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高二语文组;审核人:高二语文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儒家伦理从诞生之初就以血缘亲情作为伦理、道德的起点与基石,但“爱亲之情是具体的、主观的,很难有“共同的情感”,如何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普遍有效的伦理原则呢?正是因为儒家伦理找到了人之为人的“基础性情感,并以此作为“共同的情感”而唤起了人们内心的共鸣与同理心,才产生了伦理共识,而这就是“情理的逻辑。 孔子讲孝,悌是“
2、仁”之本,可以成为伦理的起点,这是经验的总结,因为这种情感可以培养诸多德行。论语学而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其理由与内在的逻辑是孝,悌是子对父母、弟对兄长的态度,而表现出来的是“顺”之德。在不同的伦理关系中,子对父言孝、弟对兄言恭、妇对夫言从、臣对君言忠,本质上都是带有主从性质的“顺。孝、悌做得好,可以自然扩展到其他行为,因为这种情感可以培养习惯性道德行为和稳定的德行。这不是认知意义上的判断与推理,而是实践意义上本质相同的行为的不断延伸。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也许是一种合乎常理的现象,但是这种经验性的推理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孔子从“入则孝,出则弟”
3、到“泛爱众的构想,试图通过“爱亲”的推己及人达到“爱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有一定难度。 这里涉及一个情感的“普遍有效性”问题。孔子将孝、悌作为伦理的基础,但这种情感既是经验的、具体的,又是心理的、直觉的,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从而使得伦理和道德难以形成绝对的、必然的道德律令。这造成了两个问题:一是对具体的情感是否认同以及认同程度的问题,孔子的学生宰予对三年之丧不满,觉得一年即可,孔子也只能无奈地说,你若心“安,那么你就不用守丧三年了。可见,在伦理道德的源头上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其后的观念更易出现分歧。二是以孝、悌这种血缘情感作为伦理道德的基石也有风险,而“爱亲”与“爱人中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
4、过于强调“爱亲”,就会淡化“爱人。实际上,在传统中国这样一个宗法家族社会里,更易使人的情感局限于家族之内。但如果为了克服血缘伦理的狭隘性而强调“爱人”,就如墨家的“兼爱一样,会成为一种超出人之常情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因此,什么样的情感既是人皆认同、又能超越血缘情感的狭隘性而成为伦理更可靠的基石呢?孟子提出了“不忍人之心”,“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这种“不忍人之心”是同情、悲悯以及不可言喻的本能之爱,以这种情感作为“仁的心理基础,大大增强了情感的普遍有效性。而将“不忍人之心”进一步具体化,即经典的“四心说,孟子把孔子的心有“不安”发展为人人皆有的“不忍人之心,再扩展为仁、义、礼、智“四
5、心”,以此作为人类共同的心理基础,从而把儒家伦理奠基在“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普遍的道德情感之上,克服了孝、悌血缘情感的局限性,把“爱亲之情转化为人所共有的情,从而使伦理的基础更具普遍意义和理性特征。 (摘编自徐嘉儒家伦理的“情理”逻辑) 材料二: 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是一种以伦理道德为重要文化符号的文明,“伦理型不仅意味着以伦理为内核,也意味着以伦理为范型和规律,“伦理型”既是中国文化气质,也是中国文化气派。 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梁漱溟从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维度宣告两个重大文化发现。一是“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以伦理组织社会”,这是生活世界的文明气质;二是中国文化“以
6、道德代宗教,“伦理有宗教之用”,这是中国精神世界的文化气派。自西周维新始,中国文化便开创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文明道路,这就是家国一体的“国家文明路径,进而与西方的“country(国家,侧重地理划分和疆域)”和“state(国家或地方行政区域,侧重政府)文明分道扬镳,它对文明史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性转化并发展了原始社会这个人类最漫长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血缘智慧,在迄今为止的那场人类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社会转型中,缔造了一种具有悠远深厚的文明根源和具有坚韧文明绵延力的文明道路、文化形态。梁漱溟反复辩证,中国文化不是家族本位而是伦理本位,家族本位是宗法社会的特征,“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中国文
7、化的特点是将家庭逻辑发展为伦理规律,“以伦理组织社会,从而生成伦理型文化的特殊气质及其一以贯之的文明传统。 中国被称为“礼义之邦”,“礼是血缘、伦理、政治三位一体,以伦理为核心建构的社会秩序和文化实体;“义”是依据伦理实体的要求即所谓“敬礼而建构的道德价值,中国是“礼义”之邦,而不只是注重礼节的所谓“礼仪之邦,礼义之邦是伦理型文化的文明形态。中华文明是伦理型文化的文明形态。今天,我们实施伦理型文化战略,将助力人们践行共同的价值观,传承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 (摘编自樊浩伦理道德发展的战略自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以具有具体和主观特点的血缘亲
8、情作为伦理、道德的起点与基石的儒家伦理,难以让人们产生“共同的情感”。 B. 孝、悌这种情感在本质上是带有主从性质的“顺,论语中说,具有孝、悌情感而不好犯上的人是不会作乱的。 C. 传统中国社会是一个宗法家族社会,人的情感更易局限于家族之内,儒家若强调“爱人”,就与墨家没有区别。 D. 中国文化对文明史突出贡献包括创造性转化并发展了人类的血缘智慧和缔造了一种具有悠远深厚的文明根源。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伦理共识的产生得益于儒家伦理利用人的基础性情感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与同理心。 B. 宰予对三年之丧不满,但孔子也无可奈何,可见在伦理道德的源头上达成
9、共识很重要。 C. 孟子的“不忍人之心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并具体扩展为仁、义、礼、智“四心”说。 D. 中国一向注重以伦理为核心建构社会秩序和文化实体的“礼,因而被称为“礼义之邦”。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 周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 于谦立春日感怀:“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C.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D. 宋李纲议国是:“上有素定之谋,下无趋向之惑,天下之事不难举也。” 4. 儒家伦理是如何把“爱亲之情转化为“人所共有的情”的?请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 当前,全社会都在践行“
