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养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养护管理制度汇编.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第一册总则1第二册道路设施移交管理办法(试行)6第一节总则6第二节实物接管6第三节产权移交及注册登记9第四节罚则12第五节附则12第三册道路养护计划管理制度13第四册道路综合巡查制度17第一节一般规定17第二节组织架构17第三节工作内容18第四节工作要求18第五节工作流程19第六节后勤保障23第七节汇总报告23第八节建立健全机制23第九节检查考核24第五册检查检测管理制度26第一节一般规定26第二节检测单位采购28第三节道路检查检测28第四节边坡挡墙检测33第五节桥梁检查检测40第六节隧道检查检测51第七节检查检测质量监督管理59第八节检查检测费用支付60第六册小修保养管理制度61第一节一
2、般规定61第二节养护单位采购64第三节保养65第四节小修70第七册大中修工程管理制度78第一节一般规定78第二节计划管理83第三节施工图设计与预算管理85第四节标底编制管理86第五节采购管理86第六节合同管理87第七节开工许可管理87第八节质量、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88第九节工程变更管理89第十节质量和安全监督管理89第十一节档案管理90第十二节竣(交)工验收管理91第十三节结(决)算审核及支付管理91第十四节罚则92第八册深圳市交通抢险工程管理办法93第九册养护市场监管制度97第一节一般规定97第二节信用评价97第三节从业单位的信用评价101第四节从业人员信用评价102第十册养护培训教育制度1
3、05第一节一般规定105第二节培训对象及要求105第三节培训内容和工作流程105第四节培训方式106第五节职责分工107第六节经费管理108第十一册养护考核督查工作管理制度109第一节总则109第二节职责分工109第三节交通运输局履约考核110第四节交通设施局督查考核111第五节考核组织112第六节考核结果应用113第七节附则113第十二册附则1143第一册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夯实道路养护管理基础,全面加强道路养护管理,切实提高道路基础设施网络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市道路交通网络“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按照全面制定养护标准规范,全面优化养护招标采购,全面重组养护巡
4、查队伍,全面改革养护考核机制,全面探索养护管理模式,全面加强养护和路政工作紧密联动,全面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的原则,特制定深圳市道路养护制度汇编(以下简称本制度汇编)。第二条本制度汇编适用范围:已在委注册道路。道路实行注册管理,非注册道路不纳入委道路管理范围。第三条道路等级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及我市实际情况,分为:1、城市快速路:指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的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车辆以较高的速度行驶的道路。2、主干路: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3、次干路: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4、支路及
5、以下等级道路:除以上等级道路外,其余均为支路及以下等级道路。5、高速公路:专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000辆小客车以上。6、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方向、分车道行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15000辆小客车以上。7、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为500015000辆小客车。8、三级公路:为供汽车、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为20006000辆小客车。9、四级公路:为供汽车、非汽车交通混合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双车道四级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2000辆
