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恩阳区2023年九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 120分钟完卷)一、语文知识与运用(24分,每小题3分)某校组织九年级学生开展“登高祈福”实践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登科及第迎金榜,曲水流觞送银盅。登科公园。登科楼位于登科山最高处,建筑长15米,宽15米,面阔3间,每个开间宽5米,寓意巴人三元及第、五子登科的美好愿景;高33米,寓意生生不息、积极进取的巴人精神。同学们或在祈福广场,写下自己的愿望,带着心中的期许挂上祈福牌、投下祈福币;或在老师的带领下,登上登科楼,欣赏美丽的春景,师生共享天伦之乐。公园以竹类、紫石为基调,水景、苔藓为亮点,形成其高可以眺、其邃可以隐、其芳
2、可以采、其清可以濯、其幽可以栖的特色环境,yn【 】然一幅宁静致远的水墨丹青。生命可以漂泊,文化需要根脉。只要借助文化的浸润和点染,自然景观才能彰显出人文的厚重。被登科文化、书院文化充实起来的恩义文化,是恩阳人行走天下的精神脊梁。登科公园终于建成,在“十园六院”的构想中,这永远不会是城市建设的附丽,而是文化的再次回归,精神的深层抵达。走过登科街,凭栏登科楼,爬上登科山,河水如练,远山似di【 】,无论是醉看斜阳,还是静听山风,你总会忘却尘俗,内心空明澄澈。登高实现了同学们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通过这次活动,也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 】中的字,全部正确
3、的一项是( )A. q 嫣 j 带B. x 俨 j 黛C. q 俨 j 黛D. x 嫣 j 带2. 文中画横线的四个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生不息B. 天伦之乐C. 水墨丹青D. 空明澄澈3.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要借助文化的浸润和点染,自然景观才能彰显出人文的厚重。(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只要”改为“只有”)B. 走过登科街,凭栏登科楼,爬上登科山。(语序不当,将“凭栏登科楼”和“爬上登科山”互换)C. 登高实现了同学们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用词不当,将“实现”改为“达成”)D. 通过这次活动,也使同学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成
4、分残缺,删掉“通过”或“也使”)4. 依次填入文中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坐落于素有恩阳“城市绿肺”“城市后花园”之称的登科山采用因高设堂、就低营池的手法成功打造迎恩书院、登科楼、祈福广场等8大景观更有力推动了生态、休闲、人文等要素深度融合,使绿色发展、生活方式根植人心。全园充分运用生态绿地,深度挖掘生态文化其生态引领作用不仅优化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品质A. B. C. D. 5. 下面关于语法知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寓意巴人三元及第、五子登科的美好愿景。”句中的“寓意”“美好”“愿景”分别是动词、形容词、名词。B. “五子登科”“恩义文化”“水墨丹青”分别是
5、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C. “被登科文化、书院文化充实起来的恩义文化,是恩阳人行走天下的精神脊梁。”一句的主语是“恩义文化”。D. “无论是醉看斜阳,还是静听山风,你总会忘却尘俗,内心空明澄澈。”这是假设关系的复句。6. 登上登科楼,有同学写了一幅字,请欣赏这一书法作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筋骨饱满,笔力雄健。B. 四字错落有致,收放有度。C. 气韵贯通,展现书者胸襟。D. 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7. 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文学、文化常识交流,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相传为春秋
6、时期左丘明所作。B.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四世同堂等。C. 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小说中的“变色龙”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D. “冠”是古代贵族所戴帽子的总称。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8. 下面是迎恩书院前院对联中下联的词语,其顺序已打乱,请根据上联重新排列。文脉 三峰 点睛 贯古今 回龙 笔架 绵绵上联:飞凤浴火百顶翎冠盛德朗朗昭竹帛下联:_【答案】1. C2. B3. C4. A
7、5. D6. D7. C8. 回龙点睛三峰笔架文脉绵绵贯古今【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栖:q,鸟禽歇宿;居留,停留。容易错读成x。俨:yn,宛如,十分像。俨然:形容特别像。嫣:yn,容貌美好,多指笑容。嫣然:容貌美好;娇媚的笑态。此处的意思是“像一幅画”,故应用“俨然”。脊:j,人和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中间高起的部分。容易错读成j或j。黛:di,青黑色。带:di,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根据语境,远山应是青黑色,故应选用“黛”。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A. 生生不息:指变化和新生事物的发生。符合美好寓意的语境。B. 天伦之乐: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8、。泛指家庭的乐趣。“师生”之间不能用“天伦之乐”。C. 水墨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中国画中以墨色为主,以丹青色彩为辅。故称中国画为“水墨丹青”。符合语境。D. 空明澄澈:空明,空旷澄澈,洞澈而灵明的心性;澄澈,清澈,水清见底,清亮明洁。符合“内心”的洞彻明洁的语境。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C. “将实现改为达成”错,“登高实现了同学们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中“登高”“实现”“愿望”,主谓宾搭配合理。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根据前文“登科公园”这一主语,应首先介绍其“坐落”于何处,然后再具体写公园的景致
9、,故紧跟其后;介绍完了登科公园所处位置后,总体上再写公园的情况,故应在后;由中“运用生态绿地,深度挖掘生态文化”可知,应先写公园的外在景观,在写其“文化”,故后应是;根据和的关联词“不仅”“更”可知,和的顺序应是“”,这两句阐释登科公园的“文化”,故应放在后。综上,正确的顺序应为“”。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法。D. “假设关系”错,根据原句中的关联词“无论,还是,总”可知,这句话是条件关系。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书体。D. “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错,根据图片,书体应为行书,而隶书有明显的波磔,其笔画特点是“蚕头凤尾”。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 “道家经
