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师附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65849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师附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师附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师附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师附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师附中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来源:中教网*&#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6题,共48分1.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古诗句中都蕴含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C.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答案】A【解析】来源:zzst%*【分析】根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去分析判断。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符合题意;

2、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D.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辨别,只要掌握辨别二者的唯一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便能解决问题。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中%#国教育*出版网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 加热氢氧化铜,固体由蓝色变成黑色来源

3、: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D【解析】【详解】A.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D.加热氢氧化铜生成氧化铜和水,会观察到固体由蓝色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3. 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碳+氧气二氧化碳w*ww.zz#&B.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C.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D. 氯化锌+硝酸银氯化银+硝酸锌【答案】B【解析】【分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

4、】A.,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一种,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有两种,不符合多变一或者一变多原则,即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是这是酒精燃烧的反应,有氧气参与,所以属于氧化反应,故B正确;C.,该反应反应物只一种,生成物有两种,符合一变多原则,属于分解反应,故C错误;D.,该反应反应物有两种,生成物也有两种,因此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是该反应没有氧气的参与,各个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也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来源:%中*教网#故选择B4. 为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下列四个选项的瓶内

5、均装有澄清石灰水)。某同学规范操作先从左侧的玻璃管口吸气,看到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的变化,再从右侧的玻璃管口吹气,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列装置符合题意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某同学规范操作先从左侧的玻璃管口吸气,应从短导管吸气,否则石灰水会吸入口中。再从右侧的玻璃管口吹气,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应从长导管吹气,二氧化碳充分与石灰水接触,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图示C符合要求。故选C。5. 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详解】A.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

6、灯,以免酒精洒出失火,错误;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瓶盖倒放,正确;D.胶头滴管的使用时应该垂直悬空滴入,错误;故选:C。6. 某高效食品防腐剂是一种有机物,它的分子结构如图。该物质说明书上写明:要密封保存、防止受高温加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防腐剂是一种混合物B. 该防腐剂具有能与空气中物质发生反应的性质C. 该防腐剂的热稳定性不好D. 该防腐剂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9:10:3

7、【答案】A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中国#教*%育&出版网【详解】A.该防腐剂由同种物质组成,是一种纯净物,不是混合物,说法错误;B.该防腐剂要密封保存,所以具有能与空气中物质发生反应的性质,说法正确;C.该防腐剂防止受高温加热,所以热稳定性不好,说法正确;www.zz#step&.comD.由图可知,每个该防腐剂分子由9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9H10O3,故该防腐剂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9:10:3,说法正确。故选:A。7.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在实验室里,为隔绝空气,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

8、小块钠放入水中,钠与水发生剧烈作用产生气体,钠熔化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动直至消失,烧杯中的液体变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钠、煤油、水三者的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水煤油钠B. 钠与水作用属于化合反应C. 钠在水中的溶解是物理变化D. 钠的熔点较低【答案】D【解析】来源:zzstep.*%c&#om【分析】【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钠能在水面浮动,保存在煤油中(沉在煤油中,隔绝空气),所以钠、煤油、水三者的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水钠煤油,;故A选项错误;B.根据“钠与水发生剧烈作用产生气体,钠熔化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动直至消失,烧杯中的液体变红”和“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可知,该反应的反

9、应物是钠和水,生成是氢氧化钠和气体,反应是两种,生成物也有两种,不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因此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选项错误;C.根据B选项的分析可知,钠溶于水过程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气体,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选项错误;D.钠在水中熔化为小球并在水面快速游动直至消失,可知钠的熔点较低,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二氧化锰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B. 在实验室可以用该反应制备氧气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 物质不同,其元素组成一定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是过氧化氢分子,反应后是水分子和氧分子,故该反应是过

10、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氧气,二氧化锰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故A说法正确;B.该反应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了氧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故B说法正确;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说法正确;D.物质不同,其元素组成可能相同,例如,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不同的物质,组成元素相同,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微粒的观点、模型图的意义、催化剂的定义和分解反应的特点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中国#*教%育出版网9. 青岛市世园会园区内设有许多直饮水机,其中水处理的过程如图所示, 中国#教育出&版网%步骤对应的操作是中国*教育

