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张家川县2021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模拟考试语文考生注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A卷(10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 请将下面的句子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创 新 发 展 拓 荒 牛【答案】创新发展拓荒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规范、正确。注意“创、拓、荒”的规范书写。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酝酿(ning) 微薄(bo) 狼藉(j) 鲜为人知(xin)B. 商酌(zhu) 隧道(su) 栈桥(zhn) 屏息敛声(lin)C. 遁形(xn) 羁绊(j) 褶皱
2、(zh) 戛然而止(ji)D. 俯瞰(kn) 虬枝(qi) 沥青(l) 杳无消息(yo)【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字音的识记。A.微薄(bo)b;B. 隧道(su)su;C.遁形(xn)dn,羁绊(j)j;故选D。3.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过隐 灌输 耀武扬威 酣然入梦B. 累赘 颠倒 矫揉造作 雕粱画栋C. 琐屑 嶙峋 摩肩接踵 不修边幅D. 盘旋 修葺 鸠占雀巢 妇孺皆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字形。A.过隐过瘾;B.雕粱画栋雕梁画栋;D.鸠占雀巢鸠占鹊巢;故选C。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宋濂读书时,衣食住行条件极为艰苦,但
3、他对这些都不以为然,只是专心苦读,最终成为“开国文臣之首”。B. 广大医护人员在此次抗疫战中执行任务不折不扣,面对困难不折不挠,对抗疾病“不依不饶”,对待患者不离不弃。C.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D. 我们既不能盲目肯定孩子,也不能盲目否定孩子,应该实事求是地让孩子认识真实的自己,正确评价自我。这样,孩子既不会盲目自大,也不会妄自菲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辨析。A.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句中指的是宋濂不把衣食住行条件艰苦放在心上,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B.不折不挠:面对压力和困难不屈服、顽强。句中
4、讲的是广大医护人员面对困难不屈服,所以该成语使用正确;C.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D.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句中指的是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既不自大也不自卑,所以该成语使用正确;故选A。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B. 听到许多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称赞,我不由得感叹:厉害了!我的祖国。C. 钟扬说:“培养学生就像我们采集种子,每一颗种子都很宝贵,你不能因为外表看上去不好看就不要,说不定这种子以后能长得很好”。D. “我也不知
5、道这道题怎么解,你还是去问问郭老师吧。”张华鼓励他说,“郭老师对提问的同学从来都是很耐心的。”【答案】D【解析】【详解】考查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能力。A.有误,本句为陈述句,句尾问号应改为句号;B.有误,感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叹、感叹或号叹。应改为“厉害了,我的祖国!”C.有误,人物对话的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应把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故选D。6.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防止新冠疫情不再反弹,中国疫情防控中心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格的防范措施。B. 民法典(草案)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新需求,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C.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
6、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人们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D. 根据已知的丰富考古成果,我们可以认定一个确凿无疑的历史事实,即华夏文明起源于多个地区。【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A.否定不当,把“不再”去掉;故选A。7. 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鄙人”“寒舍”“舍弟”属于谦称,“惠顾”“赐教”“高寿”属于敬辞。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祭祀乐歌。C. 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
7、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主体部分。D.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诗中既展现了替父从军的木兰的英雄形象,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综合。B.“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颂”才是祭祀乐歌,所以本项有误;故选B。8.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国,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崇尚“扫天下”而不屑“扫一屋”。因此,我们每个有爱国之志者,都应乐于做利国利民的平凡小事。其实,爱国是一种崇高神圣的情感,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为。况且,辉煌壮丽行为的机会比平凡小事的机会要少得多,多数人一辈子都