6、小客车以下,单车道四级公路的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400辆小客车以下。第四条道路管养工作内容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我市实际情况,分为移交管理、计划管理、综合巡查、检查检测、小修保养、大中修工程、交通抢险工程、市场监管、教育培训、养护工作考核等十个部分。第五条道路管养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由委制定我市相关管理制度。第六条道路养护范围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人行道、人行天桥及其附属设施、通道、边坡、挡土墙、中央防撞墙、隔离带、隔音墙(屏)、交通观测站、监控设施等道路设施;标牌、标识、标线、护栏等交通管理设施。第七条道路养护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筹盘子、分级管理、分级负责、
7、分块实施”以及“决策与执行分离、管养分离”的工作原则。1、委:根据现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道路养护规章制度和技术管理要求,协调、监督执行。2、交通设施局(公路管理局)、执法支队、各交通运输局、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造价管理站):依据各自职责承担相应工作任务,负责依据本制度汇编规定,制订相关实施细则。第八条各交通运输局按照设施量和养护定额,编制详细道路养护资金计划需求。交通设施局根据道路养护计划资金切块盘子,按照优先保障刚性需求,柔性需求按财力依序编列原则,组织交通运输局修编道路养护年度计划。经委批准后,财审处负责下达养护年度计划至交通设施局和各交通运输局执行。第九
8、条道路日常养护计划实行计划额度包干使用机制,其中小修作业实行计划额度控制下的核销机制。第十条道路养护工程实行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合约控制、计量支付、验收结算、审计决算的工作流程,其中中修工程、大修工程、改建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实施。第十一条坚持道路养护与路政管理相结合,加大道路保护力度。加强道路巡查管理,实行“人路绑定、巡查网格化”的管理机制,将道路病害及路政违法案件消除在萌芽阶段。第十二条道路养护工程采购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用养护队伍。第十三条道路养护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技术集中评审、分级实施;坚持智能化发展方向;注重新材料、新技术、
9、新工艺应用。第十四条道路养护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档案的积累和归档管理工作应及时、完整、准确和系统。道路设施检查检测、日常养护、大中修和应急抢险项目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及竣工验收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及时、准确的录入相关系统,做好存档工作。第十五条道路养护工作实行养护单位自查、各交通运输局月度履约考核、交通设施局月度督查考核的考核工作机制。第十六条委每周组织召开道路养护工作例会。第十七条道路养护工作必须注重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按照“守土有责”的原则,各单位承担各自工作职责范围内的质量、安全管理责任。第十八条道路养护工作必须与廉政建设及风险控制工作相结合,落实廉政管理责任制,防范廉政风险。第十九条编制依据
10、:(一)国家或行业现行相关技术规范1.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36-2016)2. 建筑边坡鉴定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843-2013)3. 城镇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16)4. 城市桥梁检测和养护维修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18号)5. 城市桥梁检测与评定技术规范(CJJ/T233-2015)6. 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JTG/TE61-2014)7.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8.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2009)9.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04)10.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2-2
