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21说明文阅读考点通讲(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21说明文阅读考点通讲(教师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21 说明文阅读复习目标1识记说明文的基本概念知识2能够运用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文本解答问题基础存盘一、要点概览 二、知识归纳中考说明文的考查,主要围绕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文结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筛选整合信息等几方面进行命题。知识点一:说明文的概念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2.说明文分类(1)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
2、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阐释抽象的事理、本质、关系、规律等。如大自然的语言大雁归来被压扁的沙子等。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2)按语言风格分平实说明文:以平实的笔法,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如中国石拱桥运用大量数据对说明对象作客观的说明。生动说明文(包括科学小品文):用文艺的笔调,兼用描写的笔法,以对话、故事、修辞等形式来加强说明的形象性,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如大雁归来中有不少记叙、描写、议论结合的语句,使文章颇富感染力。知识点二:说明对象及特征 1.常见题型(1)这篇文章(或第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请简要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3)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点的标题。2.答题方法说明对象(1)看题目。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就直接表明了文中要说明的事物,即说明对象。(2)观首段。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的文章没有题目时,那么我们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3)找结尾段。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均找不出说明对象,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
4、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所以要十分关注结尾段落。(4)抓关键句。有些说明文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总括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这些句子,进而把隐含在文中的说明对象挖掘出来。(5)归纳总结。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那么这时候,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一般表述: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一篇文章有一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局部段落有局部段落的说明对象,千万不要把局部说明对象当作整篇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文的说明特征,可以通过对说明特征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情况进行归纳分类,以达到正确并快速的找出说明特征的目的。可分为三类:(
5、1)注意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2)注意文章的开头部分。(3)注意文章各个段落的分布。要求学生通篇阅读课文,筛选勾画出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特征的重点词句。部分词句可以直接使用,但部分词句需要归纳概况。知识点三:说明顺序1.常见的说明顺序及作用(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时间顺序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作用: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
6、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空间顺序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作用:能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的本体面貌而后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等。作用:可以把复杂的事物降得更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
7、事理的内在联系。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文章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近几年说明文选段多为科技类说明文,此类说明文一般是事理说明文居多,故多用逻辑顺序。3.常见考题一: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的说明顺序对(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4.常见题型二:某几段能否调换位置。(1)答题步骤分别概括各段说明内容;指出段落之间属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中的哪一种;与前文内容是照应关系;属于哪一种结构关系,如总分式
8、、递进式、承接式等;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所以不能调换。(3)答题格式:这几段不可以调换,因为它们是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的,调换后不合逻辑。知识点四:说明文的结构1.说明文的结构方式(1)总分式(1)“总一分”式:如苏州园林中先概括了苏州国林的总特点,然后从四个主要角度和三个次要角度逐一分析,有总有分,层次分明。(2)“总一分一总”式:如被压扁的沙子中第一段总说恐龙灭绝的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第二十六段具体说明了关于恐龙灭绝的两种对立理论,最后一段总说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3)“分一总”式:这种结构较少被采用,这里不作解说。事物说明文多用“总一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安排。(
9、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从物候现象到物候规律的认知过程就是典型的从现象到本质的层层递进式结构。(3)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如梦回繁华中介绍清明上河图时,接照“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空间顺序来总体描运清明上河图的画面。(4)承接式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如中国石拱桥第段中,先介绍解放后建的石拱桥,再介绍钢筋混凝土拱桥,按照技术发展,前后相互承接。2.题型一;划分文章层次答题思路:(1)按说明顺序来划分。(2)按说明对象来划分。
10、(3)按结构划分。从总分式、递进式、并列式、承接式等入手。(4)抓联系纽带。联系纽带可以是过渡句或过渡段。捕捉段落之间路标性的词语和句子,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常常可以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这些词语大多是总结性或过渡性的短语。3.题型二:分析语段的作用说明文语段的作用:(1)首段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增加说明的文学色彩,激发阅读兴趣;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2)文中段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设置悬念。(3)尾段的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使结构更严谨;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4)引用故事或传说的作用: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使文章避免呆板