8、没有这样的际遇。时至今日,仍有些青少年一讲爱国,总以为“洒水扫地捡纸屑”不过区区小事,大丈夫何须伸手。当然更不是喊口号,唱高调,做美梦,梦想一觉醒来就建立起惊天动地、永垂史册的丰功伟绩。A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句子衔接排序。阅读文段可知,先提出在我国人们对爱国思想的错误理解,然后指出爱国的内涵和爱国的具体做法,最后得出结论。句“时至今日,仍有些青少年一讲爱国,总以为洒水扫地捡纸屑不过区区小事,大丈夫何须伸手”承接上文“自古以来”,应为首句;句“其实,爱国是一种崇高神圣的情感,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行为”中,“其实”一转,指出爱国的内涵,应为第二句;句“当然更不是喊口
9、号,唱高调,做美梦,梦想一觉醒来就建立起惊天动地、永垂史册的丰功伟绩”进一步说明错误的爱国方式,应为第三句;句“况且,辉煌壮丽行为的机会比平凡小事的机会要少得多,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际遇”引出下文“乐于做利国利民的平凡小事”,应为第四句。综上分析,排列顺序是:;故选B。名著导读(共4分)9. 下面这段文字选自格列佛游记,在小人国,格列佛参与了哪两派斗争?作者借此讽刺了什么?那有什么办法呢!而在这一切争论弄得最厉害的时候,布莱夫斯库的君王就频繁地派大使前来规劝,指责我们是在闹宗教分裂,说我们违背了先知拉斯特罗格在布兰德克拉尔(即他们的古兰经)的基本教义,因为第五十四章中的一条教义上说:所有真
10、正的信徒应该从他们所认为比较方便的一端打破鸡蛋!【答案】高跟党和低跟党。作者借此对当时英国议会无原则党派斗争给予无情的嘲讽。【解析】【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这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即当时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议会中毫无意义的党派斗争,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和唯利是图。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又译为江奈生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作品以里梅尔格列佛(又译为莱缪尔格列佛)船长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经历,对殖民战争的残酷暴戾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殖民地人民反抗统
11、治者的英勇斗争。10. 下面关于孙悟空的称呼及其得名原因,说法有误一项是( )A. 来历不凡的石猴率先发现了水帘洞,命众猴拜他为王,遂称“美猴王”。B. 石猴大闹龙宫和地府,被天庭招安,玉皇大帝授给他“弼马温”的官职。C. 石猴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被唐僧所救并拜为师,唐僧为其取号“孙悟空”。D. 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取经成功,如来佛祖授予了孙悟空“斗战胜佛”的品职。【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识记。C.有误,石猴被压五行山下五百年,被唐僧所救并拜其为师,唐僧为其取号“行者”;故选C。11. 默写填空。(1)杨花榆荚无才思,_。(2)_,学诗谩有惊人句(3)_,衡阳雁去无留意。(4)
12、河流大野犹嫌束,_。(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这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终将实现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6)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诗人乡愁难收、悲切思念亲人之状的诗句是:_,_。(7)石壕吏中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_,_。【答案】 惟解漫天作雪飞 我报路长嗟日暮 塞下秋来风景异 山入潼关不解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解析】【详解】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惟、解、漫、嗟、
13、暮、塞、潼、袖、翁”这几个字的写法。二、阅读理解(30分)(一)阅读怀疑与学问,完成下面小题。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
14、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
15、盲从或迷信。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
16、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2. 请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围绕作者的观点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体现他的论证思路。13. 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14. 请简析文章第两段不能调换顺序理由。1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这则材料能否充当理论论据。明代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有
17、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16.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根据文章给你的启发,就这段材料提出两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链接材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答案】12. 中心论点: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在消极方面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也是在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13. 运用了举例论证。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论述了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18、14. 示例一:第段论证了什么是怀疑精神,以及怀疑精神对于辨伪去妄的意义价值,而第段是承接第段,具体阐释如何以怀疑精神读书治学。先阐明意义,后指导行动,符合人们认识事物规律,因此,两段是层进关系,不能调换。示例二:第段首句“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是承上启下句,第段紧承第段的论述,段联系紧密。因此,段不能调换。15. 能充当理论论据。选文首句即是中心论点,强调“怀疑”的重要作用。链接材料也强调了“怀疑”对学问的长进的重要性,观点与材料高度统一,能有效证明中心论点。16. 示例:周易是一部什么书?作者是什么人?为什么说君子处世当循天道,刚毅坚韧是
