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含答案.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6299028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PDF 页数:40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含答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含答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语文含答案.pdf(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QQABAQYAggggABBAAAgCUwGACgMQkBGCCKoGBEAEsAAAARFABAA=#QQABAQYAggggABBAAAgCUwGACgMQkBGCCKoGBEAEsAAAARFABAA=#QQABAQYAggggABBAAAgCUwGACgMQkBGCCKoGBEAEsAAAARFABAA=#QQABAQYAggggABBAAAgCUwGACgMQkBGCCKoGBEAEsAAAARFABAA=#QQABAQYAggggABBAAAgCUwGACgMQkBGCCKoGBEAEsAAAARFABAA=#QQABAQYAggggABBAAAgCUwGACgMQkBGCCK

2、oGBEAEsAAAARFABAA=#QQABAQYAggggABBAAAgCUwGACgMQkBGCCKoGBEAEsAAAARFABAA=#QQABAQYAggggABBAAAgCUwGACgMQkBGCCKoGBEAEsAAAARFABAA=#第 1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3-2024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二调语文试卷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二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1 小题,小题,19 分)分)1(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

3、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 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

4、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体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

5、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诗人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第 2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以吾身入

6、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就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首先,从唐宋词人的角度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读者在阅读

7、和欣赏唐宋词时,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就会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下列对“唐诗宋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诗宋词应成为我们首选的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 楚辞和明清诗词。B 唐诗宋词体现的普通人的价值观,多数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C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诗宋词中的典范,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D唐宋词人为贮存

8、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然后传递给读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可以广泛地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B古代诗词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这样才能读深读透。D读者读唐诗宋词时,对原作的意蕴做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蕴。(3)下列关于唐诗宋词赏读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A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写爱情B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达送

9、别的愁第 3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情的增生C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D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咏的是诸葛亮,感叹自己未竟的抗金事业。(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5)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和说明。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

10、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1 小题,小题,16 分)分)2(16 分)阅读回答问题。红旗谱(节选)梁斌朱老忠斟上两碗茶,跨上炕沿问:“兄弟!咱先说说,为什么单身独马地闯关东?”严志和喝了口茶,呆了老半天才伸直了脖子咕嗒地咽下去,摇摇头不说一句话。朱老忠看他像有很沉重的心事,慢慢地走过来坐在一旁。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可说呀!”严志和还是低着头连连摇晃脑袋,实在闷得朱老忠不行。他知道严志和自幼语迟,你越是问,问得紧了,他还打口吃。朱老忠说:“你还是这个老僻性严志和沉着头呆了一会,才从嘴唇里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一句话,说:“甭提了,觉得话中有因,立时

11、紧皱眉头问“村乡里又出了什么大事吗?”严志和慢吞吞地说:“可是出了大事情!”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老半天才说:“说起来话长呀前三年,咱地方打过两次仗,打下骡子车和洋面来发洋财。不承望逃兵们从保定捅来了一个团,架上大炮,上深县请来个黑旋风,从中调停。你想黑旋风是个什么家伙,这才罢兵。五千块大洋钱摊到下排户身上呀,咳!一家家庄园地主乱打哆嗦!”严志和说起话来,他就得说半天。朱老忠一听,心窝里像有一股火气,向上拱了拱,他又问:“他们上排户不摊?”严志和说:“我那大哥!你还不知道?上排户哪里出过公款银子?回回都是下排户包着。”第 4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严志和说着,朱老忠心里那股火

12、气,就像火球一样在胸膛里乱滚。他攥紧拳头,长了胡子,村乡里好事的人们抱他的粗腿,叫冯老兰。”这时,朱老忠心里那个火球,一下子窜上天灵盖,把茶碗在桌子上一放。伸开手拍了拍头顶,又倒背了手儿,闭住嘴呆了老半天,才盘脚坐上炕沿严志和把两条胳膊一伸,捋起袖子,放大了嗓音说:“他霸道得更加厉害了!”朱老忠一时气愤,大腿一簸,一下子碰着桌子档儿。哗啦一声,桌子上汤水横流。这时,朱老忠才猛醒了过来,不叫滚落地上,嘴上打着响舌儿说“啧,啧,失手了。”又笑嘻嘻地找了块擦桌子布来,擦干了桌子上的茶水。严志和并没有看出朱老忠心气不舒,心里想:这人儿,倒是山南海北的闯荡惯了,闭上眼睛呆了一会。猛然间放开铜嗓子说:“他

