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查漏补缺提分专题精练-坐标图像题(四)(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查漏补缺提分专题精练-坐标图像题(四)(含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考化学考前查漏补缺提分专题精练坐标图像题(四)一、单选题1.某同学误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到氯酸钾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氯酸钾开始分解B.t2时刻,氧气开始产生C.曲线c代表氯化钾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www.#zzst&*【答案】 C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将少量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加入到氯酸钾中进行加热,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比氯酸钾的分解温度低,也就是高锰酸钾先分解,所以t1时刻表示高锰酸钾开始分解,t2时刻表示氯酸钾开始分解;高锰酸钾分解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二氧
2、化锰时氯酸钾的催化剂,所以曲线d表示锰酸钾,曲线c表示氯化钾。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故答案为:C。www.z&zs#tep.c*om 【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下,会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2.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最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 中&国教育出#版网A.消耗铁粉的质量B.剩余稀盐酸的质量C.生成氢气的质量D.生成FeCl2的质量【答案】 B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A.消耗铁粉的质量逐渐增大,最后不变,正确; B.剩余盐酸的质量逐渐减小,
3、错误;C.生成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大,最后不变,正确;D.生成氯化亚铁的质量逐渐增大,最后不变,正确;故选B【分析】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据此解答即可3.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至过量,其图像关系如下图所示,横坐标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则下图中纵坐标应为( ) A.溶液中水的质量B.溶液中沉淀的质量C.溶液中钡离子的数目D.溶液中氢氧化钡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 B 【解析】A.氢氧化钡溶液中本身就含有水,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应从零开始增加,并且在滴加稀硫酸的过程中,溶液中水的质量一直增加,不符合题意; B.溶液中沉淀的质量应随稀硫酸的质量增加逐渐增加,待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完全反应时,沉淀
4、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溶液中钡离子的数目应该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钡的质量逐渐减小,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加,溶液中氢氧化钡的溶质质量分数应该逐渐减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来源:#*中教网【分析】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至过量,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BC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石灰石向一定质量镁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答案】 A 【解析】A.煅烧一定质量石灰石,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二氧化碳作
5、为气体逸散至空气中导致固体质量减少,完全反应后固体不改变,但有氧化钙存在,所以剩余固体质量不为0,A选项符合题意; B.Mg和稀盐酸反应生成MgCl2 , 但当稀盐酸逐渐增多至镁反应完后,就不能再生成,故曲线应从0逐渐上升,镁完全反应应转折平行于X轴,B选项不符合题意;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立刻会产生沉淀,随着通入二氧化碳过量,沉淀会逐渐消失,故曲线应从0逐渐上升,在某一点有逐渐下降至X轴,C选项不符合题意;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的O2逸散至空气中,但剩余固体仍有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因此剩余固体质量不为0,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
6、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5.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C.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答案】 C 【解析】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的氧气质量相等,只是加入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快一些,反应需要时间短,该选项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
7、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C.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过程中容器中的总质量始终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符合题意;中%国教&育出版网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减小,最终固体质量不能是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符合题意。中国教%育&出版网*故答案为:C。来源:zzst#e%* 【分析】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只加快了反应速率,没有增加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最后又氯化钾固体剩余,最终固体质
8、量不能是0。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中国教育出版#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A.1个B.2个C.3个D.4个www.z#zste&*p%.com【答案】 A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故符合题意; 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不溶于水和酸的硫酸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一滴加就有沉淀生成,故不符合题意;横
9、坐标代表加入金属的质量,不是表示反应时间,当加入少量金属时,等质量的Zn和Fe,Fe产生的氢气质量多,另一方面,产生等质量的氢气,消耗Zn的质量多,Fe的曲线应该在Zn的上方,故不符合题意;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由NaOH+HClNaCl+H2O可知,NaOH和HCl的质量比;40:36.5,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 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正确 酸碱盐混合优先发生中和反应,及刚开始没有沉淀,一会有沉淀分析 根据铁和锌与酸反应的方程式分析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分
10、析,7.下列曲线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表示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B.表示碳在含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C.表示一定质量的锌粒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D.表示在恒温条件下往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钾固体,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答案】 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分解,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应该是相等的,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氧气的总质量,所以图像是错误的,故A错误; 来源*:中教&%网B.碳在含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属于化学变
