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藏自治区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西藏自治区三年(2024-2023-2024)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解析)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西藏自治区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8(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藏自治区2022年一季度、2023年一季度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表 时间项目 2022年一季度 2023年一季度 接待游客(万人次) 183.19 255.74 旅游收入(亿元) 14.2 20.3 (西藏旅游强劲复苏,摘编自西藏日报) 材料二 西藏自治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近年来“西藏游热度逐年升温便是实证,但必须看到,目前,我区旅游景点仍存在着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不协调,急于追求“一流设
2、施环境”,淡化乃至忽略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软件服务的必要需求等问题。要让旅游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加大对“软件的深入挖掘,不断扩大旅游文化内涵,打造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风景只是一个窗口,由城市文化、旅游软实力共同打造的口碑才是核心竞争力。只要注重旅游业软硬件协调发展,打响城市“名号”,吸引八方游客自然会水到渠成。期待我区各地从源头抓质量抓服务,擦亮属于自己的城市品牌。 (旅游软硬件“琴瑟和鸣方能长久,摘编自西藏日报) 材料三 第四十六条 在青藏高原发展生态旅游应当符合资源和生态保护要求,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3、,科学开发青藏高原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路线,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4月23日,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圆满落幕。在陕西馆,骑上单车,通过屏幕自由穿梭各个景点;在湖南馆,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欣赏迷人美景;在甘肃馆,自主挑选颜色,修复莫高窟壁画博览会用科技赋能,丰富文旅消费体验。 现代科技展现了历史文化魅力。诗词元宇宙展区宛如一幅传统书画长卷,展区内设置AR(增强现实)游览区、VR体验区、诗词互动游戏区,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让观众如身临其境,感受诗情画意。 现代科技也为提升景区旅游管理能力做贡献。走进中
4、国电信展馆,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张家界旅游景区的各项数据,入园人数等情况一目了然。工作人员介绍,企业开发的全域旅游平台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帮助景区更好开展指挥调度、分析决策,目前已为百余家5A级景区提供服务。 (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摘编自人民日报) (1)材料一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 (2)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3)请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 (4)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为西藏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西藏自治区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12(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读书 说起读书,有哲人这样总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
5、彩,足以长才”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几乎天天都在阅读,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版的,都能用浓浓的书香滋润心灵、涵养风尚。可以说,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 读书让生命丰腴。清代黄图珌在看山阁闲笔里说:“窗明几净,开卷便与圣贤对语,天壤间第一快乐事也。是啊,虽然无法与古人、前人直接面对面,但是通过对一些书本、文字的阅读,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地了解到数千百年之前的老子、孔子、李白、杜甫等人的思想世界,也可以认知远在欧洲的卡尔 马克思、弗朗西斯 培根、伏尔泰等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饱满丰富起来。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年少时立下志向,发奋读书,没有几年便学涉百家。读书让陈子昂的生命变得丰腴,最终被推为一代
6、文宗,流芳百世。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读书来增加人生的高度、拓展生命的宽度。 读书给心灵力量。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参差不齐,好的坏的,真的假的,怎么鉴别?鉴别能力从哪来?唯有读书,与书为友,增长知识。有了知识的积累和心灵的积累,面对恐惧、紧张、焦虑、痛苦就能处变不惊,让自己保持一份淡定和宁静,从纷繁的信息表象之下寻找真知,从容与逆境共处,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读书使灵魂升华。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古人早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困顿于生活和时间,我们没有办法去周游天南地北,只能跟随着别
7、人的文字,在字里行间感悟着天马行空、人生惬意。“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北宋黄庭坚如是说。读书总能让人在书中找到共鸣,与写书之人在某一瞬间达到默契,好似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相遇,从而获得补给,得到救赎。如此,文章读多了,自己的所得所思所想,以文字记之,写出锦绣文章,岂不是人生之快事? 读书与人生相伴,犹如一日三餐,更像呼吸空气般吐故纳新,不知不觉间,帮助我们反思当下,放眼未来,更提醒我们: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 (有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4)下列事例哪
8、一个最适合作本文的论据,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宋濂少时酷爱读书,常“假借于藏书之家;成年后“益慕圣贤之道”,遍访名师。他以读书为乐,终成一代大儒。 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西藏自治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518题。(本题共4小题,11分) _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体现的都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正是这种家国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生