19、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解析】【12题详解】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第一问,中心论点是作者发表主要的集中的观点。中心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首先看标题(标题怀疑与学问,属于论题,论点是对于论题的具体论述,是一句完整的话),再看文首文尾。结合课文内容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的观点蕴含在程颐和张载所说的话当中),即:学则须疑或学者先要会疑。同时在文章第段首句(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也体现了作者的中心论点(做学问要学会怀疑,要有怀疑精神)。第二问,分论点往往
20、是在提出中心论点后的中心句,是对中心论点的具体的阐述,所在位置可能在段首、段中或段尾。在文章的第、自然段都有中心论点的身影,分论点的提出在第自然段首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13题详解】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结合“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的内容可知,本段列举了中国古代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例子。联系画线句前后文“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
21、问的基本条件”“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可知列举这两个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们应该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或:论证了人们做学问应该有怀疑精神。文中列举实例,使文章的论证更有说服力。【14题详解】考查议论文各语段之间的顺序。作答时需首先表明态度,一般是不能调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个是与前文或后文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是有其内部的顺序,根据这两段的内容可知,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第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传说”,而第段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第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的精神对待,第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
22、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第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段形成递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故而不能调换。【15题详解】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材料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
23、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证明了中心论点“学则须疑”,强调“怀疑”的重要作用;段中“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引出下边学问家戴震和哲学家笛卡尔的事例,而陈献章是中国古代书法家,使论证更加全面,强调了“怀疑”对学问的长进的重要性。所以能充当理论论据。【16题详解】考查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可提出问题:君子处世与天道运行的什么关系?根据“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可提出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深刻含义?(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24、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7.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又何间焉(2)
25、肉食者鄙(3)小大之狱(4)既克,公问其故18.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9. 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20. 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本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链接材料】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全线出击,结果中了敌军详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答案】17. (1)参与 (2)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指诉讼事件 (4)战胜18. (1)(这只是)小
26、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不会保佑的。(2)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19. 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20. 结论: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理由:本文中的鲁庄公因听取了曹刿的建议,才取得了胜利;链接材料中的赵王因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导致了失败。【解析】【17题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2)句意为
27、:当权者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3)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狱:指诉讼事件。(4)句意为: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克:战胜。【18题详解】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1)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使人信服;福,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 (2)辙,车轮碾过的痕迹;靡,倒下;逐,追击。【19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
