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泊头市名校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泊头市名校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北省泊头市名校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泊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国人在特殊地理环境中所产生的,通过一套礼仪制度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它是由历史长期锤炼和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特质。 乡土性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东西临海,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西北面则为茫茫沙漠和大草原。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地理单元。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
2、一的一块土地,因而被称为“天下,但其所指的“天下”,并非今天人们所认识的整个世界,而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和游牧业、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封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因为农业属于定居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重视查看天象、掌握节气,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生产生活所高度依赖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也大都是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秦时,人们曾大量开发土地,后来发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必须要有节
3、制,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在此后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知足者常乐,限制技术无限发展的文化理念。 当认真研究乡土性这一文化基因的特点时,就可以发现,钱穆、梁淑滨等一些民国时期的学者把中国文化看成是早熟的文化是有道理的,这种早熟的文化特征让中华文明具有发育不上全的一面,因而造成了后来某些技术方面的脆弱;但另一方面,早熟又让中华文明具有直觉体验的先见性和超前性,而这正是当下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也是未来中国可以在世界领域里有所贡献的文化因素之一。“和”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这种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是在先秦时期。当时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学派众多。其中,孔子主要关
4、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论语 学而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礼”是一种社会秩序,其落脚点主要是在人与人关系的相处上。老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管子关注的是人与天地的关系,他说:“天地生人,以和而生;人于天地,以和为本;天地人和,各得其正”,他综合了孔子与老子等人的思想,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一个“和”字来揽括纵观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其强调的任何关系都离不开一个“和字,这个“和”也就是“和谐的“和”。环顾整个世界便会发现,当今人类社会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天、地、人不“和”,人和自然发生了矛盾,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发生了矛盾,
5、等等。因此,要做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做到“天地人和,这是未来人类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国文化基因讲究“和”,而中国古人是怎么做到“和的呢?这必须从以“礼乐”为核心的儒学文化体系来理解。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中国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中国古人把“乐的根源追溯到人的生命深处,即心灵中。音乐源于心,乐的基本要素是直接从心发出的,是从人的生命根源处流出的。因此,中国古人认为,心是世界的本源,亦是艺术的本源,而所谓“心”,就是儒家的仁与德的流露与显现。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礼乐就是通过仪式的规范来让人达到情感的、心灵的相通,从而达成一种“天地人和”的社会
6、秩序。 此外,“修身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化重视人心境界的陶养和塑造,读书人不论为官或无官,都信仰一种通过文艺手段流露自我性灵的方式,尤其是借诗、书、画来表达。中国人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就是自我的心灵陶养和塑造。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总是把人生的修养放在对于经济的追求之前,而且认为“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因此,其对经济人生总采取消极态度,对文化人生则采取积极态度。从中国的文化基因来讲,由于其对精神的追求超过其对财富的追求,因而中国文化是一种重视人文超过重视科学、重视人生超过重视宗教的文明类型。这样的文化基因不能产生西方的宗教,也
