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劝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96302390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劝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劝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劝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劝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劝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1劝学 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丙)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

2、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 B假舆马

3、者 假:借助 C是故圣益圣 益:更加 D或师焉,或否焉 或:或许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终日而思矣_ 而耻学于师 B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则群聚而笑之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于其身也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吾未见其明也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B跬步,古代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C“说是古代散文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

4、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D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摒弃六朝以来浮靡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古代诗歌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扬子:当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洲。沿洄:分别指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

5、要分析其艺术特色。 三、选择题 6下列加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则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于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

6、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而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 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细也

7、,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教授:学官名。乾道:宋孝宗年号。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元本 _元:探索 B

8、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望:察看 C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 当:符合 D兵其细也 _细:小事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本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骏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古代称跨出一脚为“畦,即半步,跨出两脚为“步”。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槁暴(p)

9、舟楫(j) 舆马(y) 日参省乎己(xng) B爪牙(zho) 跬步(ku) 蓼蓝(lio) 金就砺则利(l) C驽马(n) 骐骥(j) 洞穴(xu) 金石可镂(lu) D跂而望(q) 须臾(y) 二螯(o) 锲而不舍(q) 10列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省亲/反省傀儡/跬步千里 舍舆登车/愚公移山 B彰显/屏障跂望/歧路亡羊 签订契约/锲而不舍 C舟楫/编辑 须臾/阿谀奉承 恶意中伤/中流砥柱 D骐骥/希冀槁暴/膏粱纨绔 积水成渊/怨天尤人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蚓无爪牙之利 D风雨兴焉 12下列各句

10、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作进学解以自喻_ 以功授刑部侍郎 B拙于世务 _称荐于公卿间 C宫市之弊 _执政览其文而怜之 D愈生三岁而孤_ 而颇能诱厉后进 1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暴:露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_ 须臾:指老者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躁:浮躁,不专心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 省:忽略 四、语言表达 14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高尚。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是麻木。而且,一旦你有了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 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感受巍峨;_,_;

11、它可能是一曲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_,_;它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让你理解伟大和纯粹。 15下面是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内容将下联补写完整。要求下联含有“师说二字。 上联:读书务必发奋用功,莫要别人劝学;下联: _ 。 16王老师退休后,收到学生张伟的来信。以下是书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老师,此时此刻,多少往事仍一清二楚。课堂上,您循循善诱,抛砖引玉,打开了我们心灵的窗户;生活中,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给我们提供成长的沃土。如今,虽然您离我而去,但在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我定牢记您的教导,发愤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17每逢佳节,许多同学总忘不了给老师、同学、亲人送贺卡,

12、以优美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和真挚的感情。请根据要求,给两张贺卡各写一段话,每段文字都要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段不超过60字。 (1)写给曾经开导过自己的老师: (2)写给和自己闹过误会的同学: 18品味下面一副对联上联的意蕴,联系劝学一文的内容,写出下联。 上联:孔子论语,勤学必温故知新 下联: 五、小阅读-课外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然而志于为文者其功必自八家始何以言之文莫盛于西汉而汉人所谓文者但有奏对封事皆告君之体耳。书序虽亦有之,不克多见。至昌黎始工为赠送碑志之文,柳州始创为山水杂记之体,庐陵始专精于序事,眉山始穷力于策论,序经以临川为优,记学以南丰称首。 (节选自刘开与阮

13、芸台宫保论文书) 1.用斜线”/给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然而志于为文者其功必自八家始何以言之文莫盛于西汉而汉人所谓文者但有奏对封事皆告君之体耳 2.本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0概括劝学中这两组对比的作用。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1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文段:世之立功名、尚通显者,日讥薄文士无毛发之用。子相独不然。为考功郎有声,以不能附会,非久出参闽藩。属有岛寇事,衽席吏民,调兵食,规摹为一方冠。既又佐其臬为儒生师帅。 (选自弇州山人四部稿,有删节) 注子相:宗臣(15251560)

14、,字子相,与李攀龙(字于鳞)、王世贞、吴国伦等六人合称明代“后七子”。考功郎:吏部官员。参:这里指担任布政参议。岛寇事:指倭寇侵扰福建沿海。 六、小阅读-课内 22阅读师说,理解下列句子的作用及含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3朗读劝学第二段,分析:本段运用了五组比喻旬,这几组比喻句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24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下面各项中哪一项不能作为其论据( ) A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B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 C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D

15、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七、句子默写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2) 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此中有真意,_。 (陶潜饮酒)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_。(荀子劝学) (5)报君黄金台上意,_。 (李贺雁门太守行) (6) _,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_,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8) _,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 八、名著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小题。

16、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材料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以上 论语 八佾篇第三) 材料三: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械用皆有等宜,声则凡非雅声者举废,色则凡非旧文者举息,械用则凡非旧器者举毁,夫是之谓复古。是王者之制也。 荀子 王制第九 【注】道不过三代,法不二后王:三代指夏商周三代,后王指当今君王。奉行的政治原则不超出夏商周三代,实行的法度不背离当代的君王。 26荀子提倡的礼制与孔子提倡的礼有何相同点? 27孔子的“礼”与荀子的“礼有哪些不同之处,试作评析。 参考答

17、案: 1D 2D 3B 4(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智慧通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君子)的见识竟然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5借景抒情。借钟声和远树,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无一字写情又字字含情,是主观情感和客观景物有机交融产生的特殊效果。 6C 7B 8C 9B 10A 11D 12B 13C 14它可能是一片海,让你体会壮阔;它可能是一座石雕像,让你明白雄健。 15学习当需谦虚博览,勿忘前贤师说 16“一清二楚”改为“历历在目;“抛砖引玉”改为“悉心指导;“无所不至”改为“无微不至;“离我而去”改为“退

18、休在家;“音容宛在”改为“形象平凡而伟大。 17 老师,在我失意的时候,您像柔和的阳光照进了我的心房,让我感到无比温暖。您的教导如一缕春风,吹散我心灵的阴霾,感谢您,亲爱的老师。 让爱的扁舟越过误会的冰川,到达你心灵的彼岸。让我们抛开“误会”的背包,乘着友谊编织的小船去遨游吧! 18(示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191.然而志于为文者/其功必自八家始/何以言之/文莫盛于西汉/而汉人所谓文者/但有奏对封事/皆告君之体耳。 2.中心观点:有志于为文者,其功必自八家始。主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20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舍与“不舍”,结果对比鲜明,所以积累不是一日之功,还要持之以恒。 21世

19、间那些成就功业名声、崇尚通达显赫的人,常常讥笑鄙视文人没有丝毫的用处。 22紧承上句阐述“师的职责。这里“传道”是指传授儒家思想,“受业是指传授儒家经典,“解惑”是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三者中,“传道是核心。 23(1)五组比喻句分三层意思: “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 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只要肯下功夫学习和参省自己就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这三层意思呈递进关系,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 24C 25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吾尝终日而思矣 欲辨已忘言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提携玉龙为君死 金戈铁马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6有严格的等级,并不能僭越(1分);提倡复古。 27孔子的礼尊崇的是周礼,提倡周代的礼制,并希望在当代恢复周代的等级制度(1);荀子强调的是复古不能过远(政治原则可以学习夏商周的优点,法度不能“二后王”),应根据当代君王的需要制定礼制(1)。荀子在孔子的基础上,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