28、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要紧紧抓住、战时和战后三个阶段曹刿“论”的那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战前的“取信于民”。战前,曹刿谒见鲁庄公,劈头就问“何以战”,抓住了作好战前政治准备这一决定胜败的关键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体现了曹刿重视民心得失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可见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战时,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
29、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战后,论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论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20题详解】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对材料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分析;同时需要细读材料,分析材料中的故事内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体悟分析其道理即可。从文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知鲁庄公做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在以后的作战中,又虚心听取了曹刿的建议,从而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从链接材料“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分析可知,赵王不听劝告,执意用赵括
30、为将,结果导致战败。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听取他人意见的重要性。【点睛】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
31、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
32、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三、写作(40分)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40分)21. 思想、感情、态度等,用言语、行为显示出来,即为“表达”。把爱表达出来,你会被更多关爱包围:把幸福表达出来,你会感受更多幸福:把失意表达出来,你会获得真诚帮助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成长更顺利,生活更美好。请以“ 需要表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限于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
33、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答案】爱,需要表达我停止了手中为你们写生日贺卡的笔,我去掉了话语中从小挂在嘴边的”谢谢”,故意装作对你们的爱视而不见。我错误地认为这就是独立和成熟,这才是坚强与矜持。可是父亲、母亲,你们却一如既往,对我关爱备至。也许你们心里会说:女儿啊,你是否有些冷漠?其实不然。在学校里,我学会了感谢友谊,甚至对它敏感到一个眼神、一次抬眉、一个点头,我心中漾满了甜蜜;在学校里,我学会了感激老师,重视到了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声关怀,我梦里充满了美好;在学校里,我学会了感激社会,一次演讲、一次奖励、一张证书,我眼前充满了希望。也许我忘了什么,但我已并不在意。直到有一天
34、,放学回家,我看见父亲倒在地上,自行车也歪在一边。一见到我,父亲像是在掩饰什么,他迅速爬起,嗫嚅道:”我不小心滑了一下没没什么的。”我赶紧上前搀他,我注视着父亲如霜似雪的双必、如镌似刻的皱纹,心里涌起了一种酸酸的感觉:父亲,为了我,您含辛茹苦,而我那天,我小心翼翼地扶着他上楼,父亲的眼中有一种惊愕和欣喜。刹那间,似乎有什么东西猛然触痛了我的心,有什么东西开始苏醒了。此后,每一天上学前,我发现了父母在窗口关切地注视我骑车远去的身影,我明白了为什么每次我打不开锁时,母亲总会在第一时间带来她的帮助;每一天放学回家,我听见父母窃窃细语时,患中耳炎的父亲一声声无奈的询问:”什么?什么?没听清。”我知道,
35、是因为我在复习迎考原来,我曾经遗漏过生命中那么多令人感到深情的时刻;原来,我和父母都依然彼此深爱着。我的身影是帆,他们的目光是海;我的梦想是白云,他们的真爱就是天空。我硬咽了蔡琴在歌中深深吟唱:”感谢那些事,感谢那些人,感谢那一段段无悔的缘分。”啊,人生原来就是和那些事那些人相遇的过程朋友啊,请回头注视你的父母吧!记住那些欢乐的日子,更要相信:伤痛了有人抱紧的时候,未来有什么路不好走【解析】【详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目之前有一段提示语,为学生打开思路很有帮助。也可借此拟出题目,如“爱,需要表达”“幸福,需要表达”“失意,需要表达”“人生,需要表达”等。首先想好主题和文体,如果选择记叙文,要
36、明确文章主题,通过具体的事件,表达某种情感,结尾要注意抒情和总结,也可以灵活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议论文最好是开篇点题,直接表明需要表达的某种情感,结尾扣题。其次列好提纲,写记叙文要设计好开头结尾,同时要把你叙述的事情分成几个层次,注意过渡。议论文要注意说了事例要归纳主题,反复扣题,表明要表达的情感。【点睛】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表现了一定的灵活性,便于考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受到命题人的青睐,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看结构、辨词义、析提示来恰当补题,确定主题、题材、重点,明确体裁、字数等要求。22. 请以“那些日子不能忘”为题作文。要求: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37、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答案】例文:那些日子不能忘坐在中考考场上,试卷下发前,我攥紧的双拳也早已被汗水浸湿。如此紧张的考试下,我却忘不了那一张和蔼的笑脸,那慈祥的、沙哑的声音。那些与老师共同奋斗的日子,是我不能够忘记的。九月初,回到了阔别大半载的校园,每个人都在努力,为即将到来的水平测试而奋斗。而我也发现了学习上的漏洞,不懂的问题堆积如山。一直不善于和老师交流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推开了地理办公室的门。此时正值中午,老师正伏在办公桌上休息,我便安静地站在一旁,借机观察起这间屋子来。屋子很小,只有两张办公桌,另一位老师不在。两张桌子上都堆满了教材,教案和各班学生的作业,堆叠的高度
