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何处觅重光 逝水离伤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课 文 导 入中国古代词坛上大家不胜枚举,同学们对哪位词人印象最深刻?我听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脉一书中称一位词人为“里程碑”式的人物,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评价到词至这位词人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这位词人就是李煜。他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却被迫跪伏在赵宋皇帝脚下;他是诗歌的火焰,却不幸降落在风雨飘摇的南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品读他以人生绝笔而成就的千古绝唱虞美人。目 标 说 明这堂课我们要完
2、成的学习任务是:(PPT展示)1. 吟咏诗韵,体会词人丰富的愁情;2. 鉴赏词人抒发愁情的艺术表现手法;3. 领会词作感人至深的深刻原因。学 生 探 究一、导学案完成情况介绍请学科班长为我们介绍导学案完成情况。二、任务分配根据导学案完成情况,我将任务进行了分配(PPT展示)。各小组展开讨论并展示,讨论时间3分钟。师 生 共 研一、预习案处理及诵读我们先一起来解决预习案中的问题:1. 字词的读音与它的含义相关,“何时了”解释为什么时候完结、结束,应读“lio”;“应犹在”是应该还在之意,“应”字读第一声。2. “东风”可指东边吹来的风,也可指春风;“雕栏玉砌”实际上指南唐宫殿;“朱颜”指所怀念之
3、人也可指自己。这两处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3.关于这首词的词眼,大家一致认为是“愁”字,下面我就先请一位同学带着愁情将全词朗读一遍。(A生朗读)请一位同学从字音、语速、语调三个方面来点评一下。(B生点评)语感很敏锐,那就请你再来朗读一遍。(B生朗读)很不错!语速缓慢、语调低沉,要是能起伏有致、抑扬顿挫就更好了!这就需要走进词人的内心。二、愁的具体内涵及表现方式刚才的展示中,同学们认为产生愁情的原因是“改”字,那么什么改了呢?愁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请第( )小组的同学点评第( )小组和第( )小组的看法。(小组点评)第( )小组的点评很中肯,尤其是对(表现手法、情感归纳)的评价比较准确。还有没
4、有同学要补充?(有问题一定要指出并纠正)我的结论和大家差不多,我把大家的思考整合、提炼了一下:李煜的愁中有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物是人非之无奈。但是有两个问题我觉得大家的思考可以再深入一点:(1)“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2)春花秋月往事无常、小楼东风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朱颜改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之前已经有学生答出了对比,则问:除了XX和XX,词中还有哪几处对比?)请大家再次思考后作答。明确:(1)“往事”中有对过去帝王生活的怀念(引导或点评:一个人除了物质层面的需求,精神世界的追求应该更为重要),对自由、尊严的向往,(引导或点评:国家灭亡,百姓流离失所,他作为一国之
5、君,还应有一种负罪感)无力治国的愧疚。所以李煜说“故国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又岂能不回首?那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呀!(2)第二个问题谁来回答?这三组对比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的对比?明确:是不变的外物和巨变的人事,是永恒与短暂。对比中,李煜写出了人类共有的生存之愁、生命之悲。叶嘉莹先生说,李煜是“以一己回首故国之悲,写出了千古人世的无常之痛”,“把全天下人都一网打尽”。名 句 赏 析这愁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李煜不禁叹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一直以来为评论家及读者赏爱不已,它究竟妙在何处呢?第( )组已经展示好了,请第( )组同学点评。(小组点评)明确:表现手法为比
6、喻及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引导: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春水丰沛,愁情也内涵丰富;春水恣肆,愁情也如此强烈;春水东去永不停歇,愁情也无穷无尽。这样化虚为实的诗句同学们展示了不少,积累很丰富。我也搜集了一些,同学们请看它们各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愁的数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愁的纷乱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愁之多,愁之纷繁杂乱,愁之连绵不绝课 文 小
7、结愁是千百年来人类共有的普遍情感。李煜悲叹“问君能有几多愁”,剑胆琴心的辛弃疾也曾低吟“而今识尽愁滋味”,两位词人,谁的愁情更能打动你,为什么?师评:辛弃疾在乱世中奏响了爱国英雄的悲歌,他的愁来源于远大理想与现实处境的巨大差异,但他用矢志不渝,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姿态创建了“大丈夫”的造型,这种生命,使兵荒马乱中的人心不至于下坠;这种生命,直到今天仍催人奋进。李煜之愁则是纯粹的眼泪。他从一国之君到俘虏,落差巨大,所以他的愁比别人来得更加汹涌澎湃。他用至真至纯之笔,将个人情怀升华到与众人情感同频共振的高度“问君能有几多愁”,这君是李煜,是你,是我,是在这微苦尘世中跋涉的每一个人。只要人类苦难依然存在,李煜之词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千古不朽的作品都是至诚而深情的,从中我们可获得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可以发现最内在的人生价值。今天的讨论到此结束,最后请学科班长进行课堂小结。(为各组评分,公布优秀个人)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