11、%出&版网#A. 杀菌消毒B. 蒸馏C. 吸附杂质D. 过滤【答案】D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www.z%*zstep.co#m【分析】根据除去不溶物的一般方法进行分析。【详解】超滤膜可以除去不溶性的杂质,过滤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所以步骤对应的操作是过滤。故选D。【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自来水中所含杂质的成分,然后选择适当的方法除去即可。10. 第三类致癌物PX是对二甲苯”(paraxylne)的英文缩写,化学式是C8H10.PX的性质:无色透明液体;熔点13.2、沸点13.9;密度0.6gcm3;有芳香气味;能燃烧;有挥发性;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爆炸极限1%7

1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信息中出的PX的物理性质有B. PX具有可燃性C. PX有香味,故可用作食品添加剂D. PX属于纯净物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答案】C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详解】A.信息中出的PX的物理性质有:无色透明液体;熔点13.2、沸点13.9;密度0.6gcm3;有芳香气味;挥发性,说法正确,故不

13、符合题意;B.对二甲苯具有可燃性,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PX是第三类致癌物,不可用作食品添加剂,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对二甲苯(C8H10)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物质的分类等,要记忆有关对二甲苯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1. 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很多。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四组实验,比较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其中观察效果较差的是来源:中&教*网A. 第一组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快慢B. 第二组同时实验,观察

14、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C. 第三组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D. 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答案】C【解析】【详解】A.第一组同时实验,分解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速率快,装置内压强增加的快,气球胀大的快,故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变化的快慢,可以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易观察效果;B.第二组同时实验,分解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速率快,生成氧气会产生气泡,故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可以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易观察效果;C.第三组分两次实验,木条可能都会复燃,由此无法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不易观察效果;D.第四组分两次实验,比较收集一定

15、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时间短,说明催化效果好,可以比较出两种物质的催化效果,易观察效果。故选C。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是所有反应中的最小微粒B. 符号O可以表示一个氧原子,也可以表示氧元素C.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来源:zzstep.%&c#omD. 氯化钠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元素符号的意义、地壳中元素含量、物质构成的微粒:离子去分析判断;【详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是所有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故A说法错误;B.元素符号可表示一种元素、一个原子,符号O可以表示一个氧原子,也可以表示氧元素,故B说法正确;C.地壳中含量最

16、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C说法错误;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D说法错误。故选:B来源:%&zzs【点睛】本题考查元素符号的意义、地壳中元素含量等知识,难度不大,基础性较强。13. 下列说法正确是ww*w.zzste&#A.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B.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会有颜色的改变C. 二氧化碳能产生温室效应,但并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来源*:&中教%网D.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意味着空气质量状况越好【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质量分数,故A选项错误;B.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可能伴随颜色变化,例

17、如氧气在气态时无色,变成液态时是淡蓝色,故B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C选项正确;D.空气质量分级标准中空气质量指数越高意味着空气质量状况越差,故D选项错误;故选:C。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www.z#zste%A. 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一些异味物质来源:*&%中教网B. 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C. 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 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答案】B【解析】【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说法正确;B.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18、说法错误;C.生活中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除去水中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从而降低水的硬度,说法正确;D.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之沉降下来,说法正确;故选:B。15. 为了更好的理解使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可以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图1实验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变化,三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X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B. Y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C. 图2中C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D. 图2中DE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广口瓶【答案】C【解析】【分析】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

19、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详解】A.X曲线先升高后降低至原刻度,表示的是温度变化,不符合题意;B.Y曲线逐渐降低,表示的是氧气的浓度变化,不符合题意;C.图2中BD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符合题意;D.图2中DE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广口瓶,这是因为随着水的进入,瓶内气压增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16. 据媒体报道,锶晶格钟是一种新型原子钟,其准确度高得惊人,它能在50亿年间不慢一秒也不快一秒。如图为锶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锶属于非金属元素B. 锶原子核内核电荷数为38C. 锶离子

20、(Sr2+)中有40个电子D. 锶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详解】A.锶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选项A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8,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因此锶的原子核内核电荷数为38,选项B正确;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锶

