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5题。材料一: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也散发着中华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显示了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西方的建筑重在坦率地呈现人心中的激情,把内心的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出人意表的体
2、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这些在埃及神庙、拜占庭尤其是哥特或巴洛克教堂以至现代教堂中,都可以找到大量例证。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从艺术角度而言,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一一呈现。它鄙视一目了然,不屑于急于求成,因而也更加含蓄温文,更为内在。即就建筑单体美而言,中国建筑也颇不同于西方之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变化多端,而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画之美。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
3、掉了意义。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是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城楼、角楼或院门,则是画框上的重点装饰。画框里面的单体建筑内向而收敛。西方建筑则更具有一种“雕塑”之美,本身就是完然具足的,雕塑感很强,外向而放射,几乎每座不同,争奇斗胜,突现自己。中国的建筑重在创造一种群体的内在意境之美,比较含蓄,更多潜化之道;西方则重在创造单体建筑的外在形体之美,比较张扬,更多震撼之力。就建筑和群外的自然而言,中国建筑不强调突出自己,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干戈相向,群外却趋于平静,故深山之古寺应曰“藏”,而不会筑成欧洲的城堡。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
4、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寺既藏于深山,寺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更加辽阔,更加不朽。西方建筑则不然,它借助于墙和屋顶,造成一个自足自立的存在,它是放射的,以不凡的形象高傲地鄙视自然。在欧洲城堡里常常会耸起一些高高低低的塔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生怕人们忽视了它们。欧洲建筑不重视与自然的渗透调和而更看重与自然的对比,人的力量显示得更加突出。(摘编自萧默从中西比较见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格)材料二:在中国和西方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的生存空间而促进了住宅的营造,最初出现的住宅都是用树枝和泥土搭建而成的树枝棚和洞穴。墨子辞过说:“子墨子曰:古之民
5、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中也说:“有些人便开始用树叶铺盖屋顶,有些人在山麓挖掘洞穴,还有一些人用泥和枝条仿照燕窝建造自己的躲避处所。”“巢居”和“穴居”的进一步发展,即是中原大地上出现的干阑式建筑和木骨泥墙的地面建筑,以及欧洲大陆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蜂巢形石屋、树枝棚屋、帐篷、长方形房屋等。据考古发掘和复原研究,这些住所在空间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例如,规模都很小,形状都是圆形和方形,构成方式主要以“单间复合式”和多间集中式为主。然而,中西传统居住建筑也存在不同。中国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通过廊或廊庑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
6、体,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而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通过大厅等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注重序列关系。中国住宅发展到周代,院落式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此后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院落式布局由一座座单体建筑、廊或廊庑、围墙围绕着中心院落,在平面方向上向四个方位扩展和延伸的组群形式,造就了一种使建筑物依存于大地的感觉。其中,单体建筑作为室内空间的载体,一方面以一定的组织方式,成为建筑组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每座单体建筑都具有完备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西方住宅在初期布局上,也曾使用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形式,如古希腊的庭院式住宅、古罗马的中庭式住宅。但古罗马也
