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16课+中国传统民居鉴赏+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docx

上传人:xz****d 文档编号:96245999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第16课+中国传统民居鉴赏+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案】第16课+中国传统民居鉴赏+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第16课+中国传统民居鉴赏+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第16课+中国传统民居鉴赏+教学设计-高中美术鲁美版美术鉴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传统民居鉴赏【教学目的】1、 熟悉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类型;2、 不同民居的建材、格局、风格有基本的认知,并能理解这些民居特征的来历;3、 利用中国传统民居的有关培养学生“爱乡爱土”的情怀。【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传统民居建筑的一些基本类型。难点:民居相关特点的形成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进行理解。【教学过程】导言我国疆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地理风情截然不同。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建造出各具特色的建筑。“懂行”的人看到一个地方的房屋样式,就能大致了解当地地貌、气候特征和人文样态。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挑选一些我国各地典型的民居建筑来跟各位一起分享。一、开平碉楼展示图片:文字介绍:

2、2010年冬天,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上映,剧中头号反派“黄四郎”家的碉楼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至今都保存完好。“黄四郎”家的碉楼真名为铭石楼,建于1925年,位于江门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楼高五层,顶楼还有一个西式的凉亭。当然,碉楼的主人是一位旅居美国的华侨商人,本名方润文。课堂设问:师:方润文为什么要建一座“固若金汤”的碉楼?生:彰显富裕、防盗师:为了让碉楼“固若金汤”,铭石楼在设计和建造上有哪些特色?生:高、水泥建造、门窗安装铁栅栏和防弹钢板、角楼(“燕子窝”)、射击师:方润文建铭石楼具有哪些有利条件?生:富裕华侨、西方生活经历、开平靠近省城和港口(能够购买西方建材)文字、图片补充介绍:整栋楼的四

3、个边角都有外延出来的一个圆形露台,这其实就是一个防卫岗哨,而这个露台的下面也特意设计了射击孔,即使土匪想从外墙爬上去也不可能。五楼露台的石柱,和楼顶的凉亭,都是极具西式风格的设计,但是凉亭的顶却又是中式的琉璃瓦,中西建筑风格结合得非常巧妙。铭石楼并非特例!自明代起,广东省的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之间,有一块“四不管”之地,这里土匪猖獗、台风频发、洪涝严重,当地民众被迫修建碉楼以求自保。在匪风炽盛的日子里,开平的父老乡亲和华侨纷纷集资,在村中兴建起了这些中西合璧的碉楼。其高楼、厚墙、铁栅、角堡等建筑特征,则都是出于安全考虑:楼高,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墙厚,不怕匪盗凿墙或火攻;窗小,并且都有铁

4、栅和窗扇,让敌人难以射击:楼上四角建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设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二、 藏寨与碉楼展示图片:文字介绍:据说很久以前,丹巴地区有凶猛的妖魔,专门摄取男童的灵魂,为了保佑孩子成长,谁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筑高碉,以御妖魔。孩子每长一岁,高碉就要加修一层,而且要打炼一坨毛铁。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碉楼修到了十八层,毛铁也打炼成了钢刀,此时将钢刀赐予男孩作成人礼物,鼓励他勇敢战斗,克敌降妖。碉楼由嘉绒藏族专门的砌石匠修建,原料为乱石,用泥土粘合,不吊线,不绘图,全凭经验,信手砌成。其壁面能达到光滑平整,不留缝隙,其坚固程度则可在川西这个地震多发区耸立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5、经历数次地震仍然巍然屹立,丹巴碉楼现有260座,据说全盛时有近万座之多。课堂设问:师:丹巴碉楼的门为什么开得那么高?生:防止敌人侵犯。文字补充介绍:1、 碉楼与很强的军事功能。从现存的碉楼看,所有碉楼的楼门都开在一两丈高的地方,门前放有独木梯,一旦敌人来犯,只要退入碉楼,抽掉楼梯,关上楼门,极难进入。况且楼内设有箭眼,远则箭射,近则滚木擂石,易守难攻。2、 乾隆年间大小金川土司两次叛乱,朝廷两次用兵,由于土司踞碉固守,其扼要处必有战碉,于墙垣间以枪石外击,旁既无路,进兵必须从枪石中过,故一碉不过数十人,万夫皆阻。因此清军经历大小战争百余场,耗时长达8年、费银7000万两,方才平定。文字、图片补

