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北京高一(下)期中语文汇编:古诗词阅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21北京高一(下)期中语文汇编:古诗词阅读.pdf(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7-2021北京高一(下)期中语文汇编古诗词阅读选 择 题(共 2 小题)1.(2 0 1 8 北京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下列各项对古诗 行行重行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A.这首诗情真意切,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之情。开篇两个“行行”,道尽了两人离别日久,相距遥远。B.“万余里”“天一涯”“阻且长”突显了音信阻隔,重逢不易,表达了主人公对会面遥遥无期的绝望之情。C.“胡马”二句是说胡地的
2、马总是依恋北风,南方的鸟总在朝南的枝上筑巢,表达了对游子的期盼与思念。D.“思君”四句表现了相思之苦与年华流逝之叹,结尾用昂扬的诗句表达了保重身体、期待重逢的美好愿景。2.(2 0 1 8 北京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对下面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A.上面的诗句出自曹操 短歌行,全诗抒发了诗人的政治抱负,展现了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风貌。B.“月明”两句所描写的月光明亮、乌鹊南飞的景象,引 起 了 赤壁赋中“客”对曹操功业的联想。C.“绕树”二句,形象写出在诸侯并起的背景下,诗人犹豫不决、深感迷茫、无所适从的心理。D
3、.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躬行周公“握发吐哺”,尽可能多地吸引人才,使得天下归心的愿望。二.诗歌阅读(共 1 9 小题)3.(2 0 2 0 北京北京市平谷五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列诗文,回答下列问题。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振旗鼓,是大有可为的。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
4、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B.杜牧诗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C.李清照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4.(2019北京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与刘伯宗川 绝交诗 汉侏穆北山有鹘,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饥则木揽,饱则泥伏。饕餐贪污,臭腐是食。填肠满嗦,嗜欲无极。长鸣呼凤,谓凤无德。凤之所趣,与子异域。永从此诀,各自努力。注释:【
5、1】刘伯宗:朱穆旧友,困顿时曾颇受朱穆照顾,后趋炎附势。朱穆激于义愤,与之绝交。(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巧建的一项是A.前四句中“不洁”“不正”“不定”勾勒出鹏品行不端的形象。B.“饥则”一句,写鸣肚子饿了就到树上偷其他鸟类的幼鸟来吃。C.第七句中的“饕餐”是传说中贪吃的怪兽,这里用来比喻鹏。D.最后两句是说双方从此绝交,今后各自努力,来日一争高下。5.(2019北京北京十五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村行王禹偶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芥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6、是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天气和时间,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B.第二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2)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野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D.诗中通过情绪的转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6.(2 0 1 9北京北京市宣武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一(下)期
7、中)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大型战船。金国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将金兵击退。诗人与金兵在大散关曾发生遭遇战。诗的尾联被称为千古名句,请结合全诗分析一下原因。7.(2 0 1 8北京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小题。行香子过七里激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严陵,即严光,东汉人,曾隐居富春江上。(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
8、,有误的一项是A.“行香子”是词牌名,规定了填词用的曲调。“过七里浏!”是本词题目,提示了作品内容。B.上片“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记录了沿途所见所感,节奏轻快,画面感强。C.下片“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句,以比喻写山,从舟中望去,群山重叠似画景,曲折如屏风。D.“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四句用典,表达了对严陵的敬意和怀念,诗人渴望像他一样生活。(2)本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景物描写,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诗句简要赏析。8.(2 0 1 9北京北京四十四中高一(下)期中)伯兮伯兮羯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
9、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癖。【注释】:选 自 诗经国风。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指丈夫。揭(q i。:英武高大。桀:同“杰殳(s h u):古兵器。杲(g A o):明亮的样子。谖(x u&n)草:萱草,忘忧草。癖(m i):忧思成病。(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兮与 无衣的题材都与战争有关,而写作角度不同。伯兮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而 无衣则从战士的角度来写。B.伯兮的第一章通过“揭 桀”为王前驱”等内容,赞扬了 伯 的形象、才华与地位,表达了女子内心的骄傲与自豪之情。C.赋、比、兴 是 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中“焉得谖草,言