13、更加厉害了?好,出水才看两腿泥哩!”话声震得屋子里嗡嗡乱响。一说到锁井镇上的冯老兰,分外眼红。可是他不露声色,暗自思忖严志和直了直腰,想别看不动声色,脾气许是越发地耿直了。朱老忠又问:“你们也没人跟他打官司?”严志和说:“打!看怎么打吧!锁井镇上出了个朱老明,串联了二十八家穷人告了状,我也参加了。头场官司打到县,输到保定法院。三场官司打到北京大理院里,又输到大理院了!”朱老忠问:“输到底了?”严志和说:“都输得趴下了!不用说朱老明是拿头份,输了个稀里哗啦呀,日子过不成了!”朱老忠问:“锁井镇上的事,回来碰上朱老明,到他家里串了个门。听他念叨打官司的事,就说:我也算上一份!一句话输了一条牛。咳!

14、完了!走啊,咱在这地方算是直不起腰来了。”朱老忠立起身来,在地上走了两遭,把头一摆,摇了摇头说:“不走!”严志和又低下头呆了一会子,说:“不走又怎么办?我肚子快气崩了,咱哪里惹得起。”朱老忠红着脖子脸,把胸膛一拍,举过头顶,说“这天塌下来,可是志气了一辈子。没有别的,咱为老朋友两肋插刀!有朱老忠的脑袋,行不?”严志和忽闪着长眼睫毛,看着朱老忠,愣了抽袋烟的工夫。看朱老忠刚强的气色,才有些回心转意,颤着长身腰,要不咱就回去?”朱老忠看说动了严志和,心上又鼓了鼓劲,跟他干!”严志和又慢慢地抬起长眼睫毛,说:“我的大哥,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细声细气儿说:“咱跟他拉长线儿,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严志

15、和听了这句话,弯下腰沉着头,瓷着眼珠盯着地上老半天,难呀,穷家难舍、熟土难离呀!(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闯关东”的行为、“民团”“壮丁”“公款银子”等说法,都暗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第 5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 严志和对于朱老忠的询问迟迟不答,写活了严志和因担心口吃而说话迟钝的性格特点。C 运用谚语是小说的特色,“出水才看两腿泥哩”“扎一锥子不冒血”等,都极具表现力。D 严志和最后不再闯关东,不仅缘于朱老忠,也缘于他对故土的留恋、畏惧出走的艰难。(2)关于小说中叙述打官司一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老明等二十八家穷人与冯

16、老兰连打三场官司,说明他们斗争很坚决,冯老兰恶势力很强大。B按常理本该能赢的官司,锁井镇穷人却从县里输到保定,再输到北京C严志和串了个门,听说打官司,多说一句话,代价太大,让他又后悔又气愤。D穷人们先被摊派五千大洋,又输了三场官司,没了活路(3)文中画线句子是如何将朱老忠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请简要分析。(4)小说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二、文言文阅读.(一)本题共(一)本题共 1 小题,小题,20 分)分)3(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萧望之字长倩,东海兰陵人也。好学,治齐诗。京师诸儒称述焉。天子拜望之

17、为谒者。上初即位,思进贤良,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皆可。宣帝察望之经明持重,论议有余,材任宰相,以为左冯翊。后为太傅,以论语授皇太子。及宣帝寝疾,选大臣可属者,皆受遗诏辅政。宣帝崩,太子袭尊号,与侍中金敞并拾遗左右。四人同心谋议劝导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乡纳之。中书令弘恭、石显久典枢机,亦与车骑将军高为表里,论议常独持故事,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请谒者召致廷尉。”时上初即位,不省“谒者召致廷尉”为下狱也。可其奏。知系狱,天子方倚欲以为丞相,会望之子伋上书讼望之前事,复奏:“望之前所坐明白,无谮诉者。而教子上书,不敬,请逮捕。”上曰:“萧太傅素刚,望之所坐,语言薄罪,望之仰天叹曰:“吾尝

18、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饮鸩自杀。天子闻之惊,哀恸左右。赞曰:萧望之历位将相,籍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不然,折而不桡,身为儒宗,近古社稷臣也。(节选自班固汉书萧望之传,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曰: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夫恭、显之谮诉望之,其邪说诡计,诚有所第 6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不能辨也。已而果自杀,而终不能诛恭、显,才得其免冠谢而已。如此,则奸臣安所惩乎!(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二十)昔汉杀萧望之,是亦有罪焉。宣帝使之傅太子,其不以圣人之道导之邪;其导之未信而止也,则望之不得无罪焉。(节选自曾巩上

