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6散文阅读(下)考点通讲(教师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47003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6散文阅读(下)考点通讲(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6散文阅读(下)考点通讲(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6散文阅读(下)考点通讲(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6散文阅读(下)考点通讲(教师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16 散文阅读(下) 1.掌握散文主要考点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2.能运用答题方法与技巧灵活的解答散文试题。一、要点概览 二、知识归纳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有:知识点一:分析标题作用1.常见设题形式:(1)如何理解标题的深刻含义?(2)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3)给文章拟个合适的标题。(4)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替换?为什么?2.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3)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答题格式:表层含义+深层含

2、义 3.标题的作用(1)内容上: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或性格特征,突出人物形象。(2)结构上:贯穿全文线索。(3)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4)主旨上:点明文章的主题;寄托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5)情感上: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6)手法上: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对比讽刺,强化效果。(7)效果上: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营造氛围,富有诗情画意等。4.品味标题,概括来说,主要从标题的风格、标题的特点、标题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品味。标题的风格大致有四类: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5. 拟写标题的方法:(

3、1)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拟写;(2)抓住文章的核心事物拟写;(3)抓住文章的核心事件拟写;(4)抓住作者的情感拟写;(5)抓住文章的线索拟写;(6)抓住作品反复出现的内容拟写。答题模板(1)理解标题含义。这个标题既表达了,又表达了(2)分析标题的妙处(作用)。这个题目用了的修辞手法,概括了文章的事件(主要内容)(或: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突出地概括了文章的的主题,形式新颖,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等)。(3)给文章拟标题。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性格”的格式。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人物事件”的格式。以事物为线索的文章,用该事物作为标题。知识点二:理清线索脉络1.常见设问形式(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4、?(2)围绕,将文章内容补充完整。(3)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标题就是线索)2.把握线索的方法(1)整体感知找线索。既然线索贯穿全文,要找到这条主线,就必须先整体感知全文,这是准确寻找线索的前提。只有明确了作品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了解了材料的共同点,才有可能找准文章行文的线索。(2)特定标志找线索。作为文章的线索,作者往往会想办法凸显,这就为我们寻找文章的线索提供了钥匙。一般而言,行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空间转移的词句,反复出现的事物、道具、人物情感变化的词句,以及文章中的过渡句、中心句,有点睛作用的抒情、议论语句等,都可能是作品的行文线索。抓住这些,就能准确地找到文章的线索。(3)特定位置找线

5、索。线索,常有一定的位置可供判断。如文章的标题,文章的开头、结尾,事件之间的过渡段等,都是显露线索的重要位置,关注这些位置,对寻找线索会有帮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复杂的文章有的还拥有双线结构,即主线和副线或明线和暗线。这两条线索同时并存,但并不是毫无联系,而是有着共同点,彼此交织,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共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分析线索的作用线索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结构安排: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严谨。(2)叙述条理:彰显行文脉络,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井然。(3)主题表达:使文章主题的表达更充分,更集中。 表述:文章以(事物)/(人物)/事件/思想感情的变化/时

6、间的推移/空间变化/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主题的表达更充分,更集中。知识点三:理解内容主旨1.常见设题形式:(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2)读文章,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3)阅读全文,概括(用一个词语概括)本文主旨。(4)概括选句(段、篇)抒发的作者的情感。2.整体感知内容(1)题目扩展法,对题目扩展充实。(2)要素归纳法,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并合理组织。(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串联、合并。(4)摘录句段法,引用或整理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点题句、关键句、主旨句、重点段落中心句、警策句、议论抒情句。(5)取主