11、001)1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12. 公路桥梁荷载试验规程(JTG/TJ2101-2015)13.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14. 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J21-2011)15.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16.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JTGH12-2015)17. 市政工程设施养护维修估算指标(HGZ-120-2011)18. 国省干线GBM工程实施标准19. 国省干线公路文明建设样板路实施标准(二)广东省、深圳市有关法规、文件20.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道路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办法(试
12、行)(深交2016123号)2.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关于道路管养预备费使用管理办法(深交2017410号)3. 深圳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和管理要求(SZJG27-2008)4. 原市各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关于印发加强交通设施环境卫生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深城管2004158号)5. 深圳市道路设施日常养护考核督查管理办法6. 深圳市道路典型病害养护操作技术指引7. 深圳市桥梁典型病害养护操作技术指引8. 深圳市隧道典型病害养护操作技术指引9. 深圳市交通管理设施典型病害养护操作技术指引10. 深圳市道路、桥梁和隧道养护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操作技术指引11. 深圳市道路养护管理模式(2012版)7
13、7第二册道路设施移交管理办法(试行)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市道路设施移交接管行为,明确建设单位、接管单位、产权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提高道路设施维护管理效率,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道路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办法和深圳市道路养护管理制度汇编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以下情况的道路设施移交:(一)道路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二)道路大中修工程项目;(三)道路建设单位或原产权单位申请移交的现状道路。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道路设施包含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人行天桥、人行道、涵洞、通道、边坡、挡土墙、中央防撞墙、隔离带、隔音墙(屏)、标牌、标志、标线、护栏等。照明、管线、绿化
14、、给排水等不属交通运输委管养职责范围的不纳入本办法管理范围。第四条道路设施移交主要包含实物接管、产权移交及注册登记。第五条道路设施移交管理工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入口、分工负责”的原则实施。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管理局(以下简称交通设施局)负责道路产权接收和注册登记;各交通运输局为道路设施实物接收及管养单位;建设单位是道路设施移交工作的实施主体单位。第二节实物接管第六条实物接管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移交接管申请受理、资料审查、道路设施现场验收、签订移交协议等。第七条市交通运输委管养职责范围的道路应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列入我市公路与城市道路网规划的道路,包括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以及高速公路、一级
15、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二)满足社会车辆安全自由通行的道路。(三)市政府研究明确应由交委管养的道路。第八条交通运输局进行实物验收接管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属于市交通运输委管养职责范围内的道路设施;(二)工程项目已竣工验收合格;(三)建设单位书面向交通运输局提交了道路设施移交管养申请;(四)本办法中要求提交的实物接管资料(见附件4)齐全;(五)经现场验收,道路设施种类与数量准确无误,质量完好,存在问题整改完毕;(六)交通运输局、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道路移交管养协议及道路设施移交书中的各项条款均无异议。第九条道路设施实物接管采用“分级核准,统一备案”制。对于满足第七条、第八条接管条件
