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详解).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6289761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7.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详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详解).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附详解).pdf(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云南省丽江一中高二(上)期中生物试卷1.2021年7月,我国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英雄的解放军战士迅速冲向了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在战士与洪水长时间搏斗的过程中身体发生多种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 是()A.长时间饥饿,血浆中血糖浓度下降会促进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区 长时间饮水不足,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引起下丘脑产生口渴的感觉C.长时间剧烈运动,人体内环境中的CO2含量会明显高于。2含量D.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能提高战士的警觉性使反应灵敏2.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能自行消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A.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水疱的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C.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叙述,错误 的 是()A.该“媒介”pH的相对稳定与HCOi HPCU?一等离子有关B.葡萄糖、尿素、神经递质、胰岛素可存在于该“媒介”中C.维 持 该“媒介”的稳态需要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协调活动D.人体所有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都需要该“媒介”4.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

3、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恒定不变淋巴液、组织液与血浆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多稳态遭到破坏必然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四项 B.三项 C.两项 D.一项5.人体血浆渗透压可分为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和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葡萄糖、胰岛素和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B.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大于组织液或淋巴液的晶体渗透压C.营养不良导致手脚肿胀的患者可通过静脉输入血浆蛋白来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D.人体内环境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的基础6

4、.判断下列与人体稳态有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B.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肉,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C.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D.CCh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7.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8.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神经

5、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它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包括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B.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C.它们通常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且作用一般相反D.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内脏器官的活动减弱9.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第2页,共45页JEDA.缩手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刺激D处,微型电流计F的指针可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由甲发

6、出的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i o.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B.C.D.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11.Y-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 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图1神经突触 图2某种局麻药的作用机理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1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 进

7、 内 流,使突触后膜电位差增加C.1氨基丁酸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D.局麻药和卜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一致,均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12.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神经元静息状态的恢复和维持,主要与Na+的外流有关B.递质作为化学信号,只能作用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C.神经调节中可能存在着分级调节机制,如成人憋尿D.人类瞬时记忆的形成,需要经过注意和不断重复等过程13.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动物胃反射时发现:在喂食前,狗看见饲喂者或听见其声音会分泌唾液和胃液。为了研究这一问题,他设计了在给狗喂食前给与铃声刺激,观察狗的反应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仅出现铃声,狗也会分泌唾液,从而验证了

8、 “条件反射”的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种多样反射活动的结果有利于人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B.喂食前给狗铃声刺激都能建立上述条件反射C.狗吃食物分泌唾液和狗听见铃声分泌唾液的反射弧相同D.狗吃食物时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14.有些地方的人们有食用草乌炖肉的习惯,但草乌中含有乌头碱,乌头碱可与神经元的钠离子通道结合,使其持续开放,从而引起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B.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C.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D.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15.2017年,科学家研制

9、了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并用它来抚育早产的羊羔。羊羔在此“人造子宫”中待了 4周。足月后,研究者发现,它们与在母羊子宫中待到足月出生的小羊一样健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第4页,共45页废液输出营养输入血氧交换系又八A.如果血氧交换系统短时间发生障碍,羊羔也不会立即死亡B.人造子宫能提供羊羔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可以不依赖羊羔自身的调节而实现稳态C.如果将图中的电解质溶液换成蒸储水,则羊羔不会存活D.羊羔的代谢废物要经过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排到体外16.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接头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再

10、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A.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 B.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 D.阻断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17.同声翻译又称同步口译,是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的一种口译方式。在译员专心进行同声翻译时,参与的高级神经中枢主 要 有()H区 S区 V区 W区A.B.C.D.18.篮球赛场上,球员靠眼、耳等感觉器官及时获取来自同伴、对手、裁判、观众等的信息之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并做出相应反应,

11、如跑位、接球、传球以及呼吸心跳加快、精神亢奋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员在篮球赛场上的活动只受脑神经的调控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跑位、传球、躲闪、上篮等动作由躯体运动神经有意识地支配D.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内脏器官的活动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支配19.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 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

