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65369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开州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市开州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开州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开州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市开州区2021-2022学年(上)教学质量监测九年级化学试题卷答案解析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 35.5 K39 Mn 55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灯泡使用寿命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C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能杀死水中的细菌D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在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灯

2、泡使用寿命,故A正确;B.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因此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航标灯、强照明灯、闪光灯、霓虹灯等,故B正确;C.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并不能杀死水中的细菌,故C错误;D.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因此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用途,解题时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解答即可,难度不大。2(2分)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分析】化学变化

3、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此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2分)空气中氮气、氧气

4、的体积比约为( )A4:1B5:1C1:5D1:4【分析】根据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解答】解: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约为80%,氧气体积分数为21%约为20%,所以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分数和它们的体积比4(2分)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金属元素对应的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 )AFe2O3BFe3O4CAl2O3DSiO2【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对应的单质是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其化学式为Fe3O4。故选:

5、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地壳中含量第二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2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规范、正确的是( )A锰酸钾的化学式:B硫酸铜的化学式:C2个水分子:D氢离子:【分析】A.B.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书写化学式。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解答】解:A.锰酸钾中锰酸根化合价为2,钾元素化合价为+1,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锰酸钾的化学式为K2M

6、nO4,故A正确。B.硫酸铜中硫酸根化合价为2,铜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硫酸铜的化学式为CuSO4,故B错误。C.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水分子表示为2H2O,故C错误。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氢离子表示为H+,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6(2分)下列实验基

7、本操作,正确的是( )ABCD【分析】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正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

8、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7(2分)生活中常常用到打火机,通过加压的方式把可燃性气体变为液体存储在打火机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一个干躁的烧杯罩在打火机火焰上方,内壁出现水珠,表现出了水的化学性质B可燃性气体加压变为液体存储在打火机里说明分子体积变小了C可燃性气体加压变为液体存储在打火机里说明分子质量减小了D可燃性气体加压变为液体存储在打火机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析】A.根据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的原因

9、进行分析;B.根据可燃性气体加压变为液体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C.根据可燃性气体加压变为液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小进行分析;D.根据分子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A.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是因为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属于水的物理性质,故A错;B.可燃性气体加压变为液体,是因为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体积不变,故B错;C.可燃性气体加压变为液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分子质量不变,故C错;D.可燃性气体加压变为液体,分子之间间隔变小,可燃性气体加压变为液体存储在打火机里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及其应用。8(2分)根据提供的A.B.C.D 四种微粒的示意图判断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C.D四种粒子中有3种元素BA对应的单质化学性质比较稳定CA.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他们形成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相同DB.D形成的化合物为:MgF2【分析】A.根据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分析;B.根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C.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进行分析;D.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及化学式写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这四种粒子中有氦、氟、镁三种元素,故A说法正确;B.A对应的单质是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故B说法正确;C.A化学性质稳定,D易失去2个电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学性质不相同;故C说法不正确;D.B代表氟,1个氟离子

11、带1个单位负电荷,D代表镁,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形成的化合物为氟化镁,化学式为:MgF2;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2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C可以表示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D该反应一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分析】A.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废液是化合反应;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4:22:1;C.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中,氢分子和氯分子个数比是1

12、:1;D.该反应一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解答】解:A.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是化合反应,该选项正确;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4:22:1,该选项正确;C.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中,氢分子和氯分子个数比是1:1,该选项不正确;D.该反应一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该选项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0(2分)依据下列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ABCD实验装置或操作 现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燃烧前镁条的质量燃着的木条熄灭洗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

13、不聚成水滴,不成股流下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结论镁条燃烧质量不守恒所盛气体为二氧化碳试管已洗干净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AABBCCDD【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大于燃烧前镁条的质量,是因为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氧化镁的质量,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B.燃着

14、的木条熄灭,不能说明所盛气体为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C.洗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不聚成水滴,不成股流下,说明试管已洗干净,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硫在氧气、空气中燃烧均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1(2分)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

