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古诗词曲鉴赏-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高效复习(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4古诗词曲鉴赏-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高效复习(学生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 古诗词曲鉴赏一、命题分析古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体现了课标“诵读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是对学生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测。考题一般涉及诗词作品的内容、语言、写作技法及作品风格,要求考生欣赏其描绘的景,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感悟作者的情感。二、备考锦囊【备考方略】(一)再现与概括画面【考点解析】该考点包括两个部分,即再现画面和概括画面。一般以填空题和简答题呈现【答题技巧】古诗词都是通过具体的画面来表现景物、抒发情感、展现意境的。赏析时可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感受画面形象:一是扩展,即通过想象来描绘诗歌所表现的画面;二是浓缩,即对画面内容用自己的
2、语言进行概括提炼。(二)品读与辨析字词【考点解析】古典诗词语言简洁,很讲究炼字。对字词的品读既是赏析的基本素质,又是诗词考查的重点与难点。一般考查动词、形容词,因为它们具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传神、隽永、意蕴深刻丰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常常以填空题和简答题呈现。【答题技巧】品读与辨析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留心该字词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分析该字词传达的感情;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以强调其妙处。(三)解读与体味意象【考点解析】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
3、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解读与体味意象,就是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特点和画面,体会作品的情景、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答题技巧】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解读与体味意象的方法:联系作品内容,对其形象(意象)进行定位,即属
4、于什么形象,并根据具体内容概括特点。(四)品析与鉴赏技法【考点解析】诗词的表达技法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包括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结构方面的伏笔照应。在诗词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考查该考点的题目一般以简答题和填空题呈现。【答题技巧】手法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以手法技巧设题,是古诗词鉴赏的又一大热点。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反问、互文。解答辞格作用,一要答出其通用作用,二要答出其语境作用。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古诗词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间
5、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写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按详略分,有细描和白描。按方法分,有实写、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解答过程中,我们要在确定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其作用。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或对比、渲染、抑扬、借物喻人、用典寓意、以动写静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虚实结合。解答其作用,一要答出通用作用,二要答出语境作用。分析解答时,首先要准确指出诗中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句举例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意或在结构安排、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达技法在多数情
6、形下并非单一使用,往往是综合地运用。具体做题时,我们应准确分析,灵活运用。(五)把握与体悟情感【考点解析】阅读诗歌需要把握和体悟其中的情感。诗词抒发的感情一般有感时伤怀、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爱国思乡之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做好此类题目,要抓住写景叙事的特点来揣摩诗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取向。【答题技巧】先把握诗歌内容,并从景物或者物象中体味其中寄寓(抒发)的感情,并根据感情属性用恰当的词语表述出来。分析抒情方式,从不同方式中感受出不同情感,特别要注意一首诗词中可能抒发出多种不同的情感。此外,还要注意词的不同流派抒发出的不同情感,譬如豪放与婉约的区别。三、中考回应1.(20
7、22山东德州中考真题)阅读诗歌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下列作品和这两首诗情感基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春望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石壕吏D绝句(迟日江山丽)(2)两首诗写“花”,分别运用了衬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3)杜甫眼中,花是美丽的:一种是自由生长,一种是精心管护。由花及人,谈谈这组诗给你的启发。2.(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己亥杂诗(其二十八)清龚自珍不是逢人苦誉注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
8、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注】(1)依据一、二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龚自珍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说说你在交友方面得到的启示。3.(2022宁夏中考真题)初秋行圃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注: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咫尺:形容距离很近。(1)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D这首诗极
9、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2)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4.(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呢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
10、不讲究押韵和对仗。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2)甲诗以“_”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_”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3)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5.(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作者是如何描
11、绘出猎“壮观”场面的?请从善用夸张,巧用动词等角度,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四、高效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以游客身份乘舟去“青山”游玩。B由于潮水上涨、江面开阔,诗人因此感到悬心。C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D家乡的书信从何处传来,原来是大雁从洛阳捎来。(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
12、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B五、六两句在写诗人流连忘返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七、八两句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D在诗中,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2)当你的朋友因身处困境而烦闷失意时,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一联最适合用来劝慰朋友?并说明理由。3.古代诗歌赏析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13、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表现了悲愤中的一种豪迈气概。B诗人用“斗十千”“直万钱”这种比喻的手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C“闲来”两句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一展宏才、有为当世。D全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苦闷、惆怅、徘徊、昂扬等复杂的情感变化。(2)班刊名诗佳句欣赏栏目正在向同学们征集对行路难(其一)最后两句的赏析,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进行赏析。4.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晚春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在诗人们的笔下,草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成了精灵。B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像雪花般漫天飞舞,寥寥数笔,风光满眼。C黄莺频频地啼叫,在诗人戎昱看来,是它在离别之际,向久住的湖上亭告别。D韩愈诗语言轻灵,戎昱诗风格清新。两首诗构思角度新颖,读起来饶有情趣。(2)晚春中的“斗”字和移家别湖上亭的“系”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从拟人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5阅读古诗,完成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
15、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概括作者笔下“沧海”的两个特点。(2)作者借“观沧海”以“咏”其“志”,请写出所咏之“志”的含义。6.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选自陈子昂集)(1)“前不见古人”的“古人”指谁?“后不见来者”的“来者”又指什么人?(2)诗人为什么“怆然涕下”?从诗中找出理由。7【古诗赏析】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
16、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从本词的 _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2)古人用词讲究推敲,“千骑卷平冈”中的“卷”一字传神,请简要赏析。9.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情感。(2)请从感官角度赏
17、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中有“争夺,竞争”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而有人认为“争渡”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你倾向哪种理解?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 “_”一句
18、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_”二字指秦汉故都咸阳。(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2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注释】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台已倾废。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
19、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1)【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的叠词含义丰富,意蕴深厚,请你说说“悠悠”一词中所蕴含的内涵。(2)【甲】【乙】两首诗词都是通过吊古来抒怀的,但抒发的情感不相同,请具体概括。13.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甲诗作者为_代诗人_。乙词作者为_代著名词人_。(2)下列对诗词中画线
