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松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369209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松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7 松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7 松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 松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7 松鼠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松鼠 【教学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音频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等词语。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3.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驯、矫”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等13个词语。

2、 2.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1.回顾说明文的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为了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清楚明白,说明性文章往往会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太阳这一课,作者就是采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让我们了解到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会发光、会发热以及它与人类的关系很密切等相关知识。 2.引出新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贴课题:松鼠),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它的。 3.了解作者 本文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布封,布封是谁?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关于他的介绍吧。 (教师)音频1:

3、布封(17071788),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巨著自然史。 二、学习梳理、分条记录信息 1.读课文,提取信息 (1)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松鼠的信息。 师: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呢?让我们默读课文,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记录下来。 师:你从课文中记录了哪些有关松鼠的信息?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1:我记录的是: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 松鼠通常

4、一胎生三个。 师:还有不同的吗? 我们继续交流。 预设2:我记录的内容是: 松鼠有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老是翘起来。 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 松鼠在秋天拾榛子,留到冬天吃。 预设3:我还记录了: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松鼠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还有它们白天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师:还有补充吗? 预设4:我写下的信息是: 松鼠十分警觉,只要有人触动一下大树,它们就从窝里逃出来。 松鼠用小木片和干苔藓搭窝,使建筑物足够宽敞、坚实,这样既舒适又安全。 预设5:我记录的是: 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

5、跑。 它们爪子锐利,动作敏捷。 松鼠的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 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 2理清信息的顺序 (1)梳理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读了课文后记录下来的信息。这些信息分别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呢? 师:我发现第一位同学记录的信息都是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师:那么其他的信息分别来自课文的哪里呢? 预设1:第二位同学记录的“松鼠有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老是翘起来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松鼠在秋天拾榛子,留到冬天吃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预设2:“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在

6、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松鼠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还有它们白天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松鼠十分警觉,只要有人触动一下大树,它们就从窝里逃出来;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爪子锐利,动作敏捷”是课文第三自然段讲的内容。 师:两位同学读得很仔细。我们继续交流。 预设3:“松鼠用小木片和干苔藓搭窝,使建筑物足够宽敞、坚实,这样既舒适又安全;松鼠的窝口朝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都是课文第四自然段讲的内容。“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在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3提炼信息 师:同学们记录下来的信息分别

7、在课文的不同自然段里。我们先来看看大家在第一自然段中记录下来的信息。 (1)读第一、二句,理解主要介绍的信息。 师:这里有个词念驯良,注意“驯念第四声。驯良的意思就是和顺、善良。矫健在文中的意思是强壮有力。我请同学来读读这两句话。 (2)生读第一自然段第一、二句。 师:这三条信息主要介绍了松鼠的什么? 预设:作者介绍说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分别写了松鼠的面容、眼睛、身体、四肢以及尾巴。 师:作者还提到了松鼠性格是乖巧、驯良。 师:请同学们想想其他的这些信息分别介绍了松鼠的什么呢? 师:这些信息分别介绍了松鼠的什么?我们来交流。 预设:“松鼠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说明它们是在树上生活的。

8、第三条信息主要讲它们喜欢住在树上。所以第二、三条信息都是补充说明第一条信息,介绍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 (3)概括第四条信息。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对,那么第四条信息又在介绍松鼠的什么呢?谁能够概括地来说一说? 预设:第四条信息介绍的是松鼠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切换到教师 师:对,这些信息就是分别介绍了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白天休息,晚上活动。我们继续交流。 预设:我认为这部分信息主要介绍了松鼠十分警觉,动作敏捷;秋天贮藏冬天的食物。 (2)理解“蛰伏。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很对。这里有个词语叫蛰伏,在词典中的意思就是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在文中是指松鼠不会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不食不动。 我

9、们继续交流。 预设:这部分信息主要介绍了松鼠的窝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窝的特点是又干净又暖和,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 预设: 第五自然段的信息主要介绍了松鼠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过冬换毛。 4.归纳信息 (1)理解这些内容是介绍松鼠哪方面内容。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提炼出了主要信息。那么这些内容是介绍松鼠哪方面内容呢? 预设: “漂亮、乖巧、驯良”主要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点和性格。 师:对。我们继续交流。 预设:“经常在高处活动 ;白天休息,晚上活动是从松鼠活动范围和规律来介绍的。生:“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干净、暖和、舒适、安全;窝口朝上,并且有圆锥形的盖”主要介绍的是松鼠搭窝的

10、情况。 预设:“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过冬换毛主要讲了松鼠的繁殖情况。 师:同学们交流得很好。“松鼠警觉,动作敏捷,秋天贮藏冬天的食物”这些内容讲的都是松鼠的行为特点。5.形成框架 5.师小结:课文就是从松鼠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和规律、 行为特点、搭窝以及繁殖这些方面来介绍松鼠的。(板贴)我们把活动范围和规律、 行为特点、搭窝以及繁殖统称为生活习性。(板贴: 生活习性) 我们在介绍动物时,一般就是从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来介绍的。 三、学生分条记录 师:刚才我们提取了主要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形成了一个内容框架。这样就能够对这一种动物的特点一目了然了。请你也对自己的的记录进行整理吧。 四

