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全册教学与同步讲练合集【精品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3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全册教学与同步讲练合集【精品课件】.pptx(6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2023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目录点击目录跳转至对应课程1.3 第一章整合1.1 细胞生活的环境1.2 内环境的稳态2.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2.5 人脑的高级功能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3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2.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2.6 第二章整合3.1 激素与内分泌系统4.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2 激素调节的过程3.3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3.4 第三章整合4.2 特异性免疫4.3 免疫失调5.2 其他植物激素4.4 免疫学的应用4.5 第四章整合5.1 植物生长素5.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5.4 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5.5 第五章
2、整合1.1 细胞生活的环境人教版(2023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返回首页内容索引010203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新知导学新知导学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释疑解惑课课 堂堂 小小 结结课 标 定 位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能正确认识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彼此之间的差异与联系。2.细胞外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描述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3.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素 养 阐 释1.从生命的观点出发,认同细胞生活的物质性、开放性以及整体性,理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2.从物质与能量的观点出发,明确人体稳
3、态是内环境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3.利用建模思维,认同人体稳态的维持是多系统共同参与的结果。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新知导新知导学学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2)组成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组成: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成。(3)作用: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2.组织液、淋巴液和血浆成分的比较(1)相同点: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2)不同点: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细胞外液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类
4、似于海水的盐溶液。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2)影响渗透压大小的主要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_、H2CO3等物质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
5、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各个系统的参与。【预习检测】判断正误。(1)内环境的成分中,既有血浆蛋白,也有血红蛋白。()(2)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3)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的pH明显降低。()(4)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5)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6)草履虫可以直接从水里获取生存所需的养料和O2,并把废物直接排入水中。()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释疑解释疑解惑惑知识点一知识点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6、问题引领问题引领】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和图2中属于细胞外液的分别有哪些?提示:图1中属于细胞外液的有b(血浆)、c(淋巴液)、d(组织液);图2中属于细胞外液的有a(血浆)、b(组织液)、d(淋巴液)。(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在图2a、b、d中找不到,并说明理由。血红蛋白唾液淀粉酶二氧化碳和氧气Na+血浆蛋白提示:。位于红细胞内部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唾液淀粉酶位于唾液中,唾液腺通过管道将唾液排放到消化道,并不进入内环境。因此在图2a、b、d中找不到。【归纳提升归纳提升】1.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比较比较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区别存在部位血管和心脏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
7、源从消化道吸收而来从组织液中重新吸收而来淋巴液汇入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从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蛋白质含量较多 蛋白质含量很少生活的细胞各种血细胞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2.人体中某些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四看法”排除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是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B.所含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相同C.之间以及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D.共同组成内环境答案:C解析:存在于毛细淋巴管中,所以为淋巴液;存在于血管中
8、,所以为血浆;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所以为组织液;位于细胞内,所以为细胞内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多于和中的蛋白质含量。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双向的。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快速判断四种体液下图表示四种体液之间的关系,先找到只有单向箭头指向的丁,可判断丁为淋巴液;淋巴液来自组织液,并汇入血浆,所以可判断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最后判断甲为细胞内液。【变式训练】1.下列都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物质是()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答案:D解析:血红蛋白、过氧化氢酶都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泪液不属于体液。2.下列关于体液及内环境的叙述
9、,错误的是()A.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只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B.人体约1/3的体液为细胞外液C.淋巴液起源于组织液,汇入血浆D.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两两之间都隔着一层细胞膜,有利于物质交换答案:D解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体液,但内环境只由细胞外液组成;人体约1/3的体液为细胞外液,约2/3的体液为细胞内液;淋巴液起源于组织液,并最终汇入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只隔着一层细胞膜,血浆与组织液之间隔着毛细血管壁,组织液与淋巴液之间隔着毛细淋巴管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单细胞组成的,隔着两层细胞膜。知识点二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问题引领问题引领】1.