21、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在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锶离子(Sr2+)中应有36个电子,选项C错误;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周期数,锶原子有五个电子层,位于第五周期,选项 D错误。故选B。【点睛】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二、(共52分)17.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按要求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反应前在发生装置中加入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_;反应前在发生装置中加入两种固体:_;反应前在发生装置中加入一种固体:_。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不同种元素之间

22、最本质的区别是_不同(填序号)。A.相对原子质量来源:zzst%&B.质子数来&%源:#中教网C.中子数中国教育出&版网*写出原子序数为5的元素的名称:_。画出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结合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写出锂、钠和钾三种金属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_。(3)A.B.C.D为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外的4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C为金属元素。A和C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C.D两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A.B两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的3倍。试推断(均填元素符号):B是_,D是_。【答案】(1) . . . (2) . B . 硼 . . 锂、钠、钾三种金属元素的原子

23、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3) . O . S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反应前在装置中加入一种固体和一种液态来制取氧气,由此可知,加入的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反应前在装置中加入两种固体制取氧气的反应,应当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为:;反应前在装置中加入一种固体制取氧气的反应,就是加热高锰酸钾,使之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小问2详解】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择B原子序数为5的元素的名称是硼;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是氯元素,氯

24、原子的质子数为17,核外有17个电子,排布情况为2.8.7,最外层有7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即形成氯离子,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w*ww.%锂原子、钠原子和钾原子的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所以锂、钠和钾三种金属的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锂原子、钠原子和钾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小问3详解】(3)在118号元素(短周期)中,A.B.C.D为除稀有气体外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C的最外层电子数和A的相等,二者同主族,其中只有C元素为金属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C只能处于第三周期,则D也处于第三周

25、期,B为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小于C,则B只能处于第二周期,C.D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最大为13+17=30,且为A.B两元素原子质子数之和的3倍,则A.B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最大为10,可推知A为H元素,则C为Na,故11+14C.D两元素质子数之和11+17,由于能被3整除,只能为27,故D为S元素,可推知B为O元素。故答案为:O;S【点睛】中国教育*&出版网#18.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小写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b_。(2)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气体集满时,必须先_(填选项字母:A 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

26、出水面;B 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3)实验室由氯化铵固体粉末和氢氧化钙固体粉末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同温同压下密度比空气小,则应选用图中_和_(填字母序号)组装一套制备收集氨气的装置。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将蘸有酚酞溶液的棉花置于集气瓶口,若现象是_,说明已满。(4)某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取一空试管,将其试管口倒扣在水槽的水中(如图1)。已知相同温度和相同压强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请在图1中画出试管中氧气和氮气的分子微观示意图_。(注:氮分子、氧分子)选用上述装置B,用另一试管收集了一试管二氧化碳气体,并倒扣在澄清石灰水中(如图2),过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

27、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_。来源:zzstep.&com*【答案】(1) . 长颈漏斗 . 集气瓶 www.*zz&(2) . A . B 来%源&:*(3) . A . E . 棉花变为红色 (4) . . 试管内液面上升【解析】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分析】【小问1详解】a为加入液体的长颈漏斗,b为收集气体的集气瓶;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小问2详解】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为了避免发生倒吸,因此需要先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选B;【小问3详解】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可以

28、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E为收集装置;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所以遇到酚酞后棉花变红;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小问4详解】空气中氮气和氧气体积分数为78%和21%,接近4:1,所以图中氮气分子个数与氧气分子个数比为4:1,所以图为;二氧化碳被吸收后,气体减少,内部压强减少,因此外界大气压将液体压入试管,造成内部液面上升;中&国教育出#版网19. 教材中用图1实验来验证硫能在氧气中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2,请完成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来源:zz#s*(1)根据图2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与现象记录如下:来源#:中教&网%连接仪器,并在玻璃管中放入湿润的品

29、红试纸及适量硫粉,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NaOH)溶液(吸收气体产物)。关闭止水夹,点燃酒精灯,加热,观察到硫粉熔化,并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打开止水夹,通入氧气。硫粉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其作用是_;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时,关闭止水夹,撤走通入氧气的装置。请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2)问题讨论:来源:中教*&网图1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_。预测润湿的品红溶液的作用是_。来源:zzs%t&ep.#com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_。【答案】(1) . 排尽玻璃管中的SO2 . (2) . 装置不密闭,会污染空气 . 检测是否有二氧化硫生成 . 氧