11、;增加了文章的神秘色彩;使文章内容更加详实。 解题思路:说明文语段的作用,必须结合文本特征具体分析,从结构、内容两方面入手;如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参考下面的两个具体答题规范格式的例子使用或变通使用:开头通过写事例,引出说明对象XX。开头通过引用名言,引出说明对象XX。开头通过引用名人XX的趣事(或奇闻趣事),引出说明对象XX,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说明文的趣味性。知识点五:说明方法及作用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画图表。2.常见题型(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第段画线句运用了_和_的
12、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3)写出第段画线句中使用的两种说明方法,然后选择其中一种简析其说明效果。(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使说明更有说服力。(2)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3)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作比较: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5)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点。(对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6)下定义: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7)作
13、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它们形式相同,该如何区分呢?下定义要求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科学准确的概括说明。下定义有两种固定格式:“是”和“叫”。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内容如果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之后,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成“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是雪”说法不够严谨,“云中形成的一种
14、固态降水物”不一定是“雪”。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8)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使文章具有可读性。(9)引资料:通过引用,说明了的什么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引资料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资料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10)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的特点。4.答题格式:这一句(段)采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地说明了(对象)的特点
15、。知识点六: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在说明文阅读中,主要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中考阅读能力考查中,这是个重要的考点。1题型一: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1)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2)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XX事物的“XX”的特征/事理。2题型二
16、:词语能否删除或替换(1)文中加点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能否删除的词语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词表估计,“多”“有余”等词表数量。答题步骤:不能删。这个词是意思,从程度/范围/数量/时间/语气上起限制作用。词语在句中说明内容。若删去,句子变成意思,说话过于绝对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的特点。(2)第段中加点词语“”能否换成“”?请说明理由。答题步骤:不可以。分析原词的词义,原词语在句中说明内容。分析换词语后意思有何改变。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科学。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的特点。3.题型三:字词的
17、作用这些词语一般涉及的词语为副词,如“可能”“据说”“大约”“最”“也许”“大多数情况下”“一般”“大概”等。答题步骤:(1)加点字词的原意。(2)加点字词在这里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XX事物“XX”的特征/事理。(3)加点字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答题格式:“”词语在句中起(限制、修饰)作用,准确(生动、具体)地说明了的特征(或事理)。4.题型四: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形象特点的词语并简要分析。答题格式:如“”一句中的“”二词,准确地说明了的特点,语言准确周密。5.题型五:分析词语指代内容“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含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代什
18、么?答题步骤:(1)从上下文中找原句。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很少是在代词后面的,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2)将找到的原句或概括的内容,放进原文中看内容是否恰当,可以以此验证对错。6.题型六:引用俗语、诗歌、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从内容上说,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文学性或增添了文章的神奇色彩(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从结构上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或者是引出说明对象。知识点七:说明文的标题1.题型一:分析标题的作用(或妙处)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揭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解题思路:(1) 看语言结构。
19、看标题是短语还是句子,是陈述句还是问句。如果是短语,一般就是告诉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果是完整的句子,往往就是告诉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说明对象;如果是个问句,除了点明对象或说明内容外,还有设疑激趣,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2)看语言特点。说明文标题语言一般比较平实,但也有生动含蓄的。若是生动含蓄的标题,则应结合文章内容思考其是否暗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对象,是否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倾向。答题格式:(1)点明说明对象(是)及其(的)特征。(2) 运用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说明了)。(3)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题型二:撰写标题解题思路:(1)文章说明对
20、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2)事理说明文说明的事理“所要说明的问题”即可作为文章的标题。(3)也可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等来拟写标题。 知识点八:筛选概括信息1.常见题型(1)概括说明文的中心内容。(2)填写或找出某一文段的中心句。(3)给某几个说明文段加小标题。(4)抓住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信息对其阐释。(5)选择选项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或相符)的一项( )。2.解题方法(1)概括说明内容。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把这几层意思连接,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归纳