7、舍次法,抓住重点段落、主要事件内容进行概括。3把握主旨情感(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有的文章的标题一语双关,对主旨的表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2)从分析散文类型入手。不同散文表达中心的方法不同,借此可以帮助我们确立归纳的着眼点和归结点。 叙事散文应看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精神人格; 写景状物散文应分析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 议论性散文主要分析阐发了什么观点或哲理; 咏物散文最鲜明的就是托物言志,主要分析所托之物被赋予了哪些象征意义。(3)从散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4)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8、,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5)从揭示主旨的句子入手,把握作品的主旨。(6)注意文中的抒情议论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答题时需要注意的是:能使用原文词语的,尽可能使用,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必须统观全段或全文,将要点整合,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表述: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1)写人、记事类:本文通过记叙,表达了(赞颂了)精神(品质)/批判了,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2)写景、状物类:本文通过描写,抒发

9、了思想感情。 知识点四:赏析表现手法1.常见设问形式:(1)要求明确文中使用的表现方法或表达方式,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2)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3)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分析。2.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2)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3)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

10、点,通过对准确地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4)巧合: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巧合,既在读者的意料之外,却又在生活的情理之中,很好地表现了主题,令人读后不免颔首称许。(5)先抑后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6)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7)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8)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

11、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9)卒章显志: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点明了的主旨,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10)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表现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11)首尾呼应:文章首尾呼应,使结构、内容更,中心更,从而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1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描写的情景,烘托了一种的气氛(或者渲染了一种的氛围),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心理)。(13)虚实结合: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

12、题旨。 3.解答方法(1)怎么问就怎么答认真审题,紧扣题意,怎么问就怎么答,问什么就答什么,让“答”和“问”有直接的关连性。比如问题是要赏析某个文段的表达技巧,作答时概括文段的内容要点,这样答非所问,难以得分。换一种表述,说明是怎么是表达这些要点的,就比较符合命题要求。(2)表述力求精练要严格注意答案的字数。可将文中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和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类项,使用指代词,使语言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如果没有字数限制,可适当多答些,但不可太多。知识点五:品味语言特色 1.散文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生动形象:语言风趣活波,表达生动传神,感染力强。朴实

13、自然:语言平实质朴,清新自然,有真情实感。含蓄深刻: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富含哲理。音韵和谐:语言节奏明快,音节和谐,富有韵律。2.常见设题角度(1)解释、品析加点的词语。(2)体会语句的含义,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3)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4)分析特定语句在文中的作用。3.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1)结合语境,准确解词。应注意: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注意具有特殊意义的词;分析词语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借代义、引申义;理解指示代词的含义,词语的指代意义一般从该词的前面找。(2)分析作用,全面考虑。要紧扣句子的意思、本段的中心、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所运用的描写方法、词语在全文结构

14、上的作用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来分析。4.关键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考查句子的含义和作用,一般要求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内容理解,也就是理解句子的含义,即写了什么,分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效果,即怎样写的,写得怎么样,也就是分析句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5.赏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1)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的角度。判断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分析该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的一般作用。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表现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2)从理解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的角度。关键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结合具体语境分

15、析文中语句的表达效果,要分析出表层意义(该语句写出了所写的人或物的什么特点)与深层意义(该语句表现出了人物什么情感或精神品质)。(3)从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及作用的角度。标题的作用:文章线索;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观点或情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句子开头的作用:概括这一节的内容,与下文形成对比、正衬或反衬的特点,突出中心;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设置悬念;开篇点题。句子中间的作用:概括内容,与下文形成对比,正衬或反衬的特点,突出中心;为下文写做铺垫;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句子结尾的作用: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了的中心,深化了的主旨。答题

16、模式:1.一词原指,在这里指(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起到(表达)了的效果(感情)。2.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写出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用)。知识点六:情感哲理启示1.常见设题形式:(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的看法,你是否赞同文中的做法,为什么?(3)本文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悟或启示?2.把握作者情感态度(1)抓佳关键语句,体会情感态度。分析关键语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结合全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2)分析文章背景,把握情感态度。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特定的文章背景,一般是作者某个特殊人生阶段的有感而发,此时就要结合

