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2021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乡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真题】2021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解析(乡镇卷).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真题】2021年山西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 解析(乡镇卷)材料一新春伊始,新农村记者小梁到基层调研,以下是他 在两个村庄采访的片段。村子真干净,这是外来人对东各村的第一印象。村 道上见不到一张纸片,家家院里院外也清清爽爽。79岁的 高大妈笑着把小梁往屋里迎。冬季取暖煤改电以后,高大 妈家装了地暖,外面再冷屋里也舒服。高大妈自己收拾得 利索,家里拾掇得干净,屋里屋外的花儿都修剪得齐齐整 整。她言语间透着喜悦,儿子孝顺,春节前辞了城里的 工作回来,专门照顾我们老两口。 ”爸妈上了年纪,身 体都不大好,有个头疼脑热,身边没个人照顾那肯定不 成。”高大妈的儿子小曾买完菜刚一进门就接过了话头。东各村
2、是太行山脉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不大,一共 250多人,但老龄化程度不低,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0多位。平时,村里就是这些老人守着。村委会一周放 恢复了香江小区站,收获了大多数业主的点赞。去年3 月,小区内部的景观改造计划也得以顺利完成,杨华号召 业主参与,业主们集资5000多元,引入山泉水,买来金 鱼苗,业主志愿者义务出工,将原来人人捂鼻的臭水沟变 成了亲子乐园的金鱼池。如今,眼前的小区林木繁盛、道 路整洁,景观处流水潺潺、鱼翔浅底。香江小区的成功实践,既给决策者们以启发,也给他们 以信心。”近年来,随着交通改善、城市提质,城市外来 人口流入大幅增加,加上一些老旧小区管理问题较多,城 市基层社区
3、治理尤其是小区治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 项紧迫任务。市委刘书记说,怎么办?我们总结了香 江小区的经验,提出了 五进小区的工作重点,即推进 党建进小区、彳散改造进小区、网格化管理进小区、物 业管理进小区、文明创建进小区。杨华说:自从市里推进五进小区后,小区居民真 正参与小区管理,感觉到自己是小区的主人,业主委员会 工作也更加理直气壮。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香江小 区建立了党建工作站,杨华兼任了党建工作站站长。目 前已有36名党员主动报到,杨华说。现在,他工作更 忙了,也更有劲头了,因为与他并肩为业主们服务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小区楼栋的每个单元,都有1名网格员、1名楼栋长和1名物业联络员。网格员
4、由社区派驻,随时 将在小区发现的各种问题上传街道网格办,最终到达市网 格中心;楼栋长由居民选举产生,负责解决家长里短;物 业联络员是物业公司员工,负责日常公共部分的维护。他 们的照片和电话,都醒目地贴在了每个单元门口。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就算是一只蚂蚁,也有它的力量!”杨华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他说,他只是一个爰管 闲事的普通老百姓,但在与党委政府同向而行的过程中, 感受到了力量。这力量,将支持他继续前行。材料四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村出现不少闲置 房屋。2017年以来,Z市不少地方着力探索盘活利用闲置 农房发展乡村产业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取得良好成效。为 此,Z市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调
5、研组进行专题调研。位于东湖镇新泉村的新泉中学,因优化农村学校布局, 多年前已不再办学,老教学楼被列入闲置农房,有人提议 拆掉建住宅,但村两委最终统一意见:拆掉太可惜,还是 应该盘活利用,壮大村集体经济。东湖镇产茶历史悠久, 周边茶农集中,老房子联手茶产业,能发挥盘活利用的效 益。确定发展方向为茶产业、发展茶文化后,村里通过镇 里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竞拍老楼使用权。主楼木楼板开始腐烂,副楼已几乎成了危房一一这是 泉江茶业有限公司郑董事长与老教学楼初次相遇时的情 景。”到这荒村陋屋来干什么?”有人不解。但透过蛛网 积尘,郑董事长脑中闪出一个念头:竞拍租下来,改造成 专题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感