21、部分内容要点时还可以找出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问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合并、筛选,然后归纳出该部分的要点。(2)筛选重要信息。筛选并把握说明文中的重要信息,是说明文阅读中能力层级较高的综合考查点。它包含两个内容:一是辨别并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二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态度。把握筛选信息的标准。确定筛选信息的区间。在阅读中,选择材料信息必须按照一定的需求去选取,才有效率,才能准确。需求规定范围,即信息的筛选区间,要在确定的区间内进行取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原则。通过抓关键词筛选主要信息。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
22、此之外”等提示语。通过抓关键句筛选主要信息。所谓关键句,就是指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集中有效的信息。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分析。知识点九:拓展延伸开放题说明文阅读中的开放性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探究能力,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的创新能力,围绕文本材料、链接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进行迁移、整合的能力。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一般是针对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谈看法或认识;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谈认识或进行探究。而且这类试题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赋分一般也比较高,复习时必须引起重视。1.试题特点:(1)设题注重实际。(2)设题讲求依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来进行探讨研究,
23、而不是“随心所欲”。(3)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主要依靠考生的自我感悟和体验,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4)答案有限制。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在设置试题时也确定了某个探究的角度。(5)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请结合“”进行探究,等等。还有的结合语言积累运用进行命题。2.常见题型:(1)请发挥你的想象/请你设想(2)请针对提出建议。/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3)请对谈谈你对看法。(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3.答题技巧解答开放性问题,首先
24、要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文段中来。这类题没有规定唯一的答案,可以各抒己见,鼓励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答题时要注意深入挖掘事物、事理、人物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联系时代特征作答。(1)想象类要求联系文章内容,展开联想,发挥想象,解决问题或进行设计。答题思路:读懂文章,审清题干要求,从题干找出答题角度。调动想象、利用积累的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进行设计,力求新颖,有个性,符合科学原理。最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尽量做到明白、有条理。(2)列举类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列举出与选文内容相关的材料。答题思路:审清题干要求。理清文中的说明对象及其特
25、征。参照文中所举的例子。打开思路,联系自己的生活,以及新事物、新科技和文章的科学原理相关的事例,简洁地写出即可。所举例子不能与文中的例子重复,一定要有科技含量。(3)谈观点看法(辩论)类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联系原文或自身实际进行分析。答题思路:根据原文,进行思维拓展。结合自身经历,找准自身与材料的联系点,谈感受。(语言要简明)答题格式:自己的观点+联系原文或自身实际分析+总结。(4)献策建议类一般要求针对选文说明内容中关于环保、资源开发利用、说明对象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等问题,提出建议、措施或对策。答题思路:弄清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答题角度,合理发挥想象。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想办法, 所提对策必须
26、合乎情理,具有科学性,与文本所说明的知识、道理、原理等有关联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所提出的对策,必须针对选文中说明对象对人类的影响或造成的危害进行设计或构思,应紧扣文中的内容要点,说明具体的建议、措施或对策。可以有合情合理的新想法。(5)宣传类这类试题要求考生针对选文中说明的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人类生存的问题拟写广告词或标语。答题思路:审清题目要求,找准拟写点。紧扣选文内容,或呼吁,或警示,或劝告,避免语言暴力。表述时应尽力做到用语简洁、准确,最好用警句,可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6)链接类材料链接类题目即在原文的基础上附上一则或多则链接材料,要求依据材料内容与原文内容进行作答。答题思
27、路:审题读文,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观照全文,确定文中可借助的内容。筛选要点,明确哪些信息是有价值的。转换归纳,将原文与材料对应梳理,归纳答题重点,并按题干转换说明对象,组织语言简要准确作答。4.做好这类题首先要对所给材料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再迁移到题目中来。开放性试题可以各抒己见,没有规定的标准答案,但在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脱离文本,要以准确把握文意为基础;(2)要根据文本的表达去感知理解,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倾向;(3)要从原文意旨出发联系现实,视角独到,对待问题的看法要与原文的主旨相符;(4)语言表述必须准确而流畅,可分条作答(答案个数可根据赋分判断确定)增
28、加条理性;(5)鼓励有独立的见解和创新意识、探究精神。深度讲练【解题锦囊】中考试卷中的说明文阅读试题,一般以填空题、表述题、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内容以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及作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文章内容的准确理解、信息的筛选、归纳及语言特点等对比理解分析为主。选用的材料多是科普说明文。在进行说明文复习时,我们首先要熟悉科普对象的主要范畴。一般的科普说明文的内容与科技、技术、自然、工艺、人文、物理、化学、天文、地历、生物等相关领域有关;其次,科普说明文以传递信息、知识为主,因此要具备两个或多个段落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再次,熟悉科普说明文常见考查题型及答题技巧;最后,我们在平时应广泛阅读
29、科技读物,不断汲取新的科技知识。【经典例题】例:(2022辽宁沈阳中考试题)阅读选文,完成问题。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宋协伟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用”。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从艺术的维度谈地图,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地图提供新的视角。中国地图绘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就广泛运用于军事、农牧业生产、城市建设。到汉代,中国的制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魏晋时期,裴秀提出了系统的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制图六体”,该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绘制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制图史上的重要作品。宋代的科技得到
