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9月摸底考试作文“点赞与差评”作文导写与范文+导学案.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218867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9月摸底考试作文“点赞与差评”作文导写与范文+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9月摸底考试作文“点赞与差评”作文导写与范文+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9月摸底考试作文“点赞与差评”作文导写与范文+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9月摸底考试作文“点赞与差评”作文导写与范文+导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比论证在“起承转合”结构中的应用 高三起点考试作文题为例学习目标:1.学习二元话题作文拟题与列提纲的相关技巧。2.掌握“起承转合”结构的不同形式。3.演练对比论证手法的具体运用。4.培养辩证思维的写作能力。学习重难点:对比论证手法的应用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一、 月考作文情况分析主要存在问题:论证手法单一、缺乏思想深度二、 作文题回顾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在朋友圈随手点个“赞”,给存在问题的商家以“差评”“点赞”与“差评”在网络平台随处可见。作为网民,有人已经习惯于“点赞”,认为“点赞”虽是举手之劳,却激励了对方,给了屏幕背后的人更多鼓励;有人毫不

2、吝惜“差评”,认为只有实事求是,指出问题,才能促进对方的提升。 “点赞”“差评”源于网络,现已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三、审题指导作文材料第一段分两层,第一层指出网络上存在的“点赞”和“差评”现象,第二层指出有人惯于“点赞”,有人不吝“差评”。第二段指出“点赞”“差评”由虚拟空间延伸到现实生活。 审题时首先要对“点赞”和“差评”有恰当的理解,应当透过现象抓本质。“点赞”代表着赞许、支持等;“差评”代表着不满、批评等,“点赞”与“差评”都有其

3、价值和意义,恰当的点赞与差评都能带来进步。其次,考生应当在“点赞”与“差评”中做出选择,着重论述其中一个的价值意义,或者批驳另一个的危害;也可以将“点赞”与“差评”结合起来,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四、思路点拨材料的核心关键词“点赞”和“差评”是一组相反的概念,对于此类二元话题作文,立意的难点在于展开辩证思维,将两个相反概念的对立统一关系阐释清楚。比较而言,“对立”关系容易辨析,比如“点赞”“差评”适用对象、范围和所起作用等均有不同。“统一”则需要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所谓“过犹不及”,“点赞”和“差评”的统一主要体现在“度”的把握上。行文结构上, 议论文常常讲究“起承转合”,相比一元话题作文,二元话

4、题作文对“起承转合”结构的运用形式更加灵活,变化更多。比如“起”可以“单起”,也可以“并起”,“起”法不同,“承”“转”也因之不同。论证方法上,二元话题作文经常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在“承”“转”的环节,实现由一元到二元的过渡。五、 课堂讨论阅读下面两个写作提纲,思考问题。提纲示例一:最是点赞暖人心起:由朋友圈“点赞”现象引入观点:“点赞”是正能量的传播承:分析“点赞”如何传播正能量(点赞者懂得欣赏受赞者得到鼓励 ) (事例:古:“知音”典故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承: 不当“点赞”造成坏影响(点赞泛滥流于形式、违心点赞误导他人)合:理性点赞,社会更有温度提纲示例二:要有“差评”的勇气起

5、(反起):现象引入多数人更习惯于点赞承:分析“点赞”的作用及人们惯于点赞的原因转:对于某些问题和错误,不能靠“点赞”解决,必须要敢于“差评”,分析“差评”作用以及“差评”必须讲究方法(详写)合:惯于“点赞”,更要勇于“差评”讨论:1. 两个标题存在什么共同的不足?2. 提纲一和提纲二分别如何运用了对比手法?3. 提纲一和提纲二的写法,哪一种对比更容易写出思想深度?4. 试结合提纲一和提纲二,另拟一个新标题和提纲。六、 实战演练1.在横线上补写合适的语句。虚拟空间的这种“点赞”和“差评”,显然会产生溢出效应。与之相类似,生活中也不乏盲目的歌功颂德和 。前者如一味媚上的官员, , , ;后者如自我