9、生不息,助力中华文脉薪火相传。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家与国从来都不会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支撑。 爱国先爱家。古代选拔官员。注重的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所谓,“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家尽孝、家道和顺,当一个人“私德无瑕疵,才经得起考验和诱惑,担得起大任和重托。 爱国更爱家,没有国,家又如何圆满 “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王维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卫开山岛32年,“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充分诠释出许党报国的心中大爱。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爱国爱民、匡扶天下,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小家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国家更加昌
10、盛。 家庭建设满怀“国富民强”之心,国家建设托举“家国天下之志,家国情怀所通达的,正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浓烈的家庭亲情贯穿于炽热的国之大爱,激发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勤于实干、善于作为的不竭动力,这样的家风令人赞赏。今日之中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号角吹亮,全面小康越来越近,改革开放气势如虹,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圆梦的舞台无比广阔,呼唤每个人、每个家庭奋发进取、勇做新时代追梦人。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 1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11、) 16、请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 17、请简要分析段的论证思路。(3分) 18、下列事例最适合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28岁的志愿军战士杨根思,率领全排士兵与美军激战,击退敌人8次进攻,坚持到最后一刻。 B、卓嘎、央宗姐妹扎根在祖国边陲,几十年如一日续写着从父辈开始的“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守边故事。 C、杭州一外卖小哥在街头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马上停下电瓶车,搀扶着老人过马路。 D、卓玛从小梦想成为优秀的特种兵,后来以新兵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女子特战队。她认为,只要人不倒下,就要坚持下去。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西藏自治区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 8(10分)阅读
12、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藏自治区2022年一季度、2023年一季度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表 时间项目 2022年一季度 2023年一季度 接待游客(万人次) 183.19 255.74 旅游收入(亿元) 14.2 20.3 (西藏旅游强劲复苏,摘编自西藏日报) 材料二 西藏自治区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近年来“西藏游”热度逐年升温便是实证,但必须看到,目前,我区旅游景点仍存在着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不协调,急于追求“一流设施环境,淡化乃至忽略旅游业作为服务行业对软件服务的必要需求等问题。要让旅游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要加大对“软件”的深入挖掘,不断扩大旅游文化内涵,打造良好的旅
13、游服务环境。 风景只是一个窗口,由城市文化、旅游软实力共同打造的口碑才是核心竞争力。只要注重旅游业软硬件协调发展,打响城市“名号,吸引八方游客自然会水到渠成。期待我区各地从源头抓质量抓服务,擦亮属于自己的城市品牌。 (旅游软硬件“琴瑟和鸣”方能长久,摘编自西藏日报) 材料三 第四十六条 在青藏高原发展生态旅游应当符合资源和生态保护要求,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科学开发青藏高原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路线,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四 4月23日
14、,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圆满落幕。在陕西馆,骑上单车,通过屏幕自由穿梭各个景点;在湖南馆,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欣赏迷人美景;在甘肃馆,自主挑选颜色,修复莫高窟壁画博览会用科技赋能,丰富文旅消费体验。 现代科技展现了历史文化魅力。诗词元宇宙展区宛如一幅传统书画长卷,展区内设置AR(增强现实)游览区、VR体验区、诗词互动游戏区,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让观众如身临其境,感受诗情画意。 现代科技也为提升景区旅游管理能力做贡献。走进中国电信展馆,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张家界旅游景区的各项数据,入园人数等情况一目了然。工作人员介绍,企业开发的全域旅游平台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帮助景区更好开展
15、指挥调度、分析决策,目前已为百余家5A级景区提供服务。 (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摘编自人民日报) (1)材料一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两种。 (2)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 (3)请梳理材料四的行文思路。 (4)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为西藏旅游业的良好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8【分析】材料一说明西藏自治区2022年一季度、2023年一季度接待海内外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材料二主要介绍了西藏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材料三说明在青藏高原发展生态旅游应当符合资源和生态保护要求,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材料四说明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
16、旅游博览会通过科技赋能,丰富了文旅消费体验。第一题考查说明方法;第二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第三题考查分析行文思路;第四题考查提出合理建议。 【解答】(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可知,列举“183.19“255.74”等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2022年一季度与“2023年一季度”进行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知,2023年一季度比2022年一季度的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明显增加,由此可知西藏自治区旅游业正在迅速复苏,旅游收入不断增加。 (3)结合“4月23日,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圆满落幕可知,首先介绍了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的圆满落幕;结合“在陕西