16、的待移交道路,由交通运输局负责审查核准,并定期向交通设施局办理备案。对于其他特殊情况待移交道路,由交通运输局报委,经委核准后,向交通设施局办理备案。第十条交通设施施工图应报设施局审查,且符合深圳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维护工程施工图设计图样相关要求。道路设施施工图应报建管处审查,且满足深圳市道路设计指引、深圳市声屏障设计指引、深圳市桥梁立体绿化技术指引及深圳市人行天桥和连廊设计指引相关要求,否则不予颁发开工许可。以上设计指引及设计样图均采用最新标准。第十一条道路及交通设施在竣工验收或移交验收前3个月向所在辖区实物接管单位书面发函通报拟移交接管道路设施的工程概况,交通运输局针对拟接管道路设施情况建立台
17、账,以实现道路设施从建设到管理养护环节的无缝对接。第十二条新建或改建道路移交,交通运输局需参加竣工验收,旧路移交,交通运输局需组织现场验收,同时核实道路质量完好性及数量。道路质量检测包括车行道铺筑质量、平整度、路框差、接茬等,桥梁混凝土表面缺陷、护栏质量、表层涂装、伸缩缝质量等,隧道洞口、洞门、衬砌及机电设施质量等,应根据道路接管质量验收表(见附件5)、桥梁接管质量验收表(见附件6)、隧道接管质量验收表(见附件7)、边坡接管质量验收表(见附件8)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出具工程质量检测意见,对不合格设施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上述指引不能代替规范,建设单位的道路设施质量仍应满足交通建设相关规范标准
18、的要求。第十三条对于无质量检测报告的道路设施,建设单位还应提供专业检测单位出具的检测评定报告。对检测评定结果为危险或存在安全隐患的结构设施,在采取措施消除隐患前,各交通运输局不予接收。第十四条建设单位(或其委托办理实物接管单位)应在自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依照本办法规定,向辖区交通运输局提交道路设施实物接管申请表(见附件3)和实物接管所需的工程资料(见附件4)。交通运输局需检查资料完备情况,如不符合要求,则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向申请单位明确办理实物接管所需材料,并明确相关材料的形式、格式及提交时限。第十五条在申请资料完备无误后,由交通运输局组织相关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养护单位等)
19、对整改意见完成情况进行核查。核查过程中发现设施量有差异或设施不完善仍需要整改的,应在现场向建设单位提出整改要求,议定整改期限,并于3个工作日内向建设单位提出书面整改意见。(一)新建道路针对竣工验收时提出的整改意见完成情况进行核查;(二)现状道路针对工程质量检测时提出的整改意见完成情况进行核查。第十六条具备实物接管条件后,交通运输局与建设单位办理实物接管手续,在道路设施移交书(见附件13)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道路移交管养协议中应确认道路质量责任单位和责任期,并明确移交单位在期限内(3个月内)到交通设施局完成办理产权登记和档案资料移交,否则协议自行失效的相关规定。第十七条每月25日前,各交通运输
20、局向交通设施局报送每月辖区内设施增减数量,办理月度接管道路项目备案;交通设施局负责汇总更新,向委报送当月度全委增减实物接管道路设施情况。第十八条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即日起,各相关交通运输局先行进行道路执法管理,但在完成实物接管前,该项目管养维护工作仍由相应建设单位负责。第十九条道路工程质量保修期在施工合同中进行约定,保修期内出现的工程质量缺陷问题,交通运输局督促建设单位及时修复。第二十条交通运输局应当根据完成实物接管、产权移交登记手续的新增道路设施量,及时编制并申报养护经费预算,以确保新增道路设施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二十一条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接管条件的现状道路及附属设施,由各交通运输局在受理5
21、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按程序报交通设施局,交通设施局在3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对不能接管的道路设施,由交通设施局报委分管领导同意后3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复。第三节产权移交及注册登记第二十二条产权移交及注册登记的工作内容包括道路设施的档案资料审查、接收,办理产权移交及注册登记(具体流程见附件2)。第二十三条道路设施办理产权移交,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属于我委管养职责范围内的道路设施;(二)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三)建设单位已在市交通主管部门办理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备案;(四)建设单位书面向交通设施局提交了道路设施产权移交申请(见附件10);(五)本办法中要求提交的道路设施产权档案资料(见附件11)齐