10、典之一”错,左传是一部注释春秋的著作,属于如家著作;B. “代表作有四世同堂”错,四世同堂是老舍的代表作;D. “古时男子十八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十八”错,古代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联。解答对联题,要熟练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上下联必须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仄起平收。根据所给上联“飞凤浴火百顶翎冠盛德朗朗昭竹帛”,“飞凤”为动词+名词的结构,那么,下联应选择“回龙”;上联“浴火”为动宾结构,故下联应选“点睛”;上联“百顶”为数量词,故下联应选“三峰”;上联“翎冠”为名词,故下联应选“笔架”;因“笔架”为“山
11、”字形状,故用“三峰”来修饰;上联“盛德朗朗”为主谓结构,“朗朗”为叠词,故下联应选择“文脉绵绵”;上联“昭竹帛”为动宾结构,故下联应为“贯古今”;故下联合起来应为“回龙点睛三峰笔架文脉绵绵贯古今”。二、现代文阅读(34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学校图书馆志愿者的小明,对古籍保护很感兴趣,收集了相关资料。【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与印度、伊朗以史诗传唱、经典传诵为主要传播方式不同,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中国是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
12、,这就为书写提供了廉价而又实用的书写载体,相比羊皮、简牍、石板、铜器,纸张能够书写更加丰富的内容,承载数量更多的文字。而且中国还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书籍文本利用印刷的手段大量复制出来,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并流传广远。此外,中国还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国度,举凡官府、学校、寺庙以及个人,都喜爱收藏,各朝各代都有公私收藏,保存了大量的图书典籍;而这些公私机构还组织抄书、印书,使得中国的古籍既得到保存,又不断推陈出新。因此,延至今日,海内外都有大量的中国古籍的留存。(整理自荣新江展望古籍整理研究的明天)【材料二】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
13、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各地纷纷开展古籍普查工作,普查范围逐渐扩大,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档案馆系统,拓展到文化博物馆等新领域。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系统性进展,一大批“大部头”古籍得到发掘、整理、校勘、刊布,焕发出新的文化光芒。数字化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古籍走进人们的生活。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表示,在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要针对古籍、壁画等活性文化遗产,积极构建科学的数字化保护利用体系,打造国家古籍资源数据库。保护古籍,人才是根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建议,将古籍保护设立为一级学科,有效整合现阶段相关学科资源,为古籍保护事业打造源源不断的生力军,让古籍保护更科学、更规范
14、、更可持续发展。(整理自朱羿加强古籍保护 绵延中华文化【材料三】从整个古籍整理与保护来说,我们不但要对重要典籍进行整理、出版,还可以做深度注释、研究乃至外译。另外,还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使古籍中的精华为大众所熟知。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引发了古籍新热潮,古籍保护及推广实践活动越来越多。许多地方积极组织古籍保护培训班,开展古籍保护与修复主题讲座,举办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等;各大短视频平台也推出大量与古籍相关的视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平台,围绕古籍展开二次创作。古籍经典正引发新的关注,激荡着更多青年的灵感。(整理自新华每日电讯等报刊)【材料四】“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在古籍的普查、整理与
15、出版、修复、数字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下表列举部分项目及相关成果。领域项目相关成果古籍普查汉文古籍普查已普查到的汉文古籍总量为270余万部,占预计汉文总量的90%以上古籍整理与出版国家传统文化典籍整理工程推进历代海洋文献、石刻文献等的整理与研究,累计出版近200册中华再造善本工程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出版,共计收录583种珍贵典籍古籍修复清宫“天禄琳琅”等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古籍修复总量超过370万页古籍数字化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平台建设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数字资源10万部(件),实现免登录在线阅览(整理自光明日报等报刊)9. 关于中国古籍大量留存的原因,下列说法
16、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A. 中国是很早就注重书写的国家,只用书写下来的文本来传播自己的文明。B. 纸张的发明,为中国人提供了廉价实用的书写载体,有助于书写更多内容。C. 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中国的典籍比世界其他文明的典籍更早地大量复制。D. 中国人喜欢收藏图书,公私机构组织抄书、印书,使中国古籍得到保存。10. 小明将材料四与其他材料进行对照,做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已普查到汉文古籍总量有270余万部,古籍普查工作取得了新突破。B. 在整理与出版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中国古籍还可以扩大影响力。C. 设立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目的是让人们关注古籍修复的技艺。D. 古籍数字