10、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实施伦理型文化战略对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11、。 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
12、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的心情,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 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
13、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 你看“艰辛”“辛酸“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的被调动。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据说宋孝
14、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门事,是指汉武帝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 但是南宋朝廷毕竟是将他闲置了20年。20年的时间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
15、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
16、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 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17、天凉好个秋。(丑奴儿) 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
18、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遒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苗草。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集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
19、特地位,是因为他是以武起事,最终以文为业的唯一一人。 B. 作者引用永遇乐是为了表达辛弃疾因金瓯缺而郁积心中的悲辛情感,引用摸鱼儿是为了表达辛弃疾写惜春之情与常人表达方式不同。 C. 作者开篇不久以“军事辞典”喻辛弃疾诗词,写他的诗词充满了金戈之声,而篇末以“龙头拐杖喻辛弃疾其人,则突出了他特殊而重要的价值。 D. 作者认为辛弃疾的婉约词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比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更胜一筹。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将柳永与辛弃疾对照着写,让读者咀嚼辛弃疾的“闲愁最苦”,用了衬托的手法。 B. 本文以议论为主,兼具记叙,抒情,笔力纵横驰骋
20、,见解独到深刻,有散文大家之风。 C. 本文按照人物生平和时间顺序逐一写来,思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淋漓酣畅之势。 D. 本文语言富于形象性和节奏感,多用整齐的对偶句和排比句,语言既典雅庄重,又激烈悲壮。 8. 本文第四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衬托,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4分) 9. 题目“把栏杆拍遍富有意蕴,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题目的意蕴,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
21、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节选自十二章) 材料二: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宇仲尼。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
22、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日:“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
23、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注)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日:“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因史记作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家,而诸儒亦讲礼于孔子冢。高皇帝过鲁,以太
24、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错,同“措”。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对应字母写在答卷上。(3分) 阳A虎B欲C 逐D怀E公F山G不H狃I止G之K其L秋M怀N益O骄P 11. 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克己复礼为仁与“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两个“复字意思相同。 B. “请事斯语矣”与“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两个“事”意思不同。 C. 春秋本来是周王朝和当时各个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来特指孔子编写的关于鲁国的编年史。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增减一字,都有微言
25、大义,后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D. 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用羊、豕做祭品,叫“少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2. 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尊崇礼仪。儿童时代,他就经常演习一些礼仪动作;母亲去世,他在得知父亲的墓址后,才将母亲灵柩与之合葬。 B. 孔子秉持正道。季桓子执政鲁国时,阳虎藐视君主;季桓子僭越礼法,以致从大夫以下都不守正道,孔子因此而辞官。 C. 孔子传承文化。他隐退时整理诗书礼乐,教授弟子;力排众议,根据史官的记载资料删定春秋。 D. 孔子指出文学作品的社会
26、功能,认为诗经,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13. 翻译划线句子。(8分) (1)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2)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14. 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有怎样的见解?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淑气:和暖的天气。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15. 下列对诗歌