10、树之背 与 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所用手法完全相同。D.诗歌紧扣一个“思”字,边叙事,边抒情,塑造了一个温婉的女性形象-有深深的思念与哀愁,但并没有过于激烈的怨愤。(2)伯兮的后三章是如何层层深入地表达女子的思念之情的?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概括。9.(2 0 1 9北京北京三十九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问: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1 0.(2 0 1 9北京北京三十九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
11、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1)问:诗歌三、四句中的“吹”、“逐”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2)问:“春”字在抒发感情方面起什么作用?1 1.(2 0 1 9北京北京市育才学校高一(下)期中)阅读诗歌,完成答题。泾 溪 杜 荀 鹤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溪兴杜荀鹤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注释:此诗系诗人晚年归隐家乡时所作。瓦瓯:陶制的小盆。(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氐碘的一项是A.前诗运用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思考。B.后诗托物言志,借助溪流表达诗人的人生志向。C.两诗内容不同,前诗旨在说理,后诗
12、意在抒怀。D.两诗风格不同,前诗平实警策,后诗自然清新。(2)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泾溪一诗后两句蕴含的人生哲理。(3)从 溪兴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 2.(2 0 1 9 北京北京四十三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 为 霓裳后 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
13、,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这节诗运用了许多比喻和通感,表现了琵琶声的不同特点,根据要求填空。形容乐声粗重急促的:形容乐声亲切细柔的:形容乐声错落有致,清脆圆润的:形容乐声婉转流畅的:形容乐声低沉凝涩的:形容乐声激越高亢的:形容乐声凄厉裂心的:(2)这部分对音乐的描写十分成功,请谈一谈比喻修辞手法在其中产生的艺术效果。(3)琵琶行诗中有三处描写江月,请找出来细细体会,并分析这三处景物描写的作用。,其 作 用 是。,其 作 用 是。,其 作 用 是 1 3.(2 0 1 8 北京北京市平谷五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小题。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
14、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B.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目,深化了意境。(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 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14.(2021北京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晚晴李商隐深居
15、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注:晚晴:傍晚天空放晴。诗人此时寓居于桂林,夏季多雨少晴。夹城:城门外的瓮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氐砚的一项是A.首句表明观赏的立足点,着一“深”字,可见诗人的居所位置幽僻、环境清静,奠定了全诗孤独悲戚的感情基调。B.第二句进一步表明时令特点春天虽然已经过去,炎热的盛夏却还没有到来,眼下正是气候清和宜人的时节。C.第三句中,诗人发现连生长在幽僻处的小草也沐浴了晚晴的余晖,并且进一步想象这是天公对它的怜爱。D.颈联中,诗人凭高远眺,视界广远,那夕阳的余晖淡淡地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一片光明,在写
16、景中表现出明朗的心境。(2)尾联中,诗人借飞鸟的姿态,表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下列诗句中,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B.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3)李商隐在 登乐游原中也描摹了傍晚的阳光,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本诗不尽相同,请比较“人间重晚晴”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组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不同。15.(2019北京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答题。长相思(唐)李白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
17、长天,下有深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井阑:即水井栏。簟:竹席。(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走碰的一项是A.长相思,在长安”开篇点题,既点明了思慕对象的所在之地,又借助思慕之情,表达出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热烈追求。B.“孤灯不明”“卷帘望月”,透露出了主人公的孤凄之感、思念之情,“空长叹”则直接表现出绵绵不绝的愁思与怅恨。C.“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潦水之波澜”一句,描绘出天色阴沉、水波不兴、黯淡哀伤之景,同时又不失开阔、壮美之感。D.从一开始的“长相思”到中间的“思欲绝”,再到结尾的“摧心肝”,诗歌中的相思之情逐步深化,感染力也逐渐加
18、强。(2)“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从哪几个角度写出时令已是深秋?诗人描绘深秋景象的目的是什么?16.(2019北京北京市回民学校高一(下)期中)立春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注释】:春盘:古代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即为“春盘”。皇帝也于立春前一日向臣僚赐春盘。两京:即长安、洛阳两都。(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写于立春日,登高写于重阳节,因具体时间不同,两首诗抒发的感情也截然不同。B.首联“忽忆”一词,表明诗人是由眼前的春盘触景生情
