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解析版).docx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96346847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上)(解析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23河北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节选自核舟记)【乙】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选自梦溪笔谈)【丙】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持衣追及与之而还。至家视日四分之三。问:主人马不休,日行几何?答曰:七百八十里。(选自九章算术)革:去了毛的兽皮。矢服:装箭的盛具。虚:空。附:附着。纳:收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罔不因势象形因:

2、_(2)则皆闻之闻:_(3)至家视日四分之三视:_2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B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C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D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主人乃觉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贻余核舟一。(2)持衣追及与之而还。4甲文中王叔远的高超技艺具体表现在哪里?5请为乙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参考答案】1.顺着、就着 听到 看 2A 3(1)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2)主人拿上衣服追上,等到还衣服后再返

3、回。 4用料体积小; 所刻的东西多;能够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情态各异。 5示例:牛革【点津】1该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因:顺着、就着。(2)句意:就都能听见。闻:听到。(3)句意:到家时看日影是四分之三日。视:看。2该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现有客人的马日行三百里。客人离去时忘记带衣服。时间过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发现。故断为:今有客马/日行三百里/客去忘持衣/日已三分之一/

4、主人乃觉。故选A。3该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尝:曾经;贻:赠;余:我;(2)持:拿;及:等到;与:给、还;还:返回。4该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能以径寸之木”可知,用料体积小;根据“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可知, 所刻的东西多,能够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情态各异。5该题考查拟题。题目往往能够精炼的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可知,介绍了牛革的用途,做箭袋,当枕头;

5、“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点明牛革的特点,利用中间空的特点听见远处细微的声音;据此可知文章围绕“牛革”展开,所以可以用“牛革”作为题目,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点睛】参考译文:【甲】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乙】古法用牛皮做箭袋,睡觉时把它当枕头。利用它中间空的特点,放在地上枕着,几里内有人马声都能听见,这是因为中间的空腔能收拢声音的缘故。【丙】现有客人

6、的马日行三百里。客人离去时忘记带衣服。时间过了三分之一日,主人才发现。主人拿上衣服追上,等到还衣服后再返回。到家时看日影是四分之三日。问:主人的马不休息,马的日行速度是多少?回答说:七百八十里。【2023山西中考】经典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班级举办了“学习先贤美德体悟生命意义”专题学习活动。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臣本布衣,躬耕于南

7、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出师表【晓其意体会先贤形象】6两军阵前“公将鼓之”,鲁庄公_的举止凸显曹刿的从容不迫;乱世之中“三顾草庐”,刘备三次到草庐_的谦恭引发诸葛亮的耿耿忠心。(根据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填空)7从文中或铿锵有力,或感人肺腑的言语中,可以读出人物深沉的情感。“肉食者鄙”的意思是_,体现了曹刿对国事的忧虑;“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的意思是_,体现了诸葛亮对先帝的感念。【明其志探究精神力量】8主动请战的曹刿,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8、,捐躯报国的文天祥,他们都是名垂千古的仁人志士。过零丁洋中哪一联诗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请写出该联诗句,并说说你的理解。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_理解:_9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延续民族文化的血脉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你从曹刿或诸葛亮身上学到了什么优秀品格?请结合选文作答。【参考答案】6.击鼓进军 拜访 7当权者目光短浅 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舍生取义,无数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他们英勇行为

9、的背后是光照史册的爱国忠心。 9示例一:面对强敌压境,曹刿深知“肉食者鄙”的现状,战前主动进见,战中从容应敌,他身上这种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值得我学习。示例二:我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了知恩图报的优秀品格。诸葛亮被先帝三顾茅庐的诚意感动,于危难之间接受任命,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这种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令我敬慕。【点津】6该题考查文言实词。“公将鼓之”句意: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击鼓进军。“三顾草庐”句意: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顾:拜访。7该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肉食者鄙”重点词有:肉食者,指当权者;鄙,见识短浅。“由是感激,

10、遂许先帝以驱驰”重点词:由,因此;感激,感奋激发;遂,于是;许,答应;驱驰,奔走效劳。8该题考查诗句理解。本诗是文天祥在兵败被俘,次年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人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写作此诗以明志。前两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感叹自身命运坎坷。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既是文天祥的自述心志,同时也道出无数仁人志士的心声,其意思是: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要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衷心将永垂史册。“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突出了诗人为国尽忠的崇高形象;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没有不肯屈服,愿意为自己的国家献出自己宝贵的