7、不能产生西方的科学。这曾经是其短处,但在更高一层的追求高人文的时代,也许这一基因的优长能够得到发展。 (摘编自方李莉中国文化基因与“生态中国”之路)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特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具有鲜明的特点。 B. 与当今“天下的概念相比,中国古人所认为的“天下”范围要小得多,它只是当时中国古人所居住的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 C. 虽然都强调“和,但孔子和老子主要关注的角度并不相同:孔子强调人与人的关系要和谐,老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和谐。 D. 强调对精神的追求使中国文化成为一
8、种重视人文超过重视科学的文明类型,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是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这个特点使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和”的重要性。 B. 从中国文化具有乡土性的文化基因来看,中国文化是早熟的,而这种早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 C.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和基因。 D. 中国古人对“和”的追求,不但有孔子、老子等名家的理论阐释,而且还有如何做到“和的具体方式。 3. 文章认为“修身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
9、支撑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 墨子倡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B. 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孔子认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 庖丁解牛时追求“道”,“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使文惠君由此“得养生焉”。 4. 中国文化为什么会形成乡土性的文化基因?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说明。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中国文化
10、能为“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哪些“精神的力量。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文城(节选) 余华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
11、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在冰天雪地里踟躇前行。 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
12、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 “可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 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他似乎才回到人间,感激的神色从他眼中流露出来。当有人询问他来自何方时,他立刻变得神态迟疑,嘴里轻轻说出“沈店这两个字。那是溪镇以北六十里路的另一个城镇,那里是水陆交通枢纽,那里的繁华胜过溪镇。 他们很难相信他的话,他的口音让他们觉得他来自更为遥远的北方。他不愿意吐露自己从何而来,也不
13、愿意说出自己的身世。与男人们不同,溪镇的女人关心的是婴儿的母亲,当她们询问起孩子的母亲时,他的脸上便会出现茫然的神情,就像是雪冻时的溪镇景色,他的嘴唇合到一起以后再也不会分开,仿佛她们没有问过这样的问题。 这就是林祥福留给他们的最初印象,一个身上披戴雪花,头发和胡子遮住脸庞的男人,有着垂柳似的谦卑和田地般的沉默寡言。 有一人知道他不是在那场雪冻时来到的,这个人确信林祥福是在更早之前的龙卷风后出现在溪镇的。这个人名叫陈永良,那时候他在溪镇的西山金矿上当工头,他记得龙卷风过去后的那个早晨,在凄凉的街道上走来这个外乡人,当时陈永良正朝着西山的方向走去,他要去看看龙卷风过后金矿的损坏情况。他是从自己失
14、去屋顶的家中走出来的,然后他看到整个溪镇没有屋顶了:可能是街道的狭窄和房屋的密集,溪镇的树木部分得以幸存下来,饱受摧残之后它们东倒西歪,可是树木都失去了树叶,树叶在龙卷风里追随溪镇的瓦片飞走了,溪镇被剃度了似的成为一个秃顶的城镇。 林祥福就是在这时候走进溪镇的,他迎着日出的光芒走来,双眼眯缝怀抱一个婴儿,与陈永良迎面而过。当时的林祥福给陈永良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脸上没有那种灾难之后的沮丧表情,反而洋溢着欣慰之色。当陈永良走近了,他站住脚,用浓重的北方口音问: “这里是文城吗?” 这是陈永良从未听说过的一个地名,他摇摇头说: “这里是溪镇。 然后陈永良看见了一双婴儿的眼睛。这个外乡男人表情若有所
15、思,嘴里重复着“溪镇”时,陈永良看见了他怀抱里的女儿,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惊奇地看着四周的一切,她的嘴唇紧紧咬合在一起,似乎只有这样使劲,她才能和父亲在一起。 林祥福留给陈永良的背影是一个庞大的包袱。这是在北方吱哑作响的织布机上织出来的白色粗布,不是南方印上蓝色图案的细布包袱,白色粗布裹起的包袱已经泛黄,而且上面满是污渍。这样庞大的包袱是陈永良从未见过的,在这个北方人魁梧的身后左右摇晃,他仿佛把一个家装在了里面。 文本二: 余华小说的语言深受西方哲学语言转向影响,具有简洁、流畅、生动、动感十足和冲击力极强的鲜明特色,这种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既展现了他不凡的艺术功底,也为他的小说营造了一个独特而神秘
16、的文学氛围和世界。 (摘编自李春霞余华小说语言特色的多角度审视)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先描写出林祥福万亩荡“欣欣向荣的富庶场景,再追忆他初到溪镇的情形,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林祥福的“北方口音”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交代其身世,第二次出现显出了他的境遇,第三次出现在打听文城的地名,扣住了小说的题目。 C. 陈永良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既烘托出主要人物林祥福在刚到溪镇时的落魄形象,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多次出现,串联起故事情节的发展。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他讲述故事,全知视角既显得客观,又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人物的