17、馆,骑上单车,通过屏幕自由穿梭各个景点;在湖南馆,戴上VR(虚拟现实)眼镜,欣赏迷人美景;在甘肃馆,自主挑选颜色,修复莫高窟壁画博览会用科技赋能,丰富文旅消费体验。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让观众如身临其境,感受诗情画意”可知,然后列举了多个展区展示现代科技为文旅消费体验带来的丰富和便捷;结合“现代科技也为提升景区旅游管理能力做贡献。目前已为百余家5A级景区提供服务可知,最后介绍了现代科技也为提升景区旅游管理能力做贡献。 (4)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可知,促进西藏旅游业的良好发展建议注重旅游文化的挖掘、软硬件协调发展、科学开发旅游产品并设计旅游路线等,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丰富文旅消费体验和提升景区旅
18、游管理能力。 答案: (1)列数字和作比较。 (2)西藏自治区旅游业正在迅速复苏,旅游收入不断增加。 (3)首先介绍第二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的圆满落幕,然后列举多个展区展示现代科技为文旅消费体验带来的丰富和便捷,最后介绍现代科技也为提升景区旅游管理能力做贡献。 (4)应该注重旅游文化的挖掘,扩大旅游文化内涵,打造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应该注重旅游业软硬件协调发展,打响城市“名号”,吸引八方游客; 应该科学开发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路线,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规模; 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丰富文旅消费体验,提升景区旅游管理能力。 【点评】信息筛选与辨析,要研读文章内容,梳理总结,归纳
19、分析。 西藏自治区2022年中考语文试卷 12(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读书 说起读书,有哲人这样总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几乎天天都在阅读,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版的,都能用浓浓的书香滋润心灵、涵养风尚。可以说,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 读书让生命丰腴。清代黄图珌在看山阁闲笔里说:“窗明几净,开卷便与圣贤对语,天壤间第一快乐事也。”是啊,虽然无法与古人、前人直接面对面,但是通过对一些书本、文字的阅读,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地了解到数千百年之前的老子、孔子、李白、杜甫等人的思想世界,也可以认知远在欧洲的卡尔 马克思、弗朗西斯 培根、伏尔泰等人的精神世界,从而
20、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饱满丰富起来。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年少时立下志向,发奋读书,没有几年便学涉百家。读书让陈子昂的生命变得丰腴,最终被推为一代文宗,流芳百世。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读书来增加人生的高度、拓展生命的宽度。 读书给心灵力量。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参差不齐,好的坏的,真的假的,怎么鉴别?鉴别能力从哪来?唯有读书,与书为友,增长知识。有了知识的积累和心灵的积累,面对恐惧、紧张、焦虑、痛苦就能处变不惊,让自己保持一份淡定和宁静,从纷繁的信息表象之下寻找真知,从容与逆境共处,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读书使灵魂升华。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
21、总有一个在路上。古人早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困顿于生活和时间,我们没有办法去周游天南地北,只能跟随着别人的文字,在字里行间感悟着天马行空、人生惬意。“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北宋黄庭坚如是说。读书总能让人在书中找到共鸣,与写书之人在某一瞬间达到默契,好似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相遇,从而获得补给,得到救赎。如此,文章读多了,自己的所得所思所想,以文字记之,写出锦绣文章,岂不是人生之快事? 读书与人生相伴,犹如一日三餐,更像呼吸空气般吐故纳新,不知不觉间,帮助我们反思当下,放眼未来,更提醒我们: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
22、(有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4)下列事例哪一个最适合作本文的论据,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宋濂少时酷爱读书,常“假借于藏书之家”;成年后“益慕圣贤之道,遍访名师。他以读书为乐,终成一代大儒。 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分析】文章第段首先引用名言阐述了读书带给我们无穷乐趣,引出中心论点: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段从“读书让生命丰腴”“读书给心灵力量“读书使灵魂升华”三方面论述了读书的好处。最后一段深化论点,总结全文。 【解答】(1)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
23、的理解。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阅读全文可知,文章第段首先引用名言阐述了读书带给我们无穷乐趣,引出中心论点: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 (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理解。第段画线句子引用了北宋黄庭坚的名言,属于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段首句“读书使灵魂升华,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理解。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阅读第段可知,本段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让生命丰腴”,然后引用了清代黄图珌在看山阁闲笔里
24、的话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地了解到数千百年之前的老子、孔子、李白、杜甫等人的思想世界,也可以认知远在欧洲的卡尔 马克思、弗朗西斯 培根、伏尔泰等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饱满丰富起来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证明此分论点;又列举了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读书的例子,进一步证明此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读书来增加人生的高度、拓展生命的宽度。 (4)本题考查对论据的运用。阅读文章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材料列举了宋濂少时酷爱读书,最后终成一代大儒的事例,与文章的观点“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一致,能够证明此观点。材料列举了
