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题卷(七)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96318870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14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押题卷(七)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押题卷(七)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押题卷(七)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押题卷(七)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全国通用).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押题卷(七)课内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是历年中考各必考的内容之一。考查内容:教材中文言文语段的阅读。近几年来,中考对该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1.题型基本固定,3道题,-般客观题、主观题交替出现。2.考查的范围,多考语境中对文言知识运运用及文章内容理解进行考查。3.考查知识点基本固定,实词释义或辨别,语句翻译,内容概括分析。.1.注意基础积累,过好语言关,文言文阅读的前提是“读懂”,因此扫清语言障碍是基础。中考题也无不首先从语言文字的理解.上设题。许多中考文言文阅读题中,考查字词句的理解翻译就占了一半的分值。因此平时应熟悉课文注释。 重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词、常用虚词

2、的识记和总结。2.熟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课内文言文阅读,实际上就是考平时学得怎样。可以把讲读课文、特别是“课标”要求必背的16篇课文作为重点。3.所谓“知人论世”,理解一篇文章,应对作者的生平、处境和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如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只有结合作者遭受贬谪的背景,才能准确理解蕴涵在游玩山水中的思想感情。4.理解、掌握文章的内容,先要通览全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思路、结构和主旨。在此基础.上逐段分析,理清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发现并明确关键语句的含义及作用,再分析、评价文章的相关内容。5.注意“古为今用”。平时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评价课文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情感态

3、度,思想观点。(2022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各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马说)【乙】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

4、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选自国语王孙圉论楚宝,有删改)【注释】王孙圉(y)聘于晋:王孙圉访问晋国。聘:访问。飨(xin):用酒食款待,宴享。鸣玉以相:弄响身上的佩玉给(王孙圉)看。鸣:弄响。相:本义察看,这里指给看。珩(hn):系在玉佩上部的横玉。观射父:楚国大夫。倚相:人名,楚国史官。圣:通达事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见余大喜曰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战于长勺C未尝为宝或异二者之为D其为宝也几何矣其真无马邪2把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楚之白珩犹在乎?3用“/”为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4甲文中作者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对待人才?5甲、乙两文都论述了人才的重要性。甲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乙文用“_,_”揭示人才之所以成为国宝的原因。(请用乙文中原句回答)【答案】1B 2(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来喂养它。(回答“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亦可)(2)楚国的白珩还有吗? 3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 4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

6、能。(能答出希望统治者听取人才的意见,让其有优厚的待遇等也可。) 5 圣能制议百物 以辅相国家【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见:同“现”,显现/看见;B.于:都是在;C.为:作为/心理;D.其:它/难道;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1)食:通“饲”,喂。其:指千里马,代词。千里:名词动用,能日行千里。(2)之:的。珩:系在玉佩上部的横玉。犹:还。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7、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意思是:还有左史倚飨,能够说出(先王)的训导和典章,陈述各种事物。“又有左史倚相”动宾结构,应在“相”后停顿;“能道训典”动宾结构,应在“典”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对统治者的错误做法,从反面理解,作者则是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5本题考查信息筛选。要求用乙文中原句回答。根据提干“揭示人

8、才之所以成为国宝的原因”的提示,找到乙文“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可提炼出: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意思是:贤能够掌握和评判万事万物,以辅佐国家的,就将他当做宝。【点睛】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9、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楚国大夫)王孙圉在晋国访问,(晋国国王)定公设宴招待他,(晋国大夫)赵简子(佩带着能发出)鸣响的玉来和他飨见,问王孙圉说:“楚国的白珩还在吗?”(王孙圉)回答说:“在。”简子说:“它是宝啊,价值多少啊?”(王孙圉)说:“没(将它)当成宝。楚国所当成宝的,叫观射父,他能发表(上乘的)训导和外交辞令,来和各诸侯国打交道,使我国国君不会有什么话柄。还有左史倚飨,能够说出(先王)的训导和典章,陈述各种事物,朝夕将成败

10、的经验和教训告诉国君,使国君不忘记先王的基业。如果说到白珩,这只是先王的玩物,哪称得上是宝啊?圣贤能够掌握和评判万事万物,以辅佐国家的,就将他当做宝。”(2022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乙】荆庄王

11、欲伐陈,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城郭高,沟洫深,蓄积多也。”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选自吕氏春秋)【注释】荆:古代楚国的别称。沟洫(x):指护城河。洫,沟渠。宁国:楚国臣子。罢:通“疲”,疲乏,疲劳。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肉食者鄙神弗福也对曰遂取陈焉7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B何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C兴兵伐之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必以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8翻译文

12、中画线的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荆庄王欲伐陈,使人视之。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而 蓄 积 多 赋 敛 重 也 则 民 怨 上 矣10【甲】【乙】两文共同揭示出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_。【答案】6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于是,就 7A 8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楚庄王想要攻打陈国,派人去察看陈国的情况。 9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10取信于民【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