6、充介绍: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有一些与古代碉堡相互依存的民居。它们交融穿插,构成一处处“寨子”,寨子的选址既要顾及防洪避灾,还要互相呼应,做到易守难攻,所以多建在视野开阔、向阳避风的山坡上。藏寨依附于碉楼,为丹巴嘉绒藏族日常其余之所。细看藏寨内部建构,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用:底层圈养牲畜,二层为客堂、厨房和锅庄,三层为居室,顶层设经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屋顶,平时一家可以在上面活动,收获季节这里又是晒粮食的地方。三、 地坑院展示片:文字介绍: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坑院,当地人称为“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今天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等地还能见到。它向下挖坑、横向挖洞

7、,构成地下窑洞式住宅。课堂设问:师:中山地区能开凿地坑院吗?为什么?生:不能。降水充沛,气候条件不允许;土质粘性不足,地下开凿容易造成塌方;地理题条件不具备;整体气温较高,没有地坑院所在地需要的保温需求。文字、图片补充介绍:也许有人以为地下房间昏暗逼仄,但你看此图中的两位老人,他们坐在房中舒适的土炕上,还可以就着明晃晃的日头剪纸呢。地坑院的防水设计与出口设计地坑院特色的穿山灶(一头烧火一串灶)使用场景课堂设问:师:穿山灶的有什么优点?生:节约能源。师:图中穿山灶的烹饪灶台可否调转顺序?为什么?生:不能。不同烹饪方式需求的热量不同,穿山灶的结构决定它只能如此安排。四、 吊脚楼展示图片:文字介绍:

8、吊脚楼是中国西南地区苗族、侗族、士家族等少数民族用木质材料建造的二至三层的干栏式民居。有些地方的特色吊脚楼建造在水边,如沈从文在边城中描写吊脚楼。这些吊脚楼在建造时经过巧妙估算,在洪水期“易涨易退”的山溪水顶多只能围着楼下的“吊脚” 转悠,怎么也淹不到住人的楼上房间。课堂设问:师:推断水边建造的吊脚楼通常做哪些用途?生:吊脚楼通常出现在山水交织的部分地区,如湘西等地。这些地区,土地资源匮乏,才出现吊脚楼这种建筑。它邻水而建,显然是为了利用水上运输,因此它最有可能是最有商业用途或商住两用而产生的。五、 皖南民居展示图片:文字介绍:马头墙,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

9、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文字、图片补充介绍:皖南黟县西武乡关麓村汪氏户镜窗雕饰皖南屏山舒村从村落建筑到民居建造,从祖先墓地到庙宇位置,从气口到水口,都离不开风水,被誉为“中国风水第一村”。图为舒氏祠堂庆余

10、堂,建于明万历年间,坐北朝南,梁柱雄伟,步架规矩,雕刻精美。课堂设问:师:一些皖南民居精美奢华,很多晚清皖南民居造价数万两白银(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约4000万两),“非豪富不能置办”,请结合所学推断,“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皖南“何以豪富”?生:明清时期,徽州(安徽)地理环境恶劣,徽州人被迫大量外出经商,形成历史上著名的商帮徽商,他们获得财富后多半会返乡营造宅院,那些豪富的皖南民居即由此而来。六、福建土楼展示图片:文字介绍: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

11、两层以上的房屋。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土楼的建筑方式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在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的情势之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选择了这种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展示图片:课堂设问:师:福建土楼内部的中心处,一般都有一小院子,请推断该处建筑的功能并说明理由。生:福建土楼是客家人的居所,团结宗族是最重要的任务,土楼中心的小院子多半与这个任务有关,最有可能是祠堂之类的建筑。文字、图片补充介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大丘田的花萼楼

12、也是一个土楼。从外面看,它的入口只有一个,似乎很封闭,而进到内院,就会发现它对自己人是很敞开的,在一层没有设窗,每家的门都挨得很近,如果走上楼去的话,会发现其“一梯一户”的内部结构,通过三楼的回廊则又户户相通。跟大多数土楼一样,花萼楼没有过多考虑采光和通风,而是重在对自我的保护。宽敞的内院,鸡犬相闻的家族共聚,也许令住在这里的人们并不觉得封闭。结语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读懂”民居,就是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历