17、身份、背景,把读者快速带入故事的场景中。 7. 下列对林祥福为女儿乞讨奶水情节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借林祥福为女儿乞讨奶水,侧面展现出了溪镇的社会风貌。 B. 以林祥福为女儿乞讨奶水展现其执着精神,为其日后成功作铺垫。 C. 省去了不必要的情节交代,使得情节的设置更为简洁集中。 D. 以一文铜钱乞讨,刻画出林祥福贫穷而有礼,勉力维持着自尊的形象。 8. 小说写林祥福初到溪镇的情形时,特意写到了他的包袱,有什么用意? 9. 文本二介绍的余华小说的语言特色在文城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8、下面小题。 越饥,勾践惧。四水进谏曰:“夫饥,越之福也,而吴之祸也。夫吴国甚富而财有余,其君好名而不思后患。若我卑辞重币以请籴于吴,吴必与我。与我,则吴可取也。”越王从之。吴将与之,子胥谏曰:“不可!夫吴、越接地邻境,仇雠敌战之国也。非吴有越,越必有吴矣。不如因而攻之,是吾先王阖庐之所以霸也。且夫饥,何哉?亦犹渊也。败伐之事,谁国无有?君若不攻而输之籴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吴王曰:“吾闻义兵不攻服,仁人不以饥饿而攻之。今服而攻之,虽得十越,吾不为也。”遂与籴。三年,吴亦饥,请余于越,越王不与而攻之,遂破吴。 白圭之中山,中山王欲留之,固辞而去。又之齐,齐王亦欲留之,又辞而去。人问其辞
19、,白圭曰:“二国将亡矣!所学者国有五尽:故莫之必忠,则言尽矣;莫之必誉,则名尽矣;莫之必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则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与齐皆当此。若使中山之与齐也,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也。其患在不闻也,虽闻又不信也。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 晋文公与荆人战于城濮,君问于咎犯。咎犯对曰:“服义之君,不足于信;服战之君,不足于诈。君其诈之而已矣。”君问于雍季。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得兽虽多,而明年无复也;诈犹可以偷利,而后无报。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遂与荆君战,大败之。及赏,先雍季而后咎犯。侍者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
20、行赏,先雍季,何也?”君曰:“雍季之言,百世之谋也;咎犯之言,一时之权也。寡人既行之矣。 (节选自说苑权谋,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若不攻而输之籴/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 B. 君若不攻而输之/籴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 C. 君若不攻而输之/籴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 D. 君若不攻而输之籴/则利去而凶/至财匮而民怨/悔无及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破吴”与“方其破荆州(赤壁赋)两句中的“破”字含义相同。 B. 中山王,古代封爵之一。中国的中山王始于
21、春秋战国时期,文中指的是中山国的君主。 C. “中山与齐皆当此与“当其南北分者”(登泰山记)两句中的“当字含义相同。 D. 田,打猎,后作“畋”,是我国古代产生的重要的军事体育活动,也是休闲娱乐活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国遭遇饥荒,勾践感到恐慌,四水进谏时表示,饥荒是越国的福气、吴国的祸患,吴国国君喜欢虚名而不考虑后患,向勾践提出借粮的策略。 B. 越国向吴国借粮,吴国准备借给越国,子胥认为吴越两国是敌对关系的邻国,两国是不能并存的,不仅不能借粮,还应该趁此机会攻打越国。 C. 白圭先后去过中山国和齐国,两个国家的君主都想把他留下帮助自己治理国家,
22、可白圭都拒绝了,因为他认为两国都有五尽问题,会很快灭亡。 D. 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曾先后向咎犯和雍季问计,二人意见不同,晋文公采纳了咎犯的意见,于是与楚军交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我卑辞重币以请籴于吴,吴必与我。与我,则吴可取也。 (2)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14. 文中的晋文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君?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
23、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词的上片,诗人实写了暮春的景色,由近及远,从眼前的落花、燕子、绿水、柳絮,再到天涯、芳草,逐一展现开来,借景抒怀,别出心裁。 B. 二、三两句中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C. 词的下片,由写景到写人。“墙里秋千墙外道,一墙之隔,是两个不同的人,两种不同的人生。墙内,是温馨的家园:墙外,是漂泊的行人。 D. 下阕的前三句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