6、受越红工夫茶的历史文 化积淀。2017年n月,越红博物馆正式开放,曾经凋敝 的老屋重焕生机。博物馆入口处的接待台,是用老房子的 木楼梯板搭就;二楼的品茶室,稍加打量就能认出原先教 室的格局模样;楼梯拐角墙上,完整保留着当年捐资兴学 的石刻铭文。同时,作为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 还常举办特色研学活动。经镇村牵线搭桥,博物馆与村里 的专业合作社、农户定点合作,与200多户茶农结对,帮助他们实施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管理。每斤40至60元 的收购价,比以前高出一截。茶农老周说。从闲置教学 楼到茶文化综合体的蝶变,折射出闲置农房盘活后”包袱变财富”的改革之效。Z市陈副市长认为,一些闲置的农村住房、厂
7、房、村集体用房破旧不堪,要修缮很费钱,弃之拆之又可惜;而同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需要建 立健全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如何唤醒沉睡的农 房资源,既能给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又能为下乡创业人 员提供创业场所?前些年,像越红茶叶博物馆这样的自发 探索,开始在Z市乡间不断涌现。2018年8月,Z市出 台有关办法,明确规定农村范围内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 产权合法清晰的、处于闲置状态且能够安全使用的房屋及 其配套设施,实施加固、修缮后可进行旅游、休闲等三产开发利用。一座占地500多平方米、长期闲置的私塾老建筑,曾 是唐仁村唐书记的一块心病。它多年无人问津,只好用于 村民堆货,成了村容
8、村貌整治中的一处死角。改变发 生在2019年7月,乡贤老孙通过镇里的农村产权交易平 台中标将这座老建筑改造成融生产销售、非遗传承和文化 体验于一体的越庄酒坊。父亲做了一辈子酒,能在这里 把传统古法酿造的流程展示出来,特别有意义。老孙 说。白墙黛瓦、青砖铺地、木格花窗,一年过去,越庄酒 坊修旧如旧,开门迎客,成为乡村风貌的一抹亮色。过 去做仓库堆货,年租金不过4000多元,如今涨到6万多 元,仅越庄酒坊一个项目,就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增 收。唐书记感慨,这座老建筑之所以能成功激活,关键 是跟镇里的酿酒特色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挂上了钩,盘活利用要找对路子,因地制宜,才能真正激发活力、 持续产生效益
9、。截至2020年底,Z市有激活意愿、尚待开发利用的闲 置农房近50万平方米,是扎堆搞农家乐、 是避免一窝蜂开发、突破同质化竞争的局限,直接关系到激活行动的质量和实效。陈副市长说:怎么找准方 向、善加利用,至关重要。闲置农房利用改造要遵循规划一一设计一一建设规范,与村落布点规划、村庄建设 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匹配。古径幽幽,卵石铺面,唐 仁村里的唐仁老街历史悠久,沿街百余间传统民宅,不少 处于闲置状态。这段时间,唐书记和村干部正忙着与外地 客商对接,将闲置农房激活同古村落的新规划有机结合起 来,期待盘活出更多越庄酒坊这样有特色的点,串联带动起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的面。岭北镇胡家村老虞同儿子
10、住在外地,老宅空置多年。去年上半年,一位村干部建议他把闲置房存进银行。闲置农房存银行?初听这样的新鲜事,老虞很好奇。这个特殊的“银行就是镇里的闲置农房储备平台,农户和 村集体可供利用的闲置农房,都可登记申报。正式激 活前,房子归自己管,等激活利用了再按租赁合同得收 益。村干部介绍。老虞和儿子商量后,将老宅存进银 行。没多久,一位外县企业家通过平台相中了老虞等5 户村民的闲置房,准备承租修缮,用于民宿经营。8月, 老虞与承租人签订了租赁合同,拿到了头一年的租金。这 是岭北镇率先试点运行闲置农房储备平台的一个例子,通 过平台,镇里对可利用的闲置农房预收预储,分门别类进 行招商推介。前不久,北周村废
11、旧织布厂通过平台统一对 外推介,由社会资本、乡贤和村集体共同入股出资,将老 厂房改造成土特产展销中心。中心运行以来,农产品销售 额已达100多万元。通过储备平台的形式运作,资源更 集中,吸引投资主体更有效率。”吴镇长说。问题一根据给定资料r,请概括高大妈的喜和盼、老姚的喜和盼。(20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问题二给定资料2中划线部分提到,尽管有些磕磕绊 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请你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对 这句话的理解。(20分)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分析透彻,不超过300 字。问题三杨华受邀参加市里举办的城市基层社区治理工作会议, 并准备在会上交流香江小区的经验。请你根