11、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前后碳元素质量是相等的,故B错误;来源:zzst&ep.c#om%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是由于锌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随时间的变化所产生氢气的总质量一开始增大,而后保持不变,故C正确;D.往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钾固体,不再继续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也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一直是不变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A.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反应后生成氧气的多少;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来源:中%&教网#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
12、排在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D.往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钾固体,不再继续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也不变,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8.向甲物质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不符合下图的是( ) 来*源:中教%网#选项甲物质X溶液A盐酸和硫酸钠混合溶液氯化钡溶液B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溶液C锌粉和铁粉混合物稀硫酸D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稀盐酸【答案】 B 【解析】A. 向盐酸和硫酸钠混合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钠生成不溶于盐酸的硫酸钡沉淀,待硫酸钠反应完全后,沉淀质量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13、 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待盐酸反应完,才与氯化铜产生沉淀,故不是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错误,符合题意;C. 向锌粉和铁粉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则开始就产生氢气,最后保持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 向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碳酸氢钠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最后保持不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分析。9.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 A.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来#%源&:中教网B.在久置的NaOH溶液
14、中加入盐酸C.分别向稀盐酸中加入等质量的Fe和Mgw&ww.zzst%ep.c#omD.在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答案】 B 【解析】A.pH=9,属碱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对于碱性溶液来说,碱碱性越弱pH越小,但不管怎样稀释pH不可能小于7,故此图象错误 B.久置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在久置的氢氧化钠中加入盐酸,就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酸碱反应后在与碳酸钠反应,故图象正确;C.等质量的镁铁与足量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多,从图象体现应该是水平线镁的比铁的高,图象不符合反应实际,故此图象错误;D.在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图象错误来
15、源:中教*网&%故选:B【分析】A.pH=9,溶液显碱性,加水稀释碱性减弱B.久置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稀盐酸先与碱再与碳酸钠反应;C.等质量的镁铁与足量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多D.在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10.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B.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变质来源:zzst%ep.c&*omC.向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D.稀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答案】 C 【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可知,生成
16、等质量的氢气需要锌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所以图象不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B.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质生成碳酸钠和水,溶液质量会增加,所以图象不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C.向盛有一定量的氯化钙与盐酸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开始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当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溶液的pH不变,碳酸钠过量时,溶液pH增大,所以图象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www.z#z%&D.盐酸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是生成的氯化钡马上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所以一开始时就有沉淀生成,所以图象不能符合题意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故答案
17、为:C。【分析】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符合题意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1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应实验的是() 中国教育出版*%#网来源#:%*中教网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向一定量的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一定温度时,将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至有晶体析出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与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来源:zzstep.co%mA.B.C.D.【答案】 C 【解析】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的pH值应从大于7开始逐渐减小,故不
18、符合题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决定于碳酸钙的质量,碳酸钙完全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改变,故符合题意;在恒温条件下,将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过量镁和锌分别与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质量相等,并且因为镁比锌活泼,所以反应速率快,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1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www*&.z#
19、%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B.向等质量的块状、粉末状碳酸钙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至过量C.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D.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答案】 D 【解析】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溶度减小,pH增大,但只能无限接近于7,不能超过7,A不符合题意; B.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于块状碳酸钙,故化学反应速率:粉末状的碳酸钙块状的碳酸钙,B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阶段溶液增加的质量等于氧化铜
