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6.赤壁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培养文言语感,背诵两篇经典文章。2.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之美,揣摩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把握古代山水游记散文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3.感悟整个文人突破自身精神困境的途径,寻找自我的精神启迪和治愈方法。课前自主预习一、作者名片苏轼生平简介见本册第9课。二、背景透视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诬作诗“谤讪朝廷”,结果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所”。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先后两次游览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称为前赤
2、壁赋和赤壁赋,或称后一篇叫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苏轼触景生情,借题发挥,抒发自己被贬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文学常识1.赋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赋有以下几个特点: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和;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作“文赋
3、”。苏轼这篇文章就是一篇文赋。一、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山川相缪()二、一词多义1.下方其破荆州,江陵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2.歌扣舷而之曰:桂棹兮兰桨倚而和之()()()3.望七月既美人兮天一方()()4.如飘飘乎遗世独立纵一苇之所()()5.乎浩浩如冯虚御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相与枕藉舟中()()()6.之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不知东方既白惟江上清风月出于东山上()()()()7.于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少焉,月出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箕畚运渤海之尾()()()()三、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今义:美貌的女子。3.
4、白露横江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4.凌万顷之茫然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四、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西望夏口,东望武昌()(2)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3)名词的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2.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写出句中表示判断的成分)(1)固一世之雄也(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被动句(写出句中表示被动的成分)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写出句中宾语前置的标志)而今安在哉(2)定语后置句(写出句中定语后置的标志)客有吹洞箫者凌万顷之茫然(3)状语后置句(写出句中状
5、语后置的标志)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五、主旨归纳赤壁赋写了作者的经历和感受。通过的形式,写了饮酒放歌的欢乐和人生短暂无常的感叹,抒发作者对宇宙人生独特的感受,从而表现作者和洒脱豪迈的气度。答案:一、1.“冯”同“凭”,乘2.“缪”同“缭”,盘绕、围绕二、1.动词,攻占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2.动词,唱歌名词,歌词、歌曲名词,歌声3.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动词,眺望4.动词,像动词,往5.助词,用在动词、形容词词尾语气助词,用于句末,相当于“吗”介词,在6.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助词,不译7.介词,在介词,从表被动介词,到三、1.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2.指所思慕的人。3.指白茫茫的水汽。4.旷远的样子。四、1.(1)向西;向东(2)捕鱼砍柴 (3)以为伴侣;以为朋友2.使起舞;使哭泣五、1.(1)用“也”表示判断(2)用“也”表示判断2.“于”引出施动者,表示被动3.(1)疑问句,疑问代词“安”作宾语,前置(2)“吹洞箫者”作“客”的定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茫然”作“万顷”的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3)介词结构“于赤壁之下”后置介词结构“于东山之上”“于斗牛之间”后置介词结构“于江渚之上”后置五、夜游赤壁主客问答豁达的胸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