19、,从而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C.颔联诗人具体回忆了昔日在两京时立春日庆祝的盛况,与今日之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除了直抒胸臆的方式外,诗歌还通过借助自然景物及人物的自身行为等方式来抒发感情。(2)下列诗句与节日、节气无关的一项是A.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唐贾岛)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韩翔)C.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宋欧阳修)D.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宋杨万里)(3)诗中说“杜陵远客不胜悲”,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之“悲”体现
20、在哪些方面?17.(2019北京北京三十五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和子由涌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注释:此作于苏轼经海池(今属河南),忆及苏辙曾有 怀泽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苏辙卜九岁时曾被委任为涌池县主簿,但未到任便中了进士,因此他对海池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在寄给哥哥的诗里就说:“曾为县令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鸿:大雁。老僧:即指奉闲。苏辙原诗“旧宿僧房壁共题”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下句“坏壁”亦指
21、此事。古代僧人死后,以塔葬其骨灰。蹇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即靖山,在海池西),骑驴至海池。”(1)“雪泥鸿爪”一语富含理趣,在宋代就被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进行赏析。(2)最后两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1 8.(2 0 2 0北京北京市和平街一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燕山亭北行见杏花川宋赵佶裁剪冰绡口,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也,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卬.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
22、来不做。注释:【1】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 1 2 7年覆国后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时途中所作。【2】冰绡:洁白的丝绸,比喻花瓣。【3】靓(j l n g)装:美丽的妆饰。【4】蕊珠宫女:指仙女。蕊珠,指天上仙宫。5 凭寄:托谁寄。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3,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释:【1】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2】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词中,词人用“靓妆”
23、“艳溢”形容杏花娇艳动人,是为了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B.第一首词中,“故宫何处 所蕴故国之思与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蕴含的情感相近。C.第二首词中,词人用“忆昔”一词引出了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上与洛中友人饮酒之事的回忆。D.第二首词中,“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2)下列选项中与第一首词“淡著胭脂匀注”一句所用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多情只有春庭月(唐张泌 寄人)B.月移花影约重来(宋李清照 浣溪沙闺情)C.云破月来花弄影(宋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D.日边红杏倚云栽(清曹雪芹 红楼梦)(3)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杏花,但写法和寄寓的情感都有所不同
24、,请简要分析。1 9.(2 0 1 9北京北京四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这首汉乐府,完成答题。古八变歌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浮云多暮色,似从雌崂来。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注】汉乐府古诗。题目含义已不可考。章华台:古楚地楼台。崎 崂(yanzT):山名。古时指遥远的日落的地方。(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思娜的一项是A.“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两句,写了北风袭来,秋意萧瑟,滞留在楚地的诗人感到阵阵清寒。B.“浮云多暮色,似从崎崂来”两句,描绘傍晚时分,暮云流走,似从雌雄生来,暝色一派苍茫。C.“翩翩飞蓬征,怆怆游子怀 两句,借蓬草在风中翩翩
25、起舞之乐景,反衬出游子思乡的悲凉情怀。D.“故乡不可见,长望始此回”两句,描写天长地阔,故乡望而不见,怅然之中,诗人盼望回家。(2)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据此联系全诗赏析“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20.(2020北京北京四十四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七里:赖谢灵运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漫,日落山照曜。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2。既秉上皇 3 心,岂屑末代消。目睹严子源 4,想属任公钓 5。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注释:【1】谢灵运:南朝诗人,此诗为作者被贬谪,自京都赴任永嘉,途经富春江畔七里湘时所作。【2】要
26、妙:精微玄妙的道理,这里指老庄的哲学。【3】上皇:伏羲氏。“秉上皇心”,意指秉持着上古时代人生活简单、恬淡少欲的想法。4严子瀚:东汉隐士严光垂钓处。【5】任公钓:庄子外物有寓言说,任公子以五十头键牛为饵,钓于东海,一年后才钓得大鱼。(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逝湍”与“奔峭”,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奔流不息的状态,江岸陡峭的样貌。B.“据暧”“沃若“一叫啸”等,词语中两个字的韵母发音相近,读来富有音韵美。C.“遭物,二字承上启下,诗歌由此从叙事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结构圆融自然。D.作者追慕古代先贤,希望领悟到精微玄妙的道理,以解脱乱世中百姓的疾苦。(2)“石浅水据,日落山照曜“一