20、和稀硫酸的质量之和,反应结束后溶液增加的质量等于稀硫酸的质量,故溶液的质量先增加得快,后增加得慢,C不符合题意;D.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至过量,加入少量硫酸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硫酸的质量,故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加入过量的硫酸后,生成氢气的质量取决于金属,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6份质量的铁粉可以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粉可以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故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铁粉锌粉,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来源:中教网% 【分析】A 、根据酸碱溶液稀释后溶液的pH不能超过7分析 B.根据促进反应的方法分析 C.根据氧化铜和稀硫酸
21、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分析 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13.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B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答案】 B 【解析】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后,溶液的pH不会小于2,故错误;来&源#%:中*教网B由于氧化钙与饱和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而使溶液因此减少了水,饱和溶液的溶剂减少会造成溶质析出;溶液的溶质、溶剂都在减少,溶液的质量也在减少,故正确;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镁粉
22、和锌粉是足量的,所以最终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故错误;w*ww.z&zste%D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为1:8,故错误故选B【分析】A根据酸碱中和的过程来分析解答;B根据氧化钙溶于水放热以及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来分析解答;C根据稀盐酸的质量分析氢气的质量;来%源:&zz#D根据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分析14.某密闭容器中只有乙、丙、丁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一个化学反应,容器中乙、丙、丁的质量随甲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的值为12B.丙属于化合物C.当丁为5g时,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1gD.当甲为2g时,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
23、之比为12:5【答案】 B,D 【解析】A.由图中信息可知,反应前后丙质量不变,反应前乙、丁都是10g,反应后生成8g甲,丁完全反应,生成了一定质量的乙,生成乙质量:10g-8g=2g,a=10+2=12,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反应前后丙质量不变,不能确定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C.反应过程中,丁和乙、甲的质量比是10g:2g:8g=5:1:4,当丁为5g时,即丁反应了5g,生成乙1g,容器中乙的质量为:10g+1g=11g,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当甲为2g时,反应的丁质量是2.5g,容器中丙与丁的质量之比为:6g:(10g-2.5g)=12:15,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24、:BD。www.zz%s*tep.c&om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大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是催化剂或不参加反应,据此分析15.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来源:%中教&网#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A稀盐酸和硫酸钾溶液烧碱溶液B稀硫酸和稀盐酸氯化钡溶液C生锈的铁钉稀硫酸D氯化钠和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答案】 C 【解析】A.烧碱与稀盐酸反应均不生成沉淀或气体,硫酸钾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且难溶于酸的沉淀,将氯化钡溶液滴加入稀硫酸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马上产
25、生沉淀,即生成沉淀的起点为原点,故B不符合题意;C.稀硫酸先与铁锈反应,没有气体或沉淀,然后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故C符合题意;D.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碳酸钠能够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该反应常温下即可反应生成气体,即生成气体的起点为原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稀盐酸和硫酸钾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只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不产生气体或沉淀分析;来源:#zzste*p.%co&m B.根据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且硫酸钡不溶于酸分析; C.根据生锈的铁钉加入稀硫酸先氧化铁反应,然后铁再反应分析; D.根据氯化钠不与盐酸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分析。1
26、6.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教育出#版网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C.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中D.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酸性了【答案】 A 【解析】A.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pH逐渐增大到等于7,酸性逐渐减弱直至呈溶液呈中性,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A符合题意; B.a点所示溶液,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B不符合题意;来
27、源:&*中教网C.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cC不符合题意;中国#教*&育出版网D.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是酸性的,氢氧化钠是碱性的分析 B.根据溶液pH小于7,是酸性的分析 C.根据溶液pH的变化分析www.z%#z& D.根据溶液pH大于7是碱性的分析17.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来源:中
28、*&教网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答案】 C 【解析】由图可知,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不符合题意;B.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即n点之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故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不符合题意;C.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铜;m点时,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铜和盐酸,故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都是氯
29、化铜,成分相同,符合题意;D.n点时,氧化铜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时稀盐酸过量,该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该曲线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符合题意。中*国教育#出&版网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做出判断。18.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g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的锌离子、银离子、镁离子B.bc段(不含两端点)生成的金属是铜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C.