17、资源免登录在线阅览,突破时空条件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11. 古籍保护利用,需要大家提高认识。请结合小明的资料,向同学们阐明古籍保护利用的意义。【答案】9. A10. C11. 保护好古籍,能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A.根据材料一中的“中国人更相信书写下来的文本,并以文本的形式传播自己的文明”可知,本项“只用书写下来的文本来传播自己的文明”表述过于绝对。故选A。【10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辨析。C.有误,设立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是为了保护古籍,并不是让人们关注古籍修复的技艺。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的提炼与
18、概括。根据材料二中的“保护好古籍,对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概括为:保护好古籍,能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二)(11分)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读书说起读书,有哲人这样总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几乎天天都在阅读,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版的,都能用浓浓的书香滋润心灵、涵养风尚。可以说,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读书让生命丰腴。清代黄图珌在看山阁闲笔里说:“窗明几净,开卷便与圣贤对语,天壤间第一快乐事也。”是啊,虽然无法与古人、前人直接面对面,但是通过对一些书本、文字的阅读,我们可以穿越时空
19、地了解到数千百年之前的老子、孔子、李白、杜甫等人的思想世界,也可以认知远在欧洲的卡尔马克思、弗朗西斯培根、伏尔泰等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饱满丰富起来。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年少时立下志向,发奋读书,没有几年便学涉百家。读书让陈子昂的生命变得丰腴,最终被推为一代文宗,流芳百世。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读书来增加人生的高度、拓展生命的宽度。读书给心灵力量。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参差不齐,好的坏的,真的假的,怎么鉴别?鉴别能力从哪来?唯有读书,与书为友,增长知识。有了知识的积累和心灵的积累,面对恐惧、紧张、焦虑、痛苦就能处变不惊,让自己保持一份淡定和宁静,从纷
20、繁的信息表象之下寻找真知,从容与逆境共处,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读书使灵魂升华。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古人早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困顿于生活和时间,我们没有办法去周游天南地北,只能跟随着别人的文字,在字里行间感悟着天马行空、人生惬意。“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北宋黄庭坚如是说。读书总能让人在书中找到共鸣,与写书之人在某一瞬间达到默契,好似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相遇,从而获得补给,得到救赎。如此,文章读多了,自己的所得所思所想,以文字记之,写出锦绣文章,岂不是人生之快事?读书与人生相伴,犹
21、如一日三餐,更像呼吸空气般吐故纳新,不知不觉间,帮助我们反思当下,放眼未来,更提醒我们: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有删改)(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下列事例哪一个最适合作本文的论据,请选择并说明理由。宋濂少时酷爱读书,常“假借于藏书之家”;成年后“益慕圣贤之道”,遍访名师。他以读书为乐,终成一代大儒。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答案】(1)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2)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段首句“读书使灵魂升华”,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3)
22、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让生命丰腴”,然后引用了名人名言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事例进行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读书来增加人生的高度、拓展生命的宽度。(4)材料能够作为文章的论据。材料中宋濂少时酷爱读书,最后终成一代大儒的事例,与文章的观点“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一致,能够证明此观点。材料王继才守岛卫国的事例,论述的是“坚守和付出”的道理,与“读书的益处”没有关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理解。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阅读全文可知,文章第段首先引用名言阐述了
23、读书带给我们无穷乐趣,引出中心论点: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第段画线句子引用了北宋黄庭坚的名言,属于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段首句“读书使灵魂升华”,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理解。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阅读第段可知,本段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让生命丰腴”,然后引用了清代黄图珌在看山阁闲笔里的话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地了解到数千百年之前的老子、孔子、李白、杜甫等人的思想世界,也可以认知远在欧洲的卡尔马克思
24、、弗朗西斯培根、伏尔泰等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饱满丰富起来”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证明此分论点;又列举了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读书的例子,进一步证明此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读书来增加人生的高度、拓展生命的宽度。【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对论据的运用。阅读文章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材料列举了宋濂少时酷爱读书,最后终成一代大儒的事例,与文章的观点“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一致,能够证明此观点。材料列举了“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的事例,论述的是“坚守和付出”的道理,与“读书
