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790-2023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T 790-2023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江西省).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65.020.20 CCS B 05 备案号: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7902023 代替 DB36/T 7902015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agrocybe cylindracea 2023-09-18 发布 2024-03-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7902023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2 5 栽培季节.2 6 菌袋制作.2 7 出菇管理.4 8 病虫害防治.5 DB36/T 79
2、02023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 DB36/T 790 2014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与 DB36/T 7902014 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修改了范围的内容(见第 1 章,DB36/T 790-2014 的第 1 章);b)修改了术语和定义的相关内容(见第 3 章,DB36/T 790-2014 的第 3 章);c)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的相关内容(见第 3 章);d)增加了菇房(菇棚)要求的内容(见第 4 章);e)删除了生产工艺流程的内容(见 DB36/T 790-
3、2014 的第 5 章);f)修改了栽培季节的相关内容(见第 5 章,DB36/T 790-2014 的 6.1);g)修改了原材料选择的相关内容(见第 6 章,DB36/T 790-2014 的第 6 章);h)修改了培养料配方的相关内容(见第 6 章,DB36/T 790-2014 的第 6 章);i)删除了培养料预处理的内容(见 DB36/T 790-2014 的第 6 章);j)增加了拌料的内容(见第 6 章);k)删除了塑料袋规格的内容(见 DB36/T 790-2014 的第 6 章);l)删除了装袋的内容(见 DB36/T 790-2014 的第 6 章);m)修改了灭菌的相关内
4、容(见第 6 章,DB36/T 790-2014 的第 6 章);n)修改了品种选择的相关内容(见第 6 章,DB36/T 790-2014 的第 6 章);o)修改了接种室(接种箱)消毒的相关内容(见第 6 章,DB36/T 790-2014 的第 6 章);p)增加了菌袋摆放的相关内容(见第 6 章);q)增加了开袋的相关内容(见第 7 章);r)增加了主要病虫害内容(见第 8 章);s)增加了病虫害防控原则内容(见第 8 章);t)修改了生物防治的相关内容(见第 8 章,DB36/T 790-2014 的 7.3)。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5、。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广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西答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昌县福兴食品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魏云辉、戴建成、高志斌、孙鹏、何守文、廖妍玲、罗嗣龙、杨建平。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 790-2014,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36/T 7902023 1 茶树菇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茶树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袋制作、出菇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自然条件下的茶树菇代料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
6、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 5099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代料栽培 substitute cultivation 用来代替原木(段木)培植木腐性食用菌的原料(如木屑)。利用各种农林废弃