6、标榜的“斗士”,渲染社会阴暗,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很显然,缺少了 和 ,赞美与批评就容易变味成 与 ,赞美的 作用和批评的 作用也随之而消失,相反还会 ,贻害无穷。2.按要求仿写语段。 “点赞”,原本是为了显示关注,给予鼓励。但如果仅仅是浅“赞”辄止,风过无痕,甚至不及浏览,连糗事、伤心事也随手一“赞”了之。如此,则点赞者全凭“兴之所至”,受赞者也会被“赞”得麻木乃至尴尬。真情便这样被稀释、淡化。温暖与关怀,似乎都集于“弹指一挥”间而白白流失。 “差评”, 七、 课堂小节导学案答案:(1)均只涉及一个核心关键词。包含两个核心关键词,形成对照式关系的标题会更好。(2)提纲一:理性点赞不当点赞 正

7、能量坏影响提纲二:更习惯于点赞不习惯于差评 点赞的作用差评的作用 惯于点赞的原因差评要讲究方法(3)提纲二。提纲一只对比了理性点赞和不当点赞的不同影响;提纲二则不仅对比了点赞和差评的不同作用,还分析了人们惯于点赞和不愿差评的原因及具体做法。提纲一角度单一,提纲二角度更多;提纲一只涉及结果对比,提纲还涉及原因分析。多角度比单一角度有深度;“为什么”“怎么样”比“是什么”有深度。(4)答案示例:“点赞”发乎情,“差评”止乎理起:网络上的过度“点赞”和恶意“差评”背离设置初衷承:在虚拟空间,过度“点赞”稀释真情;恶意“差评”违背理性转:现实生活中,如何重塑“点赞”的纯粹性和“差评”的严肃性合:青年学

8、生要做合格的“点赞”者和“差评”者(5) 仿写答案见例文。“点赞”发乎情,“差评”止乎理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对社会交往的渗透,可谓无往不在。从面对面的“动口”,到纸页上的动笔,再到隔空的“动手”,互动方式的变化,有霄壤之别,也深刻影响了人们情感态度的表达。例如,为朋友“点赞”,给商家“差评”,都变成“举手之劳”。这固然无比便捷,但有时候,人际交流的效率与质量,并非正相关的联系。当“点赞”衍生出“求赞”“点赞狂魔”,“差评”衍生出“删评”“职业差评”,就逐渐背离了网络平台设置这两个功能的初衷。“点赞”,原本是为了显示关注,给予鼓励。但如果仅仅是浅“赞”辄止,风过无痕,甚至不及浏览,连糗事、伤心事

9、也随手一“赞”了之。如此,则点赞者全凭“兴之所至”,受赞者也会因“赞”声如潮而得麻木。真情便这样被稀释、淡化。温暖与关怀,似乎都集于“弹指一挥”间白白流失。“差评”,原本是为了提出问题,协商解决。但如果仅仅是以“评”泄愤,吹毛求疵,甚至耍横威胁,借以谋取不当利益。如此,则卖方以为买方无理取闹,买方以为卖方敷衍塞责。诚实就这样被破坏、瓦解,权利与义务,都在各执一词中混成乱麻,不可开交,信用体系也在相互拉黑中轰然崩塌。虚拟空间的这种“点赞”和“差评”,显然会产生溢出效应。与之相类似,生活中也不乏盲目的歌功颂德和偏激的愤世嫉俗。前者如一味媚上的官员,漠视民生疾苦,溜须拍马,粉饰太平;后者如自我标榜的

10、“斗士”,渲染社会阴暗,危言耸听,哗众取宠。很显然,缺少了真情和理性,赞美与批评就容易变味成阿谀与诋毁,赞美的激励作用和批评的鞭策作用也随之而消失,相反还会传播负能量,贻害无穷。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在合乎情理的基础上,重塑赞美的纯粹性和批评的严肃性。出自真心的赞美和源于理性的批评,是改变世界的两种力量,一柔一刚,一以褒扬,一以警醒。理想状态下,应该刚柔兼济,方能形成最大合力。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耳朵也不例外。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人都喜欢“良言”而讨厌“恶语”,造成现实环境下赞美者众而批评者寡。殊不知,赞美未必都是“良言”,也可能是“巧言惑耳”;批评也并非都是

11、“恶语”,也可能是“忠言逆耳”。总之,赞美和批评,无论听者还是说者,都应学会揆情度理。同时,要使赞美和批评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还有赖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舆论氛围,尤其是对理性批评的倾听与宽容。“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法国作家博马舍的这句话,可作为每个人正确面对赞美和批评的座右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生逢斯世,我辈青年在专注学业之余,亦当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既读“圣贤书”,亦闻“窗外事”,让我们在参与实践和讨论时政的过程中,永远保持独立和清醒,“点赞”发乎情,“差评”止乎理,做一名合格的赞美者和批评者,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