17、文章内容去分析作者写作时的所感所想,把握其中的情感。(3)抓住主要事件,分析情感态度。文章中所描述的事件,是分析作者情感的关键。理清事件脉络,理解事件深义,了解作者态度,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出其中的情感。联系文章主旨,体味情感态度。文章主旨是作者情感的最直接表达。(4)联系文章标题,探知情感态度。在一些文章中,标题往往是文章内容的总结和文章主旨的高度概括,因此可以从标题切入,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情感。(5)根据文中人物,感知情感态度。特殊的人物,能够成为文章线索,并将文章串联起来,因此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3.围绕中心,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和启示。只要抓住文章主旨,并结合

18、题目的具体要求,比如是结合文章内容,还是结合个人经历,就可以顺利答题。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1)指出本文蕴含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2)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3)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做。4.要求对文章中的人物行为作出评价,是赞同还是反对。作答此类题时,只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并做到有理有据、自圆其说就可以了。5.谈看法、做法(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

19、。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2)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3)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4)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6.一般来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1)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的表现手法。(2)第二部分概括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意义,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或道理)。(3)最后陈述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可以这样表述:我认

20、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比如(运用具体的事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6.答题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3)联系生活实际;(4)语言要流畅,有理有据,有层次性,或以情动人,或以理服人。【解题锦囊】应试中遇到用散文作为材料设置的试题,不要急着去做题,一定要学会整体阅读。通过阅读,初步把握作品的大致内容,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带着问题仔细地读文章。带着问题去读文章,有助于很快地找到答案。第一遍阅读很重要,第一印象往往起决定作用,因此必须认真地读,把握全文。阅读时,要注意关键性的词句,要把握住文章的中心,要了解段意和层

21、次,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倾向。然后,再一题一题地解答,注意不要任意打乱试题顺序,因为命题者在安排题目顺序时往往有整体构思,上下题往往有关联。一般说来,考题的形式不外乎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做题时,应根据题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解答。对于选择题的选项要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要抓住文章的主旨与立意的核心,注意排除干扰,选出正确的选项。对于简答题,除了采用上面介绍过的答题方法来答题之外,答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整体观念,应把全文看做一个大的语言场,注意前后文的联系,不要只取一点,不及其余。2.要充分利用原文的关键词句,它们往往有 最明确的提示性与暗示性,有些文

22、句就是答题的基本语言材料。3.要以作品的思想内容为前提,去鉴赏表达技巧;依据表达技巧,去分析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内容;以联想与想象去体味、完善作品的形象,用自己对语言的感悟去体味作品语言的精妙。4.抓住文体特点,用自己掌握的基本的文体知识,巧妙答题。5.注意突破思维定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随意拔高,也不随意贬损。【经典例题】例:(2022辽宁盘锦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山楂是甜的肖于我妈是一个知青,我爸是一个农民。在我幼年的岁月里,我爸应该很辛苦,只有他一个农村户口,却有三个城里人要养活,他种的田地太少了。但他勤快,愿意为生活付出所有气力,据说我家永远是每亩地里出钱最多的人家,而他

23、的女儿们却几乎没去过那片田地。粗粝、辛苦的农村生活让我妈也异常艰辛,但她尽心尽力地养育我和妹妹。那时,东北没什么太好吃的水果,入秋的山楂勉强算水果吧。有一次,家里买了一堆山楂。对于这堆山楂,我恐怕要记上一辈子,拿到手里,连咬了两三个,真鸡牙,嘴里、胃里顿时涌出酸水,我一把把它们扔在地上。这堆山楂如一张张长满麻子、满是皱纹的脸。我越看越气,趁着我妈不注意,把这堆山楂全扔了。我妈发现后竟没有批评我,而是默默的把这些讨厌的家伙捡了回来。我妈把山楂洗净,去籽,倒入锅中,放糖,小火慢慢熬到鲜红直至黏稠,我才知道,山楂竟可以做成可口的山楂酱。只要放白糖,多放,再难吃的山楂也会变甜。就像我们的日子,酸涩难忍

