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生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秘密 启用前 【考试时间:2023年6月29日14:1016:10】20222023学年度示范学校教育质量监测语 文(七年级)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卡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号。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10分,每小题2分
2、)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羸弱(yng)忏悔(chn)炽热(zh)诲人不倦(hu)B. 校对(jio)呜咽(y)哺育(f)怏怏不乐(yng)C. 淳朴(chn)修葺(q)妥帖(ti)鲜为人知(xin)D. 揩油(ki)污秽(su)诘问(ji)气冲斗牛(du)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取缔 镶嵌 悲天悯人 微不足道B. 烦燥 荒僻 酣然入梦 语无轮次C. 粗拙 竹蔑 妇儒皆知 浩浩荡荡D. 闲暇 丰饶 锋芒必露 仙露琼桨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国画大师于希宁先生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是当之无愧的美
3、术教育家。B. 萌娃到医院就诊,竟拿着听诊器给医生看病,众人看到这一场景都忍俊不禁地笑了。C. 文艺工作者要以身作则,承担起引领社会精神风尚的责任,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D.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已经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老百姓对其深恶痛绝。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日,贵州榕江县举办的“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正式开赛,点燃了乡村夏日的激情。B. 绵阳市政府持续关注民生,今年计划投入约6亿元左右资金,用于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C. 诗人们常以诗词的形式,歌咏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爱国历史人物,表达自己报国志向。D. 据相关媒体报道,由于工作福利和待遇等问题未得到改善,
4、使得日本多地存教师短缺。5. 下列选项对例句中的词语词性和短语性质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他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小黄狗。有一天,他把狗带到了我们家,我和妹妹都喜欢这只小狗。A. 例句中的“非常”和“都”是副词。B. 例句中的“漂亮的小黄狗”属于偏正短语。C. 例句中的“我和妹妹”属于并列短语。D. 例句中的“把”和“喜欢”是动词。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李世勣攻白岩城西南,上临其西北。城主孙代音遣腹心请降。李世勣见上将受其降,帅甲士数十人请曰:“士卒所以不顾其死者,贪虏获耳。今城垂拔,奈何更受其降,孤战士之心!”上下马谢曰:“将军言是也。然纵兵杀人,朕所不忍。将军麾
5、下有功者,朕以库物赏之,庶因将军赎此一城。”世勣乃退。得城中男女万余口,上临水设幄受其降,仍赐之食,八十以上赐帛有差。他城之兵在白岩者悉慰谕,给粮仗,任其所之。先是,辽东城长史为部下所杀,其省事奉其妻子奔白岩。上怜其有义赐帛五匹为长史造灵舆归之平壤契苾何力疮重,上自为傅药,推求得刺何力者高突勃,付何力使自杀之。何力奏称:“彼为其主刺臣,乃忠勇之士也。与之初不相识,非有怨仇。”遂舍之。(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释】上:文中指唐太宗李世民,下同。省事:官职名,州郡长官的属吏。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主孙代音遣腹心请降 遣:派遣B. 士卒所以不顾其死者 顾:照顾