7、创造了公寓式住宅,并呈现出由中庭式向公寓式住宅发展的趋势。自古罗马以后,西方住宅很快倾向于独立式布局,即把原来离散的单体建筑合并起来,组合成独立式住宅,不断追求巨大的建筑体量和内部空间,从中世纪的城堡到文艺复兴的府邸和别墅,再到古典主义的府邸大多如此。室内各种房间,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房间,通过“大厅式”“楼梯厅式”“长廊式”“连列厅式”等把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各个房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室内空间系统。(摘编自詹和平中西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把中国建筑群比成一幅画,群中的建筑单体就是画中的线,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
8、则是画框。B.中西方文献资料认为,最初的住宅建筑都是先民们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建造的“巢居”和穴居。C.中西方传统住宅建筑,在整体布局、室内空间连接方式以及空间组织关系上,多存在不同之处。D.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院落式布局,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有的空间结构形式。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决定了中西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性格。B.中国传统建筑的含蓄美,既表现在建筑群体之中,也表现在建筑单体中。C.如果太和殿没有紫禁城庄严氛围的烘托,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建筑的价值。D.中国建筑不强调在自然面前过分突出自己,因此也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3.下
9、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材料一所提中国“艺术性格”的一项是(3分)A.李白蜀道难:“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C.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4.萧默认为,关于中西建筑的比较,很难说孰优孰劣,就好比山南宜于桃李,山北宜于松柏,各有其宜而已。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5.以下是红楼梦第十七回关于薛宝钗住的“衡芜苑”的描写,请根据材料一分析其所体现的中国建筑特征。(4分)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
10、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营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69题。白眼狼申平老关从部队复员那年,正巧村里的护林员辞职。他说他在山林里遇上白眼狼了,那家伙吊着个眼梢子,神出鬼没,险些要了他的命。老关说,不就是一只狼吗,有什么好怕的?你不干,我干!第二天,老关就背上一杆钢枪上任了。老关敢接这活儿,与他在部队是神枪手有关。艺高人胆大,一只狼肯定不在话下。他还巴不得立刻遇上狼,一枪干掉它,让全村人都知道他神枪手的厉害呢。没想到当老关真的看到
11、白眼狼时,才知道这家伙果然厉害。开头几天,老关在山上巡逻,并没有看到白眼狼的踪影,但是他总感觉有一双眼睛在什么地方偷偷窥视他。这天他故意瞄准树上的一只乌鸦,枪响鸟落,之后这种感觉消失了两三天。可是一天夜里,老关正在山顶的望火楼里睡觉,突然被一阵奇怪的声音惊醒,幡然发现窗上好像贴着一个人影。借着外面的月光仔细看,哪是什么人影,分明是一只站立的狼,两只前爪扒着窗子在往里看。老关这一惊非同小可,慢慢伸手抓枪。但是还没等他推弹上膛,却见那家伙倏忽不见了。他追出门去,左找右找找不到,气得朝山林里开了一枪,立刻峡谷震荡,鸟雀惊飞。打这,老关和白眼狼开始较劲儿。他多次感觉到,那家伙总想在背后偷袭他。这天老关
12、心生一计,故意坐到林间的一片空地上,把枪放到一边,开始打盹儿。过了不久,果然听见身后传来您寒窣窣的声响。他坚持不动,只是竖起耳朵听着。近了,近了,那声音越来越近了。他突然一个侧滚翻,操枪在手,黑洞洞的枪口直伸出去。但见在他背后不足十米的地方一只吊眼梢儿的大狼正贴地匍匐向他靠近。一见暴露,那家伙也腾地跳起来,龇出利齿就要扑过来。老关哪里会给它机会,一扣扳机,一枪击出。本以为这一枪它必死无疑,没想到那家伙竟然就地跃起一丈多高,避开了枪弹,接着呈“之”字形向林中逃去。老关又一连开了两枪,均未击中。这家伙真是成了精了!老关感到非常沮丧。不过从这一天开始,那白眼狼便在这片山林里消失了。它一定是感觉到了老
13、关的强大,所以遁入了深山。安宁的日子过了两年,政府忽然开始收枪,护林员也不能持枪了。老关只好腰插大刀上山巡逻,顿时觉得自己的威风减了不少。不过好在山里已经没有了白眼狼,其他野兽也没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天,老关感觉白眼狼又回来了,因为那种从背后被偷窥的感觉又出现了。这天早晨,老关拿着大刀,有意在一个山头上耍了一回,只见闪转腾挪,刀光闪烁,几个草把子被瞬间砍倒,背后的眼睛似乎立即消失了。不过,其他人遇上白眼狼的消息却不断传来。采蘑菇的,挖药材的,甚至偷猎的,盗伐的多人曾见到白眼狼,一个个吓得双腿打颤。与此同时,有关白眼狼的“神话”也开始到处流传,人们甚至把老关三枪打不中白眼狼的事情编成故事,夸张演
14、绎,把白眼狼描绘成一个极为神秘的超级狼精。人们一时谈狼色变,没人敢再到山林里来了。老关突然感到,因为白眼狼的归来,他的工作压力一下变轻了。他几乎不用再去巡山也不必再去和那些不法分子斗智斗勇了。一只白眼狼威震四方,使盗伐偷猎者望而却步。由此,他对白眼狼竟然有了一点好感。这一天,老关象征性地出去巡山,意外地与白眼狼相遇。这一次,他与白眼狼之间的距离大约有二十米,奇怪的是他与白眼狼谁也没有惊慌,而是同时停住脚步,默默地打量对方。老关不知道自己在白眼狼的眼中是什么形象,他真的是被对方吓了一跳:这家伙比一般的狼要高大得多,额上的两只眼睛,也比一般的狼眼斜吊得厉害,而且白眼球多,黑眼球少,真是一只名副其实