7、物代替原木栽培食(药)用菌的生产方式。3.2 原基 primordium 菌丝体从营养生长阶段转为生殖生长阶段后扭结形成米粒状物质。3.3 催蕾 inducement to primordium 采取控温、增湿、通风、增加光照等方法促进原基形成菇蕾的技术措施。DB36/T 7902023 2 3.4 有害物质 hazardous substances 培养料中或者菇体上有毒、有害及其他影响茶树菇食用安全和卫生的物质。4 产地环境 4.1 生产场地选择 生产场地的环境条件应符合 NY 5358 的规定,5km 以内无工矿企业污染源,3km 之内无生活垃圾堆放和填埋场、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堆
8、放和填埋场等。选择交通方便、场地开阔、通风良好、排灌方便的场所作为生产场地。4.2 生产场地布局 4.2.1 生产场地应取水方便,排水系统畅通、环境卫生。4.2.2 生产场地应合理布局,生产区、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严格分开。4.2.3 原料区设置在场地的下风口,生产区中的拌料区、装袋区、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培养区、出菇区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4.3 菇房(菇棚)4.3.1 利用空闲房屋改造菇房或在田间空地上搭建菇棚。搭建菇棚时选择地势平坦、通风的田地,以角钢、水泥柱、竹、木等作骨架,棚顶及四周用泡沫板或厚塑料薄膜覆盖遮风挡雨,外面用芒萁、五节芒等编成草帘或者遮阳网覆盖遮阳。4.3.2
9、为提高场地利用率,在菇房、菇棚内搭建层架进行立式栽培,菇房或菇棚内设“三架两走道”,中间床架宽 1.2m1.5m,两边床架宽 0.7m0.8m,床架之间操作道宽 0.8m,层架设 46 层,用竹片或木板铺设,层间距 0.50m0.55m,最底层架距地面 0.3m。4.3.3 菇棚两端各开一个 1m2m 规格的出入门,在菇棚的操作道两端各开一个 0.4m0.5m 规格的通风窗,棚内安装照明灯和诱杀昆虫的黑光灯。菇棚出入口及通风窗安装 60 目的防虫网。5 栽培季节 在自然条件下,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具体栽培时间,春季菌袋制作一般为当年 10 月11 月,出菇期为翌年 4 月6 月;秋季菌
10、袋制作一般为 3 月5 月,出菇期为 9 月11 月。6 菌袋制作 6.1 培养料配制 6.1.1 原材料选择 生产原材料以阔叶树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等为主料,以麦麸、玉米粉、米糠、大豆粉、石灰粉、石膏粉等为辅料,所有生产原材料应符合 NY 5099 的规定。木屑颗粒大小以 1.5mm3.0mm 为宜。6.1.2 培养料配方 DB36/T 7902023 3 根据各地可利用的原材料资源状况、栽培菌株特性、栽培季节等因素选择培养料培方。不同产地根据当地资源条件,选择下述推荐配方或自行配方:配方一:棉籽壳 84%、麸皮 15%、石膏 1%;配方二:阔叶树木屑 78%、麸皮 15%、玉米粉
11、6%、石膏 1%;配方三:阔叶树木屑 37%、棉籽壳 36%、麸皮 20%、玉米粉 5%、茶籽饼粉 1%、石膏 1%;配方四:甘蔗渣 50%、阔叶树木屑 14%、棉籽壳 36%、麸皮 20%、玉米粉 5%、石膏 1%;配方五:玉米芯 40%、棉籽壳 40%、麸皮 10%、玉米粉 5%、大豆粉 4%、石膏 1%。6.1.3 拌料 按照培养料配方,称取生产所需各种原材料,将原材料混合后并充分拌匀。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7%63%,pH6.57.0。6.2 制袋 选用低压聚乙烯或者高压聚丙烯塑料栽培袋。采用人工或机械装袋。料袋装好后,用线绳打活结扎紧袋口,或者用套环加海绵盖体等方式封口。夏季制袋,从拌
12、料到灭菌应在 5h8h 之内完成。6.3 灭菌 采用常压蒸汽灭菌,要求料袋中心温度达到 100后保持 18h22h,根据灭菌条件和灭菌料袋的数量适当延长或缩短灭菌时间;采用高压蒸汽灭菌,要求关闭排气阀后,高压灭菌锅内温度达到 121126后,继续保持温度和压力 2.5h3.0h。6.4 冷却 灭菌后的料袋移入冷却室冷却,冷却室在使用前用 40g/m3气雾消毒剂熏蒸,料袋温度降到 28以下移入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6.5 接种 6.5.1 品种选择 生产品种应种源清楚,种性明确;菌种的生产应按照 NY/T 528、NY/T 1731 的规定执行。选择使用经过适应性生产试验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抗逆
13、优良品种,母种来源要求可靠,从正规生产厂家引种。6.5.2 菌种质量 菌种要求菌丝生长洁白、浓密、生长势强,栽培种要求无杂菌污染。6.5.3 接种室(接种箱)消毒 6.5.3.1 接种箱消毒:接种箱在使用前用气雾消毒剂消毒 30min,料袋移入接种箱后用气雾消毒剂消毒30min。6.5.3.2 接种室消毒:接种室在使用前用紫外线照射和气雾消毒剂消毒 1.0h,料袋移入接种箱后用气雾消毒剂消毒 30min。6.5.4 接种方法 接种前接种人员手(用 75%酒精擦拭)、栽培种瓶(袋)外壁用 40%来苏儿溶液擦拭消毒,接种DB36/T 7902023 4 工具用酒精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接种时用