10、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虽然细胞外液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但蛋白质的分子质量较Na+和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和Cl-。2.静脉注射时一般要用到生理盐水,原因是什么?提示: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可以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3.长期营养不良的人会出现“虚胖”现象,这是组织水肿的表现,其原因可能是什么?提示:长期营养不良的人,血浆蛋白的含量降低,进而导致血浆的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由血浆向组织液渗透的水分增加,导致组织水肿。【归纳提升归纳提升】
11、1.组织水肿的实质及原因分析(1)实质:组织细胞间隙中组织液过多导致的肿大。(2)原因分析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正常情况下,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是相等的。(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细胞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的前提条件,只要有一个方面出现异常,机体代谢就会发生紊乱。(3)影响细胞外液酸碱度变化的物质包括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和食物中的物质。如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乳酸、丙酮酸都会引起细胞外液酸性增强,pH降低。【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下图为细胞通过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等物质参与维持血浆pH的相
12、对稳定C.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D.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答案:B解析:人体内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血浆pH的相对稳定依赖于多对缓冲物质;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的渗透压降低,由血浆向组织液渗透的水分增多,进而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变式训练】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B.血浆中Cl-的含量C.血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D.血浆中Na+的含量答案:C解析: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1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关。2.下列关于细胞外液酸碱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B.人体做剧烈运动时,静脉血浆中的pH暂时降低C.pH过高或过低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D.pH过高时,人体呼吸加快、加强答案:D解析: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人体做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会和血浆中的缓冲物质结合,维持pH基本不变或稍有降低;二氧化碳增加,pH过低时,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加强。知识点三知识点三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问题引领问题引领】1.下图表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1)请说
14、出图中、和所表示的系统或器官名称。提示:依次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2)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尝试写出气体(如O2、CO2)的交换途径。上图中没有呈现该途径中的哪一系统?提示: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图中没有呈现循环系统。(3)图中的a、b分别表示什么过程?提示:a表示消化和吸收;b表示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的重吸收。2.所有的动物细胞均是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吗?请说明理由。提示:不全是。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绝大多数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单细胞动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
15、行物质交换。【归纳提升归纳提升】1.内环境在物质交换中的作用2.对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理解(1)绝大多数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2)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表示消化系统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人体与物质交换有关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
16、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图中依次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为CO2、H2O、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可表述为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变式训练】人体内的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输到()A.泌尿系统B.泌尿系统、消化系统C.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D.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和皮肤答案:D解析: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包括CO2、含氮废物和多余的无机盐等,其中CO2和少部分水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其他废物通过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课课 堂堂 小小 结
17、结1.2 内环境的稳态人教版(2023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返回首页内容索引010203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新知导学新知导学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释疑解惑素素 养养 提提 升升04课课 堂堂 小小 结结课 标 定 位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通过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正确认识内环境的稳态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2.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重要意义举例说明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明确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素 养 阐 释1.运用稳态与平衡的观点,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形成正确的生命观。2.通过建构机体的稳态模型,培养科学思维,并能正确
18、运用模型分析机体的生理活动。3.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和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关注人体健康。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新知导新知导学学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3.实质:健康人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连线)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实例(1)血糖浓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才能为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提供充足的反应物。(2)只有温度、pH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地发挥催化作用。2.意义:内环
19、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四、探究: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肝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定性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组织匀浆与缓冲液更类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2.方法步骤【预习检测】判断正误。(1)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3)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4)稳态的动态变化与机体的正常代谢有关。()(5)由于机体具有调节能力,所以无论环境的变化多么剧烈,内环境的稳态都不会被破坏。()(6)内