15、的白眼狼。它站在那里,从头到脚透着一股杀气,让人不寒而栗。但是老关稳住身架,勇敢地与它对视,一副正气凛然的气概。他的两手,甚至都没有去碰腰间的大刀人与狼,就那样对视了十几秒,然后就像是受到什么暗示似的,同时转头走开,走了几步,又同时回头看了对方一眼。自此之后,他们之间就好像形成了一种默契和平共处谁也不要伤害谁。人与狼的这种默契,竟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威慑力,从此山林无恙,鸟兽兴旺。就这样过了十多年,这一带的山林成了远近闻名的模范林,老关成为模范护林员。有一天,老关忽然想起,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过白眼狼了。难道它老死了不成?老关心中竟有几分失落和惋惜。这天老关照例去巡山。以前轻松走过无数遍的路,忽
16、然变得遥远而艰难,他蓦然发觉自己也老了。正在心里难过,忽然前面树丛一摇一扑,竟然从那里跳出两只狼来。打眼一过他就发现这是两只白眼狼,身架高大,毛发闪亮,它们一起蹲在路上,似乎专门等他到来。老关这天没有带刀,他已经习惯赤手空拳巡山了。现在他的心里咯噔一下,知道遇上了麻烦。但是他并没有停步,依然昂首阔步地往前走,口中发出一声大喝:畜生闪开!奇怪的是那两只狼忽然匍匐在地,摆动尾巴,口中呜咽有声,然后起身绕着他奔跑了两圈,之后就一步三回头地钻进树林里去了。老关心中要时明白了,这肯定是老白眼狼的后代,它们这是来跟自己“对接”来了。老关心中不禁一阵感动,他也开始考虑起接班人的问题来。(有删改)6.下列对小
17、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关愿意接护林员这活,是因为他在部队是神枪手,想借杀白眼狼来扬一下名而已。B.老关和白眼狼开始较劲儿时,多次感觉到白眼狼总想在背后偷袭他,这应该是直觉。C.有关白眼狼“神话”的到处流传,让盗伐偷猎者望而却步,老关的工作压力也一下变轻。D.老关巡山时意外地与两只白眼狼相遇竟没有斗争,反而形成了一种“和平共处”的默契。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写护林员因白眼狼辞职,既巧妙地引出老关的故事,又引起读者对老关命运的关注。B.文章写多人曾见到白眼狼并吓得双腿打颤,在一定程度上衬托了老关的艺高人胆大。C.小说以老关因两只白眼
18、狼来跟自己对接而考虑接班人的问题结尾,引人深思,意蕴深厚。D.小说故事平淡无奇,但作者用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传递出一种真实可感、积极充盈的精神力量。8.在和白眼狼打交道的过程中,老关的心理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从心理变化的角度分析老关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9.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爰盎字丝。其父楚人也,故为群盗,徙安陵。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孝文即位,盎兄哙任盎郎中。淮南厉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盎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许淮南王益
19、横。谋反发觉,上征淮南王,迁之蜀,槛车传送。盎时为中郎将,谏曰:“陛下素骄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有如遇霜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大弗能容,有杀弟名,奈何?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陛下有高世行三此不足以毁名。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宿卫不谨,故病死。于是上乃解,盎由此名重朝廷。上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盎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言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及晁错已
20、诛,盎以太常使吴。吴王欲使将,不肯。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军中。初,盎为吴相时,从史盗私盎侍儿。盎知之,弗泄,遇之如故。人有告从史,君知女与侍者通,乃亡去。盎驱自追之,遂以侍者赐之,复为从史。及盎使吴见守,从史适在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装费买二石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醉西南陬卒,卒皆卧。司马夜引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盎弗信,曰:何为者?司马曰:臣故为君从史盗侍儿者也。盎乃惊,谢曰:公幸有亲,吾不足累公。司马曰:君第去,臣亦且亡,避吾亲,何所患!乃以刀决帐,道从醉卒直出。司马与分背。盎解节旄怀之,履步行七十里,明,见梁骑,驰去,遂归报。吴楚破,上以盎为楚相,尝上书,不
21、用,病免家居。盎虽居家,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梁王欲求为嗣,盎进说。梁王以此怨盎,使人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选自汉书爰盎晁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B.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C.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D.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本义是指高处、上面,古时常特指尊长、上级,或特指君主、帝王,或特指天。B.侯,是我国古代五等公爵的第二等,又特指君主,又可