27、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这是一首和诗,杜审言与僚友陆某同游唱和,诗人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B. “梅柳渡江春”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新春伊始,北方是残冬未消,只能雪里寻梅,遥看柳色,但是到了江南,梅红柳绿,春意盎然。 C. “淑气催黄鸟一句,“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一个“催”字,便突出了这一特点。 D. “晴光转绿蘋一句,由上句的描写春鸟转为描写水草,晴朗的阳光下绿蘋颜色转深,和上句一样呼应首联中“物候新”。 16. 江南早春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赏心而不乐,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
28、何体现这一点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第十一章中,用“ _, 两句总结“有”与“无的关系,提醒世人注意日常事物通常被忽视的一面。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 ”。 (3)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和“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姚这个名字,会让人一下子记住。它远远地在那里,在你的念想里。那或是一种乡间情怀,一种乡愁感念。什么时候,
29、这里都像是( )而幽静的后院,小门里藏着几百岁的老宅院。如果在姚江上看,就会感觉古镇是从水里长上去,一直长到地老天荒。江边有人划船,有人洗衣,有人戏水,一派天然写意。 黎明在风中把黄姚叫醒。一群岛,聚在一起飞,像开在空中的花。早上看黄姚,觉得黄姚氤氲中会飘起来,各种日常都在缭绕,包括炊烟,亮嗓,豆豉的浓香,草药的异香。进入黄姚,我也会飘起来,气韵爽身,心劲飞扬。背着书包的孩子,从门里出来,阳光将小小的身影打在石板路上。一只白蝴蝶飞走了,土墙上( )一道翩然痕迹。这一切,让你想到,在黄姚,哪怕一片叶子,都有它的意义。夜晚的黄姚,有点像寓言。月提着一盏青灯,随我上着层层石阶,而后不动声色地跃上屋顶
30、,将古镇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巷子忙碌了一天,在红灯笼的轻摇下,睡得很沉。天的穹庐( )了四野,一切都在孕育。我相信,( )经历过黄姚以及黄姚的夜晚,他会变得深涵而宁静。我曾经来过,却总是不能真正领略黄姚的全部。我想以对黄姚的热情邀请更多的热情。我想邀李白来望月,这里的月有家乡的味道,我想邀杜甫来住厦,这里从不会风卷三重屋茅;我想邀郦道元来看水,这里才应该是水经注的结尾。但是黄姚似并不在意,她就那么纯秀地站在芳香馥郁的田野间,站在桂林山水的旁边,等谁,又不似在等谁。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安适 留下 笼盖 只有 B. 安逸 留下 笼罩 只要 C.
31、 安适 划出 笼盖 只要 D. 安逸 划出 笼罩 只有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月像一盏青灯,照着我上层层石阶,毫无声息地照着屋顶,整个古镇覆了一层锡箔样的辉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20.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态环境部连续多年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省辖县级市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安、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合计受理环境噪声投诉举报约201.8万件,其中,社会生活噪声
32、投诉举报最多,占53.7%;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34.2%;工业噪声占8.4%;交通运输噪声占3.7%。生态环境部门“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接到公众举报44.1万余件,其中噪声扰民问题占全部举报的41.2%,排各环境污染要素的第2位。显然,噪声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噪声问题关系千家万户,每个人 _,也可能是噪声污染的受害者。防治噪声污染,既是关乎“家长里短的小事,也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3月施行以来,我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_。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噪声污染防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原法覆盖范
33、围窄、权责不协调等问题日益凸显。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针对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分门别类提出污染防治要求。 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之一。 _,是用法治力量守护公众“安静权”,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当然,法律实施离不开全社会的关注、支持,接下来,需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工作,增强公众噪声污染防治意识,引导公众依法参与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21. 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与文中“安静权的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34、敌人撕下了他们自己“友善”的面具。 B.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C. 每一届“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都让非遗再一次进行了精彩亮相。 D. 此语出自汉代贾谊旱云赋:“遥望白云之蓬勃兮,滃滃澹澹而妄止。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成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网上有一个热门话题,即“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一些博主将很久以前的某个朴实平凡的瞬间、某个看似寻常的决定,改编成各种文案,配上音乐,使其与现在取得成功的情形构成鲜明反差,博主们所晒的事情虽各不相同,但都让人感觉犹如幸运女神突然降临,使人生有了别样的精彩一般。由于该话题很能让人共情,相关短视频播放量已超过48亿。与此同时,有一些网友不禁感叹,“为什么别人命运的齿轮转出了火星,而自己的齿轮却停滞不前“平庸的我连条文案都不配有,我的命运齿轮是生锈了吗?”。 对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一话题,你有什么思考和见解?请联系材料,结合自己对于社会人生的认知和理解,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