19、欧阳舍人书)(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四人同心 A 谋议 B 劝导 C 上 D 以古制 E 多所欲 F 匡正 G 上甚乡 H 纳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齐诗为汉代传习的诗经四家诗之一,另外三家分别是鲁诗 韩诗 毛诗,现在的诗经即由毛诗流传而来。B左冯翊,既是官名,也是管辖的政区名。汉代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一起合称为“三辅”C赞有称颂、赞美之意,又称“论赞”,是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用来阐发作者对优秀人物的评论和赞美。D免冠即脱下帽子,古人用以表示谢罪,类似的谢罪形式还有肉袒、负荆、徒跣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20、的一项是 A萧望之爱好学问,研究齐诗,京城的儒生们都称赞他,后来担任太傅,用论语来教导皇太子。B宣帝了解到萧望之明晓经学,处事稳重,议事论理留有余地,就想仔细考察他处理政务的能力,派他当左冯翊。C元帝不清楚“谒者召致廷尉”的意思,便同意了弘恭、石显的奏疏,得知萧望之被关进监狱后很吃惊,让他到职办公。D弘恭、石显诋毁萧望之专擅权势,后来又诬陷他的儿子上书申诉是对皇帝不敬,他不愿忍辱偷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多上书言便宜,辄下望之问状,所白皆可。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也!(5)对于萧望之的死,班固、司马光、曾巩各有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他们的观点。(二)(本题共(二)(本题

21、共 1 小题,小题,20 分)分)第 7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4(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请备嫔御。太宗乃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君举必书,手诏答之,深自克责,乃令女还旧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跬御史大夫韦挺等云:“女适陆氏,无显

22、然之状,大礼既行”又陆氏抗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相赠遗资财,妄有此说。”大臣又劝进。太宗于是颇以为疑,问徵曰:“群臣或顺旨,其意可识,将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曰:“何也?”徵曰:“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陆爽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谪,所以反覆自陈,不足为怪。”太宗笑曰:“外人意见,或当如此。然朕之所言,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时莫不称叹!(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二直谏(附)(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

23、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B.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C.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D.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为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历史上有著名的“贞观之治”,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常用

24、的纪年法之一。B.“遽进而言”的“遽”是“急忙匆忙”的意思,与促织中“遽扑之”的“遽”意思相同。C.“人主”指一国之主,也作“人君”,如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屈原列第 8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传“人君无愚、智、贤、不肖”。D.“陆氏抗表”的“抗”是“抗拒、拒绝”的意思,和答司马谏议书中“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的“抗”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仁基的女儿是个容貌美丽的佳人,文德皇后请求唐太宗将之留在后宫作为嫔妃,唐太宗于是将她聘为充华B.魏徵在进言时先表明帝王作为百姓的父母应当忧百姓所忧、乐百姓所乐,然后指出唐太宗让郑氏之女入宫是

25、有欠考虑的。C.大臣们劝说唐太宗继续册封郑女,有可能是因为他们要顺从帝王旨意;陆氏极力撇清关系的行为D.唐太宗认为陆氏担心暗中获罪遭贬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这正反映出唐太宗自己的话仍旧不足以真正取信于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5)文章结尾说“时莫不称叹”,时人“称叹”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三、情景默写(共三、情景默写(共 7 分)分)5(7 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两句语出诗经,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2)琵琶行并序中,作者用“,”的环

26、境描写做侧面烘托,写一曲终了,但音乐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3)劝学中,作者在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时,随着不断设喻,比如“,”便是设喻之后的结论。(4)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抒情主人公历经千百次寻觅后,蓦然回首 ,”。(5)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写下“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后,流水无情:“,。”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6)在 答 司 马 谏 议 书 中,面 对 他 人 的 非 议,王 安 石 以 盘 庚 为 榜第 9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样,。”(7)古人常通过“吟”或“啸”的方式吐露心曲,抒发情怀,古代诗文中对此也多有描述 ,。”四、语言文字运用四

27、、语言文字运用6(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 ,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无父(无君)是禽兽,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小前提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

28、别,。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因此,墨家的兼爱是“无父”。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论争。其实,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2)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补充完整孟子另

29、一个推断的三段论推理分析。第 10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五、作文(五、作文(60 分)分)7(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蹄疾步稳”指马跑得很快同时很平稳,可引申为速度快并且很稳。蹄疾步稳方能行远。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有的“蹄疾”却“步不稳”,急于求成,结果事与愿违,亦步亦趋、拖沓滞后,最终错失良机。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第 11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023-2024 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