22、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C.千金之子不垂堂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两句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D.圣主不乘危中的“乘”与姚鼐登泰山记中乘风雪”中的“乘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爰盎出身低微,父亲曾做过强盗,孝文帝时凭借哥哥爰哙保任做了郎中。B.淮南王谋反败露后,汉文帝欲将其流放到蜀地,爰盎建议对其施以刑罚。C.爰盎为吴相时,曾宽容过一个从史,后来爰盎出使吴国被困,从史救了他。D.因为爰盎进言反对景帝立梁王为嗣,梁王怨恨,于是派人暗中杀害了他。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第去,臣亦且亡,避吾亲,何所患! (4分)(2)既无伯叔,
23、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陈情表(4分)14.文中爰盎是怎样劝慰文帝不必为淮南王之死悲痛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闲步韩堡庄南纵步游荒野,独鸟寒烟轻惹惹。傍山疏雨湿秋花,僻路浅泉浮败果。樵人相见指惊磨,牧童四散收嘶马。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注】韩偓:晚唐诗人,本诗写于唐末社会动荡不安之时。磨:同糜,即獐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以“闲步”为线索,首句入题,然后描绘闲步所见景象,最后落笔于诗人自身,层次井然。B.首句纵步一词描绘出平日里闲适洒脱、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
24、闲漫步的诗人形象。C.颔联用疏雨、秋花、僻路、败果几个意象,营造出秋雨中凄清冷寂的氛围,增添了诗歌的悲凉色彩。D.尾联黄昏更望诸峰火表明时间流逝,天已黄昏,揭示了诗人闲步时间之长及不能返回的原因。16.词评家说,韩堡遣词看似平易,实则蕴含颇深,本诗颈联的惊和“嘶就体现了这一特征,请结合诗句分析其精妙之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17.补写下列句子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表达出诗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后谏往追来的感悟。(2)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探石钟山,质疑“,”的现象,体现出了可贵的怀疑和实证的精神。(3)诗词中诗人自问自答,有助于表
25、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引发读者思考。如“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等。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一)语言文字应用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动物会因为繁衍、觅食等种种原因,不断地行走、迁徙。植物则扎根在一块固定的土地,除非被人为挪动,。但是,在大自然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可以“行走”的植物。卷柏被称为遇水而安的迁徙者,这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的奇特的、会走路的植物。卷柏需要充足的水分,当水分不足的时候,它的“自救”就开始了,随着风在地面上滚动,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让整个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风带着这个勇敢流浪者四处流散,当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
26、的根又重新钻到土壤里,安居下来。一位植物学家对卷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挡板圈出一片空地,把一株卷柏放入空地中水分最充足处,卷柏便扎根生存下来。几天后,,卷柏便抽出根须,卷起身子准备换地方。可实验者隔绝了它移走的一切路径。不久,卷柏又重新扎根生存在了那里,在几次将根拔出,几次又动不了的情况下,它便再也不动,在这里安居乐业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20.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处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辛
27、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B.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C.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二)语言文字应用II(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到底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刚开学,网友们就因为一篇课文吵起来了。很多网友言之凿凿地说是斯,可是翻出压箱底的老课本求证后,才发现自己课文一直都背错了,有网友翻出了1992年版、2001年版、2016年版人教语文课本,其中都是是人也。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扩展到公众讨论中,大家,积极探讨,营造的是尊重知识、热爱思考的美好氛围。这次在是人还是“斯人”等细节问题上,