24、,又漫长,可终究能通过努力,让日子变得甜一点。酸酸甜甜的山楂酱放在罐子里,想吃的时候去挖一勺,现在想想,那种甜还能浸到心里。尤其是在寒天,把罐子放在耳房里,山楂酱处于半冻不冻的状态,不会坏了味道,也能随时挖出来吃。东北几乎有半年的冬天,冬天里没有农活可做,很多种地的人就猫冬了。猫冬怎么可能有收入?我父母脑子活,也不怕吃苦受累。他们养了一头奶牛,按我妈的话说:“家里又多了一个人上班。”奶牛产牛奶,牛奶可以卖钱,每天都有收入。就算猫冬,田地里不生钱,家里的牛也能赚钱。入冬了,我爸在电影院烧锅炉,我妈在水泥厂上班。我妈下了班,要到托儿所接我和妹妹,然后回家挤牛奶,又要带着两桶沉句句的牛奶去奶站卖掉。

25、那一年,我和妹妹还很小,害怕得不肯在家。我妈一咬牙,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把十几斤重的牛奶桶挂在自行车后面,两个女儿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天有点冷了,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夜幕来得快,天色很快就沉下来。我妈带不动我们了,就放下我和妹妹。路过综合商店时,我和妹妹不走了,我们的目光定在了那里一店门口摆着的一串串冰糖葫芦。不一会儿,我和妹妹便一人手里一串冰糖葫芦。我们一边吃,一边在深沉的暮色里跟我妈走。我妈骑一会儿自行车,再推着自行车走一会儿。我和妹妹跑跑走走,一点儿也不冷。暮色很深,带着冬季里冰冷的,浓雾。母女三人,就这样,在冰糖葫芦甜甜滋味的引领下,按时赶到遥远的奶站。天冷,我妈是热的,蹬自行车出了

26、一身的热汗。我和妹妹坐在车大梁上,遇到天桥、上坡时,都下来帮忙推自行车,手和脸蛋是冷的,可我们的身子、心里是热的。那些年,我父母从来没机会休息,除了种地、上班,他们还干过很多营生,只要能赚钱,他们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力气。他们一心要两个女儿过更好的日子,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愿望要如何实现,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努力过更好的日子的努力。城市化改革的大潮中,种田为生的我爸改换了城镇户口。我妈也在企业改革后,开始领退休金,退休金每年都在增长。现在回到我父母家,假如是冬天,他们一定会提前买了冰糖葫芦,放在冰箱里,等我吃。吃着这冰糖葫芦,我就会想起那堆曾被我扔掉又被我妈捡回来熬成山楂酱的苦山楂,还有暮色中我和

27、妹妹无限期盼的冰糖葫芦。仔细想想,其实,那些山楂从始至终都是甜的!(选自读者,有删改)1阅读选文第段,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1)_没农活可做的冬天,我父母养奶牛赚钱。(2)_我父母不息劳作,我们家过上了好日子。2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这堆山楂如一张张长满麻子、满是皱纹的脸。4品析选文第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我和妹妹不走了,我们的目光定在了那里店门口摆着的一串串冰糖葫芦。5第段中我妈发现我把山楂扔掉后,为什么没有批评我,反而捡回来?6选文第段,我和妹妹为什么会有“手和脸蛋是冷的”“身子、心里是热的”的感觉?7选文结尾写道:“那些山楂从始

28、至终都是甜的!”这句话有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入秋时,妈妈熬制了山楂酱;那些年,父母没有机会休息;2运用环境描写。写出了当时环境的寒冷,还衬托出我们母女三人当时吃着糖葫芦的那种兴奋和高兴地心情。3这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山楂”比作“长满麻子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堆苦山楂的味道难吃以及我当时的生气。4“定”这个字的意思是定住,移动不了的意思。在这里是写出了我们当时对于糖葫芦的渴望。5因为妈妈对于女儿的心情的理解,她能够理解女儿在当时困苦的生活下心中的不平,所以妈妈没有责怪女儿,同时妈妈也是想通过行动证明,苦山楂也是可以变成甜的山楂酱的,让“我”明白再苦的日子也是可以有