30、很大的发展,制图内容涉及全国图、域外图、边防图等,制图者通晓天文地理,能写会画。元明两代则是我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期。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技法独特。在中国式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图。如果将其扁平化,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地图;若再将其浓缩化
31、,就是当今的网络地图。中国古代地图的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古代地图绘制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描写自然山川为主体,赋予自然以文化的内涵与审美意识。许多中国古代地图多弥漫着绘画的气息,一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地图和山水画绘制的初衷、手法和目的的差异越来越大。如今,地图和山水画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学科与领域。地图成为一种理性的测绘科学成果,山水画则是一种感性的审美作品。中国古代地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地图作为测绘技术和绘画的结合体,古人在绘制时,不会像现代这样,用缜密的思维从视觉习惯上考虑地图的符号、色彩标准、字体等
32、方面,古地图所体现出来的是制图者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客观的事物,如何来提炼要表达的地理要素。所以,古代地图主要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其次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还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制图者往往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因此,在不同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符号。同时,由于绘本地图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地图又不由自主地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这一风格在中国古代地图的色调、设色手法和地图符号的表达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为追求信息表达的精确性与严谨性,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逐渐被
33、抛弃。时代的发展与现实的需求不停地改变着地图的形态,使地图呈现出不同的面貌。(选自京城雅集话地图,有删改)(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地图?(2)请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选文第段加点词语“土生土长”好在哪里。(3)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多精美的中国古代地图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B中国古代地图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权力和用于教育及美学欣赏。C通常,古代制图者是在前人所绘地图的基础上绘制出新的版本。D时代在发展,到了近代,地图逐渐成为单纯的实用工具。【答案】(1)历史悠久;绘制技法独特;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
34、着重要的作用;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2)“土生土长”一词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传统的制图学在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通俗易懂。(3)举例子、列数字。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技法独特。(4)B【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类题要从整体上对文章的思路有个清晰的认识。本文开头引出说明对象地图,然后引申到从艺术的维度谈中国古代地图;然后从五个方面展开介绍:段“历史十分悠久”;段“绘制技法独特”;段“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段“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段“有很强的延续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最后一段介绍了
35、现代地图的发展演变,抛弃了地图之外的艺术性、文化性。所以此题结合文章第段的段首语来提炼概括作答即可。(2)本题考查文章语言的赏析。文章第段“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中的“土生土长”原义是在当地出生,在当地长大。在这里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传统的制图学在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也长期领先于其他国家”,语言生动形象,使道理通俗易懂。(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分类别,
36、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某些特征;下定义,对事物的特征和事理具体、科学地解释说明,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作比较,通过与另外事物相比,突出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本文第段画线句中的“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图”列举了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技法独特的特点;“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长和宽,说明了这样大场景的长卷中国画就是地图,从而突出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技法独特”的特点。(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此类
37、题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关句,再与选项进行比对,从而判断是否正确。从文章第段“古代地图主要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其次用来显示权力、分配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还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可知,B项“中国古代地图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权力和用于教育及美学欣赏”理解有误。故选B。【触类旁通】1.(2022山东烟台中考试题)阅读选文,完成问题。神奇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叶雨婷北京冬奥会开赛以来,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四天六刷奥运会纪录。场馆中1.2万平方米的超大冰面被誉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一块冰”。从开始建设到正式比赛,这块冰一直是外界瞩目的焦点。在百年冬奥历史上,它首次使用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传统的制冰技术使用氨或氟
38、利昂。氨具有一定的爆炸和毒性危险,安全性难以控制,氟利昂则是臭氧层空洞和地球温暖化的元凶,这两种物质都无法与天然的二氧化碳比肩。另外,应用传统制冰技术,冰面不同区域的温差较大,会导致冰面软硬不均,影响参赛选手成绩。而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核心原理是二氧化碳热力学循环。通过液态二氧化碳吸热制冰,再将吸收热量的二氧化碳提升到高温高压状态下冷凝释放能量。释放出的能量也不会被浪费,用于冰面下地基防冻、冰面平整和场馆供暖,梯级利用,一举多得。为“冰丝带”制冰还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巨大的冰面就相当于一个巨大的二氧化碳蒸发器