20、环境稳态失调,必将导致代谢减慢。()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释疑解释疑解惑惑知识点一知识点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问题引领问题引领】1.下表为某人的血液生化六项检验结果报告单,分析并探讨以下问题。检测项目结果单位参考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7U/L960肌酐1.4mg/dL0.51.5尿素氮14.6mg/dL623血清葡萄糖223mg/dL60110甘油三酯217mg/dL50200总胆固醇179mg/dL150220(1)由左表中数据可推测该人可能患有哪种疾病?提示:该人的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的含量超标,说明该人可能患有糖尿病和高脂血症。(2)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是一个范围,这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有什么特点
21、?提示: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2.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为什么会不断发生变化?提示:细胞因自身的代谢活动不断地将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排放到它们所处的内环境中,同时又要不断地从内环境中吸收氧气和营养物质;外界环境的变化也会使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归纳提升归纳提升】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2)化学成分(水、无机盐、血糖等)以及渗透压等理化性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都处在一定的范围内。【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
22、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严重腹泻、呕吐时,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A.B.C.D.答案:D解析: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吃酸性食品后,体内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pH不会有大的变化,错误;人体的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一天中会在37上下波动,不会一直不变,错误;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正确;严重腹泻、呕吐时,会造成机体在失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淡盐水,错误。【变式训练】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BC段变化的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
23、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答案:D解析:内环境中H2CO3/NaHCO3是一对缓冲物质,乳酸达到一定量后会被碱性物质(如NaHCO3)缓冲生成CO2和乳酸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浓度。知识点二知识点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及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问题引领问题引领】观察人体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对应的系统名称分别是什么?提示:A为呼吸系统、B为泌尿系统、C为消化系统。(2)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导致稳态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3)有
24、同学提出,稳态的维持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你是否同意该说法?说出你的理由。提示:否。并非所有稳态的维持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如内环境中pH稳态的维持主要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关。【归纳提升归纳提升】1.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及调节机制(1)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2.内环境稳态的失调(1)失调的原因: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2)失调的危害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细胞的代谢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从而
25、引起疾病的发生。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疾病;但发生疾病,内环境稳态不一定遭到破坏,比如植物人的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答案:D解析: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是由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的,而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适宜的条件,即需要有适宜的pH、温度和充足的反应底物等条件,所以内环境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内环境稳态遭
26、到破坏后,细胞代谢会发生紊乱,并导致疾病的发生。血液成分稳定,但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时,也可能发生疾病。【变式训练】1.下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在内环境稳态中共同发挥作用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因此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就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2.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实例的叙述
27、,正确的是()A.人吃某种含碳酸钠的食物后,血浆中的pH会明显升高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会出现组织水肿现象C.人体在短时间内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细胞外液的温度会低于正常温度D.给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红细胞吸水量增加答案:B解析: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对,因此人吃含碳酸钠的食物后,血浆中的pH不会明显升高。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分向组织液渗透的量增大,导致组织液增多,进而出现组织水肿现象。人体在短时间内处于寒冷环境中时,由于机体存在体温调节机制,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仍保持正常。给正常人体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
28、红细胞失水。素素 养养 提提 升升建构模型建构模型可将抽象知识直观化。通过内环境稳态模型的建构,可进一步理解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并熟记内环境稳态与哪些系统和器官有关(四大系统和一个器官皮肤);熟悉每种成分出入体内细胞的具体途径,这是运用模型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表示系统,b表示系统,c表示系统,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系统。(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3)病人呼吸受阻,导致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29、(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的调节机制下进行。答案:(1)呼吸消化泌尿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CO2浓度(3)降低NaHCO3(或NaHCO3和Na2HPO4)(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课课 堂堂 小小 结结1.3 第一章整合人教版(2023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返回首页内容索引0102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系统构建系统构建核心观点核心观点专题归纳专题归纳知识网络知识网络系统构系统构建建核心观点核心观点专题归专题归纳纳专题专题内环境稳态失衡与代谢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血浆蛋白含量降低,可能原因包括以下两
30、个方面:营养不良使合成量减少;肾小球肾炎导致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体外。(2)当代谢废物尿素等含量上升时,说明肾功能衰竭,会患尿毒症;当血浆中氨含量上升时,说明肝解毒功能出现障碍。(3)血糖含量异常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餐后2h血糖浓度小于7.8mmol/L;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浓度7.0mmol/L,餐后2h血糖浓度11.1mmol/L。(4)血液中Ca2+含量异常血液中Ca2+含量过低时,哺乳动物会出现抽搐症状;当长期缺钙时,儿童易患佝偻病,成年人易患骨软化症,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血液中Ca2+含量过高时,易患肌无力。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1)渗透压的平