14、接种工具将种块取出放入料袋的料面上,部分种块掉入料袋中间洞穴内,盖好无棉盖体。一瓶栽培种(750mL)接 30 袋40 袋料袋。6.6 发菌管理 6.6.1 培养室消毒 培养室要求通风、避光、保温条件良好,卫生环境好。培养室在使用前保持清洁,喷洒杀虫剂,关闭门窗,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使用杀虫剂和消毒剂应符合 GB 4285 和 GB/T 8321 规定。6.6.2 菌袋摆放 将接种后的菌袋放在培养室内进行培养,春季一般采取堆垛式,菌袋堆码的高度按照当时气温确定,防止高温引起烧菌,秋季一般采用床架横排卧式摆放。6.6.3 菌袋培养 6.6.3.1 发菌期间,要求进行遮光培养,将培养室温度调控在
15、 2426,空气相对湿度调控在在65%70%。培养室应进行定期通风,保持培养室空气清新。6.6.3.2 定期检查菌袋污染情况,将污染严重的菌袋及时清理出培养室,轻度污染的菌袋应与健康菌袋隔离培养。6.6.3.3 用线绳等扎口的菌袋,在菌丝长至菌袋 1/3 之后,可以在菌袋表面与扎口线绳之间的袋口处刺 3 个5 个针孔,或者放松菌袋扎口线绳,为菌袋透气增氧。7 出菇管理 7.1 菇房(菇棚)处理 菇房(菇棚)在使用前应进行清洁、杀虫和消毒处理,杀虫剂和消毒药剂应符合 GB 4285 及 GB/T 8321 规定。7.2 排袋 菌丝长满菌袋后在培养室就地进行排袋,或者将菌袋从培养室移入菇房(菇棚)
16、里。排袋时菌袋采取立式摆放,或者采取卧式堆叠等方式摆放在菇架或地面上。7.3 开袋 7.3.1 在 2426适温条件下,排袋 10d15d 后,料面分泌黄色水珠,并且菌袋表面局部变成褐色时,打开菌袋袋口。7.3.2 开袋前应对菇房进行杀虫处理。7.3.3 采取菌袋立式出菇方式,开袋时解开菌袋扎口线绳或去掉套环和海绵盖体,拉直菌袋袋口,再稍微收拢菌袋袋口;采取菌袋墙式堆叠出菇方式,解开菌袋扎口线绳或去掉套环和海绵盖体,让菌袋袋口呈自然收拢状态,也可以在齐菌袋扎口线绳处或套环处割去菌袋袋口塑料袋后,让菌袋袋口自然收拢状态。7.4 催蕾 把菌袋口拉直后再扭拧合拢。温度控制在 2028,白天关闭门窗,
17、晚上打开门窗,地面上洒水并向空间喷雾,保持菇房空气相对湿度 85%90%,菇房内给予能阅读报纸为宜的光照强度。开袋DB36/T 7902023 5 10d 左右,在菌袋表面形成粒状原基,原基经 2d3d 长成菇蕾。7.5 育菇 菇蕾形成后,温度保持 1824,给予弱散射光,向菇棚地面和空间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95%,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 30min40min。随着茶树菇菌柄伸长,逐渐拉直袋口。菌柄长至4cm5cm,每天通风 1 次2 次,每次 20min30min,促进菌柄伸长,抑制菇盖开伞。7.6 采收 菇盖呈半球形,内菌膜未脱落即可采摘。采摘前 1d 停止喷水,采菇高峰期每天采
18、收 2 次以上。采菇时用手捏着菇柄基部,整丛采下,清理掉菇柄基部的培养料及其他杂质,避免有害物质混入,按菇柄长短和粗细分类摆放。7.7 采后管理 7.7.1 采收以后,清理菇房和清除菌袋口上的菇脚和死蕾。停止喷水 5d7d,每天通风 1 次2 次,每次 10min20min。5d7d 后按照第 1 批出菇管理方法进行催蕾、育菇,收获第二批茶树菇。7.7.2 采收 3 批菇后,给菌袋补水。补水的方法可以采取直接向菌袋内喷重水,或者把菌袋立起来向袋内加高于料面 1cm 的水,48h 后倒掉余水,然后进行出菇管理。8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虫害 茶树菇栽培中的主要病害有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生
19、理性病害、病毒性病害、黏菌病害等;常见虫害有菌蚊、菇蝇、螨虫、线虫、跳虫等。8.2 防控原则 茶树菇栽培中病虫害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控和物理防控措施。8.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培育菌丝健壮、活力强的栽培种;接种室、发菌室和出菇房在使用前进行严格消毒,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程序;保持环境卫生,创造有利于茶树菇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及杂菌繁殖的生长环境。8.4 物理防治 培养料在使用前利用日光暴晒;灭菌时对培养基彻底灭菌;操作时避免料袋、菌袋破孔;发菌期间注意控温、防潮、通风、避光;菇房(棚)的门、通风口和窗户安装 60 目的防虫网;利用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利用黄油板诱杀菌蚊和菌蝇,及时清理染菌的菌包和料面上的病菇、烂菇。8.5 生物防治 使用甲胺基阿维菌素或 Bti(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防治。8.6 化学防治 DB36/T 7902023 6 选用广谱、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杀菌剂进行喷雾消毒和杀虫。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严格按照GB 4285 和 GB 8321 的规定选用农药和使用方法喷施,子实体生长期间禁止使用化学农药。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