15、变暖,威胁人类生存B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性质相同C用煤火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石墨用来做铅笔芯,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分析】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B.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C.煤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D.石墨质软,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解答】解:A.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威胁人类生存,该选项正确;B.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性质不同,该选项不正确;C.用煤火取暖时,要注意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该选项正确;D.石墨用来做铅笔芯,是因

16、为石墨质软,刻画时容易留下痕迹,利用了石墨的物理性质,该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2(2分)依据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事实:3Fe+4H2O(g)Fe3O4+4H2 结论:不能得出Fe是否具有还原性B事实:C+O2CO2 结论:O2具有氧化性C事实:2H2O2H2+O2 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D事实:2H2+O22H2O 结论:H2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分析】A.根据物质的还原性分析;B.根据物质的氧化性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D.根据清洁能源的特点分

17、析。【解答】解:A.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得氧,因此该反应能得出Fe具有还原性,结论错误;B.具有氧化性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失氧,因此该反应能得出O2具有氧化性,结论正确;C.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伴随着分子的分解,以及原子的重新组合,因此该反应能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结论正确;D.此反应中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污染环境,因此该反应能得出H2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结论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涉及范围广,涉及物质的还原性、氧化性、化学反应的实质,以及清洁能源的特点,难度较大。13(2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一氧化碳的构成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C

18、固态氧中的分子停止了运动D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分析】A.根据原子核的结构来分析;B.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C.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元素的概念以及原子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A错误;B.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C.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固态氧中的分子并没有停止运动,故C错误;D.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原子的结

19、构,了解原子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数目、质量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14(2分)在开展化学实验时,经常会用到水,下列有关水的作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装置或操作示意图水的作用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时,先用水润湿玻璃管口,是为了更方便地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烧杯中的水是为了得出氧气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过滤时用少量水润湿滤纸是为了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以防过滤速度慢制取蒸馏水时烧杯中的冷水是为了将水蒸气冷凝为液体ABCD【分析】根据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根据蒸馏操

20、作中水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时,先把玻璃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橡皮塞内,水的作用是为了更方便地将玻璃管插入带孔橡胶塞,故说法正确。烧杯中的水主要作用是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来确定氧气在瓶内空气里的体积,故说法正确。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用少量水润湿滤纸是为了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不留气泡,以防过滤速度慢,故说法正确。制取蒸馏水时烧杯中的冷水是为了将水蒸气冷凝为液体,故说法正确。故说法均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水的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2分)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

21、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FeSO4BPP2O5CCOH2CO3DCaOCa(OH)2【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A.铁与稀硫酸反应能够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能够实现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B.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能够实现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至少需要两步反应才能转化为碳酸,例如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符合题意;D.氧化钙能够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够实现一步转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对物质之间的转化进行了考查,题目难度一般,解题过程中涉及初中化学中的一些化学反应,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22、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转化关系。16(2分)一烧杯中盛有10.6g碳酸钠粉末,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该反应中有关物质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表示烧杯中碳酸钠的质量变化B曲线表示烧杯中氯化钠的质量变化C曲线表示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D曲线表示烧杯中水的质量变化【分析】根据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比进行分析。【解答】解:A.碳酸钠是反应物,不断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会反应完,最终质量为0,故A说法正确;B.Na2CO3+2HCl2NaCl+H2O+CO2,通过计算可知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17:44,即生成的氯化钠更多,故B说法正确;C.由B可知,

23、二氧化碳的更少,故C说法正确;D.盐酸中也含有水,所以水的质量会一直变多,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掌握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1分)17(4分)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成分的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物体表面和环境等的消毒。请回答下列问题:(1)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1 ;(2)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钠离子的化学符号为: Na+ ;(4)次氯酸钠能将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硫酸钠的化学式为: Na2SO4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2)根据氯原子结构来分析;(

24、3)根据钠离子的符号来分析;(4)根据化合物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解答】解:(1)在化合物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0,则x+1价,故答案为:+1;(2)氯原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核外有17个电子,分成三层排布,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7个电子,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因此,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3)每个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因此,钠离子符号为Na+;故答案为:Na+;(4)硫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硫酸根显2价,因此,硫酸钠的化学式为Na2SO4;故答案为:Na2SO4。【点评】本题