24、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行人”与读者去想象,意味无穷。 16. “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以景、情、理三者的有机融合打动了无数读者。本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人生哲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 ,_。 (2)论语卫灵公中“_,_ ”两句,揭示了人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原则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同时体现出更强的自我责任感和道德约束力。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的“_,_两句,描写月亮从潮水中涌出的雄阔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25、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展现经典之美,赋能创意产业,要注重个性。个性化不是 的另类,也不是 的_,而是在生活化基础上的创意巧思。这个“巧”,是设计师在其作品中独具慧眼与独特个性的综合体现。要想达到这一高度,就离不开设计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作品的深刻理解。从历史背景入手,全方位了解古人画作的创作年代、生活习俗、表现手法、审美理念等,然后再对照现代审美、现代潮流,创作出契合当下生活的设计作品,这既是古为今用的_,又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更是融合中国传统与个人才能的创新性发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
26、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我国的经典绘画作品中有太多可供挖掘的资源与素材,且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责财富。只要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当代生活的风尚和文化传统的血脉融合起来,我们就能创造更多创意丰富、制作考究的精品,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故弄玄虚 天马行空 标新立异 推陈出新 B. 故弄玄虚 天马行空 推陈出新 标新立异 C. 天马行空 故弄玄虚 推陈出新 标新立异 D. 天马行空 故弄玄虚 标新立异 推陈出新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诗句与下文构成比喻关系,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
27、)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热映的国风动漫长安三万里受到追捧。电影中的盛唐美景如诗如画,李白、高适等一众诗坛“顶流”陆续登场,让观众梦回“大唐群星闪耀时刻。 电影不仅探索出关于中国叙事的新路径,更在美术层面有所突破。“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当穿越千年的诗句透过银幕以生动的故事与观众相遇,繁华气派的长安,梁园的田园风光,扬州的温柔妩媚,塞北的苍凉辽阔,与回响在历史深处的吟诵一起,“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长安三万里的“出圈是传统文化拥抱大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一批深具东方美学的爆款文艺作品深受年轻人喜爱。比如
28、,如果国宝会说话在严肃中玩梗,拉近了千年文物与年轻观众;上新了 故宫将建筑艺术与沉睡数百年的传奇文物带到大家面前;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节目技惊全网 A 可以说是文艺领域践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探索。传统文化并非曲高和寡,只要找到时代化的表达,让观众与中华文明共情,它们同样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只要黄鹤楼的诗还在,黄鹤楼就在。”电影中诗人高适的这句话引发共鸣。它提醒我们,传统文化这个资源宝库,仍然有广阔的可挖掘与利用的空间。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余韵悠长。只要 B _,就会得到观众的绝佳反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的A、B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
29、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的付出,有的是“有用之用,比如识字班中认的字,数学课上学的题,升学考试,十分有用;有的却是“无用之用”,比如蹲在路边看蜗牛慢慢爬,躺在草地看白云轻轻飘,宅在家中做喜欢的小手工,漂在海上让思绪“云卷云舒。往往让人生充盈丰满的同时,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民日报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30、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泊头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国人在特殊地理环境中所产生的,通过一套礼仪制度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它是由历史长期锤炼和完善而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特质。 乡土性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东西临海,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西北面则为茫茫沙漠和大草原。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地理单元。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
31、、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被称为“天下”,但其所指的“天下,并非今天人们所认识的整个世界,而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业和游牧业、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封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因为农业属于定居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重视查看天象、掌握节气,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生产生活所高度依赖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观念也大都是在人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先秦时,人们曾大量开发土地,后来发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必须要