30、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只有镁离子和锌离子D.若ab段和bc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 , 则m1m2来&%源:中教网【答案】 B 【解析】A.ab段是锌与硝酸银的反应生成银与硝酸锌,不含两端点时,硝酸银部分被置换,硝酸铜还没开始反应,所以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的锌离子、银离子、铜离子和镁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 bc段是锌与硝酸铜的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不含两端点生成的金属是铜。故B符合题意;C. 由于不知道c点时硝酸铜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除了含有镁离子、锌离子,还可能含有铜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来源:zzst&ep#.comD. 若ab段
31、和bc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设生成固体的质量为a,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 , 根据题意得: , ; , ,所以m17【答案】 B 【解析】A.由分析可知a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铜,溶质两种,不符合题意。 B.c点表示氢氧化钠完全反应之后,硫酸铜反应一部分,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铜,溶质为两种,B错。C.ab段表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选项不符合题意。中国教#育出&版网D.d点表示硫酸铜反应完之后,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过量溶液显碱性,故pH7,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
32、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其中a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b点表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22.某容器中盛有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向容器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溶液中溶质种类为2种时,容器中的金属单质一定为2种B.当溶液中溶质种类为1种时,容器中的金属一定能和盐酸反应C.ab段溶液减少的质量为该阶段反应生成Ag的质量减去参加反应Zn的质量D.bc段溶液增加的质量为参加反应Zn的质量减去生成铜的质量【答案】 C 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
33、】A.根据分析可知,当溶液中溶质种类为2种时,容器中的金属单质不一定为2种,例如在b点时,投入的Zn恰好把所有的银置换出来,此时溶液中只有硝酸锌和硝酸铜,而固体只有银,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可知,当溶液中溶质种类为1种时,容器中的金属一定能和盐酸反应,例如在c点时,溶液中只有硝酸锌,而固体只有银和铜,此时固体不能和盐酸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ab段发生的反应是:2AgNO3+Zn=Zn(NO3)2+2Ag,Zn置换出Ag,每65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溶液减少的质量就是固体增加的质量,故ab段溶液减少的质量为该阶段反应生成Ag的质量减去参加反应Zn的质量
34、,故C符合题意;D.bc段发生的反应为:Cu(NO3)2+Zn=Zn(NO3)2+Cu,锌置换出铜,每65份质量锌能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加,增加的质量是bc段参加反应的Zn的质量减去生成的铜的质量,由于参加反应锌包括与硝酸银反应的锌,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两种金属相距越远,优先反应,据此分析2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钙的一种或几种,某兴趣小组取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测得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分析图像,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来源:#zzste*p.
35、%co&mA.该实验证明,溶液中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B.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中,阴离子只有 C.溶液在B点之前的pH大于7,B点以后溶液的pH小于7D.图中B点对应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答案】 B 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A.A点之前没有气体生成,则是稀盐酸与碱发生反应;通过图示分析可知,AB段有气体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钙四种物质中,只有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能产生气体,即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因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即碳酸钠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无法共存;所以
36、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中%国教育出#&版网*B.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待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稀盐酸再和碳酸钠反应。A点之前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原有)和氯化钠(生成),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有:Cl-和 ,此选项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的pH都大于7,B点之前,溶液还未反应完,pH大于7;B点之后完全反应,但滴加过量的盐酸,所以pH小于7,此选项不符合题意;中国教育出版*&网D.B点之前,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有,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37、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则B点对应的溶液中只有氯化钠一种溶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www.zzste%#【分析】首次根据加盐酸产生气体确定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钠,一定没有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然后根据OA段不产生气体确定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然后才产生气体。中*国教&%#育出版网24.分别向50g FeSO4溶液和50g ZnSO4 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Mg粉恰好完全反应。随Mg粉消耗, Mg粉与溶液中FeSO4 ZnSO4 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信息并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反应前,溶液中
38、溶质质量分数: FeSO4 ZnSO4B.反应后所得两溶液中溶质质量不相等C.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 Fe ZnD.反应后,若FeSO4和Zn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B来%源:中教&网【答案】 D 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A. 反应前,溶液质量相等,硫酸锌质量大于硫酸亚铁质量,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FeSO4ZnSO4 , 说法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 B. 反应消耗镁相等,反应后所得两溶液中硫酸镁溶质质量相等,说法不合理,故不符合题意;C. 每24份质量的镁分别置换出56份质量的铁和65份质量的锌,反应后,两溶液底部析出金属的质量: FeZn,说法不合理,
39、故不符合题意;D. 由B.C可知,反应后,溶质质量相等,和硫酸亚铁反应后溶液质量更大,若FeSO4和ZnSO4对应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则AB,说法合理,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题目中图像,结合硫酸亚铁、硫酸锌分别与镁的反应进行计算。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消耗镁的质量一样,推断生成硫酸镁的质量。 C.D.根据硫酸亚铁、硫酸锌分别与镁的反应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25.某无色溶液甲,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某白色固体乙中可能含有硝酸钡、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I取少量溶液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II取一定量白色固体乙于烧杯中,逐渐加入溶液甲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溶液甲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中折线ABC所示;III继续向烧杯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中CD所示;IV再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中DE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甲的pH_(填“小于”或“等于”、“大于”)7;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_,写出步骤II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D点时,烧杯中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