13、当权者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句意为:神是不会保佑你的。福:赐福,保佑;(3)句意为:回答说。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4)句意为:于是攻下了陈国。遂:于是,就。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A.属:都是名词,种类,类;B.故:名词,原因/连词,所以;C.之:代词,指代陈国/助词,的;D.以:介词,按照/介词,因为;故选A。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狱:(诉讼)案件。察:明察。情:诚,诚实

14、;这里指诚心。(2)重点词语:欲:想。伐:讨伐。使:派。视:看,这里有侦查之意。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意思是:(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而蓄积多”主谓结构,应在“多”后停顿;“赋敛重也”主谓结构,应在“也”后停顿;因此断句为: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曹刿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

15、“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因此,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而【乙】中“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中的宁国也把“取信于民”当做讨伐陈国的条件。据此可知,两文共同揭示出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

16、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什么缘故呢?”(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

17、多呀。”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气用到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11(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

18、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节选自出师表)乙后世唯诸葛武侯有伊尹风味。其草庐三顾而后起,与耕莘聘币,已略相类。其告后主曰:“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观此言,则其视富贵为何等物!故先主临终谓之曰:“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非先主照见孔明肝胆,其肯发此言!(节选自鹤林玉露)注伊尹:商朝开国元勋之一。耕莘(shn):相传伊尹未遇汤时耕于莘

19、野,隐居乐道。聘币: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汤使人以币聘之。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没有别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不使库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负陛下(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攘除奸凶已略相类故先主临终谓之曰(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4)结合甲乙选文简要概括孔明的忠心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不使/库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负陛下。(2)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铲除。相像。所以。(3)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继承父位的嫡长子可以辅佐就辅佐;

20、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4)孔明的忠心表现在:知恩图报,尽职尽责,一心为主,不图私利。【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意:不会让仓库里有多余的丝织品,粮仓里有多余的粮食,来辜负陛下。“库有余帛廩有余粟”是“使”的宾语,“以”是连词,来,其前断开。断句为:不使/库有余帛廩有余粟/以负陛下。(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

21、为: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卑鄙:身份卑微、见识短浅。(2)句意为:扫除奸邪。攘除:铲除。(3)句意为:大致相似。类:相像。(4)句意为:所以刘备临终前对他说。故:所以。(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1)际,时候;奉命,奉行使命。(2)嗣子,继承父位的嫡长子;辅,辅佐;不才,没有才能。(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甲文“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知,诸葛亮知恩图报;从“受命以来,夙夜忧

22、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可知,诸葛亮谨记先帝遗嘱,尽职尽责;从乙文“臣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库有余帛廪有余粟以负陛下”可知,诸葛亮一心为主,不图私利。【点睛】参考译文:甲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地位、身份低微,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

23、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乙后世认为只有诸葛亮有伊尹的风采。他被(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出仕,与伊尹耕于有莘之野,汤使人以币聘之,大致相似。他告诉后主刘禅说:“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的吃穿用度,都有剩余。我在外面为官,没有别的安排,没有别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到死

24、的那天,不会让仓库里有多余的丝织品,粮仓里有多余的粮食,辜负陛下。”由这些话来看,他视富贵是何等东西!所以刘备临终前对他说:“继承父位的嫡长子可以辅佐就辅佐,如果他没有才能,您可以自己取而代之。”不是刘备与诸葛亮肝胆相照,他愿意说这话!(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

25、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关西门正对滟滪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油盎:油瓶。罅:裂缝。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12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B仰视天如匹练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C有时朝发白帝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3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B虽然乘着马

26、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14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答案】12C 13D 14句子是“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特点是高耸、陡峭、崖壁平整。【解析】12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同“缺”,中断名词,借指宫殿或京城;B.的样子连词,然而,但是;C.名词,早上名词,早上;D.连词,就连词,如果;故选C。13考查语句理解。A.“亭午夜分”意为:正午和半夜。“亭”不是亭子的意思;B.“虽乘奔御风”中的“

27、虽”是即使的意思,不是虽然;C.“盖石上一罅”中“盖”的意思是原来,不是盖着;故选D。14考查筛选信息。乙文中的“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是描写山的句子。意为: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两壁对耸”描写其高耸,“上入霄汉”描写其陡峭,“其平如削成”描写其平整。【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

28、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乙:二十六日,我从大溪口出发,进了瞿塘峡。江水两旁山崖对立,高的仿佛到达了云端,而表面的平滑又像是用利刃切过。我仰头望苍天,却发现原本宽广的苍穹在山崖的夹缝里就像是一匹白练一般。再向前走,水位已经落下去了,看起来犹如油盎。经过圣姥泉,原来是大石上有一个豁口。只要有人在旁边大喊,就会有泉水从中流出,不停地喊就不停地流,真是奇怪啊。傍晚,到了瞿塘关,这里在唐朝时也叫夔州,与白帝城是相连的。关口的西门正对着石头堆,是碎石累积的结果,其高出水面二十余丈。当地人说:“到夏秋季水面暴涨之时,水位又会高于石头堆数十丈了。”(2022山东枣庄统考