12、据给定资料 3,为他拟写一份发言提纲。(25分)要求:紧扣资料,要点完整,内容具体,条理清晰,不 超过400字。问题四假设你是调研组成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就Z市 有效激活闲置农房的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35分)要求:(1 )紧扣资料,内容全面; (2)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3)字数 600-700 字。参考答案及解析问题一高大妈的喜:1.村容村貌改善。硬件设施完善,生活舒 适,居家环境洁净。2.老有所依所养。帮衬留守老人,定期 放映公益电影;子女孝顺,返乡照顾父母。盼:1.开办养老 机构。建造托老所提供日常服务,满足交流需求。2. 发展乡村产业。开发旅游业,提高收入。3.完善基础设施。 增
13、设售货点,优化公交站点,方便出行。老姚的喜:1.文化纪念馆建成。保留风土人情,存放文 化记忆。2.经济水平提升。村民富裕,乡村生活水平提高。 盼:传承乡风民俗。发挥乡贤作用;复兴桑蚕与农耕文化, 让游客体会文化韵味;搭建文化活动载体,将老仓库改造为 文化礼堂,开展活动。问题二这句话指搬迁户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阻碍, 但生活在逐渐改善,未来充满希望。磕磕绊绊指:1.易地搬迁后,从村里人变成新市 民,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改变,难以适应社区生活;2.创业 过程中,技能不足、缺少资金;3.随迁子女回乡上学不习 惯,情绪低落。越过越有奔头指:1.居住条件改善,安全性、舒适 度提高。社区干部耐心细致
14、地答疑解惑,帮助习惯社区生 活;2.社区提供就业技能培训| ,帮忙租赁店面,个人用心经 营,生意红火,收入提升,实现脱贫;3.学校和家长共同努 力,帮助孩子融入新环境,结识新朋友,成绩稳定。可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问题三共建共治共享创新社区治理过去,香江小区环境脏乱,治安差,物业不作为。依托 “五进小区工作重点,小区与党委政府同向而行,加强基 层社区治理。分享经验如下:一、开展业主共治。建立业主微信群,共商社区治理方 法;争取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支持,投票选举业主委 员会;成立联合监督会,接受物业定期工作汇报。二、选聘 物业公司。根据考察频次、时长和服务理念选择公司
15、;物业 投入资金改善生活环境;与业委会相互依托,加强沟通理 解。三、多方支持,推进社区微改造。向政府反映需求,恢 复公交站点;业主集资购买物料,志愿者出工,改造小区景 观。四、引入党建服务。街道党工委支持,建立党建工作 站;吸引党员主动报到,调动工作积极性,扩建党员队伍。 两次公益电影,捧场的也都是这些老人。村里的大爷大 妈都是居家养老,儿女负责赡养。子女外出打工的,只能 是老两口互相照顾。村里打算建个托老所,解决老人 的日间吃饭、活动和照料问题。村党支部委员李大姐介 绍说,她时常会到高大妈家来看看,帮衬帮衬。听说要建托老所,高大妈觉得不错,老姊妹能时常见上一面,唠唠嗑。 老爸腿脚不好,出不了
16、门,还得我们在 跟前伺候着放心。小曾说。村里买东西不太方便,买点 油盐酱醋、买点菜都得去镇上,单程4公里,走到公交站 就得一刻钟,这对老年人是个大挑战。儿子能在身边尽 孝,高大妈心里高兴,可也着急。她跟李大姐商量:“咱 村里能不能办个产业,让我儿子也能有点收入,不然他光 照顾我们了,以后咋办? 东各村边有条远近闻名的宋代古道,村内还保留着古道 上唯一的一座三孔拱桥,来的游客不少。村里已经有10 多户拿到了农家乐的经营执照,李大姐说:要是乡村旅 游搞起来,不愁您儿子没事儿干!五、实行网格化管理。驻派网格员,发现并上传问题;选举 楼栋长,解决日常琐事;派遣物业联络员,维护日常公共工 作;张贴照片电