11、生命,表明了文天祥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文天祥宁死不屈,誓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无数仁人志士像文天祥一样舍生取义,愿意为了国家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行为的行为必定会载入史册,被后人铭记。9该题考查拓展延伸,为开放性试题,结合人物的事迹,理解其精神。根据“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可知,国家面临强敌,曹刿认为当权者见识短浅,虽然只是平民,但是是选择了主动请见,可见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与爱国精神;联系“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1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曹刿战中从容应敌,准确把握战斗与追击的时机,可见其心思缜密、有勇有谋;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根据“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可知,先帝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其诚意打动,追随先帝,在危难的时候接受任命,毕其一生对先帝忠心耿耿,可见其知感恩、重情义的品格,这种品格值得敬佩。【点睛】参考译文:曹刿论战节选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

13、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出师表节选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

14、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2023安徽中考】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念自七岁时先妣殁,遂来依姊氏。屋后小园数丈余,嘉树荫之。树阴有屋二橡,姊携拯居焉。拯十岁后,就塾师学,朝出而暮归。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

15、读其旁。夏苦热,辍夜课。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日出,乃遣入塾。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呜呼,拯不材年三十矣,念姊氏教不可忘。(节选自王拯媭砧课诵图序)注先妣:已去世的母亲。女红:女子纺织、缝纫之事。媭:古代楚国人对姐姐的称呼。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流辈甚称其贤称:_(2)嘉树荫之嘉:_(3)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持:_(4)稍逐于嬉游稍:_1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树 根 安 二 巨 石 一 姊 氏 捣 衣 以 为 砧 一 使

16、拯 坐 而 读。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故拯幼时每朝入塾,所读书乃熟于他童。13【甲】【乙】文段中,作者都回忆了自己幼时读书的情形,但用意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0.称道 美好 拿着 略微 11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 12(1)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2)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 13甲文作者是为了强调自己读书时的艰难与勤奋,以此勉励马生勤苦学习。乙文作者是为了强调姐姐对自己的敦促与勉励,表达对姐姐的想念与感激。【点津】10该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

17、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1)句意: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称:称赞,称道。(2)句意:美好的树木覆盖着它。嘉:美好。(3)句意:我拿着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持:拿着。(4)句意:略微贪图玩耍。稍:略微。11该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意: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个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石砧,一个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树根安二巨石”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在“石”后断开;“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

18、读”说明这两块巨石的功用,所以应在“砧”字后断开;故断句为:树根安二巨石/一姊氏捣衣以为砧/一使拯坐而读。12该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手,亲手;笔,用笔;录,抄写;计,计算。(2)故,所以;朝,早上;塾,书塾;乃,就;熟,熟悉;于,比。13该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作者写自己幼时借书经历,“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等内容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之难,意在强调当时学习之艰苦,读书之刻苦,从“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

19、之志也”可知,是为了勉励马生要刻苦学习。从乙文“比夜,则姊恒执女红,篝一灯,使拯读其旁”“天黎明,辄呼拯起,持小几就园树下读”“日出,乃遣入塾”“或夜读倦,稍逐于嬉游,姊必涕泣曰:汝今弗勉学,母氏地下戚矣!”“念姊氏教不可忘”可知,母亲去世来投奔姐姐,姐姐夜陪苦读,晨伴诵读,泣告母亲劳累病死的状况,敦促作者勤奋学习,现在回忆起那时读书的情形,是感念姐姐的教育之恩,表达对姐姐的感激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小时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

20、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人十分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师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他将要回去探望他的父母,我把过去求学的艰苦告诉了他。说我勉励乡人学习,是我的本意啊【乙】回想起我从七岁时,母亲去世了,于是来投靠姐姐。屋后有个小花园,有几丈平方,美好的树木覆盖着它。树阴低下有两间屋子,姐姐带着我住在这里。我十岁以后,到私塾跟着老师学习,早晨出来傍晚回家。到了晚上,我姐姐常常手持女红,点一盏灯,让我在她的身旁读书。夏天很热,就停止了晚上上课。天刚一黎明,姐姐就叫我起床,我拿着