29、甜的。6因为“糖葫芦”的甜蜜让我们忘记了天气的寒冷,还有我们会互帮互助,家人之间的温暖也让我们不觉得冷。7首先,是指的山楂本来具有甜味儿;其次,指的是山楂背后蕴含的母爱和亲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还有父母不懈的奋斗,为了女儿过上好日子的奉献精神。【解析】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1)由第段“粗粝、辛苦的农村生活让我妈也异常艰辛,但她尽心尽力地养育我和妹妹”“入秋的山楂勉强算水果吧”可知,入秋了,妈妈给我们吃山楂;由第段“我妈把山楂洗净,去籽,倒入锅中,放糖,小火慢慢熬到鲜红直至黏稠,我才知道,山楂竟可以做成可口的山楂酱”可知这两段的主要内容是妈妈将山楂熬制成山楂酱;(2)由第段“那些年

30、,我父母从来没机会休息,除了种地、上班,他们还干过很多营生,只要能赚钱,他们从不吝惜自己的时间和力气”可知这段落的主要内容是父母从未休息过。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由“暮色”“冬季”“浓雾”可知这是环境描写,写的是寒冷的冬季傍晚,所以就是这样的日子“我们母女三人”按时赶到了奶站;由第段“天冷,我妈是热的,蹬自行车出了一身的热汗。我和妹妹坐在车大梁上,遇到天桥、上坡时,都下来帮忙推自行车,手和脸蛋是冷的,可我们的身子、心里是热的”可知上面的句子是写出了环境的寒冷,但是是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温暖。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由“如一张张长满麻子、满是皱纹的脸”可知是比喻修辞,是把“这堆山楂”比作“一张张长满麻子

31、、满是皱纹的脸”这样的话,写出了山楂在我印象中的难看,味道的难吃。4本题考查赏析字词。“定”的意思是“固定”,在这里是说我们的眼神都定在了糖葫芦上,写出了我们对于糖葫芦的渴望,同时也是表现出我们对于糖葫芦的喜爱之情。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段“我妈发现后竟没有批评我,而是默默的把这些讨厌的家伙捡了回来。我妈把山楂洗净,去籽,倒入锅中,放糖,小火慢慢熬到鲜红直至黏稠,我才知道,山楂竟可以做成可口的山楂酱”可知妈妈没有批评我是想将山楂熬制成山楂酱,同时也是想让我明白日子再苦也可以是甜的这个道理。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第段“母女三人,就这样,在冰糖葫芦甜甜滋味的引领下,按时赶到遥远的奶站”

32、可知,我们感受到的温暖其实是因为糖葫芦给我们的快乐;由段“我和妹妹坐在车大梁上,遇到天桥、上坡时,都下来帮忙推自行车”可知这种温暖可能是因为我们的互帮互助这样的家庭氛围,所以我们会感受温暖,而不是觉得那么冷。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由第段“我妈把山楂洗净,去籽,倒入锅中,放糖,小火慢慢熬到鲜红直至黏稠,我才知道,山楂竟可以做成可口的山楂酱。只要放白糖,多放,再难吃的山楂也会变甜”可知山楂只要是熬制成酱就可以变甜;由第段“就像我们的日子,酸涩难忍,又漫长,可终究能通过努力,让日子变得甜一点”可知那些山楂还蕴含着一个只要努力就可以将日子过得美好甜蜜的道理;由第段“母女三人,就这样,在冰糖葫芦甜甜滋味

