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 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 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4 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14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一、说教材 行路难(其一)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诗词三首中的一首,是诗人李白离开长安时的心情抒怀。诗人借乐府古题行路难(其一)抒发了自己的苦闷、悲愤,以及仍执着追求理想的强烈自信。因此,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义重大。 二、说学情 行路难(其一)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感情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感时而失落苦闷,时而充满希望,其中适当运用长短句、感叹句,使诗歌的感染力倍增!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因此在体会诗歌感情之后,让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并
2、谈谈收获,对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诗作用极大! 三、说学习目标 1.抒情诵读。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情、诗理和诗味,体会不同情境下的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 2.品味形象、富于变化的语言。 3.体会诗人哀而不伤、悲而能壮、虽历经矛盾却仍昂扬向上的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三分文章七分读,所以我将诵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说教法 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法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如下: 1.情境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诵读品味法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六、说学法 具体做法如
3、下: 1.批注法勤动笔墨,写下感悟。 2.讨论法合作探究,交流思想。 3.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翰林院学士李白被唐玄宗赐金还乡的故事导入。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在故事中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举两得。 2.出示目标,明确目的 3.倾听文本,进入情境 播放行路难(其一)的配乐朗诵,让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进入情境,而后出示金樽、珍羞、投箸、济沧海、歧路这几个字检测学生听读效果。设计本环节的意图在于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因为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不可
4、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4.反复诵读,走进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个别学生范读,其他同学纠读、评读;然后集体朗读;最后小组内有感情的朗读,由小组派优秀代表配乐朗读的形式进行。设计本环节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在反复松动中感悟,初步把握诗歌的语气语调,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奠定良好基础。 5.文本对话,赏析诗句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主问题“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话或哪几句话?为什么?”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运用以前提过的赏析诗词的方法:修辞、动词、情感、描绘的画面等方法,运用作批注的方法,写下自己的感悟,并做了示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前途的坎坷、艰难,同时写出
5、了诗人的彷徨、茫然之感。学生自己批注完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最后展示! 我设计本环节的依据是新课标提出让教师抛出一个主问题引导学生对全篇进行质疑、分析、探讨,而不是用一些琐碎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并且新课程还提倡教师要找到这样一种方法,让教师少教,让学生多学”,因此教学方法的引导是必要地。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同学们就了解了诗歌的艺术特征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 6.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 (1)让学生谈谈自己曾经遇到过的失落苦闷的人生经历,并谈谈自己学习本文的收获 (2)你都知道哪些李白的诗歌或者故事呢。小组赛一赛,看谁知道更多! 第一个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将学
6、生的生活经历与诗歌结合起来,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情绪。而第二个问题主要考察的是同学们自己的阅读积累,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将自己课内与课外的阅读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好的知人论世。 7.教学小结 通过对本诗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李白感情的波荡起伏,同时也学习了李白那种积极乐观、昂扬向上,执着追求人生理想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中遇到了挫折,能够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态度去对待! 8.兴趣作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刚才的李白诗文大比拼活动,你一定觉得迫不及待的想要读书了吧,请同学们课外搜集李白的作品以及资料,让自己更加博学吧! 八、说板书设计 行路难(其一) 李白 失落苦闷充满希望(积极乐观,执着追求,倔强自信)