12、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20.沃泰默切断狗小肠与胰腺之间的神经联系只留下血管,向小肠注入盐酸引起了胰液的分泌,而将盐酸直接注入血液中,没有引起胰液的分泌,对于这一结果,其他科学的解释是()A.盐酸直接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B.盐酸引起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的过程C.盐酸被小肠吸收,经血液循环刺激了胰腺分泌胰液D.盐酸刺激小肠黏膜产生了促胰液素进而调节胰腺分泌胰液21.19世纪,世界上很多著名的科学家试图通过研碎胰腺的方法来获得其中的胰岛素,但都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有科学家通过结扎胰管让胰腺萎缩然后单独研碎胰岛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其中的胰岛素。下列失败的原因中,最

13、可能的是()A.研磨过程中,胰腺中的胰蛋臼酶把胰岛素分解了B.研磨时选取的胰腺部分正好不含有胰岛C.当时研磨技术比较落后,研磨不充分D.胰岛素和胰腺内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不容易分离22.在神经一体液调节的作用下人体可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可以感受到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B.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C.无机盐离子含量稳定时渗透压即维持稳定D.机体维持渗透压的稳定不存在反馈调节23.下丘脑是脑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的某些神经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细胞既有激素受体也有神经递质受体B.同一个体不同功能的下丘脑细胞中核基因一般相同第

14、 6 页,共 45页C.控制生物节律和呼吸的中枢都位于下丘脑D.下丘脑受损可能导致尿量增加2 4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胰腺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胰腺中的某些细胞既能合成醐,又能分泌激素B.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能够促进胰腺分泌胰液C.胰管培塞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进一步影响血糖平衡的调节D.胰高血糖素和胰蛋白酶的合成,都与胰腺细胞中的内质网有关2 5 .如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其中甲、乙代表结构,一代表激素。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的靶细胞是几乎所有组织细胞D.该调节过程不受神经调节的影响2 6 .人是恒温动物,在一定范围内能够

15、随外界温度变化来调整自身的产热和散热,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假如正常个体处于0 的环境中,产热为由,散热为b i;处于30 C的环境中,产热为a 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冷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B.同30 C环境相比,人处于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稳定,因此 a i a 2,b i a 2,而使体温维持稳定,必须产热=散热,因而b i b 2,B 错误;C、从 3(T C 的环境中进入OC 的环境中,产热增多,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会增强以增强新陈代谢,温度高时,人体通过出汗形式减少尿量,因而低温时抗利尿激素分泌

16、减少,尿量增加,C 正确;D、从 3 0 的环境中进入0 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D 正确。故 选:B。1、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2、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T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T 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T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2 7.【答案】D【解析】解: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A 错误;B、发烧时体温一直维持在3 8 左右,此

17、时其体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 错误;C、多种激素共同参与体温恒定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C 错误;D、某人因出汗较多,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会加强,D 正确。故选:D。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T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T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一尿量增加。2、人体体温调节:(1)

18、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体温调节的中枢及过程;识记水盐调节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 8.【答案】A【解析】解:A、途径是血糖升高时,通过相关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其合成分泌胰岛素,参与血糖的调节过程,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胰岛B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A正确;B、

19、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激素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激素C (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进一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错误;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C错误;D、下丘脑中有血糖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而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A o分析图示,表示人体中下丘脑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激素A由胰岛B细胞分泌,表示胰岛素;在寒冷环境中,通过途径使人代谢增强,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则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C为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激 素D为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旨在考查考生的识

20、图能力,理解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过程,属于中档题。2 9.【答案】D第32页,共45页【解析】解:A、根 据“维拉帕米“可改善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而有效缓解病情可推测,肝细胞等细胞膜上并不缺少胰岛素受体,很可能是患者免疫系统攻击了自身的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减少所致,A错误;B、“维拉帕米“可以口服,而且是通过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进而缓解病情,而非代替胰岛素发挥作用,所以其化学本质应该不是蛋白质,其空间结构与胰岛素也应不同,B错误;C、“维拉帕米”不是由细胞分泌的,所以不能说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D、“维拉帕米“口

21、服被吸收后,可由血浆进入组织液而不能由血浆进入淋巴,因为淋巴只能单方向进入血浆,D正确。故选:D。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具有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储存和转化葡萄糖的作用,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主要是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而具有拮抗作用;肾上腺素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与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而共同作用使血糖升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3 0.【答案】D【解析】解:(1)神经调节的反应速度迅速,因此作用时间短暂,且其作用范围准确,即 ;(2)体液调节的反