25、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书写,掌握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化学用语的写法是解题的关键。18(4分)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请将下列物质按要求进行分类。冰块与水混合后得到的物质铁粉洁净的空气乙醇干冰液态氧气活性炭高锰酸钾(1)混合物: ;(2)单质: ;(3)化合物: ;(4)氧化物: 。【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1)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

26、以上的物质组成,洁净的空气、活性炭都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铁粉、液态氧气都属于单质;故答案为:;(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冰块与水混合后得到的物质中只有水分子、乙醇、干冰、高锰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故答案为:;(4)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冰块与水混合后得到的物质中只有水分子、干冰都属于氧化物;故答案为:。【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9(5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二氧化碳的制

27、取和性质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1)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2)烧杯中蜡烛熄灭,由此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实验现象是 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红,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4)实验室用该套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该反应属于 分解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的现象进行分析;(3)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4)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解答】解

28、:(1)实验室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2)烧杯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因此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实验现象是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红,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故答案为: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红,湿润蓝色石蕊试纸变红;(4)该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因此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

29、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答案为:2H2O22H2O+O2;分解。【点评】本题在考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方法及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20(4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一)根据图示回答:在铜片上将烧杯、白磷(A.B点),红磷(D点)、石灰石块(C点)摆放好,再点燃酒精灯。(1)加热片刻,发现B点先发生燃烧现象,D点后发生燃烧现象,由此可以得出红磷着火点 高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白磷着火点。(2)持续加热发现A点和C点都不

30、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包括 空气和可燃物 。(二)燃烧与人类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3)灭火毡是一种新型的灭火用品。使用时,将灭火毡覆盖在燃烧物上,以达到灭火目的。灭火毡的灭火原理是 隔绝空气 。(4)现代火箭加注的燃料主要是偏二甲肼(C2H8N2),偏二甲肼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和一种单质,写出此化学方程式: C2H8N2+4O24H2O+2CO2+N2 。【分析】(1)燃烧的条件有三个: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燃烧的条件有三个: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3)根据灭

31、火原理分析;(4)根据偏二甲肼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气解答即可。【解答】解:(1)依据燃烧的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加热片刻,发现B点先发生燃烧现象,D点后发生燃烧现象,可以得出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着火点。(2)持续加热发现A点和C点都不燃烧,水中的白磷A没有与氧气接触,石灰石块不可燃,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包括空气和可燃物;(3)根据灭火毡的使用方法“将灭火毡从套中直接取出,覆盖在燃烧物上”,可知灭火毡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而达到灭火目的;(4)偏二甲肼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C2H8N2+4O24H2O+2

32、CO2+N2。故答案为:(1)高于;(2)空气和可燃物;(3)隔绝空气;(4)C2H8N2+4O24H2O+2CO2+N2。【点评】本题通过对比试验考查了物质燃烧的条件,从而加深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认识。21(4分)继上世纪60年代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中国科学家又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研究成果于2021年9月24日发表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上,该研究成果有望解决粮食危机问题和碳排放问题。其前两步合成路线可以简单表示为:(1)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中,一定没有变化的是 。物质种类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原

33、子种类分子数目物质的总质量(2)后续依据化学聚糖反应原理将碳一化合物聚合成碳三(C3)化合物,最后通过生物途径优化,将碳三化合物又聚合成碳六(C6)化合物。某碳三(C3)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以确定组成该碳三(C3)化合物的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 氢 元素。(3)第一步中44克二氧化碳和6克氢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克甲醇(CH3OH)和一种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则这种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为: H2O 。(4)第二步中甲醇(CH3OH)和氧气反应生成甲醛(HCHO)和过氧化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OH+O2HCHO+H2O2 。【分析】(1)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

34、程中,一定没有变化的是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3)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4)一定条件下甲醇(CH3OH)和氧气反应生成甲醛(HCHO)和过氧化氢。【解答】解:(1)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过程中,一定没有变化的是元素种类、原子数目、原子种类、物质的总质量。故答案为:。(2)某碳三(C3)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以确定组成该碳三(C3)化合物的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答案为:氢。(3)第一步中44克二氧化碳和6克氢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克甲醇(CH3OH)和一种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则这种常见物质质量是44