30、二调语文试卷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二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1 小题,小题,19 分)分)1(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是我们了解古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的集体选择,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

31、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 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

32、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其诗中蕴含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体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诗人人格境界

33、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第 12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就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首先,从唐宋词人的角度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

34、;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就会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下列对“唐诗宋词”相

35、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A唐诗宋词应成为我们首选的阅读对象,其阅读价值高于诗经 楚辞和明清诗词。B 唐诗宋词体现的普通人的价值观,多数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C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诗宋词中的典范,虽然风格各异但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然后传递给读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如果想了解一位诗人的襟怀抱负,可以广泛地阅读他的诗歌,因为读诗就是读人。B古代诗词之所以具有现实价值,是因为它们表达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这样才

36、能读深读透。D读者读唐诗宋词时,对原作的意蕴做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蕴。(3)下列关于唐诗宋词赏读的事例,不能证明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CA柳永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写爱情第 13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白居易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原意是以“草”的生生不息表达送别的愁情的增生C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D杜甫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咏的是诸葛亮,感叹自己未竟的抗金事业。(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

37、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5)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和说明。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诗句及材料内容的

38、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要求,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侧重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则材料,比较材料的内容,区别其侧重点,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公众号:高中试卷君【解答】(1)A.“唐诗宋词阅读价值高于诗经 楚辞和明清诗词”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一段相关表述为“从诗经 楚辞到明清诗词,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B.“多数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保家卫国行为的赞美”中的“多数是”说法不当,材料

39、一第二段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不存在范围。C.正确。第 14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写作,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选项颠倒了二者关系。故选:C。(2)D.“对原作的意蕴做出诠释和解读,就会扩展和拓深原作的意蕴”理解错误,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故选:D。(3)材料二最后一段中心观点是“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

40、中。ABD 三项读者都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所以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C.“读者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旷达潇洒”,仅仅是对原作的主旨理解,所以也就没有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故选:C。(4)结合材料一中“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从诗经 楚辞到明清诗词,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气质和人格境界,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结合材料二“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其次,读者在阅读

41、和欣赏唐宋词时,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5)结合材料二第一段“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然后澄思渺虑,与题干中“王国维读李璟词时,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结合题干中“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与材料二第一段“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第 15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结合材料二第一段“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

42、玩索之”,与题干中“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答案:(1)C(2)D(3)C(4)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5)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来鉴赏的两句,“西风”吹过“绿波”生愁。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点评】选择题干扰项设置常见错误类型:1.扩大范围。2.偷换概念。3.无中生有。4.已然未然混为一谈。5.强加因果。6.答非所问。7.

43、相互矛盾。8.张冠李戴。9.过于绝对。10.断章取义。(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1 小题,小题,16 分)分)2(16 分)阅读回答问题。红旗谱(节选)梁斌朱老忠斟上两碗茶,跨上炕沿问:“兄弟!咱先说说,为什么单身独马地闯关东?”严志和喝了口茶,呆了老半天才伸直了脖子咕嗒地咽下去,摇摇头不说一句话。朱老忠看他像有很沉重的心事,慢慢地走过来坐在一旁。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可说呀!”严志和还是低着头连连摇晃脑袋,实在闷得朱老忠不行。他知道严志和自幼语迟,你越是问,问得紧了,他还打口吃。朱老忠说:“你还是这个老僻性严志和沉着头呆了一会,才从嘴唇里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一句话,说:

44、“甭提了,觉得话中有因,立时紧皱眉头问“村乡里又出了什么大事吗?”严志和慢吞吞地说:“可是出了大事情!”他说了这么一句话,老半天才说:“说起来话长呀前三年,咱地方打过两次仗,打下骡子车和洋面来发洋财。不承望逃兵们从保定捅来了一个团,架上大炮,上深县请来个黑旋风,从中调停。你想黑旋风是个什么家伙,这才罢兵。五千块大洋钱摊到下排户身上呀,第 16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咳!一家家庄园地主乱打哆嗦!”严志和说起话来,他就得说半天。朱老忠一听,心窝里像有一股火气,向上拱了拱,他又问:“他们上排户不摊?”严志和说:“我那大哥!你还不知道?上排户哪里出过公款银子?回回都是下排户包着。