28、公众纷纷化身福尔摩斯,引经据典找答案的较真精神就值得点赞。虽然最后得到的结论是二者都没错,仿佛是讨论了个寂寞,但这就像探讨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何证明我的存在等哲学问题一样,哪怕最终都找不到一个确切答案,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对于文化知识、对于事物的本质也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相反,若是大家对是人斯人之争,对到底是逆风如解意还是朔风如解意是“”还是“”的科普毫不在意,而是存在什么都行的“差不多”心理,那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之所以愿意抠细节,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在意。对诗词、经典语句等的敏感,不是,而是应当被倡导的一种“讲究”。公众在文化讨论中展现出的热情,也应当被尊重和呵护。21.在画
29、横线处填写合适的成语。(3分)22. (1)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梅花诗中道: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其中最后一联在电视剧甄嬛传中说成“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你认为可以吗?请简要说明理由。(注:甄嬛传讲述了清朝雍正年间,女主角甄嬛选秀入宫,在皇后、华妃等几方势力夹击与宫闱斗争中,从不谙世事的闺阁少女成长为善于权谋的圣母皇太后的故事)(3分)(2)在画波浪线处填写两个诗句,使语意前后连贯。(2分)四、写作(60分)23.材料一:盖楼的步骤先是木工支模板,再是钢筋工布置钢筋,然后有电工穿电路管每一层楼现浇混凝土施工完毕,需要经过
30、验收钢筋模板、浇筑、养护等工序,才能开始下一楼层的施工,像水泥砂浆、混凝土需要时间凝固、干透,才能达到安全的强度。这一整套流程正规操作下来,大概需要7天。但有些楼盘建造速度快到飞起,5天盖一层,甚至3天盖一层。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越是奋力拼经济,越要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越是抢抓进度越要以项目和建设的高质量确保发展的高质量,不但要跑出加速度,还要确保高质量。请结合以上材料,以“速度与质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31、800字。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答案【答案】1.D2.B3.A4.中国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体现中国人的伦理观念;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追求巨大的建筑体量和内部空间,符合西方人的性格气质。5衡芜苑入门是“突出的插天大玲珑山石,把所有房屋熟皆遮住”,这大山石是住处的屏障,也是主人性格瑟而不露的写照,体现了中国建筑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的特征。衡芜苑四面都环绕着石块,把里面的房屋都遮住了,且许多异草穿石隙,垂据绕柱,景物和房屋互相衬托,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的艺术审美。【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
32、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院落式布局,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有的空间结构形式”错误,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单体建筑作为室内空间的载体.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每座单体建筑都具有完备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分析可知,具有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有的空间结构形式特点的是单体建筑,而不是“院落式布局”。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决定了.”错误。根据材料一“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
33、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分析可知,中西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性格的原因有很多,不只有“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C.“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建筑的价值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画之美。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掉了意义。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分析可知,如果太和殿没有紫禁城庄严氛围的烘托,那么它也就失去了“绘画”价值,而不是建筑价值;D.“因此也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可知,中国建筑不强调在自然面前过分突出自己,并没有在自然面前失去