17、话,方便居民联络。问题四关于Z市有效激活闲置农房做法的调研报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些农村出现闲置房屋。2017 年以来,Z市在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乡村产业方面E 得良好成效。为此,Z市发展研究中心组织了专题调研组, 实地考察越红博物馆、越庄酒坊等经营实体以及相关村镇; 访问陈副市长、岭北镇吴镇长、唐仁村唐书记等干部,泉江 茶叶郑董事长、越庄酒坊老孙等经营者,及茶农老周、老虞 父子等村民,发现激活闲置农房的有效做法如下:1.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村落规划,确定开发思路,带动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特色产业发 展。24苔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公开竞拍闲置农房使用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18、。3 .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经营主体自发探索,发展 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与村合作社、农户合作,实现村集体、村民增收。4 .出台办法明确开发范围。规定在集体土地上建造的、 产权合法清晰的、处于闲置状态且能够安全使用的房屋及其 配套设施,加固、修缮后可进行三产开发利用。5 .打造闲置农房储备平台。农户和村集体申报闲置房 屋,进行预收预储,分门别类进行招商推介,集中资源,高 效吸引投资,拓宽村民收入渠道。今后,在开发利用闲置农房的过程中,要找准方向、善 加利用,遵循规划一一设计一一建设规范,避免一窝蜂开发,突破同质化竞争局限,提升激活行动的质量和实效。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水乡小村开弓村,则是另外一
19、种景 象。弯弯的小清河穿村而过,如箭在弦,村名由此而来。 上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来此调研,写下著名的经济 调研报告。岁月变迁,费老留下的精神财富,成了开弓村 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发展动力。甜茶、昆曲、桥文化在开弓村文化纪念馆,或图 文,或影像,或模型,地方风土人情跃然眼前。陈列厅 里,一件件旧物什,散发着浓浓的年代感。“有不少是村 民自己捐赠的,像这排老式碗橱,还有那套八仙桌椅,现 在已经很难看到了。被村里人称为农民教授的老姚 感叹,这里存放的是村民共同的乡村文化记忆。开弓村越 来越富,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但老姚喜中有忧,开弓村 曾经是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如今,农耕文化, 蚕桑文化却有淡化
20、之势,这是我们的根啊!老姚颇有 感慨。如何传承乡风民俗? 首先要发挥好乡贤的力量。大家 都有共识,要有个乡贤议事会。老姚说。在成立后的乡 贤议事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要以有形的形式展现开弓村文化,如熏豆制作工艺,婚嫁习俗,摇三橹船,桑、蚕、 丝到蚕丝被的一条龙产业为什么要以有形的形 式 ?老姚说:让来到开弓村的人,从亲身参与民俗活 动中体味到农耕文化和蚕桑文化的韵味。村民的文化活 动要有载体,开弓村发展较早,能用的土地已经不多,怎 么解决?经过商议,村里准备把老仓库改造成文化礼堂。“脚手架已经搭起来了,估计5月份就能启用。老姚 说,按照规划,礼堂能容纳100人左右,今后村里的党员 活动、小型培训
21、、会议、文艺演出都可以使用。未来,开弓村的文化回味必定更加悠长。材料二去趟镇上就靠一双脚板子,都是山路,车子进不来 呀说起自己的老家大娄山脉的双河村,小冯满是感 慨。双河村地势陡峭,四面环山,人都住在半山腰上,道 路不畅,外面的建材也很难运进来,村民只好就地取材, 筑起了木房子。木房时间长了就容易变形,腐烂的都 有。小冯说。遇到刮风下雨,就神经紧绷,生怕房子漏 雨、塌了,觉都睡不安稳。一家守着不足3亩的陡坡地过 活,靠天吃饭。成家后,虽然小冯也曾拖家带口地出去闯 过,却没有攒下多少积蓄。后来,小冯有了第二个孩子, 加之老母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夫妻俩只能辞职回家, 没撑几年就成了贫困户。接到易
22、地扶贫搬迁的消息时,小冯还有点不敢相信: 一家子5 口人还能搬出大山,做梦都没想到。 2018 年7月,小冯全家从大山深处搬到了县城。挪了穷窝,小 冯一家成了新市民。房子面积100平方米,宽敞的卧室、 独立的厨房、干净的卫生间”下雨天终于能睡个安稳 觉了。但没住几天小冯却有点不自在:地面都铺了亮 堂的瓷砖,稍微落点灰或者踩个脚印都看得清清楚楚。 从村里人成为新市民,有很多新的不适应:垃圾得倒进楼 下的垃圾桶,要开始交物业费了让小冯尤其困惑的就 是物业费:住的是自己的房子,为啥每月还得交钱? 不只是他,许多搬迁户刚开始都想不通。他们毕竟过惯 了山里的日子,能理解。针对居民们的新困惑,社区干 部们