20、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3)下面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B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C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D乙词虚实结合,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符
21、合词作常规写法,是词作中的经典。(4)甲乙两首古诗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感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_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_的英雄之悲。14.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角声满天”写鼓角齐鸣、杀声干云的战争场面,给人以低沉哀戚之感。B“半卷红旗”写将士们乘夜奔袭之状。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的细节,更突出悲壮的气氛。C最后两句用燕昭王黄
22、金台上招揽天下贤士的典故,含蓄地点出了诗作的主旨。D此诗用三个画面,涵盖了将士们在不足一昼夜的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反映了战争的艰苦性(2)请自选角度赏析划线诗句。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2)
23、“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16.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却“欲辨已忘言”。(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17古诗词鉴赏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24、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8.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序写时间,地点及词人出游的独特感受,交代写作缘由。B从“吟啸且徐行”中可以想见沙湖道上词人率性洒脱的情貌。C“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
25、,表达词人对权贵的蔑视与抗争。D这首词以风趣幽默的笔调,写出途中遇雨的所感所思。(2)“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词人对天气的态度,更是对生活的态度。请简要分析。1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桂,地名。吴:地名。馀:同“余”中夕:丰皮。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垠:边际。
26、(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的情怀。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C第三句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
27、代品德高尚的人。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2)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注释】一何:多么。罹:遭受。凝寒:严寒。(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2)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2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文后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
28、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_。(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剧本题
29、目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黄衣使者:( )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 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1)根据情景,在_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2)根据情景,在_处填补人物对白23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
30、游人。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31、。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2)两首诗中画线的A.b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2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明理由。2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唐岑参中军
32、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乙】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注释】谪居:贬官的地方。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皆为双句押韵,都押“u”韵。B两诗都是送别诗,【甲】诗因朋友返京而送别,【乙】诗因朋友被贬外地而送别。C【甲】诗中“饮”字写出了中
33、军帐里设宴饯别的情景;【乙】诗中“问”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安慰。D【甲】诗中“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乙】诗颔联首句用典,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为荒凉之地。(2)【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26.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B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
34、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C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D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2)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B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C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D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2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
35、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2)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诗句画面内容表现状态预期表现效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新燕动态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浅草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28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36、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乙】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2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_的特点。(2)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3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37、。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C“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D“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38、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C“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此处为用典,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四面歌残终破楚”也是一处用典。D本词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基调伤感低沉,语言刚健清新。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
39、诗】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明 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注】明卿:作者的好友。楚:楚地。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32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完成小题。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南安军南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典故】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般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
40、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3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乙】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
41、茶,即明前茶。(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B【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C【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D【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3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题破山寺
42、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漫步山林,进入古寺。“照”字写出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反衬出诗人孤寂落寞的情绪。B颔联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似乎可以洗濯身心,放飞灵魂。C颈联“空人心”对应上句“悦鸟性”,点出如此空灵纯净的世界可以净化心灵,让人参悟这空寂中的禅意。D这首诗语言朴素、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进入胜景,体会诗的旨趣,而不以描摹和词藻取胜。(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5.阅读下面这
43、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词是作者驻守边防时的感怀之作,意境开阔,笔力雄健,感情沉郁。B上片勾勒了一幅塞外关山图,突出了边塞时刻备战以防不测的特点。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边关虽寒冷,但有音乐相伴,生活并不艰苦。(2)有些同学年默写时会把“衡阳程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五.【能力提升】1.阅
44、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朝饥示子聿陆游水云深处小茅茨,雷动空肠惯忍饥。外物不移方是学,俗人犹爱未为诗。生逢昭代虽虚过,死见先亲幸有辞。八十到头终强项,欲将衣钵付吾儿。【注】子聿:陆游的儿子。茅茨:茅屋。昭代:政治清明的时代。强项:刚强,不肯低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和食不果腹的窘况,“惯”字表明忍饥挨饿已成常态。B颔联告诫儿子,读书治学要禁得起外界事物的干扰,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C颈联感叹生逢昭代,岁月虚度,诗人因此心生愧疾,感到死后也无颜见祖先。D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儿子子聿的诗,全诗谈治学,论诗歌,说希望,明白如话。(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观书(明)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注于谦,明代诗人,生性刚直,博学多闻。金鞍玉勒:饰金的马鞍,饰玉的马笼头,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