22、应速度缓慢,因此作用时间较长,且其作用范围广泛,即。故选:D。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传递方式电 信 号(神经冲动)、化学信号(递质)激素及其他化学物质调节方式反射激素一一特定的组织细胞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作用对象效应器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联系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控和主导作用;体液调节也能影响神经调节,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能列表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1.【答案】B【解析】解: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水平,而胰

23、高血糖素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它们之间的作用相反,属于拮抗作用,A 错误;B、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肾上腺素可使血糖升高,二者作用相抗衡,B 正确;C、雌激素和雄激素都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但两者不在同一个生物体内发挥作用,C 错误;D、生长激素可促进生长,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生长发育,二者为协同关系,D 错误。故选:B。1、胰岛分泌的主要物质是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其中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于卵巢,促

24、使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雌激素和孕激素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第34页,共45页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32.【答案】C【解析】解: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A 正确;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等相关感受器,B 正确;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心跳加快、呼吸加快,C 错误;D、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

25、脏活动,D 正确。故 选:Co1、兴奋沿着反射弧的传导方向是:感受器一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一传出神经-效应器。2、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是双向性的,电流流动方向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膜外是相反的。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传到突触后膜,是单向性的。3、肾上腺素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又被称为“情绪激素”。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根据题干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神经调节的知识解释有关生活现象的能力。33.【答案】C【解析】解:A、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

26、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A 错误;B、胃液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属人体第二道防线,B 错误;C、T 细胞和B 细胞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其中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 正确;D、细胞因子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抗体不属于细胞因子,D 错误。故选:Co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 细胞、T 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能运用

27、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4.【答案】A【解析】解:A、神经系统调节存在分级调节控制,例如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在脊髓,但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A 错误;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具有内分泌功能,B 正确;D、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C 正确:D、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呆小症,D 正确。故选:Ao1、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

28、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2、神经递质的类型: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等);抑制性递质(丫-氨基丁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3、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识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5.【答案】C【解析】解:A、吞噬细胞既参与免疫系统防卫的第二道防线,又参与第三道防线,A正确;B、

29、胸腺是T 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胸腺先天性缺失的小鼠缺乏T 细胞,因此细胞免疫功能几乎完全丧失,B 正确;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也能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C 错误;第36页,共45页D、浆细胞可来自记忆B细胞的增殖分化,D正确。故选:Co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

30、系统的种类及功能,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6.【答案】C【解析】解:A、过程是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新型冠状病毒并暴露出抗原的过程,过程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A正确;B、据图可知,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时,需要物质甲淋巴因子和过程刺激,B正确;C、物质甲是淋巴因子,是信息分子。物质乙是抗体,不属于信息分子,C错误;D、是新型冠状病毒二次进入机体,过程是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故选:C分析题图: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记忆细胞,细胞e是浆细胞,物质甲是T细胞

31、产生的淋巴因子,物质乙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则过程是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新型冠状病毒并暴露出抗原的过程,过程是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的过程。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7.【答案】B【解析】解:A、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代谢和繁殖,不能在内环境(细胞外液)中繁殖,A错误;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主要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C、体液免疫过程中,需要T细胞呈递抗原和产生淋巴因子,因此曲线CD段体液免疫功能也大部分丧失,C错误;D、EF段T细胞浓度上升,是骨髓

32、中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后、进入胸腺发育成熟的结果,D错误。故选:B。分析曲线图:图示是人体感染HIV后,人体内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变化曲线。HIV最初侵入人体时,血液中HIV浓度先增加后减少,而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增强;但随着H1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血液中的HIV浓度增加,对HIV的免疫反应减弱。本题结合HIV病毒造成艾滋病的病程图,考查人体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艾滋病的致病原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曲线图提取有效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8.【答案】B【解析】解:A、由题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没有连续,所以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抗原

33、),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A正确;B、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失活,因此每个抗体分子不能多次与抗原结合发挥作用,B错误;C、甲、乙两曲线可以看出,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C正确;D、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人体进行了二次免疫反应,D正确。故选:B,分析题图曲线可知,a点注射的疫苗产生的抗体与d点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不同,因此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c点甲抗体水平快速升高,可能的产生了二次免疫反应;甲、乙两种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不同。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对于免疫过程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分析