6、C. 将军言是也 是:正确D. 上临水设幄受其降 临:靠近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怜其有义/赐帛五匹/为长史造灵舆/归之平壤/B. 上怜其/有义赐帛五匹为长史/造灵舆/归之平壤/C. 上怜其有义/赐帛五匹为长史/造灵舆/归之平壤/D. 上怜其/有义赐帛五匹/为长史造灵舆/归之平壤/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世勣认为军队即将攻下白岩城,如果此时接受孙代音的投降请求,会影响军心。B. 李世民不仅给白岩城中投降的百姓分发食物,还给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赏赐了绢帛。C. 辽东城的长史被自己的部下杀害后,他的妻子和儿女被属吏带着一起到了白岩
7、城。D. 李世民将刺杀契苾何力的凶手高突勃交给契苾何力处置,契苾何力立即将其处死。三、(20分)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纵兵杀人,朕所不忍。(2)彼为其主刺臣,乃忠勇之士也。10.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其一)尤袤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题画李唐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注释】杳霭:云雾缥缈的样子;孤篷:孤舟;潇湘:潇指湖南的潇水,湘指湖南的湘江,潇湘代指山水风光;李唐:南宋画家,擅长山水画,此诗是为自己的画作所题;燕脂:用于画画的红色颜料。(1)下列对诗
8、歌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尤诗前两句描绘了画中景物:雾气茫茫的江天和隐约迷蒙的村落。B. 尤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喜爱和对画家高超画技的赞美。C. 李诗所描绘的画作有云烟缭绕的山村和雨中河滩,具有朦胧之美。D. 尤诗意在抒发诗人观画之感,与其相比,李诗旨在描绘画中之景。(2)请结合李诗,谈谈对“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的理解。11. 名篇名句默写。(1)水陆草木之花,_。(周敦颐爱莲说)(2)箫鼓追随春社近,_。(陆游游山西村)(3)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4)_,对镜帖花黄(木兰诗)(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两句写自己居于此处没
9、有世俗的乐曲来扰乱心境,也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6)杜甫望岳中运用设问句,描写泰山横跨齐鲁两地,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的两句是“_,_”。四、(6分)综合性学习。(6分)12. 下面是复兴中学举行的“天下国家我爱祖国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请你参加该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1)任务一: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活的文化遗产。李华同学搜集到一副有关杭州西湖的对联,请根据上联内容,并结合对联的相关知识,把给出的词语组合成下联。好好 时时 晴晴 奇奇 雨雨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下联:(2)任务二:自党十八大以来,“全民阅读”已成为国家战略。经典名著阅读对全民阅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互
10、联网+”时代,数字阅读日益兴起。下图是活动小组从中国数字阅读报告中摘取的统计图。请从整体变化趋势的角度,写出两条结论。每条结论不超过20个字。(3)任务三:老舍是公认的“京味文学”的代表作家。在老舍诸多作品当中,有关于民俗文化与市民文化的描写随处可见。骆驼祥子中浓郁的地域特色、精彩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下表是从李华同学的读书笔记中摘取的部分内容。序号人物姓名性格特点及相关故事情节曹先生待人宽和,他同情下层人民。祥子拉车时,他从车上摔下来,但没有责怪祥子。虎妞勤劳,待人泼辣,且有心计。她用计拆散小福子和祥子,逼迫祥子与自己结婚。二强子自暴自弃,缺少家庭责任感。他用卖女儿的