45、”严志和说着,朱老忠心里那股火气,就像火球一样在胸膛里乱滚。他攥紧拳头,长了胡子,村乡里好事的人们抱他的粗腿,叫冯老兰。”这时,朱老忠心里那个火球,一下子窜上天灵盖,把茶碗在桌子上一放。伸开手拍了拍头顶,又倒背了手儿,闭住嘴呆了老半天,才盘脚坐上炕沿严志和把两条胳膊一伸,捋起袖子,放大了嗓音说:“他霸道得更加厉害了!”朱老忠一时气愤,大腿一簸,一下子碰着桌子档儿。哗啦一声,桌子上汤水横流。这时,朱老忠才猛醒了过来,不叫滚落地上,嘴上打着响舌儿说“啧,啧,失手了。”又笑嘻嘻地找了块擦桌子布来,擦干了桌子上的茶水。严志和并没有看出朱老忠心气不舒,心里想:这人儿,倒是山南海北的闯荡惯了,闭上眼睛呆了

46、一会。猛然间放开铜嗓子说:“他更加厉害了?好,出水才看两腿泥哩!”话声震得屋子里嗡嗡乱响。一说到锁井镇上的冯老兰,分外眼红。可是他不露声色,暗自思忖严志和直了直腰,想别看不动声色,脾气许是越发地耿直了。朱老忠又问:“你们也没人跟他打官司?”严志和说:“打!看怎么打吧!锁井镇上出了个朱老明,串联了二十八家穷人告了状,我也参加了。头场官司打到县,输到保定法院。三场官司打到北京大理院里,又输到大理院了!”朱老忠问:“输到底了?”严志和说:“都输得趴下了!不用说朱老明是拿头份,输了个稀里哗啦呀,日子过不成了!”朱老忠问:“锁井镇上的事,回来碰上朱老明,到他家里串了个门。听他念叨打官司的事,就说:我也算

47、上一份!一句话输了一条牛。咳!完了!走啊,咱在这地方算是直不起腰来了。”朱老忠立起身来,在地上走了两遭,把头一摆,摇了摇头说:“不走!”严志和又低下头呆了一会子,说:“不走又怎么办?我肚子快气崩了,咱哪里惹得起。”朱老忠红着脖子脸,把胸膛一拍,举过头顶,说“这天塌下来,可是志气了一辈子。没有别的,咱为老朋友两肋插刀!有朱老忠的脑袋,行不?”严志和忽闪着长眼睫毛,看着朱老忠,愣了抽袋烟的工夫。看朱老忠刚强的气色,才有些回心转意,颤着长身腰,要不咱就回去?”朱老忠看说动了严志和,心上又鼓了鼓劲,跟他干!”严志和又慢慢地抬起长眼睫毛,说:“我的大哥,走过去拍着他的肩膀,细声细气儿说:“咱跟他拉长线儿

48、,大丈夫报仇,十年不晚。”严志和听了这句话,弯下腰沉着头,瓷着眼珠盯着地上老半天,难呀,穷家难舍、熟土第 17 页(共 32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难离呀!(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A“闯关东”的行为、“民团”“壮丁”“公款银子”等说法,都暗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B 严志和对于朱老忠的询问迟迟不答,写活了严志和因担心口吃而说话迟钝的性格特点。C 运用谚语是小说的特色,“出水才看两腿泥哩”“扎一锥子不冒血”等,都极具表现力。D 严志和最后不再闯关东,不仅缘于朱老忠,也缘于他对故土的留恋、畏惧出走的艰难。(2)关于小说中叙述打官司一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49、一项是 CA朱老明等二十八家穷人与冯老兰连打三场官司,说明他们斗争很坚决,冯老兰恶势力很强大。B按常理本该能赢的官司,锁井镇穷人却从县里输到保定,再输到北京C严志和串了个门,听说打官司,多说一句话,代价太大,让他又后悔又气愤。D穷人们先被摊派五千大洋,又输了三场官司,没了活路(3)文中画线句子是如何将朱老忠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请简要分析。(4)小说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0、,答题时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句子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指定的某种写作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中相关写作特色的提示,准确理解艺术特色含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因担心口吃而说话迟钝”分析错误,他是口吃、绝望,故而迟迟不愿说。故选:B。(2)C.“让他又后悔又气愤”错误,严志和是二十八家之一,心里不平,输掉一条牛,是愤慨。故选:C。(3)“这时,朱老忠心里那个火球,脸上腾地红起来”,将朱老忠内心的愤怒比作火球。第 18 页(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