27、句,景物描写远近和谐,带给人一种立体、旷远的空间感 下列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A.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 浩 然 断句)B.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 白 秋登宣城谢跳北楼)C.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 甫 绝句)D.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仲 殊 南柯子忆旧)(3)结合诗句,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2 1.(2 0 1 9 北京北京师大二附中高一(下)期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列各题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忆江南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寰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喉.【注释】杭州灵隐寺多桂树,传说
28、“此月中种也”,中秋之夜,寺中有桂子坠落。洛城,即洛阳。创作本词时刘与白都在洛阳。裹,通“酒 沾 湿。喷,通“颦”,皱眉。(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词开头两句直抒胸臆,后以“山寺寻桂”“枕上看潮”两幅场景抒情表意。B.“寻桂”一句实中有虚,“看潮”一句静中有动,两句皆景中有人,情趣盎然。C.刘词中独坐之愁人,与风中柳枝、带露兰草形成意境隽永的图画,构思新巧。D.两首词同一词调,且都是回忆江南春色之作,但具体内容与情感却不尽相同。(2)请用两个词概括白居易词中表达的对杭州的感情:、。(3)刘禹锡词中“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袤露似沾巾”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
29、感?请作简要赏析。选 择 题(共 2 小题)参考答案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里远,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30、要见面那知道是什么时候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快快回头。只因为想你使我心情忧伤,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赏析:行行重行行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 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汉末动荡岁月中的相思离乱之歌。此诗抒写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前六句为第一部分,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后十句为第二部分,着重刻画思妇相思之苦。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比兴,形象生动;语言朴素自然,通俗易懂,自然地表现出思妇相思的心理特点,具有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解
31、答】D.“用昂扬的诗句”分析不当。“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己。“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故选:D。【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分析】本题考查学
32、生鉴赏诗歌的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译文:月光明亮,星光却稀疏,一群寻巢的乌鹊向南方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收敛动情,哪里才有它们安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能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能见壮阔。我愿如同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赏析:短歌行主题明确,作者希望有大量的人才归顺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他的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和地位,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推举“唯才是举“,并为此项目标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土令”、“求逸才令”等措施;短歌行实际上
33、是一曲“求贤歌”,正因为他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曹操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解答】C.“诗人犹豫不决、深感迷茫、无所适从的心理 分析错误。“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 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故选:C o【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
34、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二.诗 歌 阅 读(共1 9小题)3.【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诗句的大意。解答试题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抓住诗句的关键词并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去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2)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要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考虑作者写了些什么,对待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态度,看法有什么不同,从比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解答】(1)B.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错,句子是说项羽应该含垢忍辱,应该
35、遭遇挫折不灰心,这样才是真正的男儿。(2)A.“持肯定态度”错,杜牧认为胜败是兵家常事,应该含垢忍辱,带着江东子弟卷土重来,所以作者对项羽自刎是不赞同的,是持否定态度。答案:(1)B(2)A白话译文:题乌江亭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夏日绝句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赏析:题乌江亭诗作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健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