11、钱买了车,一次酒后发脾气打死妻子。孙侦探贪财,阴险狡诈,缺乏同情心。他骗走了祥子拉车辛苦攒下准备用来买车的积蓄。在李华的读书笔记中,人物与其性格特点及相关情节的对应关系,不符合原著的是( )A. B. C. D. 五、(18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回忆父亲石昌渝石雷此刻窗外的柳树新绿绰约,已是2023年清明时节。偶然发现,栀子花盆中有了一个小小的花苞。2022年12月31日,父亲离我而去。父亲生病时,最爱栀子花。他说“好香呀”时的表情轻松,病痛仿佛在那一刻消失。我的童年在武汉度过,那时的夏天,屋子的周围满是这种花,父亲年轻时很喜欢练习油画,他说是怡情的一种方式。武汉的夏天潮
12、湿而闷热,父亲画画时的油彩味道缠绕着栀子花香,以至于离开武汉后,每个初夏来临我都会在黄昏时隐隐约约捕捉到这种特有的气息。去年的整个夏天我都在寻找新鲜的栀子花。后来嫌南方买的鲜花时间太短,便买了开满花苞的盆栽回家,希望父亲床边时刻都有鲜花绽放。可是,夏天还没结束,花都凋谢了。阳光下的窗台,这孤独的花苞藏在一角,静悄悄地越过了冬季。可是,父亲再也等不到它的绽放。年轻时的我向往云游天下,大学毕业觉得离开北京离开父母是一种人生的开拓与精彩,在离开父母的那些岁月,幸好他们还没有老去。记得有次王学泰先生和我聊天时说:“你父亲经常感叹,他说有时记忆还停留在你出生时,从医生手里接过来胖乎乎的样子,怎么一下子变
13、成了大人。”父亲于我首先是人生的导师。记得年轻时陪父亲去集市买水果,我和周围人一样挑三拣四,结账时父亲把我选挑的东西全部放回原处,让摊主随意拿给我。不许我还价。回来的路上父亲一直唠叨,不要和做小生意的人计较金钱,他们的生活是最不易的,你能吃多大亏?而对于他们可能是一天的口粮。一直到他病重,他自己无法进食,他还问照顾他的护工:“今天雷雷做的饭还合口味吗?”年轻时的我非常幸福,即使在天边海角也觉得没有关系,和父母的联系只是电话、通信,有时信也不想写,生日时会收到父亲寄来的相册本,上面写着“爱女雷雷生日快乐”,父亲希望我把美丽都收集起来,这样的无忧无虑,因为弟弟的去世而被打破。弟弟走时,我还年轻,但
14、是直到我自己为人母,才知道这对于我父母是多么巨大的灾难。当时,父母正在日本,父亲为了不让母亲知道这个消息,瞒着母亲,强颜欢笑。他回忆说,得知弟弟去世的消息正值日本七夕,也正是日本传统花火大赏节,母亲一定要去看,当夜晚花火璀璨于天空,他看着母亲的背影,悄悄流泪。父亲从此不再看烟花。父亲常常说,学术研究的过程也是重塑心灵的过程。父亲的中国小说源流论再版时,编辑约父亲写再版前言,父亲写好后,我说怎么这么短呀,现在流行写长的,父亲非常生气,说希望你不要被喧嚣和浮躁的所谓潮流所迷惑,然后让我再去好好读读聊斋志异,体味一下其中的言近而旨远。我仔细再读这个前言,才知道自己的浅薄与无知。父亲的“前言”不到10
15、00字,但是讨论了古代小说史上三个重要的问题,在前言中明确而清晰地修正自己以前的论点,不遮掩,言简意赅,我想这种澄明之境正是源于父亲这一代学者对学术的敬畏。父亲去世前两天,我在急救室门口时趁医生开门的瞬间,希望看到他,但是我只能远远看到他的病床。在拥挤的门口,父亲的目光不知能否穿越那些嘈杂和涌动的人影看到我这是父亲离去后我一直无法释怀的心结。无数个辗转难眠的时刻,父亲的样子会映现眼前,仿佛夜晚航船上的那缕光照。点点滴滴,无法回望。父亲书桌玻璃板下至今仍压着一张纸片,是我儿子刚会写字时的作文我的外公,歪歪扭扭写着:“我外公有着葡萄一样大大的眼睛,我长大要做外公那样的人,要做美味给外公吃。”其实父
16、亲眼睛不大,只是有着他那个时代的文人特有的气质,在自我的精神家园里生活得怡然而单纯。孩子已经长大了,窗台上的栀子花悄然绽放,四溢芬芳。(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13. 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作者以在栀子花盆中发现的一个小小的花苞,引出下文对父亲的回忆和思念。B. 文中写父亲“悄悄流泪”,这泪水中既有弟弟去世的悲痛,也有对母亲知道消息后的担忧。C. 父亲认为“我”内心浮躁,对中国小说知之甚少,于是让我读聊斋志异并做好笔记。D. 儿子在作文中写到“长大要做外公那样的人”,从中可以看出父亲的精神品质对儿子的影响。14. 在作者眼中,“父亲”有哪些特点?请结
17、合文本,简要概括。15. 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静静的桃园杨闻宇我们那个村庄叫杏园南村,四周远近却没有什么杏园,稀落的杏树只是分散在田野井台的周围。村子南部地势偏低,多为盐碱地,庄稼不肯长,那里便有我家的一个桃园,也是全村唯一的桃园。三十多株桃树一般高矮,两两相对,从北向南排列成整齐的两行。因为土地贫瘠,附近的庄稼不够兴旺,乍然一看,这桃园倒是挺气派的。尤其是早春,两行红粉,明丽璀璨,村南的一大片天地似乎也一下子明亮了许多。那时年纪小,整天出没于大自然的锦绣堆中,面对这簇拥成阵的桃花阵容,倒也觉不出有什么新奇。桃花落而结果,毛桃由小而