25、的益处”没有关系。(三)(14分)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1985年的一场电影明天家里放电影!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老李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
26、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
27、理由。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姐的眼睛又湿润了。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
28、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姐从人群里挤出
29、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作者李义文有改动)13. 阅读自然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电影放映前:_电影放映中:_电影散场后:_14.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1)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2)姐的眼睛又湿润了。15. 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
30、好处。16. 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自然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动力分别是什么?【链接材料】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答案】13. 父亲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机械地和前来看电影、道喜的人打招呼。 父亲在围子外转悠,乐呵呵地
31、看着看电影的人群并婉拒了女儿一起看电影的建议。 父亲在人群散尽后,歪在草垛堆中打着呼噜。14. (1)听到父亲说只要她想上,砸锅卖铁也供她读书,为父亲对自己无条件的支持而感动、感激,为自己让父亲负担更加重而自责、难过。(意思对即可)(2)看到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和辛苦搬砖的身影,为父亲辛苦劳作而感到心疼和怜惜。(意思对即可)15. 结构上为下文写父亲为何请大家看电影、如何请大家看电影做铺垫。采用了倒叙的记叙顺序,从“明天家里放电影”出发来回顾放电影的原因、父亲为了请大家看电影和供女儿上学付出的努力,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和结构的单调,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开门见山,交代了文
32、章的主要内容,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一句话即展现了姐姐考上大学后,父亲的喜悦欣慰和自豪之情,体现了父亲果断和有家庭责任心的形象,渲染了充满喜悦的气氛。(意思对即可)16. 共同点:都是农民;都勤劳能干,通过劳动建设家庭,实现目标;都有浓厚的家庭责任心,分别为了子女的学业和家人的尊严奋斗。不同的动力:本文中的父亲是为了让“我”的姐姐可以安心读书,不用操心学费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让家人安心,不用操心家中生计;台阶里的父亲是为了有高的台阶,让自己和家人受人尊重。(意思对即可)【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空:根据第段“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
33、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可知,电影放映前,父亲有些慌乱和不知所措,机械地和前来看电影、道喜的人打招呼;空:根据第段“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第段“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可知,电影放映中,父亲在围子外转悠,乐呵呵地看着看电影的人群并婉拒
34、了女儿一起看电影的建议;根据第段“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第段“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可知,父亲在人群散尽后,歪在草垛堆中打着呼噜。【14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分析。(1)根据第段“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娘的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第段“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可知,尽管家里条件很差,但是父亲愿意克服重重困难难供姐姐读书,由此可看出姐姐是因感动、感激而落泪。(2)结合本文第段“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
35、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第段“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第段“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可知,烈日下父亲在砖瓦厂拉砖,为了尽早完成承包的活,父亲饭都顾不得吃,姐姐看到父亲瘦小佝偻的背影,因心疼父亲而落泪。【15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作答时可从内容上和结构上来分析,开头段结构上的作用一般包括: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开篇点题、设置悬念等。结合第段“明天家里放电影”可知,这里交代了将要发生的事情,引出下文姐姐考上大学,爸爸为此庆祝张罗看电影的情节;也设置了悬念“为什么要放电影”,所以也为
36、下文描写父亲为了放电影和供姐姐读书而努力干活挣钱作了铺垫;以父亲的一句话开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干净利落的一句话,也凸显父亲干练的性格特点;开头的这句话以感叹号结尾,体现的是父亲因姐姐考上大学而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心情,为全文奠定了喜悦的感情基调,同时这句话语气坚定,也体现出父亲决绝果断的人物形象。【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理解文章内容。根据第段“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链接材料】中的“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可知,两位父亲都能吃苦耐劳、勤劳厚道;根据第段“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