36、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 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 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
37、又落脚到了末句。“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此 诗 与 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
38、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诗类似,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夏日绝句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
39、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
40、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歌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要注意认真研读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手法。
4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赏析:诗中歌咏了“北山”的一头翅翼遭遢的鸥(chi)鸟,俗称鹤鹰。诗人既对它一无好感,笔端便不免沾满鄙夷之气:“飞不正向,寝不定息。饥 则 木 揽(撮取),饱 则 泥 伏 它 竟 是 这 样 卑 琐,飞行时歪歪斜斜,没个正向;安寝也忽东忽西,定不下心神,肚子饿了,就偷偷摸摸攫取树间幼鸟;一吃饱,就蜷伏在污泥之中,也不管是肮脏、烂臭。这四句对鸥鸟作总的勾勒,寥寥数语,便使它行止食宿的丑态纤毫毕现,令人陡生厌恶之感。接着是一个近镜头特写:这鹏鸟正如传说中贪婪成性的“饕餐”,正津津有味地啄食着
42、散发臭味的腐鼠。只填得肠塞嗦满,还是不能停喙。诗中描摹鸥鸟嗜欲无底的贪婪相,只用“臭腐是食”填肠满嗦”八字,便栩栩如在目前。读者看了恐怕要呕吐了,这骋鸟却还得意得很哩。它一面吃着臭腐之食,一边又抬起头来,向空中飞过的风鸟大喊大叫:“你这缺德的凤凰,竟想分享我的佳肴?”“长鸣呼凤,谓凤无德”两句,堪称神来之笔。它 们 化 用 庄子秋水“鹏吓焦雏 的寓言,表现鹘鸟以卑劣之心度凤鸟之腹的可笑情态,令读者忍俊不禁。所以连诗人也忍不住在结句中为凤代言,正告这可笑的鹏鸟:“我凤鸟的所去之处,与你可有天壤之别。我们就此永诀,你还是努力自爱吧!“凤鸟去了,蓝天中还可望见它奋翼长空的天矫身影。唯有鸥鸟,还紧攫着
43、腐鼠嚼个不停。单从咏物这一点看,此诗歌咏鹏鸟的贪婪丑恶之形,情态逼真。有描述,有刻划,还有简练而具个性的鸟间对话,堪 称 屈 原 桔颂之后不可多见的咏物佳作,与 刘 桢 的 咏凤凰一 诗(见 赠从弟之三),恰可相映成趣。不过,倘若把此诗隐去的诗题揭出,人们就会发现,这首富于情趣的咏物诗,却原来是朱穆写给刘伯宗的“绝交诗据 后汉书朱穆传注,刘伯宗为朱穆旧友,早先困顿之际,屡受朱穆的照顾。后来刘官至二千石,位列朱穆之上,便避凉趋炎,不再敬重自己的患难有恩之友。朱穆激于义愤,作书于刘伯宗,嗟叹:“咄!刘伯宗于仁义何其薄哉!因附此诗,宣布绝交。这样一来,此诗的面貌就全改观了-它名为咏鸟,实为赋人。诗人
44、以鹘鸟的贪食腐臭,直至“填肠满嗦”犹不厌足,还大喊大叫,“谓凤无德”,来表现旧友刘伯宗的趋炎附势,让利禄之欲,淹没了廉耻之心。刻划既妙不可言,揭露得也入木三分。朱穆为官清刚,“独亢然不顾身害”。其任翼州刺史时,州部污吏,“闻穆济河,解印绶去者四十余人“,可见对朱穆的畏忌。后为按验宦官赵忠之罪,竟冒天下之大不鞋,“开墓剖棺”、搜索罪证。终于触怒桓帝,被罚去左校“输作”(一种刑役)只是由于太学刘陶等数千人诣阙上书申辩,方获赦免。他痛恨宦官擅权,在给桓帝的书奏中,直斥宦官为媚以求官、渔食百姓的“凶狡无行之徒”、恃势怙宠之辈”,主张一律“罢省”。意见之激切,震惊朝野。这样一位刚性烈肠之人,当然不肯与附
45、炎趋势之辈为友。但这首在政治上与旧友的“绝交诗”,偏偏运用比兴之法,通过对鹏鸟丑恶之形的勾勒,以凤鸟之趣与鹏“异域”,写自己与旧友的绝交之意;一无声色俱厉的挞伐之辞,而道不相谋之志自现。这在艺术表现上,应该说是巧妙而成功的。明人胡应麟称朱穆 绝交诗“词旨躁露,汉四言诗最下者”(诗薮),评价未免不公。此诗“词旨”固然 躁露”,实为 绝交”诗所必需。倘若隐晦含蓄,反而有失题意。东汉的四言诗作不多,班 固 两都赋所系颂诗、东 平 王 刘 苍 武德舞歌、傅 毅 迪志诗,大多典雅雍容,很少生机,不 过 是 诗之“雅、颂”的苟延残喘。相比之下,朱 穆 绝交诗既富情趣,更兼刚肠热血,在“汉四言诗”中,倒是颇
46、具盎然生气的好诗了。【解答】D.“来日一争高下”理解有误,诗人己经和刘伯宗绝交,所以谈不上要与其“一争高下”。根据对诗歌的理解,从此永别吧,咱们各走各的路,好自为之吧。故选:D。【点评】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
47、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点明天气”错误,应是“点明地点天(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48、,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是错的,从“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两句也突出一种惆怅;B项,“对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是有误的,这首诗主要是表达了作者的强烈的思乡之情;C项“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己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错误,前面的景物描写并没有渗透诗人的惆怅的心情.故选D.答案:(1)A(2)D译文:马
49、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赏析:任由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看数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香气扑鼻的养麦花啊洁白如雪.原来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古代文人被贬谪期间,难免情绪抑郁,但却摆脱了案牍之劳形,可以纵情流连于山水胜景之中,而偏远之地,美丽的大自然最能安顿迁客的心灵.商州的自然美景带给王禹傅极大的抚慰,他 曾 在 听泉诗里自嘲说:平生诗句是山水,谪 宦方知是胜游时间久了,一方山水之美也就渐渐融化在他那颗诗心里,化作人与自然相谐的动人诗篇.这首诗是他与商山的自然风景进行心灵对话的艺术结晶.开头两句,交代了时、
50、地、人、事.时令是秋季,这是以“菊初黄”间接交待的;地点是山间小路,这是以“山径”直接点明的;人物是作者本人,这是从诗的结句中的“吾”字而得出的结论;事情是作者骑马穿山间小路而行,领略山野旖旎的风光,这是从诗行里透露出来的消息.这两句重在突出作者悠然的神态、浓厚的游兴.三、四两句分别从听觉与视觉方面下笔.这正如钱钟书先生在 宋诗选注中所说的“山峰本来是不能语而 无语的,王禹偶说它们 无语 或如龚自珍 己亥杂诗说,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并不违反事实;但是同时也仿佛表示它们原先能语、有语、欲语而此刻忽然 无语这样,数峰无语、此山不语 才不是一句不消说得的废话”颔联耳闻“有声”与目睹“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