34、自己,而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所提中国“艺术性格”指的是精神的宁静与平和,含蓄温文,更为内在,融于自然。A.“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直接抒情,不符合“含蓄温文”的特点;这几句也突出了自然与人的对立,不符合“融于自然“天人合一”的特点。BCD都体现了中国“艺术性格”中的“含蓄温文”的特点。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可知,中西建筑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根据材料二“中国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通过廊或廊庑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分析可概括为:中国住宅多
35、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体现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根据材料二“而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通过大厅等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注重序列关系”分析可概括为: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追求巨大的建筑体量和内部空间,符合西方人的性格气质。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衡芜苑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其中这大山石是住处的屏障,也是主人性格瑟而不露的写照,体现了材料一“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的特点。衡芜苑“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
36、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只见许多异草”垂据绕柱,景物和房屋互相衬托,体现了材料一“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审美。【答案】6.A7.D8.英勇无畏、胆识过人:巡山时意外地与白眼狼相遇,并不惊慌,虽然吓了一跳,勇敢地与它对视。争强好胜、不甘服输:一天夜里,他发现白眼狼用两只前爪扒着窗子往屋里看时,感到非常吃惊,出门没有追到狼,心里非常生气。在空地上,老关对白眼狼开枪而没有打中,他感到非常沮丧。爱岗敬业、懂得感恩:白眼狼威震四方,使盗伐偷猎者望而却步,老关对白眼狼有了一点好感。富有爱心,有悲悯情怀:老关因很长时间没有见过白眼狼,而担心白眼狼死去,心里有几分失落和惋惜。后
37、来遇到两只白眼狼时,先是“心里咯噔一下”,喝退它们后,想到这是白眼狼的后代“心中一阵感动”。9.动物也是自然界的主人,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和自由,动物的良知有时比人类的良知还深厚淳朴,人们应该善待(尊重)它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该和平相处,共同维系生态平衡。护林员不畏艰险,恪守职责,一心护林,为保护生态环境默默奉献的精神代代传承。【解析】6.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7.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
38、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8.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题时,要结合原文进行概括,有理有据,通过人物的心理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小说主题的能力。解题思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一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答案】
39、10.D11.C13.B14.淮南王性格刚烈,如果在路上遭受风寒死去,您最后会被认为天下之大不能相容,背上杀弟的名声,怎么办?您只管走,我也将跟着逃亡,藏匿我的家人,您又何必担忧呢?15.文帝有三件事均高于世人,不须担心名声被毁。文帝贬谪淮南王,本意是为让淮南王改过自新的。淮南王病死是护送官员的不慎导致的,错不在文王。【解析】10.句意:皇上不听,还是那样办了。淮南王到达雍县,病死。消息传来,皇上吃不下饭,哭得很悲伤。“上不听”主谓结构完整;“遂”作“行”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行”的主语应为前面的上”,宾语为“之”,因此“遂行之”句意完整,应在“之”后断开,排除B。故选:D。11
40、.C.千金之子不垂堂”中“之”,结构助词,的。句意: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就坐时不靠近屋檐下。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两句中“之”的用法意义不相同。D.“圣主不乘危”中“乘”,登上,此处“乘危”词指冒险。句意:明主不去冒险。姚鼎登泰山记中“乘风雪”中的“乘”,冒着。句意:冒着风雪。故选:C。12.B.爰盎建议对其施以刑罚”说法错误。从文中“陛下素骄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有如遇霜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大弗能容,有杀弟名,奈何”可知,爰盎并没有建议对淮南厉王施以刑罚,而是劝汉文帝不应该突然摧折他。故选:B。13