18、大,生长迅速。桃园北端小路边的桃树郁郁葱葱,碧绿一片。果实挂满了枝头,把桃枝压得弯弯的,微风一吹,桃子不停地向人们频频点头。这些桃子色泽鲜润,只是味道有些酸。但从北往南一株一株地数,数到第九株,桃树上的桃子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桃子不仅硕大,味道也脆甜多汁,只是它们外表沁绿,被叶儿严严遮裹,轻易是不亮相的。东风偶尔掀开叶儿时,才能看到下垂的桃儿半遮半掩,那么持重,又那么沉稳。乡村贫穷,孩童们经常吃不饱,所以嘴馋。桃熟时节,常在一起玩耍的几个伙伴来到桃园,瞅着北畔树头累累的桃子,眼馋得不行,我摇手说这个不怎么样,好吃的在里边哩。他们迟迟疑疑,猜测我是舍不得眼前的好桃。待摘下几个品尝之后,才跟着我东
19、张西望地朝里走,走到第九株桃树之下,摘下大桃,扯住袖头擦擦,刚咬得一口,立马就大声叫好。离开时,每人还要摘一个,兜里塞不进去,就用衣襟裹着再经过北边的桃树时,对刚才还向往的桃子,看也不看一眼,只是小心翼翼地护着衣襟。桃园南边离村子远些,有些荒凉。偶尔朝南眺望,发现不知从何处来的一只野兔。因为桃树干横斜而低盘于地面,那兔子就扯长身子趴在树上啃桃子。明明看见它在啃桃,我也懒得去撵。野兔平时缩头缩脑像一团肉,扯长身子吃桃时,躯长竟达三尺。要不是在桃园里碰上它啃桃,我大概今生今世也见不到这样颀长、精神的野兔。父亲忙着在村东经营田禾,爷爷要在村西照看瓜田,母亲在家里家外忙活,他们顾不上来桃园。那时的乡村
20、,没有经商的条件,农家也没有做买卖的意识。熟透的桃子无人摘收,自行跌落于地,很快就腐化入土,最后,桃树底下是一层干透了的褐色的桃核。这个时候,奶奶就拎个筐儿进桃园来了,她要拾掇遍地的桃核,提回去充当柴禾。走到第九株树下,奶奶问我:“这树下的桃核,怎么没几个?”我说:“因为开春时节,这树上开的净是谎花,倒是蛮好看的,但花落后不结果。”爷爷说过,园里这些桃树,尽是奶奶年轻时从娘家带来的苗儿栽下的,内里情由,她有什么不知道的呢?见我这样说,奶奶盯着我,抿嘴儿笑了,笑得慈祥,又那么可亲。桃核揽回家里,直接搁在灶房里烧饭。我见过的所有的果核里,最硬邦、最顽固的就是桃核,外表的纹络清晰、深沉,酷似那个打鬼
21、的钟馗的模样儿,核里可能含有油脂吧,火旺,焰蓝,耐烧的程度不亚于优质煤炭。蒸的馍、煮的饭出锅之后,奶奶见我吃得美滋滋的,便笑着问道:“你尝这饭食是不是有股仙桃味儿?”那一座桃园,早在60多年前就消失了。我离家从戎后辗转多地,多少往事都过眼云烟似的消散了,为什么到了晚年,又记起那个桃园了呢?这恐怕是缘于读书。田园诗祖陶潜在桃花源记里写道,武陵渔人沿着桃花林行进,“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眼前便展开了一个“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绝美境界。此文确实好,可细想下去,总觉得有点儿玄虚,像是痴人说梦。虽然“源”与“园”不同,但每每读到桃花源记,我都会想起自家的那个桃园,觉得
22、自己短暂的少年时代,福莫大焉,已经是处于实实在在的如桃花源一般的桃园里了。人生在世,读书实在是好,既能开阔眼界、展望未来,也能在老年时忆起愈行愈远的往昔。美好的回忆,永远是滋润人心的。(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6.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贫瘠的土地上,庄家不够兴旺,但桃园却很气派,从中可看出这片桃林生命力较旺盛。B. 孩童们“小心翼翼地护着衣襟”,作者通过这一细节从侧面表现第九株桃树的桃子味美。C. 奶奶在第九株桃树下没有找到做柴禾的桃核,因此责问我“这树下的桃核,怎么没几个?”D. 文章引用桃花源记的相关内容,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1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果实挂满了枝头,把桃枝压得弯弯的,微风一吹,桃子不停地向人们频频点头。18. 美好的回忆能滋润人心。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美好的回忆?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六、写作(40分)19. 根据要求写作。请以“最美的颜色”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语言连贯,有真情实感;注重细节描写;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