22、全;(六)已办理实物接管手续,签订了道路移交管养协议(见附件9),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交通运输局已在道路设施移交书(见附件13)上签署了意见并加盖公章;(七)道路红线明确;(八)涉及其他非道路资产移交的,还应当提供满足相关规定的资产证明材料。第二十四条以下特殊情况经市交通运输委批准后可以办理产权移交登记:(一)市政府相关会议纪要或市领导批示,要求移交的现状道路;(二)其他无道路产权资料或道路产权资料不齐有需要移交接管的道路。第二十五条建设单位(或其委托办理产权移交单位)应在自与交通运输局签订道路移交管养协议后30个工作日内,依照本办法规定,向交通设施局提交道路设施产权移交注册登记申请表(见附件
23、10)和档案资料(见附件11),办理产权移交、注册登记,确定权属关系。第二十六条交通设施局接收相关资料时,需当场检查资料完备情况,如种类数量未达到本办法要求,应在3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向申请单位明确办理产权移交所需材料,并明确相关材料的形式、格式及提交时限;如符合要求,则需开具收文回执(见附件12)。自收文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交通设施局对工程竣工资料和产权资料内容进行审查;审核过程中,如所提交资料不齐或不符规定的,交通设施局需通知补充材料,审核时限自补齐材料之日起重新计算。第二十七条若必备资料合格但必要资料不齐全的,可先办理产权移交,但需建设单位签署承诺书,并在承诺期内补充提交剩余资料,承诺期不
24、得超过3个月。第二十八条为明确道路设施产权权属,加强道路设施产权管理,实行设施产权移交书制度。深圳市道路设施产权移交书(见附件13)作为道路设施移交接管手续的证明,同时是申请管养经费的依据。产权移交书一式六份,两份交通设施局登记存档,其余四份分别由交通运输局、执法支队、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存档。第二十九条对在运营中的道路设施拆除或废弃,由交通运输局按公路法、广东省公路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规定统一办理。交通运输局需在道路设施拆除或废弃工作完成后30个工作日内到交通设施局办理注册登记内容的注销,产权注销登记采用备案制。第三十条每年1月30日前,交通设施局负责统计汇总上一年度各交通运输局实物接管备
25、案情况、产权移交及注册登记办理情况,以及负责组织统计全委道路设施量汇编,报市交通运输委。第三十一条在交通设施局完成产权登记注册或实物接管备案的道路设施,方可安排日常养护资金。每年度辖区新接养道路设施养护预算,由交通设施局负责对设施量复核及审定。第三十二条交通设施局统筹推进道路设施移交注册登记电子化、智能化管理工作,建立道路产权管理OA系统,实现产权登记申请、受理、审核、结案等全过程业务办理信息化、无纸化,确保业务办理全过程规范、公开、透明,相关规程另行制定。第四节罚则第三十三条建设单位有责任督促各参建单位配合道路设施移交工作,在办法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实物接管和产权移交注册登记。建设单位因正当合理
26、理由需延期办理的,必须提前提出书面申请。未按期办理且无申请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批评。第三十四条保修期内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缺陷问题未能及时整改或未履行保修责任的,建设单位有责任责成施工单位整改,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责任由责任单位承担。第三十五条若因施工单位原因拖延产权移交办理的,建设单位可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并延迟办理项目尾款支付,拒不整改的,按不良记录列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诚信考核指标体系。第三十六条道路设施实物接管及备案、产权移交及注册登记等工作,纳入委道路养护督查考核考评内容。第三十七条交通运输局、交通设施局未能按本办法规定及时办理实物接管和产权移交手续,造成不良影响的,由主管部门
27、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第五节附则第三十八条本办法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三十九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第三册道路养护计划管理制度3.1【范围】已在我委注册的道路均列入我委道路养护计划管理范围。3.2【资金来源】包括部门预算、路隧专项资金、交通专项资金等三类。3.3【编制主体】3.3.1 按照“谁支配使用谁编制预算,按业务分工归口审查,交通设施局汇总统筹安排”的原则,各交通运输局负责编制部门预算资金安排的道路养护需求计划、路隧专项资金安排的道路养护需求计划和交通专项资金安排的相关养护需求计划;交通设施局负责审查各交通运输局上报的道路养护需求计划,并汇总统筹安排。3.3.2