23、采取“两步走:一方面挨家挨户走访了解需求和想 法;另一方面一对一讲政策、做工作,不让困惑发 酵。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和适应,搬迁户们慢慢习惯了 社区的生活。小冯有点不好意思,啥事儿都有个过程 嘛,懂了就习惯了。进了城,刚安顿好,小冯就开始找工作。转累了的他想 找个地方垫垫肚子,周边就几家餐馆,还坐满了人。正要 离开时,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谁都得吃饭,周边餐馆 又不多,这是个机会。但转头,小冯又犯难了:干惯了 体力活儿,炒菜的技术不高怎么办?妻子也发愁:店面租 金是笔不小的数目,一时半会儿也难凑出来。2018年 底,随着最后一批搬迁户入住,社区开始开展不同类型的 就业技能培训I。一看到有厨师培训班
24、,早有想法的小冯跟 妻子立刻报了名。两个多月后,在社区的帮助下,小冯用 凑齐的5万元租下了一间门面,期盼许久的小餐馆就这样 上线 了。小馆子环境干净,口味地道,加上两口子手 脚勤快又热情,赢得了不少回头客。看到生意一天比一天 好,小冯终于能缓口气:现在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块,早 就脱贫啦。”搬出大山,工作也有了着落,还能照顾家里人,小冯觉 得很满足,但另一件心事也随之而来。以前村里没学 校,孩子们只能到镇上念书。一大早就得摸着黑出门,沿 着山路走两个多小时。时间长了,大人都受不了,更何 况是孩子。后来外出打工,孩子就跟了一路。因为经常 换工作,孩子几乎没有在固定的地方上完一年学。一说 到这儿,小冯
25、满是愧疚。搬到县城后,小冯家距学校只有十几分钟路程,上学不 愁了。原以为在家门口上学是件高兴事儿,但出乎意料的 是,开学第一周,小冯明显感觉孩子的情绪不太高。几番 询问,他才弄清楚:之前我们外出打工,孩子常年跟着 在外地念书。现在回到家乡的学校上学,反而有些不习 惯。老师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还专门来家里了解情况, 跟小冯和孩子谈了一次心,临走时,提醒小冯夫妻也要多 帮助孩子融入新生活。”还是观念有问题,过去老觉得教 育孩子就靠学校,不靠家长。小冯说,以后我们对孩 子的教育要更上心才行。如今,孩子慢慢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成绩也稳定了不少。这一切,小冯看在眼里,乐在 心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
26、、新奋斗的起点。小冯 觉得,尽管有些磕磕绊绊,但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材料三年近四十、做小生意的杨华,还不知道自己竟有这般能 耐:当上香江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重新选聘了小区物 业,让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在杨华的手机中还保留着以前的小区照片:臭水沟、废 水池、乱石裸露、垃圾成堆。比环境更糟糕的,是小区的 治安,一年至少发生20多起偷盗案。小区居民对之前 的物业只收钱不做事怨言很大。业主魏大哥说。眼 瞅着生活家园日益脏乱,业主和物业的矛盾不可调和,爱 管闲事、在小区里有些声望的杨华建立了一个业主微信 群,时常在群里与大家商讨如何能让小区好起来。大家逐 渐达成了共识:成立业主委员会,重新选聘物业公司。前 年
27、3月,在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的支持下,500多 户业主投票选举,小区产生了业主委员会,大家选了杨华当主任。一个月后,业主委员会从6家竞标公司中选聘了W物业公司。”我们在6家竞标公司中,不是实力最强的。 W物 业公司罗经理说,但是,杨华说他们更愿意娶个实在的 小媳妇儿,而不愿意娶一个公主。罗经理来我们小区 考察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是他先投入、后回报的理 念打动了业主委员会。杨华说。进驻小区以来,W物业先后投入44万元安装监控设备、举办百家宴、改造地下 停车场等。在不损害业主利益的前提下,业主委员会和 物业公司相互依托,加强沟通,互相理解,最后受益的还 是业主。”杨华认为。罗经理还邀请了 20多名热心业 主,成立了联合监督会,物业公司每季度须向他们汇报工 作。将群众工作的方法,引入到企业管理中。 一位业 主这样评价。杨华认为,小区的治理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去年1 月,因为公交线路调整,原本附近唯一的公交站点香江小 区站被取消,给居民出行造成一定影响。杨华和业主委员 会的委员们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经过多方努力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