25、“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的事例,论述的是“坚守和付出”的道理,与“读书的益处没有关系。 答案: (1)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 (2)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段首句“读书使灵魂升华”,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3)首先提出分论点“读书让生命丰腴,然后引用了名人名言进行道理论证,接着列举了事例进行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读书来增加人生的高度、拓展生命的宽度。 (4)材料能够作为文章的论据。材料中宋濂少时酷爱读书,最后终成一代大儒的事例,与文章的观点“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一致,能够证明此观点。材料
26、王继才守岛卫国的事例,论述的是“坚守和付出的道理,与“读书的益处”没有关系。 【点评】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整体感知文本,进行归纳总结。 西藏自治区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518题。(本题共4小题,11分) _ 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欲治其国者,先齐
27、其家的价值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精神。体现的都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正是这种家国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脉薪火相传。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家与国从来都不会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支撑。 爱国先爱家。古代选拔官员。注重的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所谓,“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家尽孝、家道和顺,当一个人“私德无瑕疵,才经得起考验和诱惑,担得起大任和重托。 爱国更爱家,没有国,家又如何圆满 “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王维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卫开山岛32年,“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充分诠释出许党
28、报国的心中大爱。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爱国爱民、匡扶天下,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小家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国家更加昌盛。 家庭建设满怀“国富民强”之心,国家建设托举“家国天下之志,家国情怀所通达的,正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浓烈的家庭亲情贯穿于炽热的国之大爱,激发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勤于实干、善于作为的不竭动力,这样的家风令人赞赏。今日之中国,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号角吹亮,全面小康越来越近,改革开放气势如虹,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圆梦的舞台无比广阔,呼唤每个人、每个家庭奋发进取、勇做新时代追梦人。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
29、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 15、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16、请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分) 17、请简要分析段的论证思路。(3分) 18、下列事例最适合作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28岁的志愿军战士杨根思,率领全排士兵与美军激战,击退敌人8次进攻,坚持到最后一刻。 B、卓嘎、央宗姐妹扎根在祖国边陲,几十年如一日续写着从父辈开始的“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守边故事。 C、杭州一外卖小哥在街头看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马上停下电瓶车,搀扶着老人过马路。 D、卓玛从小梦想成为优秀
30、的特种兵,后来以新兵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女子特战队。她认为,只要人不倒下,就要坚持下去。 【分析】这篇文章标题即提出作者观点,概括说即:我们要有家国情怀。文章开篇先运用道理论证,接着引用历史先贤的名言,有力地论证家国对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从古代角度、当代角度举例论证;最后联系现实分析家国的紧密联系,并用“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再次强调了论点。 【解答】(15)本题考查学生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议论文中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是高度概括全文的简单明了的一句话,从句式上看中心论点是个判断句,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从
31、全文看,本文的标题“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作者的观点,可提炼为:我们要有家国情怀。文章最后“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也再次强调了此论点。 (16)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运用及作用的分析。“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分别引用了札记中的话和林则徐的名言,是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这些名言都是为了论证本段的中心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即家国对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 (17)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分析。需要阅读语段,分清楚层次结构,概括层次内容,最后用标志
32、词串联概括解答即可。第段首先论证了家与国的关系,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它们相互联系;第段列举古代选拔官员注重家风的例子(举例论证),证明了“爱国先爱家”这一观点;最后第段举例论证了“爱国更爱家,有国,家才能圆满的观点。 (18)本题考查论据的运用。本文观点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家国情怀”。 A.不适合,此例论述了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 B.合适。 C.不合适,此例论述了要做好事的观点。 D.不合适,此例论述了坚持的力量。 故选:B。 答案: (15)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家国情怀(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16)运用了道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历史先贤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的观点。 (17)首先论证了家与国的关系,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它们相互联系;其次列举古代选拔官员注重家风的例子(举例论证),证明了“爱国先爱家”这一观点; 最后论证了爱国更爱家,有国,家才能圆满的观点。 (18)B 【点评】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