21、一个小凳子坐在花园树下读书。树根下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个姐姐用来作为捣衣服的石砧,一个让我用来坐在上面读书。太阳出来,姐姐就催我去私塾。所以我小时候每天早晨进入书塾,(对)读过的书就比其他小孩子更熟悉。有时晚上读累了,稍微贪图玩耍,姐姐一定会哭泣,告诉我母亲劳累憔悴而死的情形;并且说:“你现在不勤奋读书,母亲在地下就会伤心!”唉!我很不争气,都三十岁了,想到姐姐的教诲不能忘记。【2023云南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22、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

23、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战国策)【乙】魏庞共与太子将质作为人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不信也”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也”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有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节选自群书治要)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私我也(2)时时而间进(3)今邯郸去魏远于市(4)愿王察之也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24、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2)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16邹忌对身边小事观察得出的结论,对当时的齐国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17【甲】文中的齐威王和【乙】文中的魏王,在处事的风格上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4偏爱间或、偶尔、有时候距离观察、仔细看、明察 15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等到庞共从邯郸回国,谗言果然已经传到魏王耳中,于是没有再见到魏王了。 16 使齐威王改正了缺点和错误,改革了弊政,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17齐威王处事果断、有魄力且措施得力;魏王处事前后不一,且容易受他人蛊惑。【点津】14该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

25、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句意为:是偏爱我。私:偏爱,动词;句意为: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句意为:现在赵国国都邯郸距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去:距离;句意为:希望大王明察啊。察:观察,仔细看,明察。15该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窥镜:照镜子;弗:不;甚:很;及:等到;自:从;反:同“返”,返回;至:到;遂:于是。16该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甲文中“令

26、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可知,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立即发布政令,悬赏求谏,广开言路,开张圣听,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分不同情况给予奖赏。齐王纳谏之后,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门庭若市”说明在此以前,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时时而间进”说明最初的进谏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齐威王已经根据人们的意见,改革了弊政。“虽欲言,无可进者”,说明威王已完全纠正了缺点和错误,齐国政治清明。齐威王纳谏去蔽,从而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结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17该题考查对比阅读。根据甲文中“王曰:善乃下令

2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齐威王不仅认真听取了邹忌的劝谏,而且果断采取正确措施,制定出对进谏者的奖励办法,鼓励更加直接的进谏者。而文章通过“令初下”,数月之后和期年之后的变化,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从善如流,兴利除弊,改革成效十分显著。可见齐威王处事风格果断、有魄力且措施得力;根据乙文中“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可知,最初庞共在给魏王讲了三人成虎的故事后,魏王同意并相信了庞共,不会听信非议他的谗言;根据文中“及庞共自邯郸反,谗言果至矣,遂不得见”可知,当庞共远离国都,去往邯郸时,谗言还是被传进了魏王之耳,得到了不能再见魏

28、王的结果,由此可见,魏王还是被谗言所蛊惑。因此,魏王处事前后不一,且容易受他人蛊惑。结合上述内容回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

29、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

30、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魏国大臣庞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共对魏惠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会相信这件事吗?”魏惠王说:“我不相信。”庞共说:“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会相信吗?”魏惠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共又说:“如果有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

31、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了。”庞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只因三个人说街上有老虎,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批评我的人又不止有三个。希望大王明察啊。”魏王道:“我自然不会听信谗言。”等到庞共从邯郸回国,谗言果然已经传到魏王耳中,于是没有再见到魏王了。【2023广西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

32、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

33、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选自战国策)【乙】是犹秋蓬鲁哀侯弃国而走齐。齐侯曰:“君何年之少,而弃国之蚤?”鲁哀侯曰:“臣始为太子之时,人多谏臣,臣受而不用也;人多爱臣,臣爱而不近也。是则内无闻而外无辅也。是犹秋蓬,恶于根本而美于枝叶,秋风一起,根且拔矣。”(选自说苑敬慎)【注释】蚤:同“早”。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朝服衣冠有时朝发白帝C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D臣始为太子之时康肃笑而遣之19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邹忌认为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