32、有节制,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在此后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知足者常乐”,限制技术无限发展的文化理念。 当认真研究乡土性这一文化基因的特点时,就可以发现,钱穆、梁淑滨等一些民国时期的学者把中国文化看成是早熟的文化是有道理的,这种早熟的文化特征让中华文明具有发育不上全的一面,因而造成了后来某些技术方面的脆弱;但另一方面,早熟又让中华文明具有直觉体验的先见性和超前性,而这正是当下研究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也是未来中国可以在世界领域里有所贡献的文化因素之一。“和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这种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和完善是在先秦时期。当时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学派众多。其中,孔子主
33、要关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在论语 学而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这里所说的“礼是一种社会秩序,其落脚点主要是在人与人关系的相处上。老子主要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管子关注的是人与天地的关系,他说:“天地生人,以和而生;人于天地,以和为本;天地人和,各得其正,他综合了孔子与老子等人的思想,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一个“和字来揽括纵观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其强调的任何关系都离不开一个“和”字,这个“和也就是“和谐”的“和。环顾整个世界便会发现,当今人类社会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因为“天、地、人”不“和,人和自然发生了矛盾,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发生了矛
34、盾,等等。因此,要做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做到“天地人和”,这是未来人类要追求的理想境界。 中国文化基因讲究“和,而中国古人是怎么做到“和”的呢?这必须从以“礼乐为核心的儒学文化体系来理解。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中国古人制礼作乐的本意。中国古人把“乐”的根源追溯到人的生命深处,即心灵中。音乐源于心,乐的基本要素是直接从心发出的,是从人的生命根源处流出的。因此,中国古人认为,心是世界的本源,亦是艺术的本源,而所谓“心,就是儒家的仁与德的流露与显现。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礼乐”就是通过仪式的规范来让人达到情感的、心灵的相通,从而达成一种“天地人和的
35、社会秩序。 此外,“修身”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化重视人心境界的陶养和塑造,读书人不论为官或无官,都信仰一种通过文艺手段流露自我性灵的方式,尤其是借诗、书、画来表达。中国人追求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修身就是自我的心灵陶养和塑造。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总是把人生的修养放在对于经济的追求之前,而且认为“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因此,其对经济人生总采取消极态度,对文化人生则采取积极态度。从中国的文化基因来讲,由于其对精神的追求超过其对财富的追求,因而中国文化是一种重视人文超过重视科学、重视人生超过重视宗教的文明类型。这样的文化基因不能产生西方的宗
36、教,也不能产生西方的科学。这曾经是其短处,但在更高一层的追求高人文的时代,也许这一基因的优长能够得到发展。 (摘编自方李莉中国文化基因与“生态中国之路)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特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呈现出来,具有鲜明的特点。 B. 与当今“天下”的概念相比,中国古人所认为的“天下范围要小得多,它只是当时中国古人所居住的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 C. 虽然都强调“和”,但孔子和老子主要关注的角度并不相同:孔子强调人与人的关系要和谐,老子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和谐。 D. 强调对精神的追求使中国文化
37、成为一种重视人文超过重视科学的文明类型,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是在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这个特点使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和的重要性。 B. 从中国文化具有乡土性的文化基因来看,中国文化是早熟的,而这种早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既有利也有弊。 C. 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和”基因。 D. 中国古人对“和的追求,不但有孔子、老子等名家的理论阐释,而且还有如何做到“和”的具体方式。 3. 文章认为“修身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
38、据来支撑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 墨子倡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B. 老子认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孔子认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 庖丁解牛时追求“道,“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使文惠君由此“得养生焉。 4. 中国文化为什么会形成乡土性的文化基因?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说明。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需要依靠物质的手段攻坚克难,也需要依靠精神的力量诚意正心”。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中