34、题图曲线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39.【答案】D第38页,共45页【解析】解:ABC、由题意可知,酿脓链球菌侵入导致发生自身免疫而攻击癌细胞,癌症免疫疗法主要是通过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来死癌细胞,这属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ABC正确;D、癌症免疫疗法通过直接杀死癌细胞来达到治疗目的,D 错误。故选:D。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本题考查免疫调节异常疾病,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35、、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0.【答案】A【解析】解:A、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如果将别人的器官如心脏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加以排斥,A 正确;B、“免疫赦免”对人体有益,是对免疫系统的补充,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错误;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能够使子宫不排斥外来胚胎,对胚胎的发育是有利,C 错误;D、用药物来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可以获得“免疫赦免”,D 错误。故选:A。“免疫赦免”现象不能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有利于胚胎的存活,保证了胚胎的正常发育。”免疫赦免”

36、是由赦免基因控制的,通过使用药物降低免疫系统的敏感程度。本题以“免疫赦免”为素材,考查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41.【答案】Na2cCh溶液、乳 酸 pH试纸等量的蒸储水、缓冲液、家 兔 血 浆 乳 酸(或Na2cCh溶液)等量的Na2c。3溶 液(或乳酸)1号试管pH明显降低(或升高),2、3 号试管pH变 化 不 明 显 1号试管pH明显升高(或降低),2、3 号试管pH变化不明显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解析】解:(1)人体血浆内导致p H变化的主要物质是N a 2 c 0 3溶液、乳酸等;要完成该实验还必须

37、有测定p H的p H试纸和添加的滴管。(2)探究人体内环境中p H的相对稳定是由于血浆中存在着缓冲物质,其实验步骤:设置A、B两个实验组,分别探究p H降低和p H升高对溶液p H的影响,每组取3支试管,分别标号1、2、3。不同组自变量的处理:先向A组中的3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馆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再依次滴入等量乳酸,测量p H并记录入表。对B组3支试管按A组操作依次加入等量的蒸储水、缓冲液、家兔血浆后,再滴加等量的N a 2 c o 3,测量p H并记录填表。(3)若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则缓冲溶液和血浆均能维持p H相对稳定,因此A组和B组的实验现象分别为:1号试管p H变化明显,p H

38、明显降低,2、3号试管p H变化不明显;1号试管p H变化明显,p H明显升高,2、3号试管p H变化不明显。(4)从A、B两组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的结论。故答案为:(1)N a 2 c C h溶液、乳酸 p H试纸(2)等量的蒸储水、缓冲液、家兔血浆 乳 酸(或N a 2 c C h溶液)等量的N a 2 c C h溶液(或乳酸)(3)1号试管p H明显降低(或升高),2、3号试管p H变 化 不 明 显I号试管p H明显 升 高(或降低),2、3号试管p H变化不明显(4)动物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缓冲物质

39、实验操作步骤的安排一般如下:第一步:取材随机均分为几组,编号;第二步:不同组自变量的处理;第三步:把上述各组放在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等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第四步:观察并记录比较相应的因变量。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明确p H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探究实验的原则,能根据实验材料及用具补充实验步骤,并能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4 2.【答案】反 射 突 触 小 泡 胞 吐 组 织 液 特 异 性 受 体 由 正 电 位 变 为 负 电 位 上 升 减少第40页,共 45页【解析】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

40、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神经递质位于突触小泡内,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后,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组织液)中,经过扩散运输到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后膜膜外的电位变化由正变负。由图可知,正常情况下,多巴胺发挥作用后可能过多巴胺转运体运输进入突触小体,而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了多巴胺进入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与多巴胺与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即延长对大脑的刺激,而产生“快感(3)由题图可以看出,可卡因是一种毒品,吸食可卡因后,会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上升。长期

41、刺激后,还会使突触后膜上的数量减少,使突触变得不敏感,吸毒者必须持续吸食可卡姻才能维持兴奋,这是吸毒上瘾的原因之一。故答案为:(1)反射(2)突 触 小 泡 胞 吐 组 织 液 特 异 性 受 体 由 正 电 位 变 为 负 电 位(3)上 升 减 少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合成后,贮存在结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根据图中信息,是突触间隙。从图可知,可卡因具有封闭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和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4 3.【答

