳开凿的大型石窟是什么?【答案】(1)二里头遗址。 (2

22、)洛邑 (3)白马寺;东汉 (4)北魏孝文帝;龙门石窟。【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周平王在即位之后将周王朝的都城迁移到了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小问3详解】寺庙: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后所建的第一座寺庙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朝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白马寺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小问4详解】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石窟:根据所学知识可

23、得出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年间。23. 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一,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2)读图二,西汉政府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3)读图三,D处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说出该战争名称。(4)读图四,指出中原汉族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来了什么影响?(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概括说出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答案】(1)郡县制。 (2)西域都护。 (3)赤壁之战。 (4)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5)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

24、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图一秦朝疆域”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小问2详解】依据“图二西域疆域”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小问3详解】依据“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可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局面形成的基础。208年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在赤壁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操,曹操带领少数人马逃回北方,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小问4详解】根据图四中的“三

25、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小问5详解】秦朝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朝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因而说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出现了大分裂,政权分立,民族融合迅速发展,江南地区迅速开发,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南的开发,我国的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因而说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结构图材料二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

26、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第,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1)材料一中空缺的处应填写什么官职?(2)材料二中汉武帝听从“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地方对中央的威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来巩固统治?(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积极作用。【答案】(1)丞相。 (2)推恩令。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27、 (3)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的统治者是皇帝,皇帝之下,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故材料一中空缺的处应填写丞相。【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材料二“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第,以地侯之”可得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对中央的威胁。建议: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来巩固统治。【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

28、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可得出中央集权制度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2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地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 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三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

29、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B两处填写完整。(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哪些物品、技艺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到了中国?中国的哪些物品、技艺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到了西方?(各举一例即可)(3)结合材料二、三,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中外交流中有何重要作用?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答案】(1)A:长安;B:河西走廊。 (2)西方的毛皮、音乐传到了中国。中国的丝织品、造纸术等传到了西方。(各举一例即可) (3)重要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现实意义: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路线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由此可知,A处应填长安;B处应填河西走廊。(2)根据材料“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与西域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由此可知,西方的毛皮、音乐传到了中国;中国的丝织品、造纸术等传到了西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现实意义是能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