33、的引领下,按时赶到遥远的奶站”可知,那些山楂的甜味其实还可以指的是母女之间的亲情和父母对于子女的爱;由第段“我和妹妹无限期盼的冰糖葫芦”可知那些山楂的甜味也可以指的是“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触类旁通】1.(2022湖南永州中考试题)阅读记叙性文章,完成下列各题。第一次吆喝金佩庆吃过早饭,我们挑起担子走出了长兴县城的一家小吃店,开始了谋生的一天。为了避开行人的目光,我跟在芳相哥的后面,把头压得很低。“修雨伞哎补雨伞,补雨伞哎修雨伞!”走到居民区,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来。我大吃一惊。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一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行一个严重的疏忽。那是1983年暑假,49岁的父亲病故后的第二年,

34、我高考落榜。大病三天之后,母亲含泪劝我放弃再考,帮她支撑这个濒临绝境的家。说实在的,为赡养年迈的婆婆,供养五个子女读书,母亲拼命在六亩多责任田里劳作,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我这个全家唯一的全劳力再任性也没有勇气向她要学费复习了。无奈,在农忙过后,我拜当年父亲的徒弟芳相哥为师,挑起父亲留下的雨伞担子,登上北去的列车。那时的义乌老家,农闲之际上“三府”(杭嘉湖地区)修补雨伞是成年男子的传统项目之一。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挣到复习的费用。于是,就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此时此刻,“曲线高考”的如意算盘,似乎一下子被芳相哥的吆喝打碎了。我只想扔掉肩上的担子,找个地方躲起来。原以为修雨伞不过是风餐露宿、走街串巷

35、辛苦而已,没料到还得满街吆喝。如果事先考虑到这点常识,我绝不会有勇气出来的。然而后悔已晚,除了硬着头皮往前走,我别无选择。不一会儿,便有几个顾客拿了伞打招呼。简单地讨价还价后,芳相哥便在大腿上铺了块厚布修理起来。他一面修补一面向我指点要领。过了一会儿,就叫我到附近的居民宿舍招揽生意。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我在居民区转来转去总也张不开口。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赶紧落荒而逃。“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阿。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芳相哥说。我感到这个世界太残酷了,强忍住委屈的泪水。然而,委屈也只好委屈。慢慢地,从轻轻地喊到大声地喊,从无人

36、处喊到有人处喊,我战胜了自己,总算过了修伞的第一关。三天之后,芳相哥让我独自上路。后来发现,当我在街头巷尾吆喝时,并没有人在旁边讥笑我,于是吆喝得越来越带劲,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断。雨伞的种类繁多,有的还相当复杂。开始时,顾客送来的伞,本来凑合着还能用,经我一修理却面目全非了。不过实践中我很快成为行家,最困难的仍是每天出门的第一声吆喝。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芳相哥同宿一个旅店,早散晚聚,跑遍了江浙皖交界处的近十个城镇的大街小巷。在与形形色色的顾客打交道中,我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发了笔小财,挣了120多元。丹桂飘香的时候,我向芳相哥吐露了想复习再考的秘密。“原来如此,那我们还是早些回去吧。”当

37、母亲终于明白我外出学手艺是为了挣学费考大学时,长叹了一声也就没有反对。第二年,我考取了杭州大学。这段艰苦的谋生生活犹如一次青春的洗礼,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终身受益。(选自开花的课桌当代散文佳作选读)(1)请你说说第段加点词“曲线高考”在文中的含义。(2)我的心理随着“吆喝声”的不同情景而发生变化。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吆喝时的情景“我”的心理感受听到芳相哥的吆喝时异常尴尬感觉没有人讥笑我吆喝时(3)第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横线的句子。“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呵。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5)对于第段,有人主张删除,有人主张不删