42、案】相同钠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分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A (C)C(A)B不收缩(收缩)收缩(不收缩)【解析】解:(1)兴奋由1感受器产生,沿结构2传入神经传导时,其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2)钾离子外流维持静息电位,钠离子内流维持动作电位,若该药物阻断的是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神经纤维膜上钠离子的内流。若该药物阻断的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在突触间隙分解神经递质或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3)为探究该药物的作用位点是在神经纤维上

43、还是神经元之间,进行了两组实验,图中 A、B、C 为给药位点或电刺激位点,可将药物分别放在A 和 C 点,或 C 点和A 点,电刺激B 点,观察肌肉收缩情况,若前者处理后肌肉收缩,后者处理后肌肉不收缩,或若前者处理后肌肉不收缩,后者处理后肌肉收缩,则说明该药物的作用位点只在神经纤维上。故答案为:(1)相同(2)钠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分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3)A(C)C(A)B 不 收 缩(收缩)收 缩(不收缩)分析题图可知:1是感受器、2 是传入神经、3 是神经中枢、4 是传出神经、5 是效应器,A、B、C 为给药位点或电刺激位点。本题考

44、查反射弧相关知识,综合考查反射弧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中传导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44.【答案】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下丘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升高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减少【解析】解:(1)运动员奔跑过程中,血糖主要进入组织细胞被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激素是胰岛素(降低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机体大量产热引起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增加散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3)如果饮水不足,则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

45、器,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故答案为:(1)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2)下丘脑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3)升 高 垂 体 肾 小 管 和 集 合 管 减 少1、在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 岛 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并促进细胞利用葡萄糖、或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或转化成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该激素能够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第42页,共 45页2、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

46、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一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3、体温调节过程: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骨骼肌和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增多,增强细胞代谢等过程维持体温恒定;在炎热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通过皮肤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和汗腺分泌增强,来增加散热,维持体温恒定。本题考查血糖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7、4 5.【答案】运 动 减 少 细 胞 因 子 细 胞 毒 性T细胞细胞凋亡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 应 的 物 质 吞 噬 特 异 性(或体液免疫和细胞)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这两类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低,可能导致病毒感染而患脊髓灰质炎【解析】解:(1)脊髓灰质炎患者会出现肢体有感觉但不能自主运动的症状,病毒可能破坏的是运动神经元。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特殊的免疫胞,能够抑制其它T细胞的作用,可通过减少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来降低对其他T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癌胞的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功能。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促进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分记忆细胞

48、;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这属于细胞凋亡。(2)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3)“小儿麻瘦糖丸”中的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内环境后,可引起第二道防线中吞噬细胞的反应,进一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4)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禁止服用“小儿麻痹糖丸”原因是疫苗中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这两类人免疫系统的卫功能过低,可能导致病毒感染而患脊髓灰质炎。故答案为:(1)运 动 减 少 细 胞 因 子 细 胞 毒 性T细 胞 细 胞 凋 亡(2)能够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3)吞噬 特 异 性(或体液免疫和细胞)(4)疫苗中

49、的病毒仍有一定的活性,这两类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低,可能导致病毒感染而患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苗。将减毒品活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类似免疫反应,既不会发病,又可以获得抵御这种疾病的免疫力。它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长,往往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产生稳固免疫力,这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本题考查了人体免疫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反射弧完整性的重要性,识记体液免疫的过程,能够分灭活疫苗和减活疫苗的区别,在结合题干

50、准确分析判断。46.【答案】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免疫抑制类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变得迟钝,对外来器官排斥反应减弱,使移植器官更易于成活容易远小于增强将若干只健康的小鸡分成两组,同时注射禽流感病毒后,一组立即注射禽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另一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鸡是否出现禽流感症状【解析】解:(1)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是器官移植的成败的关键。器官移植时使用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如类固醉、环抱霉素A 等,可以明显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原因是免疫抑制类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变得迟钝,对外来器官排斥反应减弱,使移植器官更易于成活。但这类药物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