39、,如何制作设计如此庞大的制冰系统是一个难题。另外冰面大了以后,如何保证硬度的均匀,达到运动员进行比赛的标准也是一个难题。为此,整个冬奥团队设计了超大型的二氧化碳蒸发器,并优化了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系统,通过参数控制、动态调整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控,成功解决了这些难题。相较于其他举办冬奥会的城市,北京冬季温度高,降雪偏少,造雪技术的运用对赛会成功举办至关重要。特别是到了冬残奥会举办的3月北京的平均气温可以达到8C,而目前国内外造雪机普遍工作温度是零摄氏度以下,造雪极限温度不能超过2C。这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出了又一个难题。目前国际上虽然已经有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的应用,但往往是先制冰,再将冰碾碎
40、,索契和平昌举办冬奥会时采用的便是这种方法。这种“雪”硬度很大,会让高山滑雪运动员的膝盖承受较大压力,影响成绩。冬奥团队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运用在人工造雪领域,成功实现在0C-15C甚至20C- 25C的人工造雪,直接造出与天然雪最接近的人工雪,这为保护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健康,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氧化碳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也使在春风暖阳中跃然雪上不再是梦。在后冬奥时代,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将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生产生活的更多领域焕发光彩、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带给我们无限惊喜。(根据作者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改写)(1)读第段概括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神奇”之处。(2)第段运用了_、举例子
41、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在人工造雪领域具有_的特点。(3)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的作用。在百年冬奥历史上,它首次使用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的理解,围绕“科技创新”写一句话,表达你的观点。材料一“智能字幕”功能,依托语音识别技术,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体育垂直场景的实时纠错自然语又能力,在国内首次实现大型国际赛事超高清直播的实时双语字幕创新规模化商用,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观看直播的需求。(节选自让赛事插上科技的翅膀)材料二在物流自动化行业的热潮中,无人又车机器人是近几年兴起的非常重要的方向。与传统的人力叉车、自动又车相比,捷象灵越自主研发的首
42、创无人叉车机器人有多项业界独有的底层创新,具有无盲区、更灵活、更安全的特性,意味着无人叉车行业迈向了3.0时代。中国正推动世界走向智能“智”造,下一代智慧物流将是中国保障经济内循环、引领全球工业4.0革命的核心竞争力。(节选自人工智能再添新场景,无人叉车进入 3.0时代)【答案】(1)相较于使用氨或氟利昂,二氧化碳制冰技术更安全、天然、环保。 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2)作比较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且能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3)“首次”表明是第一次使用,突出说明了此次二氧化碳技术的突破性,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4)科技创新体现在各个行业
43、,是彰显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解析】(1)此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概括。根据第段“氨具有一定的爆炸和毒性危险,安全性难以控制,氟利昂则是臭氧层空洞和地球温暖化的元凶,这两种物质都无法与天然的二氧化碳比肩”可知,氨的特点是安全性难以控制,氟利昂的特点是会促进臭氧层空洞和地球温暖化。故二氧化碳不具备这两个缺点,可以概括为更安全,环保。根据此段“而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可概括为:能将“冰丝带”的冰面温差控制在0.5C之内,硬度均匀,任运动员驰骋其上。可据此 整理答案。(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第段“目前国
44、际上虽然已经有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的应用,但往往是先制冰,再将冰碾碎,索契和平昌举办冬奥会时采用的便是这种方法”“冬奥团队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运用在人工造雪领域,成功实现在0C-15C甚至20C- 25C的人工造雪”可知,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索契和平昌举办冬奥会时采用的传统方法与北京冬奥团队采用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对比,根据此段的“这为保护高山滑雪运动员身体健康,取得好成绩,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氧化碳零摄氏度以上人工造雪技术,也使在春风暖阳中跃然雪上不再是梦”可知突出说明了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不受环境温度影响且能保障运动员身体健康特点。(3)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首先解释词语的
45、本义,其次结合语境分析其说明了什么,最后概括回答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首次”是第一次的意思,回望百年冬奥历史,这是第一次使用二氧化碳技术,可见这个技术具有突破传统的意义,是创新性技术,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4)此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和对文本的拓展延伸。原文介绍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特点、原理及用途,凸显了科技创新的好处和重要性。材料一介绍了“智能字幕”这一科技创新在国内首次实现大型国际赛事超高清直播的实时双语字幕创新规模化商用,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观看直播的需求。材料二介绍了人工智能中无人叉车进入3.0时代,表明下一代智慧物流将是中国保障经济内循
46、环、引领全球工业4.0革命的核心竞争力。综合材料和原文的写作对象的共同点,都是科技创新,且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形式体现着,这些都彰显着一个国家的实力,也是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中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故要大力发展科教兴国,科教强国战略。2(2022辽宁丹东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一幅古画的动人之旅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印发通知,要求全面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绽放光彩。而古画千里江山图的文化创新实践,为文物活化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全新途径,由此,这幅古画开始了它的动人之旅。开发文创产品,让文物走进日常生活。2017年9月,故宫博物院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中心举办了“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活动。同时,故宫博物院还启动了同主题文创产品的研发工作。例如,千里江山图异型茶具套组,仿山石造型制作,异型茶壶和公道杯正放为实用器皿,倒置后可做家居摆件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