38、除。你赞成哪种说法?请说明理由。【答案】(1)通过修伞挣钱复习参加高考。(2)大吃一惊;自己在第一次吆喝时;越来越带劲。(3)插叙,交代了家境困难,因此不得不放弃高考的原因。(4)语言描写,写出了芳相哥对“我”的鼓励。(5)不删除,第段总结全文,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感激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第段“而我此行的目的就是想挣到复习的费用。于是,就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一幕”,可知“曲线高考”在文中是指通过修伞挣钱复习参加高考。(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第段“走到居民区,芳相哥突然用方言吆喝起来。我大吃一惊。这悠悠的吆喝声如同一个闷雷,顿时使我明白自己此

39、行一个严重的疏忽”,可知:大吃一惊;结合第段“毕竟是刚出校门的中学生,脸皮薄。我在居民区转来转去总也张不开口。在一个无人的地方,我憋足了气:修后面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了。赶紧落荒而逃”可知:自己在第一次吆喝时;结合第段“后来发现,当我在街头巷尾吆喝时,并没有人在旁边讥笑我,于是吆喝得越来越带劲,生意自然也源源不断”可知:越来越带劲。(3)本题考查对记叙顺序的分析。结合第段“那是1983年暑假,49岁的父亲病故后的第二年,我高考落榜。大病三天之后,母亲含泪劝我放弃再考,帮她支撑这个濒临绝境的家”,可知本段采用了插叙,插叙了父亲病故的内容,交代了家境困难的处境,解释不得不放弃高考的原因。(4)本题

40、考查描写手法。“怎么没有?生意从口中出,你要胆大些喊呵。不喊谁知道你干什么”是芳相哥对“我”说的话,属于语言描写,写出了芳相哥对“我”的鼓励,对下文“我”能开口吆喝作了铺垫。(5)本题考查结尾段作用。首先表明观点,不删除。再阐述理由,结尾段“这段艰苦的谋生生活犹如一次青春的洗礼,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终身受益”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感激之情。2.(2022江苏泰州中考试题)阅读肖复兴的祈年殿,完成下面小题。在北京乃至中国所有的皇家坛庙中,天坛的位置居首,是无可争议的。而祈年殿,又是天坛重中之重。无论是它的建筑艺术的价值,还是它的信仰伦理的意义,都是绝无仅有的。祈年殿,上中下三

41、重,红柱金窗,天蓝色琉璃瓦铺顶,内铺金砖,正中有天然龙形方石。祈年殿外,汉白玉栏杆,也是分为上中下三层,正中的台阶上有龙纹石刻。祈年殿建筑的圆形,自然和古人对天圆地方的理解相关,盛成在北平的天坛中说:“古罗马的灶神庙,与祈年殿的形式,可称无独有偶了。北极的土人、美洲的土人、高卢人,他们的居室都是圆形的。”接着,他畅想,如果这些人都来到祈年殿前,就是世界大同了呢。这真的是一个关于圆的奇妙的畅想和礼赞。也可以说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来自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愿意来天坛看看的一个重要原因。想到好多年没有去祈年殿看看了,秋天,艳阳高照,风暖云柔,穿过长廊,准备进祈年殿,顺便可以画张画。走廊的尽头,朝东有一扇门可以

42、直接进入祈年殿的大院。一位走在我前面正推着轮椅的中年女人,忽然回过头来,走到我的身边,问我:“请问从这里进入祈年殿,是不是可以沿路把天坛主要的景点都看完?”我望了望她,和她前面的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身边站着一位中年男人,猜想这三人之间的关系,肯定是一对夫妇带着年迈的母亲逛天坛来了。听她刚才的问话,显然是外地人,而且是第一次来天坛。我对她说:“可以的,我也去那里,我带你们走吧!”她谢过我,前去推轮椅。走进院子,巍峨的祈年殿出现在眼前,老太太感叹了一句:“好大好壮观啊!”中年女人对我说:“老人家总想来北京,来北京就想看天坛。”话让老太太听见了,回过头对我说:“这回真的看到了,死也