11、、 布置作业 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这篇课文的语言风格和太阳完全 不一样。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今天的课后作业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通过对比,能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比较写法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懂了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提取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做了提炼和归纳,了解了作者主要是从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来介绍松鼠的。 2.思考课后习题。 师:同样是写松鼠,课后第二题中有这样三句话。请大家读一读,你获得了有关松鼠的哪些信息?待会我们来交流交流。 (1)

12、指名读。 师:我们先请三位同学读一读。 预设1: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 预设2: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约50厘米。 预设3:松鼠每年春、秋季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 (2)交流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 师:读了这三句话,你获得了有关松鼠的哪些信息?我们请同学们来交流。 预设1:第一句话介绍了松鼠的体形、身长、尾长、体重四个方面。 预设2:第二句话介绍了松鼠搭窝的地点、所用的材料以及窝的大小。 预设3:第三句话讲了松鼠换毛以及它的繁殖情况。 (3)在文中划出相应的语句。 师:那么这些内

13、容能不能也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呢?用直线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1:和第一句话对应的内容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三、四句话。 预设2:和第二句话对应的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和第三句话对应的是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3.理解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师:再读读,比较比较,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师: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吗?我们来做个交流。 预设1:课后第一句话特别简洁,讲出了松鼠的体长、尾长和体重分别是多少。而文中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很形象。作者还写了松鼠可以躲在自己的尾巴下面歇凉,写得很生动,很有趣。(:相关内容加框) 预设2:我有补充,作者形容松鼠“面容清秀”

14、,我觉得这个词一般是用来形容人长得漂亮、清秀,这里把松鼠当成人来写了,很有意思。 师:同样是写外形,课后第一句用了具体的数字来介绍,用词准确、严谨,而课文采用的是抓住特点具体描述,这是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我们继续交流。 预设3:课后的第二、三句话语言也非常简练,用词很严谨,讲清楚了松鼠搭窝的地点、所用的材料、窝的大小以及换毛、繁殖情况。而课文还具体写了松鼠是怎么搭窝的,让我感受到松鼠非常的聪明能干!生:读了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我感受到松鼠是一种爱干净的小动物。 4.齐读两组句子,体会说明文的表达。师:课后的这三句话都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描述直观、准确,语言简

15、单、平实。而课文的语言比较生动、活泼,对松鼠进行了具体地说明,颇有趣味。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两组句子,体会体会。 师: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可以像太阳一样平实,也可以像松鼠一样活泼,还可以像中国大百科全书里的内容一样简洁明了,表达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当我们自己写作的时候,要考虑阅读对象以及读者的需求,采用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 二、 改写白鹭 1.明确改写要求 师:这学期第一课我们就学习了郭沫若先生的一篇散文白鹭,如果将一篇散文改写成说明性的文章,该怎么改呢? 师: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白鹭的第2到第5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白鹭的外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介绍了白鹭外形的哪些

16、特点? (1)指名读白鹭2-5自然段 (2)交流作者介绍了白鹭外形的哪些特点? 师: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 预设:作者写了白鹭的身段大小适宜,呈流线型结构,它有着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和青色的脚。 (3)交流改写成一段说明文字的注意点。 师:如果把白鹭的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大家有什么想法呢? 预设:我觉得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将它的外形特点介绍清楚,使读者明白白鹭这种动物长什么样。但是我对它的身高、体重都不了解,需要去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音频16:改写后的语言可以是平实的,像太阳这篇文章,也可以生动活泼,像松鼠这篇课文。无论哪种风格,描述都要准确、清楚、有条理。 生:散文里面的有些语

17、句是作者的感受,说明文里并不一定要出现。 2.筛选资料 师:老师也认同大家的想法和建议。老师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白鹭的资料,我们可以结合相关资料将白鹭的外形介绍清楚,那么哪些资料需要,哪些资料不需要?请大家读一读。 师:我们请同学来交流。 预设:这些资料中,第1条介绍了白鹭是群体性动物,第4条介绍的是关于它换毛的季节,这都与外形没有关系。 预设:我还有补充,第5条是关于白鹭筑巢的地点,也和外形没有关系。 3.指导如何使用资料。 师:同学们选出了与外形相关的资料。有一位同学就运用这些资料写了一段介绍白鹭外形的短文。请大家来读一读。 师:你们觉得他写得怎么样?请同学们来交流。 预设:这位同学只是将资

18、料简单地合并,他没有完全根据课文中白鹭的外形特点来进行介绍。 预设:我觉得他写的短文没有条理,有些内容有重复,比如一开始他写了白鹭有很细长的腿、脖子和嘴,最后一句又写到了细细尖尖的长喙和青色修长的细腿。 师:我们可以选用资料中一些介绍白鹭的体长、体重的数字帮助我们把白鹭介绍清楚,但不能够简单地合并、照抄。写的时候要想一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要有条理。 请同学下课后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抓住白鹭外形的特点,合理运用这些资料,将课文的2到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三、布置作业 1.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三题和第五题。 2.完成初试身手第二题。 【板书设计】 17 松鼠 外形特点 漂亮、乖巧、驯良 活动范围和规律 生活习性 行为特点 搭窝 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