41、.“刚”,性格刚烈;“竟”,最后;“奈何”,怎么办。译文:淮南王性格刚烈,如果在路上遭受风寒死去,您最后会被认为天下之大不能相容,背上杀弟的名声,怎么办?“第”,只管;“且”,将要;“亡”,逃跑;“辟”,隐藏,藏匿;“患”,担忧。译文:您只管走,我也将跟着逃亡,藏匿我的家人,您又何必担忧呢?14.从文中“陛下有高世行三,此不足以毁名可知,爰盎先肯定文帝的功绩,告诉文帝不须担心名声被毁。从文中”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可知,爰盎认为文帝贬谪淮南王,本意是为让淮南王改过自新的,而不是容不下他。最后,根据“有司宿卫不谨,故病死”可知,爰盎表明淮南王病死是护送官员的不慎导致的,错不在文王。
42、参考译文:爰盎,字丝。他的父亲是楚国人,曾当过盗贼,后迁居安陵。吕后时期,爰盎曾经做过吕禄的家臣。汉文帝登位,爰盎的哥哥爰哙保举爰盎做了郎中。淮南王刘长进京朝见,击杀了辟阳侯,举止很骄横。爰盎劝谏皇上说:“诸侯太骄横必然会发生祸乱,可以适当削减他们的封地。”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淮南王更加骄横。图谋反叛的事被发觉,淮南王被征召,皇上便将他放逐到蜀郡去,用囚车押送。爰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便谏阻说:“您向来骄纵淮南王,不加一点限制,以至达到这种程度。现在却又突然摧折他。淮南王性格刚烈,如果在路.上遭受风寒死去,您最后会被认为天下之大不能相容,背上杀弟的名声,怎么办?”皇上不听,还是那样办了。淮南王到
43、达雍县,病死。消息传来,皇上吃不下饭,哭得很悲伤。爰盎进入,叩头请罪。皇上说:“因为没有采用您的意见,出现了这种情况。”爰盎说:“皇上自己要想开,这事已经过去了,怎么可以追悔呢!您有三件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件事不足以毁坏您的名声。况且您放逐淮南王,是想要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错误,因为官吏护卫不慎,以致病死。”皇.上这时才得到宽慰,爰盎从此在朝廷声名大振。汉文帝从霸陵上山,想要从西边纵马奔驰下山坡,爰盎挽住了文帝的马缰绳。皇上说:“将军胆怯吗?”爰盎说:“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就坐时不靠近屋檐下,家藏百金之人也不跨在楼台边的栏杆上,明主不去冒险,不侥幸取得成功。如今陛下驰骋六匹像飞行一样的快马
44、,从地形不熟的峻山上奔驰下来,假如有马匹惊慌,车舆毁坏的事发生,陛下即使看轻自己,对高庙、太后怎么交代呢?”皇上这才停止。等到晁错已被诛杀,爰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吴国。呈王想要让爰盎担任将领,爱盎不愿意。吴王想杀掉他,派-一个都尉带领五百士兵将爰盎围困在军中。爰盎当初担任吴国丞相时,有个从史曾经跟爱盎的婢女私通。爰盎知道这件事,没有泄露,对待从史仍然和以往一样。有人告诉从史,说“丞相知道你跟婢女私通”,从史便逃回去了。爱盎亲自驾车追赶从史,终于将婢女赐给他,仍旧让他担任从史。等到爰盎出使吴国被围困,从史恰好担任围困爱盎的校尉司马,便将他的全部行装换买了二石浓酒,碰.上天气寒冷,士兵饥渴,围困西南
45、角的士兵都醉倒了。司马趁夜晚领爰盎起身,说道:“您可以走了。吴王预期在明天杀您。”爰盎不相信,说道:“您是干什么的?”司马说:“我是原先做从史私通婢女的人。”爰盎这才惊骇地道谢说:“您有父母,我不可连累你。”司马说:“您只管走,我也将跟着逃亡,藏匿我的家人,您又何必担忧呢?”于是用刀决开军营的帐幕,引导爰盎从醉倒的士兵所把守的路上径直走出。司马与爰盎分路而走,爰盎解下节旄揣在怀里,步行七十里路,天亮时,碰上了梁国的骑兵,骑马飞奔脱逃,终于回报朝廷。吴、楚叛军已被打败,景帝让爰盎担任楚相。他曾经.上书言事,没被采用,于是托病辞职回家闲居。爰盎虽然在家闲居,景帝时时派人向他询问计谋策略。梁王想谋求
46、成为皇位继承人,爰盎进言劝说。梁王因此怨恨爰盎,暗中派刺客躲在安陵城门外面拦住爰盎,将他刺死了。【答案】15.B16.“惊”,受到惊扰;“嘶”,发出嘶鸣声。獐子四处活动,突然受到惊扰飞速逃窜;马儿正在吃草,突然感到不安发出嘶鸣声,因此打柴人慌张地喊叫指点,牧童忙碌着四处奔跑追赶。“惊和“嘶用词精妙,看似平易实则蕴含颇深,将獐子、马儿受到惊扰之后的紧张、慌乱情状生动而逼真地描绘出来,同时还引发读者的想象:獐子和马儿的生活环境极不安宁。“惊”和“嘶”表现的既是眼前实景,又是现实的隐喻,诗人以物写人,借动物在极不安宁环境下的紧张、慌张来表现诗人在动荡不安、战乱不息的黑暗环境中的紧张、压抑、苦闷和深深
47、的忧虑。【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描绘出平日里闲适洒脱、陶醉于自然美景、在荒野中悠闲漫步的诗人形象理解有误,从诗中“樵人相见指惊磨,牧童四散收嘶马”“一壶倾尽未能归,黄昏更望诸峰火”等句可以看出,“纵步”一词应是描绘出平日里抑郁烦闷、纵步于荒野、欲在自然中排遣苦闷的诗人形象。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颈联“樵人相见指惊磨,牧童四散收嘶马”描写的是一个混乱的场面:獐子四处活动,突然受到惊扰飞速逃窜,正在山间吃草的马群突然感到不安发出嘶鸣声,因此打柴人慌张地喊叫指点,牧童忙碌着四处奔跑追赶。“惊”,指獐子受到惊扰;“嘶”,指马群发出嘶鸣声。此处,首联和颌联的沉郁潜静突然之间被打破。“惊和“嘶”充分体现了场面的混乱。獐子受到惊扰,是因为逃难的人们来到深山,打扰了它们的生活,而马“嘶”也是因为远处烽火所引起。“惊”和“嘶”两字看似平易,实则蕴含颇深,将獐子、马儿受到惊扰之后的紧张、慌乱情状生动而逼真地描绘出来。不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