38、甚至超出了办公桌旁的隔板。老师伏在这一堆堆书中间,显得格外渺小。“怎么了?有问题吗?”一声询问将我从出神中惊醒。“那个,打扰您休息了老师,我是有一些问题不太懂”说着,我将一本练习册递给她。老师拿起书,仔细阅读完题目,一边拿起红笔在书上圈圈点点,一边对我讲着。无奈我解题能力实在不足,还是一脸困惑地摇摇头。老师见状,索性把桌子上堆成山的作业向内用力一推,留出了一片空地,将练习册摆在桌上,招呼我到近前来,用笔尖指着题干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明起来。此后几天,每个中午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去老师那里听题,一段时间下来,我自己都能感觉到我的地理水平稍有起色。但慢慢地,老师的声音开始变得沙哑起来,但每次我询问起来,她
39、好像对自己沙哑的嗓音毫不在意,摇摇头说:“没事,课有点多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一个周五,我刚要从办公室离开,老师突然叫住了我,严肃地对我说道:“马上就考试了,你还是欠点火候。周六给我打电话吧,我把做题技巧和知识点再跟你强调一遍。”我有些惊讶:“那多打扰老师您啊。”“打扰算不上,你们马上就要考试了,我们得抓紧抢分啊。”老师的声音仿佛更沙哑了,却不知为何,显得格外动人。第二天,我紧张地把电话拨了过去。过了一会,电话打通了,老师熟悉的声音传来:“是张同学吧,马上啊。”话筒中安静了一会,随后传来了一个小孩的哭闹声,老师好像是低声说了几句什么,哭闹声便远去了,老师的声音重新响起:“好了,来吧。”“那个
40、,老师您孩子那边”“小孩子都那样,正常,有他爸呢,咱们就看题吧!”老师平淡而沙哑的声音徐徐传来,却在我心中掀起几圈波澜。是啊,老师也有家庭,也有亲人,也有自己的生活。但她却放下了这些种种,为我们学生付出了太多太多时间和精力。这一份付出是何等厚重,何等伟大!经过这段日子的刻苦备考,终于到了考试的日子。此时坐在考场上,尽管脑中不断默念着百般记忆过的知识点,手中一刻不停地写写画画,但那一张和蔼的笑脸,那慈祥的、沙哑的声音我却从未忘记。那段日子的一幕幕不断在眼前浮现,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与动力,给了我应对考验的勇气与决心。这段日子,在漫长的人生中可能只是一个片段,地理老师也不再教我,但这一切却给了我沿这条
41、路一直走下去的动力,是我万不能遗忘的宝贵记忆。【解析】【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第一,审题立意。“那些日子”指过往的日子,提示我们应该写过去的经历,如学习某种技能的日子,认真备考的日子,外出旅游的日子,照顾老人的日子等,可以从记忆中选择触动最深的事情。“不能忘”指应该“牢牢记住”,之所以要牢牢记住,是因为心灵受到了强烈的撞击,如知道社会的真相,享受到生命的乐趣,感受到人间的真情,领悟到生命的真谛等。凡是“不同寻常”的事都可入题。第二,构思选材。在选材时,要考虑,“不能忘”什么?为什么“不能忘”?“不能忘”的意义是什么?这样追问下去,沉淀在内心、久久不能忘怀的事情就会跃入脑中。材料选定之后,详写
42、的地方要浓墨重彩,略写的地方要一笔带过,在情节上不妨增加点波澜,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注重日常学习成长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B卷(50分)四、古诗词赏析(10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23. 颔联运用的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4. 末句中的“暂”有什么意味?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25. 下面这首诗与本诗同为刘禹锡在被贬谪期间所作,都表现出了积极昂扬的精神,请你分别结合这两首诗的具体诗句加以说明。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
43、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答案】23. 这两个典故抒写了诗人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也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长期遭贬谪的不平。24. 暂,暂且,姑且,姑且借朋友的安慰和眼前的美酒来振奋精神,表达了对朋友情义的感谢;一个“暂”字,表明诗人的旷达是惆怅中的旷达,旷达之中也有隐隐的感伤(悲凉、无奈、对未来的隐忧)。25. 示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从自然现象中悟出生活的哲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替代,让我感受到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昂扬勃发的精神。秋词中,诗人把人们一向描绘得悲凉萧索的秋天写成比春天还要美好,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
44、诗歌用典及情感的把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意思是: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闻笛赋”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烂柯人”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据此作答即可。【24题详解】本
45、题考查炼字。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暂”,暂且、姑且。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2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诗句及鉴赏诗歌主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这两句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
46、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诗人借一只孤独的、凌云的、奋进的鹤的形象,展现出一种高昂的气概、奋进的精神、凌云的壮志。故两首诗都借具体形象展现了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奋进的精神。五、课外阅读与理解(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种植雪花的人石兵少年时的某个冬天,我在漫天大雪的野外遇到了一位老人,他对我说,雪花是一种奇异的花,根扎在天空,却绽放在大地上。老人的话令我一时难以理解,因为在印象中,我从未将雪花等同于一朵真实的花。我对老人说,雪花不是花,它不需要阳光,也没有色彩和味道。老人笑了,他告诉我,世间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