39、国文化能为“化解人类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供哪些“精神的力量”。 【答案】1. D 2. A 3. C 4. 中国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使得中国古人的生存环境是相对封闭的。 中国古人以农业生产为主,过的是定居性的生产生活。 5. 节制自己的欲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限制技术无限发展。 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把“天地人和”作为追求的理想境界。 强调“修身,重视心灵的陶养和塑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错误。从原文尾段“这样的文化基因也不能产生西方的科学来看,“强调对精神的追求”是中国科技落后于
40、西方的原因之一,但是否为“主要原因,从原文看不出来。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这个特点使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和的重要性”错误,强加因果关系。根据原文第二段,“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是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要节约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原因。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孔子强调了如何对待德义和富贵。生活清贫,但能精神富足,乐在其中;对于通过不义的手段而得来的富贵,则视若浮云。这和文章尾段所阐述的“中国人总是把人生的修养放在对于经济的追求之前”等观点一致,因而能够作为论据。 其他三项都和“修身无关。 故选C
41、。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中国东西临海,西南面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西北面则为茫茫沙漠和大草原。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内部有结构完整的体系,形成了一个地理单元。这个地区在古代居民的概念里是人类得以生息的、唯一的一块土地,因而被称为天下,但其所指的天下,并非今天人们所认识的整个世界,而是一片相对封闭的大陆”可知,中国这片大陆四周有自然屏障,使得中国古人的生存环境是相对封闭的。 结合“居住在这片大陆上的人们以农业生产为主“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封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因为农业属于定居性的生产生活方式,所以生活于其中的人们重视查看天象、掌握节气,最重要的是
42、保护好自己生产生活所高度依赖的自然环境”可知,中国古人以农业生产为主,过的是定居性的生产生活。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结合“先秦时,人们曾大量开发土地,后来发现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们意识到面对大自然必须要有节制,要在有限的资源里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节制自己的欲望。在此后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知足者常乐,限制技术无限发展的文化理念可知,节制自己的欲望,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限制技术无限发展。 结合“他综合了孔子与老子等人的思想,将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以一个和字来揽括纵观先秦时期的中国思想,其强调的任何关系都离不开一个和字,这个和也就是和谐的和。要做到人类社会的
43、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高科技的基础上做到天地人和,这是未来人类要追求的理想境界”可知,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把“天地人和”作为追求的理想境界。 结合“此外,修身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基因。中国文化重视人心境界的陶养和塑造,读书人不论为官或无官,都信仰一种通过文艺手段流露自我性灵的方式,尤其是借诗、书、画来表达可知,强调“修身”,重视心灵的陶养和塑造。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文城(节选) 余华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繁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
44、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是一个大富户。可是有关他的身世来历,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外乡口音里有着浓重的北方腔调,这是他身世的唯一线索,人们由此断定他是由北向南来到溪镇。很多人认为他是十七年前的那场雪冻时来到的,当时他怀抱不满周岁的女儿经常在雪中出现,挨家挨户乞讨奶水。他的样子很像是一头笨拙的白熊,
45、在冰天雪地里踟躇前行。 那时候的溪镇,那些哺乳中的女人几乎都见过林祥福,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女人有一个共同的记忆:总是在自己的孩子啼哭之时,他来敲门了。她们还记得他当初敲门的情景,仿佛他是在用指甲敲门,轻微响了一声后,就会停顿片刻,然后才是轻微的另一声。她们还能够清晰回忆起这个神态疲惫的男人是如何走进门来的,她们说他的右手总是伸在前面,在张开的手掌上放着一文铜钱。他的一双欲哭无泪的眼睛令人难忘,他总是声音沙哑地说: “可怜可怜我的女儿,给她几口奶水。 他的嘴唇因为干裂像是翻起的土豆皮,而他伸出的手冻裂以后布满了一条一条暗红的伤痕。他站在他们屋中的时候一动不动,木讷的表情仿佛他远离人间。如果有人递过去一碗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