43、可以瞑目了!”她嗔怪着:“妈!看你净说这不吉利的话!”老太太笑了,抬起头,眯缝着眼,看着祈年殿天蓝的殿顶,不知在想什么。中年女人和男人一起把轮椅推到汉白玉的石阶前。围栏有三道,望望层层叠叠的台阶,老太太对他们俩说:“怪高的,就别上去了。在底下看看,挺好的!”“那哪儿行!好容易来一趟,不上去看看,算什么来了一趟祈年殿!”丈夫站在旁边应和着,俩人弯腰已经一边一个人抬起轮椅,不由分说,把老太太抬了上去。我滥竽充数给老太太当起导游,简单介绍着,老太太一边听,一边看,还一边不停地问。出祈年门,上下又是好多个台阶,又是这一对夫妇抬着轮椅上下,老太太很有些过意不去地笑着说:“看把你们累的,我倒是像皇上坐轿子

44、似的!”女人说:“就让你过一把皇上的瘾!”走到丹陛桥上了。我指着最中间的御道对女人说:“要把轮椅推到这上边,才是皇上走的道!”女人把轮椅推到中间的御道上,平滑的汉白玉石头被磨得光可鉴人,轮椅在上面推很轻松,犹如在冰面上滑行。正是国庆前夕,道两旁摆满了三角梅,紫红艳艳的,开得正旺,迎风摆动,像飞舞着一群群的紫蝴蝶。我对老太太说:“夏天的黄昏时候,北京人愿意到这里,光着脚走在这里,有人还愿意躺在这上面呢。”老太太很有些惊奇地问:“是吗?这是为什么?”我说:“阳光下晒了一天,这御道比冬天的热被窝都暖,人们走到上面,光着脊梁,躺在上面,说是可以治病。”老太太说:“不知道皇上当年躺在上面过没有?”女人笑

45、着说:“看你说的,哪有皇上光着脊梁躺在这上面的?成何体统!”老太太调皮地说:“不是说能治病吗?皇上就不得病了?皇上不得病,顺治是怎么那么早就死的?”说得大家都乐了起来。从回音壁出来到圜丘,没有那么多台阶,只是圜丘又和祈年殿一样有三层栏杆,好多层台阶。女人和丈夫把轮椅抬上去,老太太接着过了一把坐轿子的瘾。我告诉老太太,当年皇上祭天就是这里。华盖擎天,龙旗飞舞,前呼后拥,好不热闹。老太太认真听我的解说,让女人推着轮椅沿着圜丘转了一圈,连连说道:“真了不起!值了!值了!”告辞的时候,老太太示意我俯下身子,她指着女人,悄悄地对我耳语:“告诉你,她不是我的亲闺女!他们两口子是一番好意,带我来北京看天坛!

46、”老人耳背,说话的声音自以为很小了,其实还是挺大的,女人听见了,对老太太说:“看你说的,我不是你的亲闺女,谁是?”“是!是!”老人笑着连连点头。我有些疑惑。女人悄悄对我说:“她是我和我先生的中学历史老师,一辈子没有孩子。丈夫早早去世了,自己孤身一人,就想来北京到天坛看看”我明白了。看着他们三人一起挤在圜丘的天心石上,眺望着祈年殿,默默地,让天望着自己,让自己对着天,心里忽然非常感动。离开圜丘,当时光顾着感动,没有为他们这“一家三口”画一幅画,真的有些后悔。(选自天坛六十记,有删改)(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作者的行踪。穿过长廊_出祈年门_从回音壁出来到圜丘_(2)从全文可以看出,老太太非常希望到天坛看看,请你在两段中找出相关原因。(3)按要求回答下面两小题。(1)第段中的划线句刻画了老太太怎样的形象?(2)赏析第段中的划线句。(4)第段中“华盖擎天,龙旗飞舞,前呼后拥,好不热闹”的场景描述,有何作用?(5)第段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