28、 按照委确定的道路养护预算资金切块盘子,交通设施局统筹编制各业务板块的道路养护年度计划。3.3.3 财审处负责协调市财政委,下达各业务板块的道路养护年度计划。3.4【计划内容】道路养护计划是指交通设施局和各交通运输局为完成年度道路养护工作任务,按照委年度计划编制要求提出并经委审批的养护资金计划,分为道路设施养护计划(含道桥养护工程计划、隧道养护工程计划)、交通安全设施养护计划两大类。道路设施养护计划由日常养护、大中修工程、交通抢险工程、养护管理和养护预备费等费用构成。交通安全设施养护计划由养护工程费(巡查、保洁、应急抢修、完善工程)、养护其他费(养护检测、调查、设计、监理、造价咨询费等)和养护
29、预备费等费用构成。3.5 【编制要求】3.5.1道路养护需求计划应以道路养护发展需要和道路使用状况为编制基础,依据道路养护的相关定额和预算编制办法以及委年度预算编制工作要求进行编制。3.5.2 日常养护项目由各交通运输局根据道路设施量、养护等级和使用年限,依据道路养护定额和预算编制办法,计算日常养护年度经费。3.5.3 中修工程、大修工程项目需编制项目建议书,建立项目储备库。各交通运输局从项目储备库中,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并区分刚性需求和柔性需求,编制项目预算需求。3.5.3.1 刚性需求是指道路大中修工程当年度必须安排的项目(如三危设施项目等),相关费用严格按照相关定额和标准计算。刚性需求项目
30、必须当年上报,交通设施局严格审核并进行督办。3.5.3.2柔性需求是指道路大中修工程根据道路养护发展要求可以安排的项目,但受年度资金盘子的制约,亦可以推后安排。柔性需求的项目需按照轻重缓急程度进行排序。3.5.4 养护管理费,包括日常养护管理费和专项管理费。日常养护管理费用于各单位进行养护管理规范化建设、道路养护预算编制、开展养护工程前期研究等产生的费用;专项管理费包括道路设施检测(含道路、桥梁、隧道及边坡定期检测)、考核督查费用及其他需要专项开展工作的费用。3.5.5 交通抢险工程依据深圳市交通抢险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往年交通抢险工程经费的使用情况,在抢险预备费中列支。3.5.6 交通安
31、全设施的养护工程费(巡查、保洁、抢修和完善工程)参照参考上年批复数据、当年新增减因素及养护定额制定。3.5.7 交通安全设施养护其他费中,设计、监理及造价咨询费用按照合同规定计取或参照养护相关取费标准确定,其他费用结合往年经费使用情况确定。3.5.8养护预备费是指在部门预算资金和路隧资金预算中按一定比例预留的机动经费,以满足年度市交通运输委道路养护管理预算执行中,因未落实具体项目确需安排的资金需求。道路管养预备费由交通抢险预备费和养护预备费两部分组成,结合往年使用情况,预先安排。3.6 【编制流程】3.6.2 每年5月底前,财审处启动下一年度道路养护计划编制工作,并提出年度计划编制要求,交通设
32、施局部署相关工作。每年6月初,各交通运输局向交通设施局申报下一年度新增因素、基础数据(道路设施、交通管理设施里程、养护面积等)及详细的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养护需求计划。每年7月15日前,交通设施局按照道路养护发展需要和项目轻重缓急程度,对道路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养护需求计划进行汇总审查,报委财审处审核,经委财务工作会议审议及委主任办公会议审定。7月31日前委财审处提交养护需求计划至市财委。3.6.3 财审处与市财政委协调道路养护年度资金控制数。交通设施局根据市财政委下达的预算控制数,提出道路养护预算各板块预算控制数方案,报委主任办公会审议后下发各交通运输局。3.6.4 按照确定的各板块预算控制数,
33、遵循优先保障刚性需求,柔性需求按财力依序编列的原则,由交通设施局组织各交通运输局修编年度道路养护计划,交通设施局修改审核后,报委财审处审核,经委财务工作会议审议及委主任办公会议审定后,委财审处提交养护计划至市财委。3.6.5 全委年度道路养护计划批复后,由财审处拟文下达至各交通运输局执行,同时抄送交通设施局。以上各项工作开展的时间节点以每年财审处最新要求为准。3.7 【编制依据】3.7.2 相关政策、法规和规范:3.7.1.1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道路养护管理模式;3.7.1.2预算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汇编;3.7.1.3关于落实政府采购有关事项的函深财建函20111775号;3.7.1.42018