34、求于他。B甲文写燕、赵等国朝见齐国,意在表明齐威王纳谏成效显著。C乙文写鲁哀侯逃跑到齐国以后,反思了自己“弃国”的原因。D乙文鲁哀侯认为秋蓬根“恶”而叶“美”会随时被连根拔起。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是犹秋蓬。21中国传统文学注重通过“三”的运用,合理铺设情节,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败高太尉”等。请你从甲文中列举两处与“三”相关的情节。22在与人交往方面,甲、乙两文带给我们不少启示。请从两文中分别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谈你的感悟。【参考答案】18 B 19 A 20(1)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2)这就像秋天的蓬草。 21示例

35、:三次询问,邹忌询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三次回答,妻、妾、客都说邹忌要比徐公美。 22示例:甲文,齐王接纳邹忌的建议,广开言路,最终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启发我们要善于接纳正确的建议及时改正自身的问题。乙文,鲁哀侯不听从劝告,最终逃亡齐国,启发我们做人不能固执己见。【点津】18该题考查一词多义。A.名词,这里指身高/动词,修建;B.名词,早晨/名词,早晨;C.连词,表修饰,可不译/连词,表转折,但是、却;D.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卖油翁;故选B。19该题考查内容理解。A.根据甲文“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

36、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齐威王受到蒙蔽是因为“宫妇左右”偏爱大王,“朝廷之臣”惧怕大王,“四境之内”有求于大王;“原因在于身边的人都有求于他”分析有误;故选A。20该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孰:同“熟”,仔细;视:看;以为:认为;(2)是:这;犹:像;秋蓬:秋天的蓬草。21该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可知,这是三问,邹忌询问妻、妾、客自己与徐公谁更美;根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

37、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可知,这是三答,妻、妾、客都说邹忌要比徐公美;根据“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这是三思,思考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根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这是三比,将邹忌自己的生活经历(“妻之私”“妾之畏”“客之有求”)与威王所处的环境(“宫妇左右”之私、“朝廷之臣”之畏、“四境之内”之求)相比;根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38、,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这是三赏,齐王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了三条赏赐的规定;根据“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知,这是三变,展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谏情况的变化。从中选取两条作为答案即可。22该题考查阅读启示,注意从“与人交往方面”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找一个角度结合原文谈感悟,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根据甲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邹忌反思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的原因,启发我们做人要善于反思。甲文第二、三段写邹忌叙述了自己

39、家中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说明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这样以事设喻,以小见大,委婉规劝,启发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从而使齐王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最终“战胜于朝廷”;启发我们要善于听取、接纳他人的正确建议,不断提升自己。乙文写鲁哀侯年纪轻轻就离开自己的鲁国逃到了齐国,鲁哀侯向齐侯表述原因,鲁哀侯做太子的时候不听劝谏,不亲近爱戴的人,结果最后自己听不到消息,没人辅佐;启发我们不能固执己见,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要善于亲近他人。【点睛】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

40、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

41、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

42、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鲁哀侯离开自己的鲁国逃到了齐国,齐侯问:“您为什么这么年轻就这么早早的抛弃鲁国呢?”鲁哀侯说:“我开始做太子的时候,很多人对我进行劝谏,我听了却不肯用;很多人爱戴我,我接受他们的拥戴却不亲近他们。因此,我在里面听不到消息,在外面没人辅佐。这就像秋天的蓬草,枝叶表面上很美然而根却是坏的,秋风一旦吹起,就被连根拔掉了。”【2023新疆中考】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

43、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2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选拔、任用。B行拂乱其所为乱:扰乱。C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D征于色,发于声征:征服。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5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始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例,举出事实说明这些人虽出身

44、贫贱,但在经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B孟子认为,“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是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接着提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的观点。C本文由磨难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说到“法家拂士”“敌国外患”对国家兴亡的重要性,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中心论点。D孟子的散文以雄辩著称,本文大量采用排比句,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体现孟子的散文气势浩瀚、议论纵横的特点。【参考答案】23 D 24(1)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如果没有能匹敌的邻国和外患的

45、侵扰,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25D【点津】23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D.“征于色,发于声”的意思是: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征:征验、表现。不是“征服”。故选D。24该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苦(使受苦)、劳(使受到劳累)、饿(使受到饥饿)其体肤”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入(指在国内)、则(如果)、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出(在国外)、敌国(势力、地

46、位相当的国家)、恒(常常)”几个词是重点词语。拂,同“弼”,辅佐。2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D.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并没有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