35、g+6g32g18g,该物质的化学式是H2O。故答案为:H2O。(4)一定条件下甲醇(CH3OH)和氧气反应生成甲醛(HCHO)和过氧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OH+O2HCHO+H2O2。故答案为:CH3OH+O2HCHO+H2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22(6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实验室中通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CH3COONa)和碱石灰(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已知甲烷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的气体。根据以上

36、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序号的仪器名称: 集气瓶 。(2)利用中的仪器制取甲烷,你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如果用装置F收集甲烷,气体应从 c 口进(填“b”或“c”)。(3)甲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2H2O+CO2 。(4)若要检验甲烷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你选择的试剂为: 澄清石灰水 ,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1)根据初中常用仪器名称进行分析;(2)根据制取甲烷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根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解答】解:(1)根据初中常用仪器名称可知,序号的仪器名称:集气瓶;(

37、2)根据制取甲烷所需的仪器可知,选择的仪器是:;如果用装置F收集甲烷,因为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气体应从c口进;(3)甲烷充分燃烧,反应物是甲烷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2H2O+CO2;(4)若要检验甲烷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选择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答案为:(1)集气瓶;(2);c;(3)CH4+2O22H2O+CO2;(4)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初中常用仪器名称,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和检验方法,是正确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3(5分)钠是一

38、种固体金属单质,与煤油不反应,能和水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单质,某同学为了确定气体单质是哪种物质,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提出问题: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单质是哪种物质?(2)提出猜想:甲同学认为气体单质可能是O2。乙同学认为气体单质可能是: 氢气 。(3)实验探究: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向上抽取大头针,让钠块从大头针上脱落,观察到钠块在煤油与水之间上下浮动,产生气体。由此可以得出钠、水、煤油的密度从大到小的关系为: 水、钠、煤油 (钠、水、煤油密度分别用钠、水、煤油表示)。采用排水法收集若干试管的气体备用。甲、乙两位同学为探究气体单质,进一步设计并完成如表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将收集满气体的试管

39、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移近火焰 。听到轻微的“噗”的声音气体产物是: 氢气 (4)已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气体单质,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分析】(2)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3)向上抽取大头针,让钠块从大头针上脱落,观察到钠块在煤油与水之间上下浮动,由此可以得出钠、水、煤油的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水、钠、煤油。氢气燃烧生成水。(4)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解答】解:(2)乙同学认为气体单质可能是氢气。故答案为:氢气。(3)向上抽取大头针,让钠块从大头针上脱落,观察到钠块在煤油与水之间上下浮动,由此可以得出钠、水、煤油的密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水、

40、钠、煤油。故答案为:水、钠、煤油。操作现象结论将收集满气体的试管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听到轻微的“噗”的声音(氢气燃烧生成水)气体产物是氢气故答案为:移近火焰;氢气。(4)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24(6分)波尔多液是一种运用广泛的农药,由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而成。工业上用废铜屑、氧气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铜。(1)硫酸铜中Cu、S、O元素的质

41、量比为: 2:1:2 。(2)请将工业制取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u+O2+2H2SO42CuSO4+ 2H2O 。(3)某工厂用40kg废铜屑(假设废铜屑中杂质不参加反应)利用上述反应制得了80kg硫酸铜,求废铜屑中铜的质量分数。【分析】(1)根据硫酸铜的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另一种生成物;(3)根据制得的硫酸铜的质量和对应化学方程式求算硫酸的质量以及参加反应的铜和氧气的质量,最后求算对应质量分数。【解答】解(1)硫酸铜(CuSO4)中Cu、S、O元素的质量比为:64:32:(164)2:1:2;(2)反应物中含有2个Cu、4个H、2个S、10个O,生成物中也应该含有2个Cu、4个H、2个S、10个O,则未知物质中含有4个H、两个O,所以空白处应该是2H2O;(3)设废铜屑中铜的质量为x。2Cu+O2+2H2SO42CuSO4+2H2O128 320x 80kgx32kg废铜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80%答:废铜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80%。故答案为:(1)2:1:2;(2)2H2O;(3)80%。【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信息中的化学反应是计算的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