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289130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父死子继的身份继承制度出现,主要表现在王位的继承上,由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局面。材料表明()A.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已然建立 B.夏朝打破了禅让制的传统C.父死子继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提 D.分封制、宗法制在夏朝确立2.周天子分封时要举行“授民”仪式,即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授民”仪式后,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这一“授民”制度()A.标志着西周统一政权的建立 B.体现了西周政权的宗法制特征C.清除了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 D.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3.汉武帝时,

2、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而是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之士,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丞相权力,强化君主专制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4.唐朝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5.据载,汉朝的郡县长官不必征得朝廷同意就可以处死

3、罪犯。宋朝死刑案件必须由州和朝廷审理核定。到明清两代,知州、知府、知县的刑罚权仅剩行使鞭笞权。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A.司法机构逐渐消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地方政府职能转变6.下表为秦朝九卿部分官职及其职能。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官职职能奉常宗庙礼仪典客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宗正皇室事务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少府皇室财政A.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D.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的痕迹7.理藩院是清朝创设的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官职由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员担任。该机构的设立()A.履践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B.促进

4、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容易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D.牵制军机处并形成权力制衡8.王国维指出,“盖天子诸侯者,有土之君也。有土之君,不传子不立嫡,则无以弭天下之争。卿大夫士者,图事之臣也,不任贤,无以治天下之事”。该材料反映了殷周制度中()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混乱现象 B.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C.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关系 D.世袭和选贤的一致性9.汉光武帝刘秀加强内朝官尚书协助决策的作用,重大或机密事务多与尚书讨论决定,再交付外朝官三公监督执行。下列对此解释正确的是,汉光武帝()A.废除了宰相制度 B.打击了豪强地主的势力C.致力于加强皇权 D.为了裁减官吏、节省开支10.唐朝中期,杜佑感叹

5、秦国“以区区关中,灭六强国”,而唐朝同样定都于关中,版图广阔,“万方财力,上奉京师”,国势却日益衰落。杜佑对不同时期关中的认识反映了()A.北民南迁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B.关中人口增长带来国势衰落C.中央集权弱化了关中的地位 D.中央实力强弱影响国家统治11.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东征,周人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周初广建诸侯国()A.扩大了王畿区域 B.开发了边远地区C.削弱了周王权威 D.解决了内部矛盾12.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建立起一整套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 秦始皇的做法()A.出于完成全国统一的需要B.根

6、除了国家分裂割据的隐患C.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确保了秦王朝统治的稳定13.秦初,丞相王绾等人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始皇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二、非选择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

7、之。左传襄公十四年从材料可以看出,先秦时期政治制度有怎样的特点?15.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什么不同?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先后经历了三种模式:宰相独立开府辅政制、宰相三省参议辅政制和宰相听命拟旨辅政制。宰相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的“三正”,商朝时出现了“三公”“左辅右弼”的现象。西周中后期,鉴于重要辅臣不断更换易造成政务混乱,开始设置专门的辅政机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辅政方式虽各不相同,但辅政大臣多为贵族集团的代表,可以自辟僚属,独立行使权力,可以说他们是在“主政”,并与帝王分庭抗礼。秦汉以来,宰相的出身有名门望族,有宗室,也有寒门。唐宋之后,科举入仕者

8、居多。宰相辅政制度的沿革趋势体现了皇帝专制权力欲望的不断膨胀和驾驭百官能力的不断提升。该制度对古代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甚至国家的兴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摘编自郑石桥中国职官制度中的内部控制考略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的演变趋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宰相辅政制度的积极作用。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打破了禅让制的传统,出现了“家天下”的局面,故选B项;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秦朝,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C项,故排除;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在西周时期确立的,故排除D项。2.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

9、将原属周天子的臣民分封给诸侯”“这些臣民归诸侯所有,但依然保留着周天子臣民的性质”,可知周天子分封臣民给诸侯,但臣民依旧与周天子保持着臣民关系,这有利于维护西周的统治,也有利于形成“天下共主”的观念,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B项错误;“授民”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贵族叛乱的威胁,但没有消除贵族叛乱的政治基础,故排除C项。3.B 解析:题干材料涉及的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可知B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C、D两项,故排除。4.D

10、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他们要形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样不仅不能提高行政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效率的提高,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宰相依然行使完整的决策权,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的是“宰相一致原则”,该原则主要是对宰相权力形成制约,而不是对皇权的制约,故C项错误,D项正确。5.B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地方司法权不断削弱,但不能等同于司法机构逐渐消失,故A项错误;地方司法权的削弱源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表明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地方均享有司法权,只是不同朝代地方司法权的大小不同,故D项错误。6.D 解析:根据表格

11、信息,可知此时管理国家政务与皇室事务的机构没有明确分开,还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的痕迹,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7.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理藩院是清朝创设的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官职由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员担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藩院的设立有利于妥善处理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从而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故 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8.D 解析:王国维认为,天子和诸侯之位要通过嫡长子世袭来消除争端,同时通过选贤任能来处理政事,可见殷周时期世袭和选贤并存,具有一致性,故选D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天子和诸侯之位的传承以及臣属的选择标准,

12、没有体现诸侯纷争的混乱现象和家国同构的政治特色,也没有体现等级关系,排除A、B、C三项。9.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重大或机密事务多与尚书讨论决定三公监督执行”,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有利于加强皇权,故选C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A项;汉朝通过迁徙豪强与任用酷吏的办法对豪强地主势力进行打击,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刘秀加强内朝官尚书协助决策的作用,削弱外朝官三公的权力,与“裁减官吏”无关,排除D项。10.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秦国定都关中,灭六国,统一全国,而唐朝定都关中,国势却日益衰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期以后,地方节度使势力

13、变大,藩镇割据,中央实力削弱,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11.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初广建诸侯国,扩大了疆域,巩固了统治,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故B项正确;王畿是指镐京、洛邑及其周围由周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周初广建诸侯国与扩大王畿区域无关,排除A项;周初广建诸侯国有利于扩大周王权威,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解决了内部矛盾,故D项错误。12.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后,对战国以来的官僚制度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理,在全国建立起整齐划一的行政机构,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基础,故C项正确。13.B解析:根据材料“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在全国全面推行郡县制,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4.答案: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15.答案: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16.答案:(1)演变趋势:不断完善,逐步专门(职)化;宰相构成由以贵族为主到出身多元化;宰相权力由可与君权抗衡到完全服从于君权。(2)积极作用: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后世提供了借鉴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