31、衡:当患肠胃炎时,我们常常感到四肢无力,其原因是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无机盐,使无机盐平衡遭到破坏,需要输液来补充。(2)pH稳态人体细胞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均需适宜的pH作保障,故pH失衡将严重影响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导致酸中毒或碱中毒。(3)体温的恒定当我们感冒发热时,食欲低下、精神不佳。这是由于体温升高影响了消化酶等各类酶的催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和其他生理活动紊乱。2.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人教版(2023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返回首页内容索引010203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新知导学新知导学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释疑解惑课课 堂堂 小小 结结课 标 定 位1.神经系统的基本
32、结构明确中枢神经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名称与功能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并能举例说明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2.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分析神经元的结构,归纳其特点。素 养 阐 释1.基于对神经系统是一个信息网络的理解,认同机体活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完成的。2.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神经元的结构,归纳、概括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新知导新知导学学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1.中枢神经系统2.外周神经系统(1)分布:全身各处。(3)自主神经系统概念: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分类及其比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使机体
33、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种类:主要是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神经元(1)功能: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2)结构: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3)树突和轴突(连线)(4)神经纤维和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由轴突和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末梢: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3.神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预习检测】判断正误。(1)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构成。()(2)小脑与机体的节律控制有关。()(3)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
34、分泌减少。()(4)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膝跳反射中枢均位于脑中。()(5)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都能接收信息并传导信息。()(6)自主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的一部分和脊神经的一部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释疑解释疑解惑惑知识点一知识点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问题引领问题引领】1.在足球运动中,人体是如何将得到的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并作出反应的?提示:球员感知到的外界信息传到大脑后,经大脑的分析加工后通过神经传到四肢,控制四肢的运动。2.中枢神经系统能通过神经控制机体的运动,人体相关的神经主要有哪些?分布在什么部位?各有哪些功能?提示:人的脑神经共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负责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脊神经
35、共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负责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此外,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3.传出神经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这两者在机体调节上有何差异?提示:前者受意识的支配,后者不受意识的支配。4.运动时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这与哪类神经的兴奋有关?这类神经兴奋时,机体还有什么表现?提示:与交感神经的兴奋有关。交感神经兴奋时还有瞳孔扩张、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减弱等表现。【归纳提升归纳提升】神经系统的组成【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为研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作用,分别测定狗在正常情况、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副
36、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搏动减慢B.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协同的D.正常情况下,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均可检测到兴奋答案:C解析:由题表可知,阻断副交感神经,心率大幅度提高,说明副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脏搏动起抑制作用;阻断交感神经,心率略有降低,说明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脏搏动起促进作用,即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的作用相抗衡。阻断副交感神经后心率大幅度提高,阻断交感神经后心率降低的变化并不明显,说明对心脏支配占优势的是副交感神经。阻断副交感神经和阻断交感神经,心率均有变化,说明正常情况下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均处于工作状态,所以均可以检测到兴奋。【变式训练】1.神经系统
37、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B.中枢神经系统是由大脑和脊髓组成的C.高级中枢和低级中枢对身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D.脑神经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答案:C解析:呼吸中枢位于脑干,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都对躯体运动发挥调节作用,二者彼此联系,低级中枢要受到高级中枢的控制。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2.当人遇到突发状况时,心跳加快、瞳孔扩张,此时神经调控情况应该是()A.副
38、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B.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减缓空气的刺激C.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增强以促进营养吸收而应对紧张状况D.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受到抑制答案:D解析:交感神经兴奋后,机体会出现瞳孔扩张、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胃肠蠕动减弱等现象;副交感神经兴奋后,机体会出现瞳孔收缩、支气管收缩、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增强等现象。知识点二知识点二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问题引领问题引领】1.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有哪些类别?这几类细胞都能接收信息并传递信息吗?提示: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胶质细胞不能接收信息和传递信息。2.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