30、气浓度更大【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由于装置内有残留的二氧化硫气体,硫粉完全反应后,熄灭酒精灯,继续通入氧气,其作用是排尽玻璃管中的SO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小问2详解】由装置的特点可知,图1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装置不密闭,会污染空气。中国&%教育出版网由于二氧化硫遇湿润的品红试纸中的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使品红褪色,预测润湿的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测是否有二氧化硫生成。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物质燃烧越剧烈,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点睛】20. 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化学、生产、生活中

31、都有重要的用途。某工厂生产高锰酸钾的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加热”步骤发生的主要是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来源:zzs*#(2)请将“氧化反应”步骤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补充完整:_+二氧化锰+氢氧化钾_+水(3)生产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是_(写名称)。(4)高锰酸钾性质延伸【查阅资料】高锰酸钾溶液有腐蚀性。【进行实验】实验:将新鲜鸡皮在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现象如表。KMnO4溶液浓度0.002%0.01%0.1%1%鸡皮的变化无明显变化边缘部分变为棕黄色全部变为棕色全部变为黑色实验的结论是:_。【答案】(1)物理 (2) . 氧气

32、 . 锰酸钾 www.*zz%step.#com(3)氢氧化钾 (4)高锰酸钾浓度越大,腐蚀性越强【解析】来*源%:zz#step&.com【分析】【小问1详解】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混合加热”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主要是物理变化。【小问2详解】“氧化反应”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参加反应,即氧气和二氧化锰、氢氧化钾反应生成锰酸钾和水。【小问3详解】循环使用的物质即是反应物与生成物中都具有的物质,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均含有氢氧化钾,是循环使用的物质。【小问4详解】通过实验1观察到,高锰酸钾浓度越高,鸡皮染上的颜色越深,因此得到的结论是高锰酸钾浓度越大,腐蚀性越强。【点睛】来源:*中国教育出

33、#&版网21. 同学们围绕“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0.1%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零星的火星铁燃烧文字表达式是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与其含碳量的关系为:含碳量越_(填“大”或“小”),“火星四射”现象越明显。实验2:取直径_mm,含碳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较明显的火星四射【拓展延伸】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体积分数为90%的气体(不考虑水蒸气,其他为空气组成成分),应预先向

34、容积为400mL的集气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则预先加入的水的体积约为_mL(结果保留整数)。【答案】 . . 大 . 0.20 . 349【解析】【详解】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要注意控制变量,保证铁丝的直径相同,实验2:取直径0.20mm,含0.32%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由实验1和实验2的现象可知,含碳量越大,火星越明显;拓展延伸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90%的氧气,设应预先向容积为400mL的集气瓶中加水的体积为x,则400mL90%=x+(400mLx)21%,解得 x349mL。22.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

35、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时,发现制得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气体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后产生的气体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1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只以单质形式存在;2 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1)【猜想与假设】猜想一:该气体为O2;猜想二:该气体为Cl2;猜想三:该气体为_。(2)【实验探究】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小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A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中A中带火星木条复燃,B中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猜想_成立2小岚用向上

36、排空气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木条伸入C中,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中C中带火星木条复燃,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_。猜想三成立(3)【反思与评价】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答案】 . O2和Cl2 . 一 . 变蓝 . 氯气可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气体中的氯气已经被水溶解,导致氯气和碘化钾没有反应,没有生成碘,导致没有现象。(合理即可)【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生成气体都是单质,由于有氯元素和氧元素存在,所以气体单质为氧气和氯气,因此气体组分据此进行猜想假设;1中实验现象观察到:木条复燃说明有氧气,淀粉碘化钾试纸未变蓝,则说明不存在氯气,所以猜想一成立;来源:zzs&t*%2中实验结论为猜想三成立,说明既有氧气又有氯气,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氯气可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所以可以看到D中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根据题目信息,氯气可以溶于水,小涛认为小丽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氯气可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气体中的氯气已经被水溶解,导致氯气和碘化钾没有反应,没有生成碘,导致没有现象。【点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