29、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

30、责踏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2)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细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节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注: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诸暨:今浙江境内。挞:用鞭棍等打人。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油灯。韩性:元末大学者。15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听妇前致词(石壕吏)B录毕,走送之双兔傍地走(木兰诗)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执策而临之(马说)D父怒,挞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16翻译下列句子。(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安阳韩性闻

31、而异之。17甲、乙两选段最能体现宋濂、王冕好学的一个字分别是_、_。18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大家,善于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从两选段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简要分析这一手法的作用。【答案】15B 16(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安阳韩性听说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或译为“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他感到很惊异”也可) 17 嗜 痴 18示例:(1)以先达的“叱咄”和“我”的“色愈恭,礼愈至”对比,突出作者一心向学、不怕训斥的刻苦学习态度。(2)以佛像的“狞恶可怖”与王冕的“恬若不见”相对比,突出了王冕能够不被外物干扰、聚精会神读书的优秀品质。(意思对即可)【解析】

32、1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得到/表达;B均译为“跑”;C书/马鞭;D代词,指王冕/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以是:因此;以:把;假:借;余:我;(2)闻:听说;异:对感到惊异。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甲文“余幼时即嗜学”意思是: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嗜”有“喜欢,爱好”之意,表现了宋濂的好学;乙文“儿痴如此”意思是: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痴”有“痴迷”之意,表现了王冕的好学。18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甲

33、文画线句“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意思是: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联系前文“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可知,此句将先达的斥责与“我”恭敬的态度进行比较,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作者求学时态度恭敬,一心向学、不怕训斥的刻苦学习态度。乙文画线句“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意思是: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将佛像的面目狰狞凶恶与坦然读书的王冕进行比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王冕能够不被外物干扰、聚精会神读书的优秀品质

34、。【点睛】(甲)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

35、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乙)参考译文: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

36、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这件事,对此感到很诧异,将他收作学生,王冕发奋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通的儒生。(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漠晻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匾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选自江陵府

38、曲江楼记,有删改)【注释】病:担心,忧虑。晻(n):日光昏暗。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记。翛然:自在超脱的样子。汲汲然:急切的样子。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B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C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D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2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至若春和景明正是江南好风景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其半居暇日,登临赋咏 安陵君其许募人D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上下天光,一碧万顷21翻

39、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2)而以书来属予记之。22分析甲乙两文写景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答案】19C 20B 21(他们)满眼都是悲凄的景象,真是感伤到了极点啊。(他)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 22甲文写景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为下文写“古仁人之心”做铺垫(形成对比),抒发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写景是为张敬夫的感叹抒情做铺垫,答“触景生情”亦可。抒发了贤人志士抱负难以实现惆怅之情。【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

40、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于是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且为楼观/以表其上”属于状语后置,因此断句为: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故选C。2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A名词,阳光/名词,景色;B介词,因为;C代词,他/表示祈使语气;D数词,一/数量词,一片;故选B。21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1)萧然,悲凄的样子;极,极点。(2)书,信;属,同“嘱”,嘱咐。2

41、2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甲文描绘洞庭或风雨或晴朗及产生的情感,是为了表现后文的“览物而悲喜”的情感,表现了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怀,也为文末议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做铺垫;结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微斯人,吾谁与归”可知,抒发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乙文结合“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漠晻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可知,张敬夫触景生情,结合“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

42、也。悲夫!”可知,抒发了贤人志士抱负难以实现惆怅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甲】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

43、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

44、“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乙】广汉人张敬夫任江陵知府,常常担心为学校门外被高墙所档,于是开门筑路,直达白河,并在上面加筑一座楼台。一天敬夫和客人前往登览,只见浩瀚的江水、相连的湖泊,迂回曲折,旷远深满,一目千里。西陵峡的群山,烟岚迷濛,云气昏暗,又都隐约可见在苍茫的水天之外,时出时没。敬夫于是环顾四周,慨叹道:“这不就是曲江公所说的江陵郡城南楼吗?过去张公离开宰相之位,被贬到这里做太守,在平时闲暇的日子里,登楼吟诗,总是自由自在地有超脱尘世的念头。至于他感伤时事,足见他的心未曾一天不在朝廷,焦急迫切,唯恐他的主张最终不能实现。唉,

45、真可悲啊!”于是在匾上题写“曲江之楼”四字,并来信嘱咐我为曲江楼作记。(2022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两则文言,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袴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恐一旦溘先朝露,与草木同腐。因思古人如陶渊明、徐渭等,皆自作墓铭,余亦效颦为之。甫构思,觉人与文俱不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教师资格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