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中语文必修4第2单元第4课同步课时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高中语文必修4第2单元第4课同步课时训练.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训练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题。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一词的词眼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答:_解析:词眼是词中最精练传神、又能概括词中主旨的一句话。在这首词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显是词眼所在。“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
2、甚于常时。答案:词眼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两句最能体现词的主旨,高度凝练,极富有概括性。“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代了离别时的哪些要素?这对于表达词人的感情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诗词中情与景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清楚词句中哪些是写景、哪些是写情;要结合整首词弄明白作者的感情是什么,进而分析情与景的关系。答案:交代了离别的节令、时间、地点、气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离别悲情的作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内容上交代了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词句内容的理解和对词句结构作用的把握。解读时,须统观全词。处在上片末或
3、下片首的词句一般都具有过渡作用。回答此类问题,必须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答案:内容上是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从结构上看,这句既是对上片所写情景的收束,也是为下片写离别之情张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词中,作者是如何应用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法的?答: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中的虚与实。词人在诗歌创作中,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对表现诗歌的主题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实景是词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词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浓郁的情思。答案:词的上片除“念去去”二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情,短短几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是对别
4、后生活的设想,为虚写。虚写中着意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连“良辰好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读完下片再看上片,便会懂得“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这些话的内涵了。二、语言运用仿照例句,另选择一位诗人再造一个句子,句式基本相同,字数大体相等。例句:柳永在寒蝉骤雨后的都门外,吟咏过婉约派诗词最为经典的篇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尽显其感情的缠绵与悱恻。答:_答案:(示例1)苏轼于大江明月下的赤壁,唱响了豪放派诗词最为雄壮的乐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显其人生的旷达与洒脱。(示例2)杜甫在风急猿啸下的夔州,抒写下现实主义诗歌最为杰出的诗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5、登台”,感叹过人生的艰难与苦恨。通过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一长亭送别时的情景。答:_答案:在那样一种令人销魂蚀骨的环境中,城门外,帐篷中,一对情侣设宴饯行。正在难舍难分之际,纵然有山珍海味,美馔佳肴,也必然是食之无味;而船家偏偏又看不出个眉眼高低,竟然在这样的时刻催促登程!词人不想走不愿走却又不得不走。课时作业一、基础考查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重湖(chn)珠玑(j)千骑高牙(q)B罗绮(q) 骤雨(zhu) 暮霭(i)C雨霖铃(ln) 都门(d) 无语凝噎(y)D天堑(qin) 羌管(jin) 参差(c)解析:选B。A项,“骑”
6、读“j”;C项,“噎”读“y”;D项,“羌”读“qin”。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参差望海潮叠清嘉晓风残月B天堑 雨霖铃 羌管弄晴 良晨美景C珠玑 醉花阴 寒蝉凄切 户盈罗绮D罗绮 声声慢 无语凝噎 吟赏烟霞解析:选B。“良晨美景”应为“良辰美景”。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门帐饮无绪绪:心情,情绪B暮霭沉沉楚天阔 暮霭:傍晚的云气C异日图将好景 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气助词D千骑拥高牙 拥:拥有解析:选D。“拥”这里是“簇拥”的意思。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杏花春雨江南B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
7、,又岂在朝朝暮暮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解析:选C。C项为直接抒情,A、B、D三项与“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都是融情于景的写法。名句默写。(1)_,_,天堑无涯。(2)重湖叠清嘉,_,_。(3)千骑拥高牙,_,吟赏烟霞。(4)_,_,骤雨初歇。(5)执手相看泪眼,_。答案:(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3)乘醉听箫鼓(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5)竟无语凝噎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答
8、:_解析:所谓“词眼”,就是词中能反映词的主旨的一个词。通观全词,所有内容都是围绕“春愁”而写,故“愁”可为词眼。答案:词眼是“春愁”(或“愁”)。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达方式,请简要分析。答:_解析:这是考查对词的表现手法的理解。词人的“愁”因“春”而起,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到此为止,不再多说,然而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至结尾处,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答案:这首词妙在紧扣“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
9、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相大白。词在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有很强的感染力。(二)(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89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_解析:词开篇写出了一个凄清的秋景,而且已近昏暮,这很像是物化了的旅人的心境。在此境中,孤
10、独的旅客,默立在客舍庭中,承受着一庭凄冷的浸润。忽然,一声长鸣隐约地从云际传来,似乎是鸿雁声声;然而,四望苍穹,并无大雁的踪影。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答:_解析:“更深人去寂静”承上启下,将词境更推进一步。夜已深,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摇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墙壁上。此时此刻,多么希望自己尚在酣醉之中啊。可悲的是,偏偏酒已醒,清醒的人是最难熬过漫漫长夜的。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
11、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三、语言表达本周末我校举办“唐宋诗词名篇配乐朗诵会”,请你为柳永的雨霖铃写一段“节目串词”。(150字左右)答:_解析:此题考查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解答时,应结合雨霖铃一词的主旨去写,注意语言要优美生动,有感染力。答案:(示例)天下有情人难舍难分的那一份眷恋,那一腔离恨,谁能一语道破?请领略一回词坛妙手柳永的雨霖铃。阵阵寒蝉,悠悠斜阳,浩浩烟波,泪眼对泪眼,无言对无言,好一幅凄恻委婉、柔肠百结的挥泪图。一片残柳,一弯晓月,一叶扁舟,多情的远行人,孤独的异乡客,好一曲深情脉脉、离恨悠悠的丝竹调。物换星移,沧海
12、桑田,可这一份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要永远珍重在心头。在不同的情景之下,不同的语句安排,能够表达不同的语言含义和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铃是写与情人别离的,词中的每一形象如蝉、雨、舟、风、月等都暗含离别之意,每一句都令人黯然销魂。如果在另外的场合,这些物象也可能表达欢快的情绪。请结合下面语句,根据要求完成题目。早晨,太阳放射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1)情景一: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2)情景二:要求扩展后的句子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答:_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该题就是考查景与情的关系。扩写时要注意根据人物心情确定景物的特点,重点是写好“光芒”如何,“鸟儿”怎样“鸣叫”,“流水”怎样“流”,可借助拟人的修辞手法完成。答案:(1)早晨,微风习习,暖融融的太阳放射出金灿灿的光芒,树上的鸟儿迎着金色的阳光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轻快地流向远方。(2)早晨,太阳放射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鸟儿在光秃秃的树上鸣叫,似乎在讲述一个无奈的故事,树下的流水在凄冷的早晨显得十分寒瘦,疲惫苍凉地流向远方。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