34、年全口径预算和2018-2020年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方案。3.7.1.5相关编制定额及标准。3.8 【具体编制规定】按照委年度预算编制工作要求的相关规定执行。第四册道路综合巡查制度第一节一般规定一、道路综合巡查工作是指由各交通运输局对所管辖的道路实施的巡查、处置、检查、执法及监督工作。二、委在册管理的道路及道路红线范围内的交通安全设施。三、以“网格管理、分片包干、巡管分离、责任到人、综合巡查”为原则,形成以常态工作为基础,快速反应为导向,专项行动为拳头的高效运作机制,实现道路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公共汽车停靠站设施和路政管理“四位一体”。第二节组织架构一、道路综合巡查队伍各交通运输局原则上按照街道
35、办行政区划设定,根据街道办的管理区域面积大小,1-2个街道1支道路综合巡查队。原则上每个道路综合巡查分队由不少于2名公务员和不少于4名非公务员工作人员组成(道路综合巡查队伍具体的组建方案详见委印发的有关文件)。二、各交通运输局道路综合巡查工作管理队伍道路综合巡查工作由各交通运输局局长负责。(一)各交通运输局成立道路综合管理巡查工作小组负责道路综合管理巡查工作的统筹、指导、协调、考核工作。原则上设立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成员由道路设施养护、交通管理设施养护、公共汽车停靠站设施养护和路政许可的相关责任人、综合交通运输指挥分中心负责人、各道路综合巡查队队长、各养护企业的分管负责人组成(具体人员组成方
36、案详见委印发的有关文件)。(二)各交通运输局成立综合交通运输指挥分中心具体负责道路综合管理巡查案件的跟踪督办、异常案件处理、对外协调、档案管理等工作;负责收集、统计、分析、上报、跟踪、反馈道路管理等交通需求信息。(三)业务科室设立案件责任人负责道桥养护、交通管理设施养护、公共汽车停靠站养护、路政许可和交通拥堵的科(组)各指定1名案件办理责任人。具体负责与分中心和道路综合管理巡查队的沟通协调,负责案件的处置和反馈。第三节工作内容道路综合巡查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各交通运输局道路综合巡查队伍具体工作内容详见委印发的有关文件):一、道桥设施包括道路路面,隧道及其附属设施,立交桥、高架桥、桥梁
37、、涵洞、人行通道、人行天桥及其附属设施,人行道,边坡、挡土墙、中央防撞墙、隔离带、隔音墙、边沟、雨水篦、检查井,交通观测站等。二、交通管理设施包括标牌、标识、标线、护栏等。三、公共汽车停靠站设施包括站亭、站台、站牌、站架以及候车坐凳、导乘信息等。四、路政违法案件包括未经许可擅自从事占用挖掘道路、开设路口、设置管线、设置非道路标志、超限运输、损害道路机具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已经许可但未按路政许可决定实施的违法行为。五、交通拥堵。第四节工作要求各交通运输局负责落实道路综合巡查责任,将每条道路综合巡查责任落实到每个道路综合巡查队工作人员,做到人路合一。道路综合巡查队工作人员应认真做好道路综合巡查工作
38、,如实、认真、详细、规范填写道路综合管理巡查日志(附件14)、道桥设施损毁或不完善报告(附件15)、交通管理设施损毁或不完善报告(附件16)、公共汽车停靠站设施损毁或不完善报告(附件17)、路政管理违法案件报告(附件18)。道路综合巡查队工作人员每周不得少于4.5个工作日在道路上从事巡查工作,每周全面巡查责任道路不得少于3次,每周不定期安排1-2次夜间巡查。在雨季、台风及重大活动期间,适当加大巡查频率和巡查时间,开展针对性巡查工作。第五节工作流程道路综合巡查队道路巡查交通运输局业务科、分中心、养护企业处置巡查发现的问题道路综合巡查队复查、反馈处置情况队、局、委检查考核一、道路综合巡查工作流程(
39、一)巡查准备道路综合巡查队工作人员在开展巡查工作前应检查车辆状况、准备好道路综合管理巡查日志、道桥设施损毁或不完善报告、交通管理设施损毁或不完善报告和公共汽车停靠站设施损毁或不完善报告等表格,并携带各类路政执法文书、执法证件、通讯工具和通讯录。(二)巡查记录巡查时,巡查人员应认真做好巡查记录,填写道路管理综合巡查日志,如实记录并签字(三)巡查报告发现问题时,按委的相关规定使用交运通手机终端,将规范、完整的道桥设施损毁或不完善报告、交通管理设施损毁或不完善报告、公共汽车停靠站设施损毁或不完善报告、路政管理违法案件报告或交通拥堵情况报告输入系统。或者填写道桥设施损毁或不完善报告、交通管理设施损毁或
40、不完善报告、公共汽车停靠站设施损毁或不完善报告、路政管理违法案件报告或交通拥堵情况报告,详细记录问题发生的具体位置,准确描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图片登记,提出修补或改善的建议。1 .属道桥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公共汽车停靠站设施的,应立即将问题通知相应部门,由相应的养护科(组)和日常养护企业按照相关规定,迅速开展修复工作。2 .属于路政违法案件的,路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的,应根据交通行政执法程序的规定,由两名持执法证人员依法开展执法工作;路政执法人员不在现场的,应在30分钟内到达案件现场,开展执法工作。3 .属于交通拥堵信息的,将相关信息反馈至分中心,并按照工作职责的规定,及时通知相关科(组)办理。4