13、史、民俗、地理。课后作业:富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还很多,如北京四合院、草原蒙古包、陕北窑洞、云南“一颗印”、新疆喀什高台民居等等,希望大家在课后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分析该种民居的建筑、审美特征,并解释这种特征的地理、气候、民俗渊源。【教学反思】在当下教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未来课堂”进行一些方向性的设想,开始被一些有识之士提上日程。在我的观念里,虽然“课堂”这种授课机制不会消亡,但传统的课堂样态出现颠覆性的革命性、结构性的变化,却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未来课堂的样子,现在包括专业的研究者在内都很难对它的内涵进行界定。结合我对教育教学规律的一般性理解和对当前教育科

14、学技术的粗浅认知,我认为未来课堂存在两个可能的发展趋向“人文”“技术”。下面结合我所研发的“中国传统民居鉴赏”这一课程资源简要地谈谈对“未来课堂”的看法并以之作为该课的教学反思。简单地说,课堂教学的“人文化”就是要追求以人为本,或者说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相对于以知识为中心而言的,其实就是教育与学习的问题。前者以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为特征,后者以学生的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为特征。我认为,未来课堂对“教育”一词的理解,应更多地从当前泛指知识传授的“教”转向学生成长的“学”,会更注重学生“学习力”的养成。本课程在设计上,特别考虑了学生“学习力”的养成。本课的设计初衷在于基于关于中国民居的部分案例,让学生生成关于

15、中国传统民居的一般性认知,并在这些认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国家、民族和历史文化的情感态度。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同于一般侧重于“教”进行单向输出的鉴赏课,本课设计了很多探究性的问题,需要学生参与到课程内容的实施过程中来,学生的参加度直接关系到课程预设目标的实现。为了确保不同层级学生的有效参与,本课中大多数“探究性”的问题被设计为梯度问题,如讲授“开平碉楼”时,通过梯度设问“方润文为什么要建一座“固若金汤”的碉楼?”“为了让碉楼“固若金汤”,铭石楼在设计和建造上有哪些特色?”“方润文建铭石楼具有哪些有利条件?”让学生从课堂内的知识传授、课堂内的逻辑思维拓展和课堂外的其他综合性知识的整理与运用三个层次去

16、解决问题。在课程实施的最后,授课老师留给学生的作业,不是对课堂内既有知识的重复,而是要求学生基于课程内容逻辑自行开发对新的民居类型进行案例式的分析。整个课程实施前后及其过程中,学生都形成了高度的参与,对学生“学习力”的养成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未来课堂的另一个显著倾向是“技术化”,这在此前一段时间主要指的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但在未来,“技术化”应该突出指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的与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在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提供海量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的补充。在现行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有关于建筑的鉴赏,但该单元内容未涉及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因此,关

17、于本课的知识载体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相关知识全部来自于网络提供的资源,既包括民居建筑的图像,也包括影响中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建材、格局、风格的一般性认知。本课的课后作业布置如下:富于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还很多,如北京四合院、草原蒙古包、陕北窑洞、云南“一颗印”、新疆喀什高台民居等等,希望大家在课后任意选择其中一种,分析该种民居的建筑、审美特征,并解释这种特征的地理、气候、民俗渊源。学生在处理这个作业时,沿用的思路是通过对课堂上既有案例分析的思路,但新的案例无论是北京四合院、草原蒙古包、陕北窑洞还是别的民居,学生对他们的知识性的理解都没有,必须通过网络等其他信息渠道获取,这就体现了信息技术对课堂教育教学的融入。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课堂教学“人文化”“技术化”的追求是没有终点的。人文化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最终希望实现的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真正达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一种理想状态,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提出这一理念,坍塌的彻底实现需要相应的技术手段作为条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的实现、老师掌握对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反馈创造了条件。这种情况顺应了教育教学需求的发展趋势,因此可以遇预见,未来的课堂样态必然沿着“人文化”“技术化” 发生相应的嬗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