37、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链接材料】中的“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可知,两位父亲都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拮据,但都靠诚实的劳动赚钱,为了生活目标认真地做着出卖力气的辛苦工作。根据第段“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可知,本文中的父亲的动力是为了让姐姐可以安心读书,不用操心学费和担心家里的生计问题;根据【链接材料】中“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知,台阶里
38、的父亲的动力是为了想要有高的台阶,让自己和家人受人尊重,有尊严。三、古诗文阅读(26分)(一)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每空1分)17. 读经典诗文,品忧乐情怀。“_,却话巴山夜雨时”中有李商隐的无限思念;“采菊东篱下,_”中有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闲适自得;“云横秦岭家何在?_”中韩愈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_,枳花明驿墙”中山野的情趣冲淡了诗人温庭筠羁旅的辛苦,却无法抑止诗人内心思乡愁绪;“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包含刘禹锡对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答案】 何当共剪西窗烛 悠然见南山 雪拥蓝关马不前 槲叶落山路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
39、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共剪、烛、悠、拥、槲叶、侧畔、帆”等字词容易写错。(二)(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1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B. 五、六两句在写诗人流连忘返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 七、八两句写诗
40、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D. 在诗中,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19. 当你的朋友因身处困境而烦闷失意时,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一联最适合用来劝慰朋友?并说明理由。【答案】18. B1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这首诗歌是诗人蛰居山阴农村老家时所作,五六句主要描写社日将近,一路上迎神的萧鼓声随处可闻,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并不是思乡之情,所以B错误。
41、【19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这句话既写景,又蕴含了哲理,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的时候,如果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所以这句能给人以希望,甚至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能给人在困境中有着坚持下去勇气,所以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合适。(三)(14分)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
42、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初自马岭入龙山,小径崎岖,有倦意。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遶观俯览,遂忘箠辔之劳。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明旦,惟深约寺僧契园从予游,东过通胜
43、桥,至苍龙洞,又至菩萨洞;下而南观长老岩、水帘亭,周行岩径,下瞰白龙潭而归。(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释】遶(ro)观:四顾,环视。箠(chu)辔:马鞭子、马笼头。惟深:和尚的法号。柳开:北宋散文家。天平山:在今河南林县西,是林虑山的一部分。20. 对【乙】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B.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C.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D.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2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B. 潭西南而望 下瞰白龙潭而归C
44、. 以其境过清 可以一战D. 遂忘箠辔之劳 遂迷,不复得路22. 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23. 两文都描写了水、树、石等自然景物,但景中所含之情不同。结合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体会两位作者情感的不同。【甲】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乙】文:又数里,入龙口谷,山色回合,林木苍翠,遶观俯览,遂忘箠辔之劳。【答案】20. C21. A22. (1)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2)(我)环顾四周清秀脱俗的景色,恍惚间疑心是在人世之外,慢慢走着,流连忘返。2
45、3.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作者的孤寂、凄凉的心境。“遂忘箠辔之劳”写周围的美景让人忘记了旅途的辛苦,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喜爱、赞美。(意对即可)【解析】【2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乙】文中画线句“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的意思是:第二天,在林虑亭吃早饭,正午时抵达桃林村,原来这里才是山脚。据此断句为: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知道这些词语有几个解释,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A.用在数词前,表约数,大约/用在数词前,表约数,大约B.表修饰/表顺承C.表示动作行为产生原因,因为/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凭借D.副词,竟然/副词,终于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