41、 .属于非交通运输委管辖范围的案件,应立即将情况反馈至分中心,由分中心通知相关责任主管部门处理,并跟踪办理。5 .发现道路沉陷、空洞或大于100mm的错台以及井盖、雨水口箅子丢失等影响道路安全运行情况时,应立即上报并通知相关养护企业设置围挡,在现场未处置前,应继续在现场监视。6.发现重大事件、交通安全隐患或者遇突发险情的,应按照相关应急预案的规定报告,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四)问题处理1.各养护管理科(组)收到相应的报告后,应当根据相关规范和规定的要求,作出判断或者提出处理建议。对需立即处理的病害,应先口头发出工作指令,随后补办相关手续。对不需立即处理的病害,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组织养
42、护修复工作。2 .道桥设施、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公共汽车停靠站设施的日常养护维修企业,根据负责养护的科(组)指令,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和合同的要求及时处理。3 .对于路政违法案件,路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的,应根据交通行政执法程序的规定,由两名持执法证人员依法开展执法工作;路政执法人员不在现场的,应在30分钟内到达案件现场,开展执法工作。(五)结果反馈1 .道路综合巡查队在接到处理结果时,应到现场对外观修复的情况进行核实,外观未完成修复任务的,应督促养护企业继续修复。2 .养护管理科(组)的养护管理职责维持不变,对未按合同规定履行道路巡查责任及修复不合格的企业进行处罚。二、处置管理(一)处置责任单位1
43、.保洁处置责任单位(1)道路、桥梁、涵洞、人行道、人行天桥的路面保洁,由各交通运输局通告市政环卫部门负责处置。(2)交通管理设施,公共汽车停靠站,隧道及其附属设施(路面除外),边坡、挡土墙、中央防撞墙、隔离带、隔音墙、交通观测站的保洁,由各交通运输局根据职责范围安排业务科室负责组织处置。(3)边沟、雨水篦、检查井的保洁,由各交通运输局通告水务、供电、信息管线等部门负责处置。2 .缺失、破损等处置责任单位(1)交通管理设施,公共汽车停靠站,道路路面,隧道及其附属设施,立交桥、高架桥、桥梁、涵洞、人行通道、人行天桥及其附属设施,人行道,边坡、挡土墙、中央防撞墙、隔离带、隔音墙、交通观测站的缺失、破
44、损,由各交通运输局根据职责范围安排业务科室负责组织处置。(2)边沟、雨水篦、检查井的缺失、破损,由各交通运输局通告水务、供电、信息管线等部门负责处置。3 .路政违法行为的处置责任单位道路综合巡查队路政人员负责查处。4 .交通拥堵处置责任单位道路综合巡查队负责排查、监测、记录、提出治理意见和建议、反馈治理效果。分中心负责收集、整理道路综合巡查队上报的交通拥堵信息,并将其转交至相关部门处理。(二)处置流程1 .属于路政违法行为的,按路政执法相关程序进行处置。2 .其他情形的,各交通运输局按照第六册小修保养管理、第八册交通抢险工程管理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处置。三、复查(一)道路的复查道路综合巡查队在规定
45、处置时限届满后1天内复查,并将复查情况填写入相应的道路损毁或不完善报告报各交通运输局。复查时,原道路损毁或不完善情况仍未得到有效处置的,各交通运输局责成责任单位进行处置,并录入当月道路巡查情况及案件处置情况。(二)路政案件的复查按路政执法相关程序进行复查。第六节后勤保障道路综合巡查工作经费列入部门预算巡查管理专项费用计划,由各交通运输局按年度计划进行申报。每个道路综合巡查队需编制一套资金预算,统一办公设备。并配备相应数量的道路综合巡查车辆,车辆统一喷绘省交通运输厅规定的“交通综合执法”标识。工作人员统一着交通行政执法制服,配备一定数量的交运通手机终端。按需配备道路综合巡查自行车,参考交通综合执
46、法车辆的颜色和图形,统一自行车标识。第七节汇总报告一、情况统计汇总。每月25日前,各交通运输局统计当月道路巡查情况及案件处置情况。各交通运输局的统计情况于当月28日前报送交通设施局汇总。二、编辑月报。交通设施局负责于每月30日前编辑出版道路巡查管理和处置工作月报,上报委领导和相关单位。第八节建立健全机制一、各交通运输局根据本制度,结合道路日常管养实际,强化道路综合巡查队巡查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巡查处置机制。二、各交通运输局将内部巡查处置机制报送交通设施局。交通设施局负责汇总出版各交通运输局内部巡查处置机制。三、交通设施局应建立健全道路巡查管理和处置工作月报的编辑工作机制。第九节检查考核道路综合巡查工作的检查考核分队、局、委三个层次。一、队的日常检查考核各道路综合巡查分队队长负责查阅工作人员的道路综合管理巡查日志,复核后每张表签一次,必要时可召集巡查人员核实有关情况;道路综合巡查分队队长的道路综合管理巡查日志由道路综合管理巡查工作小组组长查阅并签名。二、局的季度检查考核(一)各交通运输局道路综合管理巡查工作小组每年3、6、9、12月底对道路综合巡查队的道路综合巡查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二)每次检查考核的道路综合巡查队数量不少于道路综合巡查队总数的1/4,每年对每个道路综合巡查队至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