39、功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怎样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提示: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短而粗的树枝状突起接收信息;长而较细的轴突将信息从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3.在一个神经元上,信息的传递方向是怎样的?提示:树突胞体轴突。【归纳提升归纳提升】1.树突和轴突的区别比较项目形态数量功能树突树枝状,短而粗多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至胞体轴突长而较细往往一条将胞体发出的信息传递到肌肉、腺体或其他神经元2.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1)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2)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与髓鞘两部分构成。(3)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一层包膜,构成一条神经。【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40、(不定项选择题)运动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属于神经末梢B.该神经元有多个轴突和多个树突C.该神经元一定位于神经中枢D.可接收信息答案:AD解析:图中指树突末梢,指轴突末梢。该神经元有1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变式训练】1.我们的大脑中有很多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下列对这种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细胞叫神经元B.这种细胞没有细胞核C.这种细胞包括胞体和突起等部分D.这种细胞具有接收信息、产生并传导信息的功能答案:B解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等部分构成。神经元的胞体中有细胞核。2.人口腔上皮细胞与神经元相比,神经元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41、)A.细胞膜 B.细胞质C.突起D.细胞核答案:C解析:神经元与口腔上皮细胞不同的是其具有树突和轴突。课课 堂堂 小小 结结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人教版(2023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返回首页内容索引010203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新知导学新知导学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释疑解惑素素 养养 提提 升升04课课 堂堂 小小 结结课 标 定 位1.反射与反射弧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明确反射发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举例说明反射分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并归纳、概括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和意义。素 养 阐 释1.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
42、射弧,明确反射弧的构成,认同信息流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2.利用分析和归纳的方法,区分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辨明二者的关系。自主预习自主预习新知导新知导学学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5.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6.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
43、程。7.缩手反射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1.非条件反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2.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3.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示例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会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实质上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4.条件反射建立的意义: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预习检测】判断正误。(1)所有的动物都可以通过反射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2)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也会作出反应,这种
44、反应也属于反射。()(3)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4)条件反射能提高机体对复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5)条件反射一旦建立,将终生存在。()合作探究合作探究释疑解释疑解惑惑知识点一知识点一反射与反射弧【问题引领问题引领】右图表示兴奋在反射弧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传导。(1)据图分析,人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请写出人发生缩手反射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过程:刺激产生反应。(用序号和箭头表示)提示:(2)若刺激图中的或,效应器作出反应,该过程是否属于反射?说出你的理由。提示:否。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该过程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归纳提升归纳提升】1.反射弧
45、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1)依据神经节的位置判断神经节是传入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传入神经上有神经节,而传出神经上没有。(2)依据脊髓灰质的形状判断脊髓灰质前角粗大,后角尖细,与脊髓灰质前角(较大的一边)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3)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3.是否为反射活动的判断(1)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完成反射的前提条件。反射弧不完整,如传入神经受损,刺激神经中枢或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这不属于反射。(2)需要有适宜
46、的刺激才能发生反射活动。能够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值叫阈值,刺激强度只有超过阈值才能引起反应,刺激的强度只和反射的有无有关,与反应的强度无关。(3)只有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能发生反射。【典型例题典型例题】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是神经中枢,是传出神经,是传入神经B.刺激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C.结构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D.切断,刺激时,不能产生感觉和效应答案:C解析:题图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可以判定表示神经中枢,表示传入神经,表示传出神经,表示效应器,表示感受器,A项错误。刺激时,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
47、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B项错误,C项正确。当切断时,由于反射弧不完整,刺激时,有感觉但无效应,D项错误。【变式训练】1.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和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未受损,所以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能够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对刺激有感觉;因传出神经受损,兴奋无法到达效应器,所以对刺激无应答,出现运动障碍。2.下图是某反射弧
48、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B.该反射弧由3个神经元构成C.刺激图中任一部位,都不能引起反射D.图中当受到刺激而损伤时,人体能产生感觉答案:B解析:在图示反射弧中,有神经节的为传入神经,即为传入神经,为传出神经,为感受器,为效应器,因此,兴奋的传递方向为,A项正确。该反射弧由4个神经元构成,B项错误。反射活动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刺激任一部位,感受器不能发挥作用,不能引起反射活动,C项正确。当受到刺激而损伤时,兴奋能传到神经中枢,使人体产生感觉,D项正确。知识点二知识点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问题引领问题引领】分析教科书第24页图2-5,思考下列问题。1.
49、对狗进行训练之前,食物和铃声能单独刺激狗分泌唾液吗?提示:食物能刺激狗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刺激;铃声不能刺激狗分泌唾液,属于无关刺激。2.将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后,只给铃声刺激也能引起狗分泌唾液,此时铃声已经转化成什么?这种反射的建立对动物有什么意义?提示:条件刺激。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3.使狗建立这种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提示:食物(非条件刺激)与铃声(无关刺激)的有机结合。【归纳提升归纳提升】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别“三看法”判断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现象一:小明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后将手缩回。现象二:小明
50、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下列关于两个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现象一是非条件反射的结果,现象二是条件反射的结果B.现象二的发生需要大脑皮层相关中枢的参与C.两种现象都涉及多个神经元的先后兴奋D.现象一中参与的反射弧是完整的,现象二中参与的反射弧是不完整的答案:D解析:现象一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二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现象一为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现象二为条件反射,不仅需要脊髓的参与,还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两种现象都涉及多个神经元的先后兴奋。【变式训练】下列有关条件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